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横扫

万历新明 第一百一十八章 横扫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贽跟着冯邦宁看过了排版房,又进印刷房间去看。见房间内部放置着一模一样的十架全部木制箍铁的机器,怪模怪样的,也不知怎么个用法。

冯邦宁见李贽有询问之意,就示意工头演示一遍给李贽看。那工头即安排一个工人将已经排好版,校对过的活字盘放入刷机内倒置,底下用一个放着黑乎乎的胶泥一样的铁盘子托住。

李贽指着那铁盘子,问冯邦宁道:“这是何物?”

冯邦宁解释道:“这是要倒模,盘子里装的是松香、蜡和什么别的东西混合的玩意儿,具体我也不知,也是日升隆所售。”

说话间,李贽见工人打开机器下方一个铜制长嘴灯,用火来烤那托着活字的铁板,随即翻转边上一个沙漏。

不到盏茶时间,沙漏内沙子漏尽,工人将油灯关闭,将印刷机上方一块带着木柄的铁板放下,在铅活字底部压住。

又过了盏茶时间,工人将铁板、活字抬起,将铁盘抽出,李贽凑过去看时,见铁盘底部已经制成了一块完整的印刷模板。

李贽走过去伸手摸了摸,坚硬如铁,且条理整齐,和雕版不相上下。

李贽目眩神迷,笑着问冯邦宁道:“这选字制模多长时间能做一块儿?”

冯邦宁回道:“若是快手四个同时干,制一个五千字的报纸一面,两个时辰可完成一块儿,比雕版快了不知多少。”

说话间,工人将制好的模板取出,在印刷机另一端固定了。从机器边上取下两个带木柄的皮锤子,上面油乎乎的尽是些黑油,然后用两个皮锤轻轻捶打已经制好的字模。

冯邦宁对李贽道:“大哥,这是灌墨的步骤,你细看看这个印刷,这个就厉害了。”

李贽见那工人将皮锤放回原位后,从机器上打开一个消息,随即放下一个沉重的皮滚筒,恰好放在涂满墨的模板一端。冯邦宁指着那滚筒解释道:“这个滚筒外面包着软皮,里面大概是实心的铁棒,我这力气拿它都费劲。”

李贽听了看了冯邦宁一眼,笑道:“你有力气吗?大言不惭!”冯邦宁为之气结。

旁边的助手此时已经将机器旁边的一块放入纸张的镂空平板放在字模之上,那工人用手压着滚筒柄滚压过去,然后助手将平板抬起,一张印满字迹的书页即成。

这边将印好的纸张的平板取下,旁边另一个助手又从另一侧放入镂空装纸的平板,滚筒反向滚动,又印好一张。等这张印好了,此前的助手已经换上了新平板,那工人又反向将滚筒滚过去。

如是者连刷了三十张,见字迹有些浅淡了,工人复又填墨。等他填墨的工夫,旁边两个工人将一张张纸放入镂空的木板中展平压好。

李贽暗中计时计数,发现一架机器三个人伺候,一炷香时间,竟印了一百多张,真可谓快如电闪。他叹口气道:“真巧夺天工之物也,天机阁赚的这份钱,该着!”

......

万历三年的六月十八,是南京市民此后念叨了好几十年的日子。当日因天公不作美,是个浓阴天,南京城全在黑云笼罩之下。

然而,《皇明南京日报》的出现,如同划破这乌云的闪电,把全体南京士林和市民都震得目瞪口呆。

而被李贽润色过的《松江民变,谁之过?》磅礴雄文,如同雷霆般击打在江南人心之上!

随即连续三天,《皇明南京日报》连发《江南兼并调查报告》、《朝廷重申禁奴令之探究》、《江南土地兼并、赋税及小农之关联》三篇力如千钧的重磅文章,把江南人心搅得鸡飞狗跳。

整个江南如同一个大马蜂窝一般,被冯邦宁和李贽拿大棍子一捅,就乱成一团。而随之而来的,《皇明南京日报》彻底火了,火出了天际!

