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诸天之通天大道 > 第四十八章王阳明

诸天之通天大道 第四十八章王阳明

作者:白白是只猫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3:03: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咦,这不是我们的状元郎么~~”就在这时候,一个笑声传来:“怎么今日你也来了醉仙楼,莫非是来买醉的?”

“李兄,非也非也,人家状元郎可是一定会中状元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才子,此次会试,必定登地,这状元啊肯定是他~~”一个学子笑着说道。

其他人纷纷开起了玩笑,而玩笑的主角,正是一个年近三十的书生,这书生被这么一翻开玩笑,面露愠色,显然也生气了。

“这位兄台,若是不嫌弃的话,可来一起喝杯酒水!”魏闲倒是有些好奇,这人长得颇为不凡,其他书生怎会如此拿他开玩笑。

“多谢兄台!”那书生听到魏闲招呼,有了个台阶下,也没有与那些书生起争执,而是来到魏闲这里,看到魏闲也就十五六岁模样,但是长得极为俊秀,一双剑眉让他英姿勃勃,不由好奇问道:“兄台可也是此次赴京赶考的学子?”

“正是,我乃陕西学子,姓魏名闲,字安之,兄台可叫我魏闲或者安之即可!”魏闲微笑道,同时叫来小二,添加一双筷子,又点了三样菜和一壶酒。

“哦,原来是陕西魏解元,失敬失敬!”那书生闻言露出惊讶之色,随后也自报家门。

原来这书生叫王守仁,字伯安,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功名,二十二岁的时候就第一次参加会试,可惜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

可惜,二十五岁的时候,王守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地。

“安之,你说以我才能,怎会考不中,就是无法高中状元,登第也不成问题才是。”王守仁喝了一杯酒,郁闷地说道。

“伯安,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之前的磨砺只是让你这把宝剑磨砺得更加锋利,此次你参加会试,必然高中!”魏闲安慰道。

魏闲难以想象,后世大名鼎鼎的王阳明,竟也有如今苦闷之时,要知道有名一代,在儒学上大儒不少,但是称得上儒学第一人的却是王阳明,其龙场悟道,为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王阳明心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哪怕五百年后依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最关键的是,王阳明不仅仅在文学上取得堪称伟大的成就,他在军事的成就也不小,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时,亲率精锐假装撤退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虏七千多人,不到二年时间就荡平江西为患数十年的盗贼。后来宁王造反,王阳明紧靠着各府县士兵,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擒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结果宁王不得不放弃攻击南京回援南昌,结果在鄱阳湖经过大战仅仅三天就被王阳明所俘虏。

可以说,魏闲是极为佩服王阳明的。

“那就借安之吉言!”王阳明几杯酒下来,也和魏闲有说有笑,再看到魏闲身旁放着一把剑,王阳明好奇道:“安之也精于剑术?”

“呵呵,伯安有所不知,小时候为了强身健体,我被送入华山派学习武艺,是为华山派弟子,自然精通剑术。”魏闲微笑道,“虽然不像那些江湖巨擘那般武艺高强,不过三五个健壮士卒却是近不得我身。”

“原来如此,我十七岁时成婚,闲逛之时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我就向道士请教,那道士传了我一养生术,我这些年无甚病,受益那养生术颇多,就是这冬日,体内也有一股暖流,无需像他人那般穿着厚厚的棉袄。”王守仁说道:“只是如今你乃陕西解元,代表陕西学子门面,还是不要带剑为好,免得他人偏见,视你为莽夫。”

“魏解元,状元郎所言不虚,我等乃是饱读诗书之辈,岂能拿着刀剑,这不是成了那帮粗俗匹夫么!”周边学子也是说道。

虽然魏闲是醉仙楼中年纪最小,但是当魏闲自报家门时,他们便都知道魏闲是陕西本次解元,虽然年轻,但是不出意外的话将会高中进士。历年来各省解元,就没有落榜过。

自然而然对待魏闲的态度就有所不同,他们本次会试不一定高中,但是魏闲却能高中,自然得好好对待。

“此言非也,我儒家圣人孔圣人,不也是武林高手,所以才定下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骑马、射箭两项可就在其中。”魏闲闻言,却是反驳道,直接拿出孔圣人。

“荒谬也,孔圣人岂会是武林高手,荒谬!”其他学子闻言,纷纷愤怒的斥责,要知道孔子在儒生心中是温文尔雅,是和蔼可亲,是仁慈的代表,怎么可以说孔子是武林高手呢。

“大家勿急,且听我一一道来!”魏闲淡笑道:“《史记.孔子世家》就有记载,言: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可见孔圣人长得高大威猛,孔武有力。这一点可以在《吕氏春秋.慎大》、《列子.说符》可以得到证实,《吕氏春秋.慎大》有言: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可以力闻。《列子.说符》有言: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论语·述而》也道: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足蹑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魏闲对此早已准备,说得是一套一套的,让这些书生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真的是像那么一回事,明明不相信但是魏闲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他们竟是一时之间辩驳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