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 第九十九章 夺门之变,但发动者是朱祁钰和于谦

是夜,弦月如钩,夏虫脆鸣,几许繁星陪伴闪烁着冷月。

慈宁宫中,太后孙氏披头散发、掩面而泣,脾气极差,甚至可以说是大发雷霆,将不少没犯任何错误的宫女、太监杖毙,处死!

后宫之中人人自危,瑟瑟发抖,唯有太监王振的党羽,诸如曹吉祥等宦官常伴太后左右,不敢有任何动作。

“我儿祁镇啊!”

孙太后眼睛都已经哭肿,待在慈宁宫内,泣泪如雨。

孙太后自然是有特殊情报渠道的。

因此,在大军经过宣府时,便有死忠悄悄记下了情报,直到今日卯时,才将情报传递到了孙太后手中。

看到情报的第一眼,孙太后当场晕厥了过去,好在太监金英及时稳住场面,悄悄宣御医,不消半个时辰,便将孙太后给救了回来。

随后,金英又去寻了曹吉祥,曹吉祥便派人去请了锦衣卫指挥使,同样属于王振党羽的马顺!

马顺,就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文臣们在大殿上活活打死的锦衣卫指挥使,可以说是丢尽了锦衣卫指挥使的脸。

紧接着,同属王振麾下的毛贵、王长两个太监也被紧急提拔,负责镇守宫门各处,将内宫与外宫截断。

孙太后苏醒之后,哭泣发怒了一阵之后,才慢慢接受了现实。

现在的她,对于那些赐死了她儿子的大明皇帝抱有无比的恨意!

因此,她毫不犹豫,当即写了封懿旨,给监国的朱祁钰送去,希望朱祁钰能够同她一起召集各地卫所、备倭的军队,同那些该死的大明皇帝厮杀!

而王振的党羽们也开始纷纷行动了起来,与孙太后不谋而合。

毕竟王振的那些腌臜事儿,他们都有份,天生的就是王振一党,如今王振被当众斩杀,他们自然也就是对面那群大明皇帝的肉中刺、眼中钉,当然要想办法保住自己的权势了。

“本宫的兄长、弟弟来了吗?”

孙太后招来金英,十分紧张地询问道。

金英十分恭敬道:“启禀太后,您的至亲骨肉已经去镇守东华门了。”

闻言,孙太后有些心安,接着便颇有怨气地开口道:“朱祁钰和于谦、陈循、王直那些大臣,都不肯召集各地的军队吗?!”

“太后,根据今儿个廷议的结果来看,是这样的。”

金英接着便道:“不过兵部在于谦的授意下,写了个条子,不知是调集了哪里的军队,但您当时昏厥了过去,因此没有您的懿旨,奴婢们不敢有所异动,因此也不知是哪里的军队被调动了。”

听到金英这么说,孙太后不由一愣,接着便有些伤心地开口说道:“于谦果然是忠臣啊,满朝文武皆背叛了本宫的孩儿,只有于谦暗自调兵!等打赢了之后,本宫要重重封赏他,定要许他一个国公之位!”

而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有点忧心忡忡,他犹豫再三,最终对着孙太后进言道:“太后娘娘,微臣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陛下出征之时,率领的三大营精锐共计二十万。”

“而如今归来之时,通过禀报,军中起码有三十余万精锐……微臣觉得,这件事情多半是真的,太后娘娘,我等……”

“住嘴!”

孙太后怒斥马顺,直接将手边名贵的花瓶扔下,瓷片划过马顺的脸颊,瞬间便是鲜血四溢,令马顺大汗淋漓,只能请罪。

孙太后气得胸脯起伏不定,雷霆震怒,还不等她开口说些什么,一旁的曹吉祥便道:“太后娘娘莫要气坏了身子,当今之际,还是定好咱们要干些什么。”

“马上以本宫的名义,写一封懿旨,宣监国郕王朱祁钰入宫见本宫,本宫有军国大事委托。”

孙太后的目光阴冷,接着便道:“命令御马监太监持刀斧于左右,若朱祁钰不肯,那本宫一声令下,尔等便从左右冲出,乱刀将朱祁钰砍死!”