因前三日报纸免费赠送,日报社三天内分别在南京共送出报纸五千份、一万份、一万八千份,

等到第四日收钱卖报,两文一张的报纸当日即卖出五千五百份,且逐日增加。未到半个月,满城凡是有铺子的商家,近乎全数订阅,有的大饭庄一家甚至订十几份,而报纸的总销量最终稳定在一万份上下。随后苏松、杭州等邻近州府,商旅闻风而动,各家快船派出的代表,挤满了南京日报社。

还没等已经被震的失语的帝国南方士林反应过来,六月二十六,朝廷关于松江民变的处置终于到了南京:

董、周、高、王四家树大根深的江南大族,因操弄民意,以民变胁迫朝廷,欲逞不轨的罪名,被锦衣卫江南局带兵围住,连根拔起。

此前四家虽然都被海瑞查了个底儿掉,但士林鼓噪之间,南京朝廷中也有呼应,钦差海瑞没有拘押嫌犯,调查完了打了板子都放了。

在提心吊胆中等了一个半月,见朝廷一直没有反应,各家都松了口气——朝廷赋税,仰给江南,看来朝廷优容士族,未必能下死手。更何况,现在江河之间,都在大兴水利,我们知错了,多献粮、多出工还不行吗?

于是江南大族,纷纷出粮出人,配合朝廷兴修水利——同时多家族长告诫族人,朝廷因要维护兴修水利大局,才有此次息事宁人,以后可不敢做这杀头事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竟然是《皇明南京日报》开了清算的第一炮,等各家反应过来,想要有所反应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连财产都转移不出去了。

朝廷此番大动干戈,打的各大士族胆战心惊。被抄家的四大家,瓜蔓众多,和江南各族多有经济往来,一时之间,江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周、高两家倒也罢了,只是钱多,地多,有几个进士举人都没有太大出息。董、王二族都是出了好多显宦的名族,以“忠孝传家、书香门第”在江南得享大名。董家仅在嘉靖朝就出了两位侍郎,田连阡陌,堪称豪富。

王家更不得了,王世贞此际为加衔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督抚郧阳的重臣。其家源流于汉代名宦王吉,自汉代以降,名宦辈出;王世贞的父亲王忬为嘉靖朝倒严先锋,公论蒙冤而死。

王世贞在士林如同泰山北斗一般,和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被誉为国朝“后七子”,执大明文坛之牛耳。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什么卵用,南京日报连篇累牍的报道之下,上述四家的罪行人证、物证全数曝光,对其家声构成毁灭性打击。

随后,松江徐阶徐老相爷在南京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将四家往来勾连,并鼓动徐家牵头民变的事儿都兜了出来——这反戈一击直接把四家打落深渊,再无翻身之望。

圣旨加急到达郧阳,直接将王世贞罢官,钦差还究问其是否对其家参与松江民变的事儿知情。王世贞接了圣旨,整个脑袋都是空的,直接昏迷倒地不醒。

到了万历三年八月二十,整个江南还在为“松江奴变”纷纷扰扰的时候,朝廷终于结束了对王世贞的审查,将之无罪释放。等他从狱中走出,回到了苏州太仓后,迎接他的是满耳的哭嚎和满眼的如丧考妣。

四大家族包括王家在内,所有参与松江民变的人员此际全数被拘押在南京等待判决,家产、田产近乎全部抄没;所有五服之内的男丁,功名尽数被朝廷剥夺。

曾与犯事四家密切往来的各大豪族世家、文坛领袖,都如朱翊钧所料,通通吓呆了,鹌鹑般一声不出。包括潘季驯协理治河大臣在内的各级官府,指挥全国各地豪绅,都如臂使指一般,没一个敢阳奉阴违的。

让这四家无比庆幸的是,在去年朝廷第三次拍卖盐田时,各家都拿出些老本,拍了些盐田在手;再加上朝廷对祭田不予抄没,因此这些家还没有人流落街头。

钟鸣鼎食的豪奢享受一朝尽丧,多年收集得金石、古董、藏书以及积攒在家中银窖的海量金银,全数化为浮云,都被锦衣卫搬入了皇帝的内库。

而他们家族的遭遇,更令江南多家没有参与盐田拍卖的世族把肠子险些悔青。

......

所有这一切,让王世贞始终处于恍惚之中——他时常想,可能明天一觉醒来,会发现这一切都是一场噩梦。

然而令他胆寒,每日都夜半惊醒的,并不是噩梦。而是每日在南京发行的《皇明南京日报》——次日即可用快船卖到苏州。

舆论正在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扫,将江南此前所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所谓“士林清议”,全数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