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朱由校:所以,你也不知道朕是怎么死的?

确是如此。

天下焉能有落水一年半后方才去世的皇帝?

而且一整个天启六年,朱由校还做了几个木雕嘞!

不仅是其他人感到蹊跷,当事人朱由校更是感到蹊跷至极,难以理解。

他自己的身体,他自己当然是知道的。

就目前的状态来说,

远远都没有到殒命的地步,朱由校从来都想不到自己将在明年驾崩。

一时之间,朱由校陷入了警觉,同时大脑开始飞快的思考,似乎在寻找能够谋害自己的人。

不想不要紧,一想……那简直是太多了。

特别是在不久前,自己暗示魏忠贤可以对东林党重拳出击,而魏忠贤也果断出击,打了东林党一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不少东林党骨干要员,或死或捕。

难不成……

和这个有关系?

一时之间,朱由校心乱如麻,心情很糟糕:任谁听说自己还有一年就要死了,我会如此。

朱由校深吸一口气,忽然再度看向了正在陪小孩玩的朱由检,对着朱由检道:“皇弟,你可知道朕是怎么死的,可是有什么隐情在其中?”

毕竟在场之中有一个当事人,朱由校毫不犹豫的开始询问了起来。

只不过可惜的是他,显然问错了人。

朱由检本来还在和朱翊钧开心快乐的玩耍着,忽然听到了朱由校的声音之后,不由得抬起头来,看向了朱由校,眼神之中尽是迷茫:“啊?”

在朱由检的脸上,出现了一丝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清澈的愚蠢。

就是这般情况,倒是给朱由校整不会了。

啊?

“朕驾崩的时候,你在朕的身边吗?”朱由校皱眉道。

“是啊,皇兄。”

朱由检点了点头:“您死……咳咳,您驾崩的时候全身水肿,看起来跟个大胖子一样,官员们都说您是因为天启五年落水的时候出了点问题,以至于驾崩亡故。”

说罢,朱由检又道:“朕承袭了您的帝位,当时内心可高兴了,一门心思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可认真了,也就没怎么在乎这方面的事儿……”

“不过对您的身后名,朕还是可以的。”

听着朱由检的话语,朱由校有些绷住了:“那你给朕谥悊皇帝,庙号熹宗?这叫不错?你怎么不给朕一个明中宗?”

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而熹者,乃微弱晨光之意。

看起来,似乎在夸朱由校是好皇帝,但都大明了,就算是朱祁镇,都能谥个睿皇帝,庙号英宗。

就算是亡国之君,都能整个美谥。

在众多美谥之中,这个‘哲’是什么意思?东林党特地摆出来嘲弄的?

而熹宗这个庙号,更是令人发指。

明清时代的皇帝,庙号向来都是要贴合古人的,虽然都是美谥,但也都有暗指的嫌疑。

例如满清雍正帝的清世宗,第一个皇帝是汉世宗刘彻,上一个皇帝自然是明世宗嘉靖。

汉武帝刻薄寡恩,比较迷信,喜欢吃丹药。

嘉靖刻薄寡恩,比较迷信,喜欢吃丹药。

而雍正也差不多,一个样,也是刻薄寡恩、迷信、喜欢吃丹药……区别在于雍正的丹药质量太差,无论是汉世宗还是明世宗,吃了丹药都活得好好的,就他暴毙,这只能说满清的炼丹水平太次了。

虽然他们的功绩天差地别,但从个人性格上,不得不说也蛮像的。

而上一个熹宗是谁呢?