“同时,召于谦、石亨等人入宫见我,令他们立马统帅诸营,清理陈循、王直这些老不死的家伙,征召山东、南京之兵,同那叛逆死战!”

因为于谦这突然的调兵指令,一时之间让孙太后产生了误判,觉得于谦应该是自己这边的人。

只能说,孙太后可能脑袋昏头了。

于谦可是和王振有仇,而且是有大仇。

当年于谦入京觐见朱祁镇、时,因为不给王振送礼,因此惨遭诬陷下狱,在诏狱待了三个月,才在百姓、官吏乃至藩王的求情下得以赦免,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后来才重新起复为巡抚。

于谦担任巡抚期间,深受百姓爱戴,解决了不少因天灾而导致的流民生计问题。

直到土木堡发生的前一年,于谦才回到京城,担任兵部左侍郎。

这样的履历,很难想象他能够和朱祁镇、王振他们搭上什么关系。

不过毕竟在权力面前,谁也不知道谁会做出什么举动来。

比如石亨,他在历史上还是于谦的心腹呢,可以说是于谦一手提拔起来的,没有于谦,石亨不过是个败军之将。

而朱祁钰也待石亨很好,给他一路升官。

但他为了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毅然决然发动夺门之变,让太上皇朱祁镇重新登基……

由此可见,在权力面前,人心倒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啊。

而就在此时,太监王长疾步走来,来到孙太后的面前,对着孙太后禀报道:“启奏太后,兵部左侍郎于谦与监国郕王殿下领命在东华门外,请求入内拜见太后,说是有要事相商……孙继宗大爷遣奴婢来问问您,要不要把于谦放进来。”

孙太后闻言大喜,接着便道:“这于谦果然是忠臣也!如此夜晚,竟带着朱祁钰过来,明显是要与本宫密谋,速速开门,放于谦进来!”

而听到孙太后的话语,一旁的马顺当即开口道:“太后,不可开门!这于谦之心未曾明确,若是有异该当如何?”

听到马顺的话语,孙太后的智商一时之间竟然回光返照,点了点头,开口道:“马爱卿所言极是!只叫于谦、朱祁钰二人入内,其余人等,尽数在东华门外候着,不得入宫!”

王长闻言,当即拱手领命,想要离开之时,却在外面听到一片嘈杂的声音。

孙太后皱了皱眉,勃然大怒,呵斥道:“外面怎么了?!”

曹吉祥当即欠身,道了一句‘奴婢去看看’后,便迅速出了门,不消片刻,便被一员浑身是血,穿着铁甲的大将撞倒在地,发出‘哎哟’一声。

见有一将闯入慈宁宫,孙太后大怒,正欲吩咐左右将其拿下时,却见那大将哭丧着脸,开口道:“妹妹,东华门破了!于谦用兵如神啊,我还没见着什么情况,城门便开了。”

“那朱祁钰更是一马当先,喊着什么‘我乃监国郕王’,士兵们都不敢动手,东华门便这么被攻破了!”

迅速说完情况之后,这大将又接着道:“显宗已经被当场打死了,我溜得快,逃了一条命,朱祁钰、于谦这是夺门,发动宫变啊!”

夺门之变!

朱祁钰、于谦竟然敢夺门!

孙太后此刻就好像是森林冰火人里的那个火人,不断有怒火从心中向外燃烧,她再度愤怒至极,怒喝道:“朱祁钰,这个贱人之子!速速派人去给本宫,把吴氏那贱人杀了!”

孙太后怒斥一声之后,同时也隐隐有一种不对味的感觉。

她万万想不到朱祁钰和于谦竟然会夺门,在她的印象里,夺门这种事儿,应该是她和她的党羽发动才对啊,怎么被于谦和朱祁钰抢先了?

不过现在想什么都没有用了,毕竟皇宫里已是兵荒马乱,虽然孙太后气急败坏,但根本没人听孙太后的。

吴贤妃所在的宫殿距离此地极远,若是去杀吴贤妃,那么代表着他们已经放弃反抗了,因此无论是金英还是马顺、曹吉祥等人,皆不会如此去做,而是打算殊死一搏了。

见周围太监不为所动,孙太后更是呵斥道:“你们难道想抗旨不成,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杀了吴氏那个贱人!”

