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束发

万历新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束发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陶大临幸亏在日升隆犯病,最终被速效救心丸给抢救了回来。

被穿越者的蝴蝶效应影响,陶大临在本时空多活了好几年。在原时空,他在万历二年即因病死在任上,享年四十八岁。

但在本时空,一者朱翊钧对翰林院关注的少,他身上的担子就轻了好多,因此活的时间长了些;二者朱翊钧穿越后,研制的第一款救命药物即为“速效救心丸”,这丸药不止一次救了陶大临的命。

朱翊钧指导生产速效救心丸,是因为他穿越前的父亲即有冠心病,还做过心脏支架。所谓久病成医,朱翊钧自然要查一查“速效救心丸”的成分和副作用,这知识在本时空就用上了。

开始的时候,朱翊钧指导内府制作手工皂,其副产品为甘油,当时还动了念头生产硝酸甘油。

然而尝试了几次之后,颓然放弃。一者朱翊钧不明白硝酸甘油制备过程,无法给出工艺;二者明代的提纯手段也不行,而且硝酸(强水)的制取和纯度检验都非常麻烦。因此硝酸甘油还不是明代能生产出来的东西。

本时空的“速效救心丸”还是中成药,其成分主要是川芎和冰片。朱翊钧提出两味主药后,其他研制工作都由太医院完成。

医学院成立后,继续加大研究力度,还做了好多对比试验,最终定下配方大规模生产后,才把价格降了下来。

陶大临在日升隆买来吃的,已经不知道是第几版配方做出来的药丸了。

......

万历四年的二月初二,十五虚岁的朱翊钧在乾清宫第一次束发。

隆庆六年时,为了让身为太子的万历顺利继位,在病重的隆庆帝安排下,高拱、张居正等为他在东宫行了冠礼,当时的仪式还是很隆重的。

虽然行了冠礼,但是朱翊钧后脑勺还有一部分头发是自然垂下的,意味着他没有成年。

此次束发,并无外臣观礼。陈太后作为嫡母,驾临乾清宫,在李太后和潞王、寿阳公主、永宁公主等一众家人观礼下,亲手将朱翊钧垂落在肩的那部分头发向上梳好,所有头发盘成发髻,套上网巾后又给他戴上乌纱翼善冠。

——此举意味着朱翊钧已经从童子阶段进入了青年阶段,皇帝的选后、选妃,将成为今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

本时空因朱翊钧很早就介入政事,并逐渐过渡到亲掌大政,和弟弟、妹妹在一起的时间极短。所谓近则不逊,远则生威,这些弟弟妹妹们把他当做皇帝而非哥哥的时候多,都有些怕他——潞王这个皮猴尤其怵他。

朱翊钧最近两年,权力握紧之后,也加强了对潞王的教育,给潞王找了好几个严厉的老师,教授他做人做事的道理。李太后见皇帝对潞王并无防备之意,心中更是欣慰。

朱翊镠比朱翊钧小五岁,今年十岁,见皇帝已束发成年,心中甚是羡慕。等礼仪完成,第一个问道:“皇兄今年要选后妃了,不知道会选个什么样的皇嫂?”

朱翊钧听了,笑着摸摸他的头道:“我还没着急,你倒是着急了?”

陈、李两位太后听皇帝并未说全凭母后做主的话,对视一眼,心中暗自苦笑——因这皇帝在大婚前即已亲政,这选后妃的事,还真不能全凭所谓“父母之命”。

......

万历四年二月初三,皇帝分别接见了马晟铭和乐平公主。对马晟铭上堤抗洪的做法提出了表扬,加官一级予以奖掖,并赐银五十两,表里两件。马晟铭涕泪交流,叩谢天恩不提。

朱翊钧接见乐平公主的时间也很短,他发现乐平公主容貌上佳,心中甚喜,简短交流几句,见公主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也就不再多说。自己亲自领着她去拜见陈太后。

陈太后半辈子无儿无女,尽管名义上隆庆帝的所有孩子都是她的孩子,但是李太后这亲妈在后宫权力榜上比她还高,因此对于陈太后来说,除了皇帝之外,也没个孩子在膝下承欢。

而皇帝因政事繁忙,陪她的时间很少,尽管有麻将作为精神寄托,但偶尔心中还是有些酸楚。如今皇帝收养乐平公主,养在陈太后名下,陈太后心里还真有些小期待。

等见了乐平公主,见她虽然礼仪生疏,但身上毫无皇家贵女的娇气,性子很是质朴。按照皇帝吩咐,改口称陈太后为娘时,也并无涩滞之感,陈太后心中甚是喜欢。

......

