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盘点(上)

万历新明 第一百三十二章 盘点(上)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万历四年的三月,朱翊钧抽出时间听取了张鲸的汇报。

张鲸,北直隶新城县人,嘉靖二十六年入宫,拜张宏为干爹,此际三十八岁。

史载其人“性刚果,擅做威福”。原时空李沂上疏弹劾他“倚仗恩宠,欺天坏法,胆大心雄,从来未有。张鲸之恶百倍冯保,万倍宋坤,擢其发不足数其罪,食其肉不足振其冤。”

原时空万历亲政后,张鲸成了皇帝的爪牙,伙同党羽大肆敛财。其时京师有谚语云:宁逢虎狼,莫逢张鲸。

但在本时空朱翊钧看来,张鲸的最大优点为一个“忠”字,其人并无礼义廉耻,也不管是非善恶,唯知以皇帝马首是瞻。

自穿越以来,朱翊钧先让他掌管内府工匠事,张鲸做出了座钟;后又掌管玻璃制造,张鲸又做出了平板玻璃。其人果如史载,性格刚毅果决,非常适合做“董事长”。

于是,朱翊钧在万历元年年底剥离内廷各司、监,成立内府工商集团的时候,果断大用张鲸,令其牵总负责。

为防止张鲸行事操切以致扰民,朱翊钧一方面给予张鲸高薪养其廉;另一方面时时耳提面命,加以提点,并将之纳入锦衣卫重点监控对象,在他身边也安插了人予以监视。

双管齐下之下,张鲸成了朱翊钧延伸在内府的头脑和手臂,使用起来如臂使指。三年以来,内府工商集团在无竞争对手、无资本限制,并被朱翊钧挡住政治上的阻力后,发展成了一个本时空一个超级怪胎——从生产到销售末端都堪称庞然大物。

这一庞然大物,给朱翊钧提供了实施改革的庞大资金。

朱翊钧在穿越之初,自以为想法先进,目光远大,思虑深邃,只要拢住皇权,当然能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然而,现实却屡次教他做人。以军队改革为例,朱翊钧曾经想利用颁发勋章等后世手段激励将士敢战之心,其时还自以为得计。

然而,在底层军官待遇都没保障的情况下,按照他当日无奈的说法:“发个铁牌牌有何用处?”没奈何,只好內帑出银六十万两,才基本解决总旗以下的军功待遇和抚恤问题。

再如盐政改革,此前司礼监派员沿途收缴盐税,年收入不足十万两。若內帑无银,朱翊钧敢很随意就裁撤了去?还是兜里有钱,不在乎三瓜两枣,才能果断裁撤。

盐场拍卖的时候,王国光开始时建议朝廷直接留下一半盐场,不纳入拍卖,用以掌握绝对生产量,防止出现垄断。

但张居正指出,这留下的一半盐场,产权属谁?若属于朝廷,那应该纳入户部管理,皇帝并无取利之处;若直接归属皇室,朱翊钧和张居正都担心给后世子孙留下坏例子——其后的皇帝看中什么财富,恐按此例直接豪夺。原时空的万历皇帝,派出的“税监”不就是这么些玩意儿吗?

后来朱翊钧果断拍板,皇室直接参与拍卖,共耗银六百五十万两,才拿下盐场之半数。——这还是在拍卖场上有些灵醒人知道是皇帝派人再拍,没敢加价的缘故。若无张鲸替皇帝打理工商集团揽财,这一朱翊钧要做大文章的盐政改革不免出现大问题。

然而,朱翊钧和张鲸,都不是后世的工商管理专才。朱翊钧因在税务局工作,对公司法、合同法等商法了解的能多一些,但上手管理之后,也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张鲸作为朱翊钧亲传,管理思维上不免带着大量的“封建残余”,管人、管事,建章立制不足的部分都用“权力”充当抓手。

在集团发展壮大期间,这种管理模式没有太大问题。但随着摊子铺的越来越大,张鲸也发现国企病日渐凸显,运转涩滞,即便殚精竭虑,也难以应付。

于是,在万历四年三月,朱翊钧再次召开内府工商集团管理层会议,拟对集团实施正规化改造,助推其进一步发展。

会上,张鲸率领各大工厂管事、采购、销售负责人,先向朱翊钧做了一个总结:

此际内府工商集团在全国各地共下设钢铁厂四家、玻璃厂六家、肥皂厂四家、丝造厂十家、座钟厂两家、工艺厂三家共计二十九家大厂,每家工人都在千人以上;此外还有生产各类奢侈品的小厂子一百三十来家,工人在十几个到数百不等。

万历三年,这些厂子共生产钢材两亿六千万斤,为隆庆六年全国铁料生产量的两倍半;生产玻璃料一亿四千五百万斤;生产肥皂八百五十万斤。仅这三项给朱翊钧提供的利润,即达到了每年二百八十万两。

除了钢铁、玻璃直接批发以外,肥皂等“奢侈品”都由内府工商集团自行发售,因此销售环节的利润更高,年利润在万历三年已经接近三百万两。

加上其他丝造和奢侈品、工艺品等工厂生产销售产生的利润,朱翊钧应该是有了皇帝这个职业以来,最富有的皇帝——每年自由支配的资金即达到七百五十万两。

由于朱翊钧对现在各环节的生产效率不满意,因此这些资金至少三分之一又投入了技术升级和研发试验之中。三年内,内府工商集团已经表彰工匠一千六百余人次,在全国招揽无意科举且喜欢奇技淫巧的科研人才一百五十多人。对于技术开发,朱翊钧一方面参与指导,一方面不计成本的投入。

但是,粗放式的管理弊端已经暴露的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朱翊钧的问题,他在日常生活中,被某事触发一个想头,立即安排张鲸找人进行生产组织,例如他有一天突然想起前世看穿越,可以从海带和海肠子中提取谷氨酸钠——就写个小纸条传给张鲸,张鲸就成立一个小加工厂研发生产。

另一方面,是集团管理内部缺乏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张鲸作为朱翊钧授权的“董事长”,眉毛胡子一把抓,尽管提拔了好些人,但是各级职权边界混乱——朱翊钧关注的事儿,一拥而上去揽功;朱翊钧长时间不过问的,就弃如敝履,成了集团内部斗争的发配地。

第三方面,**多发。张鲸深知自己被朱翊钧重点关注,因此谨小慎微,不太敢伸手。而且朱翊钧给他每年开六万两银子的年薪,张鲸在物质上已经很难产生新的需求。

但是集团采购、销售的两个环节,尽管朱翊钧严刑峻法,但抓不胜抓,贪渎者前赴后继。尤其是大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物资管理混乱,以之为生的外围商民,贿赂各级管事,大挖皇帝产业的墙角。

万历三年,朱翊钧派人到钢厂查账,仅焦炭采买和库房管事这两块,就查出来三十多人,贪渎总数近七万两——朱翊钧估计,全产业链的跑冒滴漏,每年当在百万以上。

于是,趁着这国企病还没到病入膏肓的程度,对其进行改组实施正规化管理,势在必行。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