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太阿传 > 第七章 通明四圣欲取陇洲 苏长宁谈宴结三友

春风有翼花有季,烟波拂柳雨声细。

仰处群梢涂嫶翠,伤心花落和青泥。

天时恰趁枝头新,低燕衔筑锁春颐。

遥念桃花馈韶忆,凄风还香送花离。

花将陷落盼桃李,哪望前时飘香蒂。

谁怜芬芳艳如血,终成蜂蛹蝶上衣。

千番旧忆换新替,忘却盛荫淑光碧。

最喜人间弄春风,才得安颜笑语熙。

又是春深葬花时,何惜摇曳东风弃。

只待入梦忘恒忧,醉看洁去藏心靡。

思也是罢梦也罢,岂忧来年几时发?

再到群芳显艳时,不念去岁春来乍。

且说殊元真人足履春风,几时便回百洲之地。百洲本只一洲之地,只因当年人龙两族大战崩碎山河,分化百余洲岛。其间或有恶水相阻,或因鬼魅凶魔为隔,蜃兽渊怪,巨凶瞢贼不可胜数。若非常熟此间者,断不可行。那通明岛地处百洲未央偏南,虽无陇洲地势险峻,遗宝丰出,却也是造化奇缘,山河锦绣。烟火辉煌处,芸芸灿烂星,人间首善之地。岛上大小峰落如星错散,共有三百余数,无数宫楼殿宇横坐烟云,璀璨曦光。

殊元才落狂遒峰,便见两人迎来。一人身量修拔,面容俊秀,双目含精,乃其学徒风秋悟是也。另一人体态宽和,色饱容盛,名唤余人谛,乃殊元真人座下首徒。两人举止恭肃,神色宽宜,行了礼数,余人谛笑问道:“师尊此去数年,可还如意否?”殊元携二徒步往亭中,欣喜回应道:“如今我离水、东临两处关隘皆带甲百万,城高池阔,兵械法宝、灵丹宝药,粮草丰足可支用百年,军容之盛百倍当年。且傲苍城主,涂山大王皆正值鼎盛,为师观其道行,真堪不负盛名也!”

余人谛笑道:“边关重地,有此强将,真乃天下之幸也!”殊元遂问近年通明岛之事。余人谛答曰:“峰中琐事、江湖门派进献如常。只是仙崖峰主祁忧圣人告老闭关,峰中事务皆由其子祁阳打理。其广施恩德,深得人心,座下门派无人不服。只是凭他历数,广德殿中席位却坐不得,师尊近年在外,他已多次拜谒,均不趁意。”殊元真人听了,遂问起二徒功课,以为授道。不过几时,门人来报,说祁阳到了,正于山门候谒。

却说这通明岛上,皆乃当年战时广立功德之士。现以通天、仙崖、洛炆、星冗、狂遒五峰为最。余峰或因相互侵轧,或因后人不继,多已零落不树,不复初时声望,自属山门尚不能挟制,遑论其他,此时只为五峰之衬矣。又因各峰承应离水、东临两关常年战需而不能,长期以往,只得由五峰领事,广德殿便由此而来。

祁阳现为仙崖峰主,又是五峰后辈之中首领峰主之人,五峰历来互为扶持,五峰峰主谊切苔岑,殊元真人自无慢待之意,遂令余人谛下去迎接。那祁阳生得相貌宏伟,身逾两丈,横眉圆眼,广额阔耳,雄姿勃发。真是:眉尖含笑画丘壑,举止大方添雄英。见余人谛下来亲迎,忙作礼见,两人客问一番,便叫行人卸了礼物,才跟余人谛上了来。见了殊元真人当先施礼,得了殊元示下,方才近前说道:“家父为免动荡,托言闭关修炼,实已撒手人寰,羽化而去矣!叔叔近年在外,家父欲见而不得,常引以为憾。临去之日千番叮嘱,教侄儿当以四圣马首是瞻,恭慕圣训,方才不复所托。侄儿生性愚钝,还望叔叔多赐教诲。”

殊元真人叹曰:“令尊此去,广德殿中失一砥柱耳!贤侄意当如何?”祁阳回道:“广德殿之事,事关天下,愚侄才疏道浅,不敢妄论,全凭四位叔叔做主。”这边正说,风秋悟来传说广德殿有请,殊元真人应了,笑对祁阳道:“此非我等做主,乃天下人做主也!你且先去,若有计宜,自来唤你。”祁阳躬身辞别,欣喜而退。