朱翊钧束发后,明发的第一道谕旨,即向朝野划下了选择后妃的底线。

二月初三,乐平公主入宫当日。朱翊钧明旨发布《禁止缠足诏》:“女子缠足或起于五代,熙宁前少见。南宋后,斯文败类、衣冠土枭竟相以小脚为美,致世风大坏。近年来,人人相效,摧残肢体而不以为耻,而天下女童何辜?”

“诏禁天下女子缠足,已经缠足的,一律放开,不得续缠。”

诏旨中规定,万历四年六月以后,天下官员、食廪米生员以上,家中直系亲属有缠足女子却未放足的,被举报查实后一律罢官,并夺去功名。

万历四年六月开始,有强迫女子缠足的,父、兄或夫杖八十,流东北。

以万历二十五年为基准,此后出生的所有儿童,其嫡母、生母有一个非天足的,不准参加科举。

诏旨最后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父母慈心,忍见子女哭号宁不恻然者乎?今上体天心,而颁严旨,有抗旨不遵者,究问治罪!”

这诏旨下达后,激起了士林和民间的大量非议。然而《京师日报》和《皇明南京日报》上连篇累牍的文章、笑话和连载,终于将民心渲染的视小脚如仇雠的地步,而皇室、朝廷官员的垂范,最终也起到了引领舆情的作用。

清代以前缠足陋习到底何种情状,后世争议颇大。常见说法为清代以前女子缠足,并未像满清时期那样折断脚骨,足部呈锥子形。

但在以小脚为美的审美观影响下,明代女子也有好多反向缠足,以脚部纤细,脚趾向上为美,即所谓“尖尖翘翘,凤头一对”,这个是确定无疑的。

朱翊钧穿越后,也问过宫中宫女,才知道北方女子缠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只不过凡入宫女子,为了伺候贵人方便,进宫后必须放足——陈、李两位太后进王府后即放足,因此属于半天足。

因害怕给身边宫女一些不必要的想头,朱翊钧没让她们脱鞋来看,只是问几岁裹脚,如何缠裹——被问到的宫女回忆起来,无不惨然,极言其苦不堪忍受。

妇女的解放问题,也是朱翊钧要予以大力解决的。因此借选后、妃之机,他先下禁止缠足令,为日后做些铺垫。

......

——————

禁止缠足之令刚发一个月,皇家医学院在万历四年三月,新辟校区,成立了女学,专授妇科和护理两科,面对民间免费招生,并提供午餐。

京师内好多贫民,挤破头一般将女儿都送入皇家医学院。然而因招生有识字断句的要求,绝大多数未能选上,医学院生源却没招够。后来,医学院只能先成立预科来解决入学女生的基础教育问题。

这所预科学校,为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为了选择教师,朱翊钧也发愁了一段日子。后来两宫太后把内宫教授皇子、公主礼仪的宫妇和内书房的内监派出来一批,这才解决了预科学校教师不足的问题。

结果消息传出,京师官宦之家也轰动了——能让女儿接受皇教育,这好事上哪里找去!

结果预科原计划招生一百,扩到三百还有人往里面猛挤。医学院无奈,只好祭出助学金捐助的招数,凡官宦之家女子,按助学金金额从高到低排列录取,又招了二百人。

五百人一届的女校,也算规模宏大。涉及到学生安全、男女大防的问题,医学院非常慎重。请了旨意后,又设立校车制度——所有女学生,家校之间一律用马车接送,沿途由顺天府派官兵保护。

不出所料,京师闲汉到底围着校门和校车看了几日热闹,但因关防严密,没看到什么,这才散了去。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