熹宗只有一个,但上一个差不多的是唐僖宗,僖宗专事游戏,朝廷政务,概委宦官田令孜处理。

简直和天启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但,天启帝和唐僖宗是完全不一样的!唐僖宗那是被宦官拥立当了皇帝,属于半个傀儡,身不由己。

但天启帝,那可是遥控魏忠贤控制朝廷,对于东林党,朱由校不好自己亲自动手,便假借魏忠贤之名,展开行动。

说白了,魏忠贤不过是朱由校的白手套而已。

而朱由检看到自家皇兄这般表情,不由尴尬一笑,有些委屈地开口说道:“皇兄,你是知道朕的,朕年幼的时候水平不够,因此继位之初,东林党说什么,朕便做什么……”

崇祯帝登基之初,对大臣那叫一个无条件相信,只要你敢说,他就敢信。

后来可能就是因为早年被骗迷糊了,所以在中后期之后,主打的就是一手多疑,总觉得这帮大臣要坑自己。

看到这般模样,朱由校无语望天,感觉这个弟弟有点傻的可爱,真是个弟弟。

不过也没什么说的,毕竟大明是怎么培养藩王的,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虽说藩王里确实也有精英分子,但这个数量毕竟不是很多,大部分还都是庸才的。

而且自家皇弟看这年龄,似乎也当了十几二十年的皇帝,这个皇帝当的应该……可以吧?

而就在此时,朱厚熜忽然张口道:“由校,回去查查你朝的大臣,然后再去御医院多逛逛,你最爱喝的那个饮料,就别喝了,朕这里有更好的,下次给你送点。”

来自高祖父的善意提醒。

而听到了朱厚熜的话语之后,朱由校当即点头应道:“是,先祖。”

朱由校还是没分清谁是谁。

而见此情况,朱由检当即凑到了朱由校身边,小声为朱由校介绍着在场的诸位大明皇帝,又给说了说当前进行的国战,让朱由校短暂的明白了当前的情况。

不过显然,朱由校听到现在情况之后,整个人都有些发懵,但很快就坦荡接受了起来。

毕竟他都能和大明历代先帝见面,这种小事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念至此,朱由校当即谦卑道:“请诸位祖宗放心,朕回去之后便整合一万五千名精锐,与诸位先祖协同作战。”

“如此甚好!”

“妙也。”

朱瞻基、朱祁钰纷纷点赞,这一万五千名精锐的加入战场,可以说是效果很强大、很震撼的,一万五千的精锐,比十万杂兵更重要!

而天启帝朱由校加入群聊的时间倒也挺巧,如此一来,他也能直接参与到对乾隆朝战后的瓜分之中,要是进群晚点,可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

战术计划依旧在召开,看得出来,朱瞻基真可谓是信心满满,似乎对驻守在襄阳城的那个曾姓将领不屑一顾,而朱祁钰也在连战连胜之中,并无半分太强的敬意。

不过只是没有敬意而已,认真还是会认真的,他们父子俩也不想阴沟里翻船,被先祖和后辈们耻笑。

而天启帝对战局倒不是很关心,他现在最关心的还是未来大明的事情,以及……辽东的黄台吉在发什么疯?自己抽调了一万五千精锐,辽东那边防线应该没关系吧?

于是,在朱元璋上前说两句,让大家帮忙分析分析他那边的战况之时,朱由校和朱由检这兄弟俩在下面开始偷偷‘开小会’了起来。

朱由校问道:“朕死之后,大明怎么样了?”

“挺……挺好的。”朱由检有几分心虚。

朱由校目光变得犀利了起来:“挺好的?建奴都入了中原!不是你放进来的吧?”

朱由检此刻,却忽然间挺直了腰板:“不是,朕死的时候,建奴绝对没有入关!”

是的。

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时,建奴可没入关!

这一点是货真价实。

而听到朱由检这么说,朱由校也没有怀疑其他,只是长长地叹息一声:“没想到我大明竟然亡在了建奴手里……唉,这建奴是怎么夺天下的?那黄台吉刚称帝,这就拿下整个天下了?朕,朕实在是想不到啊。”

四周的蛮夷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崛起的时候,但都能被打退,就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灭亡南宋,也是打了好久,南宋也拿了个半壁江山嘞。

朱由校实在想不到,这才六七十年,大明怎么被灭的这么快,连半壁江山都没办法维持。

“我大明的末代皇帝究竟是什么废物,真是令朕寒心!”朱由校痛心不已,低声怒骂一句。

而朱由检有些尴尬地开口说道:“其实吧……咱们大明朝不是亡在建奴手里的……末代皇帝也是有可取之处,有点闪光点的。”

在历史上,大明是灭亡在李自成手里的。

而本位面,崇祯帝朱由检可没有被灭,反而横扫天下,连带着蛀虫一起解决,土地兼并得到了大大缓解。

只要不作死,基本还能续命好久。

而听到朱由检这么说,朱由校便感觉有些不对味儿了起来:“由检,这个末代皇帝……该不会是你吧?!”

