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 第一百八十二章 若晴: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是为了庆祝一位杰出的女性…

断壁残垣的废墟之中,尘土满天,在一个个小小的坑道之中,隐藏着一张张凶狠的面孔,正虎视眈眈地望着战壕外的情况,随时准备举枪射击。

在经历了方才的狂轰滥炸之后,这支‘曾家兵’倒是没有溃散,反而还有着极为浓厚的战斗力,随时打算给那些想要冲上来的明军一点颜色看看。

他们曾经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线上冲在第一位,面对这样的炮击,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就是这次有些格外的猛烈,但这倒也无所谓。

他们身后便是护城河,从古代战争的角度来说,他们这支队伍就跟弃子一样,竟然直接在城外驻扎。

但从另一种角度来分析,这也是曾国藩为接下来的防守反击,反冲锋做的准备。

当然,曾国藩本人当然是在安全的襄阳城里,通过旗手进行遥控指挥外面的五千人。

虽然曾国藩采用了这么激进的战术,看起来好似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他的心里却是无比忐忑的。

毕竟之前,他们面对的都是一群枪都不会开的家伙,也就后面慢慢好了起来,稍微可堪一战,因此曾国藩在这之前,都是用的进攻战术,而不是防御战术。

如今,第一战。

面对的是传说中的大明……

说实话,曾国藩心里有点没底,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没底到了极点。

毕竟在他的印象里,明朝都已经灭亡了快二百年,怎么突然间就出现在了这里……

不过这也没什么,毕竟他带领着自己的军队,也出现在了乾隆朝。

曾国藩深吸了一口气,对着一旁的旗手道:“发旗号,准备。”

一旁站立着的旗手见状,立马行了一个礼,旋即开始根据曾国藩的指令,进行举旗。

伴随着号令旗帜的摆动,很快,面前的战场便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伴随着一声令下,整装待发。

而就在曾家兵们斗志盎然,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远处忽然传出有些整齐的嘈杂音。

声音最初有些听不太清,来自五湖四海的口音汇集在一起,最终如同江河汇入大海一般,开始清晰了起来。

“前进!”

“驱除鞑虏,复我中华!日月山河仍在,大明万岁!”

“陛下有令,先登者赏万金,封侯,赏江南良田百顷,战死者荫庇子孙三代,抚恤无数!”

“……”

声音阵阵,大明的军旗指挥一下,乌泱泱的人群朝着襄阳城声势浩大的杀去,铁甲开路。

如今的热武器远不如后代那种大口径、大杀伤力,因此这些出品自嘉靖朝紫微界唐山第一炼钢厂的铁盾能够有效的防备部分子弹的射击。

当然它的防御力并不是100%,但这也足够让大明的士兵伤亡率下降数倍。

“先登,一定要先登!登上之后,斩了将旗,如此一来,我儿便可承袭爵位,我也可以光宗耀祖了!”

大明景泰朝的一位名为董国安的基层军官目光死死的盯着在他视线里只是一个小点的旗帜,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自己的这个念头。

无论是哪朝哪代,军功皆是以斩将、夺旗、先登、破阵为重。

若是能够先登夺旗,那么前途不可限量,唐时名将薛仁贵的发迹之战,便是在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的时候,穿着一袭显眼的白袍,冲在最前面,拿下先登之功,从此步步攀升,最终成为大唐名将。

在无数先辈的经验教导与成功案例之下,总有一部分人想要用命搏一搏前程,加入这个赢家通吃的先登营,拿下属于自己的先登军功!

“杀啊!”

董国安大喊一声,声音激动,近乎可以说是差点把嗓子给喊哑,而周围的士兵们军心鼓舞,士气大震,纷纷持着手中的长枪,朝着前方冲锋陷阵而去。

他们的装备自然也是带有刺刀的火枪了,火枪装上刺刀,可以说是一种伟大的发明,使得火枪兵在冲锋的时候,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攻击力,使得远近相持,在攻坚战中往往能够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就在铁甲先登朝着前方的那些堡垒发起冲锋的时候,却忽然发现有一点不太对劲儿。

那些堡垒里的清兵好像有些不同寻常,他们竟然没有任何畏敌的姿态,反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手中握着的火枪,似乎丝毫不亚于己方!