就在孙太后呵斥之时,慈宁宫外已经传来了大批的脚步声。

在月光的照耀下,留守京师的甲胄士卒已经随于谦、朱祁钰的步伐,杀入了慈宁宫门前。

于谦倒是一板一眼,在慈宁宫面前,对着里面拱手拜道:“臣于谦,拜见太后,太后圣躬可安?”

孙太后嚷道:“本宫不安!于谦!你带兵来慈宁宫,想要做甚?莫不是想犯上作乱,欲谋反否?!”

“臣不敢,臣惊闻太后被逆臣所挟持,欲犯大逆不道之事,因此方才提兵而来。”于谦再度尊敬道。

孙太后再度呵斥道:“本宫没有被挟持,你可以退下了!”

而见此情况,已经走到这一步的朱祁钰也豁出去不管了,当即从腰间将佩剑拔出,指着孙太后,大声喊道:“三大营的将士们,本王乃监国郕王朱祁钰,太后如今被奸佞王振的党羽,马顺、曹吉祥、王长等人挟持,他们就在里面,随本王一起,杀入宫中,解救太后,届时人人皆有封赏!”

听到这句话,曹吉祥急了,他可不想死,便看了一眼孙太后后,恶向胆边生,掏出一把匕首,快步上前,想要劫持孙太后,一边走着一边大喊道:“不要过来,否则咱家立马就把孙太后给……”

话还没说完,一旁的金英便大惊失色,连忙堵住了曹吉祥的嘴,怒斥道:“伱这个没卵子的杂种,你疯了?!都夺门之变了,他们会在乎太后的死活?!你这样,只会坐实他们的由头!”

“况且就算是孙太后驾崩,他们也能把罪孽推到咱们头上!”

是啊,太后死了,那是他们这些奸佞残忍杀害了太后。

毕竟王振之名,满朝皆知。

而他们恰好,就是王振的党羽。

这下ok了,奸佞党羽劫持了太后,忠臣于谦和忠王朱祁钰率军诛杀奸佞。

完美剧本,在历史上也是一段佳话啊。

而正好,曹吉祥这蠢货这么一喊,原本不明所以的将士们瞬间就信了大半,冲了上来!

“杀!”

士兵们大喊,而于谦见状,也是叹息一声,只得吩咐道:“莫要伤了太后,这些奸佞贼子,尽可能抓活口!”

在于谦的吩咐下,这场由朱祁钰、于谦发动的夺门之变,彻底宣告了胜利。

与历史上真正的南宫复辟、夺门之变相比,极为相似。

同样是东华门入殿,杀到正主面前。

同样是一路如德芙一般,纵享丝滑。

唯一的区别在于,双方参与的人员换了一下。

“……”

翌日,天色已经微亮,钟鼓齐鸣。

而孙太后已经一脸铁青的被宫女们控制在慈宁宫,变相软禁。

而参与者除了孙绍宗、孙显宗、毛贵及王振的七八个义子在攻打东华门时被杀,其余贼首诸如金英、马顺、曹吉祥尽数被擒。

而根据孙太后之前发出去的懿旨,徐珵、江行、卫原善等主张南迁的大臣似是与孙太后同谋,同样一同被捕,而石亨这个武将,却是让于谦十分头疼,只得解除了他的一切职务。

经历了一夜的夺门,朱祁钰成长了许多,不过于谦倒是忧心忡忡,看起来感叹万分。

在夺门之后,朱祁钰与于谦等大臣一同筹备,最终在十二天后,迎接了大明诸帝的降临。

三十万大军行至北京城外后,便开始原地驻扎,而三十万大军中的万名精锐则是开路,率先进入北京城!

“小王朱祁钰,拜见大明诸位先帝!”

京师城门之前,朱祁钰早早在此等候,远远瞧见了龙撵之后,当即下拜迎接。

“不必多礼。”

朱元璋爽朗地笑了笑,对着朱祁钰道:“你也是咱的子孙,咱老朱家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拘谨了。老四,你有什么头绪吗?”