朱由检大惊:“皇兄,皇帝的事儿,怎么能叫末代呢?”

接着,朱由检便又提起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又是什么‘南明还有四帝呢,末代皇帝应该是永历,不算是朕’之类的话语,引得朱由校……拳头硬了。

但硬了片刻之后,朱由校的拳头又松了。

当下朱由校的主要目的不是追究大明灭亡的事情,而是研究研究自己的死因,于是朱由校道:“由检,把朕驾崩前后的事情全都告诉朕,事无巨细!”

“好的,皇兄。”

朱由检当即点头,立马开始回忆起了过去。

不过回忆来回忆去,朱由检的记忆全都停留在那句‘吾弟当为尧舜’上,其他细节倒是拖拖拉拉,好半天才能想到一点。

虽然他们兄弟两个压根没有算得上是‘尧舜’,但朱由校并不嫌弃这些细微的细节,立马陷入了沉思。

而另一边,朱元璋的会议也走上了尾声,他讲完之后,便径直来到朱由校面前,面色平静,开口道:“你这小子,可记得咱在南京立的牌子上,写的什么字?”

一旦朱元璋十分平静的讲出一句话,多半是有些不满甚至于愤怒的。

只有在极其愤怒的情况下,朱元璋才会大声呵斥,诸如朱祁镇那般……

而听到了朱元璋的声音,原本满脑子都在想自己回去该干什么的朱由校忽然僵住了。

最不愿意面对的一幕让朱由校面对上了。

朱由校不由苦笑一声,接着便拱手对着朱元璋道:“太祖,您立的碑上写的是‘宦官不得干政’……”

朱祁镇时代的王振已经是权倾朝野,但朱祁镇还是有点忌讳,并没有给王振什么实际的官职,一直都是宦官官职。

因此,虽然王振已经干政了,但至少有个遮羞布,可以挡一挡。

但魏忠贤不一样,魏忠贤曾经短暂的担任过一段时间都督同知,都督同知乃是从一品的武官,在大明武官之中,处于第三级,在它上面的唯有大将军和都督!

当然,是名义上的。

不过这也是犯了大错。

而朱由校见状,毫不犹豫,直接扑通一声跪下,对着朱元璋道:“太祖,不肖子孙有罪,但也事出有因!皇爷爷时,大明党争频繁、文官势大,臣权隐要压过君权,儿孙便只能提拔宦官,以宦官之力对抗、制衡文官,否则朕这个皇帝,迟早要成为傀儡!”

说到底,明末的乱局根本来自于万历朝后期的不上朝。

嘉靖也不上朝,但人家只是不管小事儿,大事儿可是专门让内阁大学士和司礼监太监来开会抉择,权力抓的死死。

而万历的不上朝,那是彻底放飞自我,小事我不管,大事你们自己商量着来,万历后期的文官们可开心了,因此一个个党派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开始了野蛮生长。

而明光宗……这哥们只当了三十天皇帝,基本就是没当。

紧接着,便是朱由校继位,朱由校一方面专心木匠工艺,以此来麻痹文官,另一方面则是提拔宦官,以宦官制衡文臣,同时让宦官去收税,把税银掌控在自己手里。

虽然宦官也贪钱,但总能收上来一点,供给辽东边军。

不然……看朱由检吧。

把锦衣卫、宦官给废了之后,属于是自废武功,税都差点收不上来了,根本没钱发军饷,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因此,朱由校提拔魏忠贤,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是颇为无奈的举动。

大明朝,到天启朝时已经千疮百孔,朱由校能够做的,就是凭借自己精湛的手艺活,把大明这艘烂船多钉几个钉子罢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