“准备,射击!”

伴随着一轮齐射,一瞬间,铁盾之上多了无数个弹孔。

鲜血汩涌而出,一瞬间,整个先登营便陷入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境地之中。

董国安只感觉肩膀上有些发沉,似乎是中了一枪,但可能是荷尔蒙上行,“反击,快反击!突破这道防线,襄阳城就在眼前!”

“……”

远处的朱瞻基与朱祁钰每人操持一个望远镜,望着前线的情况,很不容乐观。

与以往的一个冲锋便能来到城墙底下不同,曾国藩布置的战壕与堡垒有点难啃,先登营虽然抱着必死的决心冲杀,但也只是勉强冲入了第一条战壕,和曾家兵进行肉搏,将第一层堡垒摧毁个大半。

但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曾国藩在城墙前足足布置了三条战壕,明军想要突破这三条战壕,可谓是损失惨重啊!

“父皇,撤兵吧,这样打下去,顶多凿穿第二条防线,但我军先锋也会损失殆尽,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一旁的朱祁钰也是上过战场的,自然知道情况如何,不由深吸一口气,对着一旁的朱瞻基道:“如若不然,那么便加大力度,全军出击,一鼓作气,凿穿他们的三层防线,直接兵临城下!”

要么鸣金收兵,要么一把梭哈。

朱瞻基摇了摇头,毫不犹豫张口道:“鸣金收兵,给予先锋营全体将官奖赏,抚恤一定要到位……第一个冲到防线之中的那人是谁?找出来,子孙后代可荫千户,定要保其子孙世代富贵,与国同休。”

身为穿鞋的,朱瞻基自然不可能选择一把梭哈的,家大业大,除了朱祁镇梭哈,谁愿意梭哈啊?

身边的数名随军参将立马记了下来,准备去寻那冲锋在前之人的消息了。

至于与国同休这种话……听听就行了,开国的时候每个功臣都是与国同休呢,能活到现在的才几个啊?

不过与其他朝代不同,只要躲过了几次大事件,你大概率是真的可以与国同休的,明末的那些蛀虫,大部分都是勋贵出身。

虽然以后或许会贻害无穷,但如今若是没有这等激励,谁又愿意冲锋在前呢?

虽然也不乏有爱大明的。

但这些热爱大明的将士们如果都死光呢,那么又要靠谁来保卫大明?而且难道热爱大明的将士,就活该没有任何奖赏嘛。

因此无论如何,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延续下去。

很快,在鸣金收兵之下,先登营正缓缓撤军。

而襄阳城中,正在密切关注这里情况的曾国藩狠狠地松了口气,心里忍不住的有些心悸。

说实话,差点把他吓死。

之前打的那些太平天国的家伙,哪儿有这么凶猛啊,第一次冲锋就能摧毁了半数堡垒。

天平天国,也就只有部分被洗脑了的疯子能冲进来,然后被军队哐哐解决,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曾国藩也是用兵之人,他自然知道这是明军的第一波试探性冲锋。

“呼。”

曾国藩脑袋有些疼,感觉这次的对手很不一样。

他刚伸出手来,打算按照原计划行事,进行反冲锋,杀明贼一个措手不及。

但看到第一防线损失惨重,原本悍不畏死的曾家兵现在已经出现了胆怯心理,曾国藩又缓缓将手放了下来,摇了摇头。

以前打杂鱼,自然悍不畏死。

现在打硬骨头,一个个当然会退缩。

那么,以前的战术现在都不管用了。

曾国藩还是比较灵活多变的,虽然他从小读书有点傻乎乎的,连小偷都看不下去了,但越老越妖之下,曾国藩当即下令道:“加固城防,多挖战壕!将本官从法兰西采购的大炮都拉上来,准备炮轰!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明贼阻拦在襄阳城下,至少十个月!”