“儿臣倒是不知。”

朱棣在一旁笑了笑,而见到朱棣之后,于谦当即行礼:“拜见太宗皇帝。”

这次见了于谦,朱棣倒是没什么感觉了,毕竟在景泰朝那边见了一次,因此他只是激励般的说了一句‘干得不错’。

“此乃我大明承平帝朱标,你们也应该是知晓,朱祁镇那不肖子孙,已经被朕废黜了皇帝位,赐死后找了个地方给埋了,太祖皇帝亲封,朕的兄长便是此朝的皇帝。”

朱棣策马扬鞭,给迎接他们的文武大臣介绍了一下朱标后,接着便道:“还不拜见承平皇帝?”

文武百官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情绪起伏,毕竟这个消息他们早就收到了,而听到了朱棣的声音之后,他们齐齐朝着朱标拜道:“拜见陛下,臣等恭请陛下圣安。”

“朕安。”

朱标淡然点头,望向这满朝的文武百官,不由微微一笑。

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官员们的心思?

只可惜,朱标可不是朱祁镇,他可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手把手教出来的太子,一脉相承之下,对付官员的手段,自然谈不上温和。

等正式登基之后,朱标会让他们这些文武百官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皇帝。

而朱厚熜则是一直在一旁看戏。

他倒是有些好奇,孙太后这次怎么没出来跳了?

而朱祁钰闻言,心中稍稍有些失落,但也没有太过于伤心,反而对着朱标拱手道:

“启奏陛下,前番有宵小之辈劫持太后,矫太后懿旨,欲发山东、南京、辽东等地的备倭、卫所之兵作乱,先已被本王及兵部左侍郎于谦拿下,一干主谋皆囚于诏狱,太后也重回慈宁宫坐镇,如何处置,还望陛下吩咐。”

刻意将‘太后重回慈宁宫’的这个点提出来,朱祁钰的意思也已经不言而喻了,而于谦也听出来了朱祁钰的言下之意,但也只是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太后,哪个太后?”

朱元璋闻言,脸色有些不悦,不由张口问道:“不会又是那个孙氏吧?”

景泰朝时,朱元璋对孙氏的印象很不好。

而混在队伍中的太孙朱瞻基不由四十五度角望天,露出了一抹苦笑。

而在太孙朱瞻基身边的汉王朱高煦,则是露出了一抹幸灾乐祸的微笑:“大侄贼,今晚你二叔就不找你玩了,你自己去找老爷子玩吧。”

“嗯嗯嗯。”

朱瞻基敷衍地点了点头,唉声叹气。

而听到这句话之后,朱祁钰当即老实回答道:“当朝太后确为孙太后,参与此番事件的主谋为太监金英、曹吉祥、王长等,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御史江行,翰林编修徐珵、卫原善……”

一口气说出了无数个名字,而朱元璋看向了朱标,而朱标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杀气腾腾地开口道:“一干人等,尽数腰斩于市井!”

名单之上的人,都是王振党羽,鱼肉百姓多年。

自然当杀!

不过跪着迎接自己入城的满朝文武之中,当然也有不少人比他们更**、贪婪,但朱标总能给他们一点一点的揪出来了。

而在吩咐完毕之后,紧接着针对这个孙太后,朱元璋不由看向了朱棣,而朱棣轻咳一声,喊道:“瞻基,你觉得这个孙氏,该怎么处理?”

突然被点名的朱瞻基就好像是上课时被点名的学生,面带苦涩,策马而出,直接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在所有目光的注视下,朱瞻基只能硬着头皮道:“此女蛇蝎心肠,屡次意图败坏我大明江山,启禀皇爷爷、太皇爷爷、诸位陛下,孙儿认为,此女不杀之无以平民愤!”

“不过念其也曾当过几年国母,还是需要有个体面,孙儿提议,不若赐酒一杯,当然,一切还请皇爷爷、太皇爷爷以及诸位陛下定夺。”

今日一万字达成

大概再过两三章,就写新群员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