说罢,曾国藩又顿了顿,继续说道:

“同时上报朝廷,襄阳大捷!我军力挫来犯之敌,明贼损失惨重,我军斩首三万余,斩杀明军总兵两人,俘虏不计其数!大捷,但我军也伤亡惨重,襄阳知府不幸殉国,请求皇上的嘉奖与援兵……”

往死里吹就完事儿了。

至于襄阳知府?

谁让他持反对意见,现在他死了,就更没人能揭穿谎报功劳的事儿了。

至于真实的战损人数……

这个就不足与外人道也了。

……

北京,紫禁城。

宏大的宴会正在召开,嫔妃们倒是来的格外整齐,坐在主位上的有四人,分别是坐在最高顶的嬛嬛老佛爷,和嬛嬛老佛爷并坐的乾隆,以及坐在略微靠下位置的咸丰与若晴。

这场宴会的规格很高,不过还没等嬛嬛老佛爷和乾隆开口致词,却见若晴便已经叽叽喳喳地开口了: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是为了庆祝一位杰出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一番不同的景象,成为了大清国的皇后!当然啦,这个杰出的女性就是我若晴本人……”

若晴穿戴着红色凤袍霞帔,看起来没有什么母仪天下的气质,反而有一种村姑的感觉。

若晴咋咋呼呼的举起了酒杯,酒杯之中没有酒,而是充满了果汁,而在现场,其他几名嫔妃一脸惊诧与尴尬,不知道自家的这位皇后发的什么疯。

不过这几位嫔妃都已经习惯了皇后若晴的发疯,最让人震撼的不是他们,而是咸丰朝唯一一个来的后宫嫔妃。

叶赫那拉·杏贞。

杏贞感到大为震撼。

毕竟皇帝、太后都在场,这位杏贞记忆里不存在的大清皇后竟然能够说出这样荒唐的话语,真是让杏贞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对此讳莫如深,头一次感觉乾隆朝的水深不可测。

就这也能活?

而且还能活着当上了皇后?

只能说乾隆爷实在是慈悲为怀,真可以说是震撼慈禧一整年了。

一旁的乾隆和嬛嬛老佛爷脸色不善,但也没说什么,而咸丰更是有点搞不懂了,不知道乾隆爷为什么这么能忍。

要是换他,已经下令把这个疯疯癫癫的妃嫔打入冷宫,赐一丈红了。

而且这样做完之后,也绝对不会有任何人感到唇亡齿寒,毕竟……在场的妃嫔们,确实都听不懂若晴在说些什么。

甚至于太监、宫女们也听不懂,只感觉这位新的皇后娘娘是个癫子。

不对。

以前就是癫子。

只是现在癫的更严重了。

不过无论如何,现在若晴的作用太大了,乾隆也只能任由她发癫,在若晴自顾自的发癫结束之后,乾隆才悄悄凑了过去,对着若晴道:“晴晴啊,你现在能沟通第二个目标吗?朕方才打听了一下,这前明一共来了数位皇帝,如今只有朕和咸丰,前线一直处于劣势啊。”

他对若晴百依百顺,只是因为这个而已。

而若晴见此情况,不由深深地叹了口气,摇头道:“皇上,需要下个月才能摇人呢……不过如果您不介意的话,三天之后倒是可以重新和太宗皇帝沟通。”

上次乾隆和皇太极的聊天内容不太友好。

因此,在听到若晴现在的话语之后,乾隆脸色微微有些不同之后,立马便又缓过神来,故作无恙,沉思片刻之后,点头道:“行,接着和太宗皇帝沟通吧。”

乾隆想好了。

太宗皇帝那边以后再说,先把自己这边的麻烦解决了。

等解决了这里的麻烦,他再派兵去帮太宗皇帝打仗。

计划通!

贷款救国。

毕竟他之前也是这么对咸丰说的,复刻一遍应该没什么问题。

若晴闻言,眼珠子一转,不知道心里又是想的什么,而就在此时,却忽然有一个太监面带喜色的跑了进来,隔着老远便尖叫道:

“皇上,大喜!大喜啊!前线大捷,大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