那广德殿乃通天峰通天道人、仙崖峰祁忧道人、洛炆峰丰黎老君,星冗峰太玄剑仙及狂遒峰殊元真人五圣合力所造,专为审议人族密事。其方位、人员、大小、厘质均不可查考,任尔何等神通道法皆不可侵察,从建成伊始,如绝天地,自隔星河,未有外人所能勘之。虽称为殿,实却大逾洞天,强过弥界。内有山川流水,仙珍奇石,天广地袤,神光悠长。无奇兽仙禽之流羽,无拂扰清幽之萧鸣。中有楼台亭榭,各个轩然。朱翠灵罗,缀赏心之霞粹。幽水静卧,堪人间之遗境。居此中人,除五圣外,其名号,跟脚,皆无从勘察。无妄乱求强之欲,无五谷七情之劫,一生所事,只为人世之存幸尔。皆分住楼阁之中,无事不出。

至于五圣议事之处,只知应在其中,而不知其实。概应此间本无分凡恼,自无分别之心。这边殊元真人才入殿中,便见三圣已团坐于蒲上,各自谈笑。殊元施了礼,与几人寒暄了片刻,讲了东临、离水见闻,渐入正题。

那通天道人者,面容雅致,气态恒娴,当先说道:“青洲轩辕奇经营多年,虽屡建奇功,斩龙族遗祸,本不应图。然青洲之重地,非等闲可以为之。为恐龙族跨北鹿击之,我已派赵相燸驻守于此,诸位以为如何?”殊元道:“自当如此,青洲之地,如我人族之咽喉,切不可失。我料以轩辕奇之心,若非事起仓促,必与我等通传,只可惜我等又失一臂膀。我观其子轩辕剑也属大才,有其父之侠风,不如召入广德殿中行走如何?”丰黎老君与太玄剑仙等皆无他议,此事便成定论。殊元又提起闲风当时所说之事,几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丰黎老君挽须细思片刻,笑意蔼蔼道:“闲风真人身虽野鹤,然心系天下,胸有妙策。只是此事却非一时之论,且不知贺州孟阊妖尊作何说。此事如何作答,不可恶了闲风情面。”

三圣皆称如此,那通天道人转念说道:“我观天下祸事,一出于戾,再出于忍。如今北鹿垂危,正是用计之时。不若趁此良机,联同妖类,共抗龙族,以成对抗之势,如此才是取胜之道。”太玄剑仙闻之叹道:“世间妖类多不经训化,难成体统。纵观古今,难有敢有舍身忘死之勇,葬身取义之魄,心系天下之识者。且几无大义,畏强凌弱,多以凡人为食,此恨实实难消。不若趁时暗取陇洲,我料妖族必无暇顾及。是时北鹿便为龙族侵蚀,我以陇洲青洲结为犄角之势,以陇洲之富,青洲之固,百洲之援,亦不足惧也!”

丰黎老君等静思片刻,皆恍然称善。殊元真人起意道:“如此无故交恶,恐为不智。不如明作援助,暗以战需供给为由,谋划陇洲。他日贺州也无话说?”四圣几无私欲,谋划多为万全,听殊元之说,皆无他议,便定下此谋。

通天道人虽面相和雅,其性却嫉恶如仇,身有通天法力,更具舍身无我之勇。三圣本欲令麾下小辈领事,一来也可浑丧龙族敌意,二来也为锻炼后辈。只是通天道人意欲亲征,三圣拗他不过,便由他率领各峰小辈,以为练兵去了。

计宜已定,通天道人便召门人弟子紧作战备,一时刀剑法宝才嫌少,灵丹妙药价横飞。又因此中皆乃安身立命之物,自非金钱可以换用。一时通明岛上争闹声、哀求声、议价声不绝如缕。除来往相别,枕戈以待,别无他事,暂不多提。

却说玄真山三闲洞中,苏长宁与众妖王谈经论道,品美酒佳肴。黄角苦练丹丸,只将往时童男药引换了奇珍异宝,效用更甚,多经服用,神力逾加绽绽。诸妖王虽不通炼丹之术,然山中奇异之物数不胜数,也乐得寻来予之。至于七十二仙山,六十四洞府之事,则由勾阙梳理。连鹙、封褚、呴狮、青象为辅,区区三月之间,连各山大妖小妖,灵果仙宝,奇具异纹,各赐名姓,效用类别,各自登记造册,收至三闲洞库府,专以伺微遥狙把守。至于天禄妖王,则一心只道法事,半点不愿言其他。

至于各山之中,皆有凡人遗落,或是逃难失足,或被小妖捉捕。只因皆知苏长宁出身凡俗,又因凡人也属三禁之中,只得放任。也有狡猾之妖,抓些孩童婴幼,声称无有灵性,只是终抵不过勾阙之口,至此再无妖敢犯。那些凡人眼见此处妖怪不伤人,皆呼朋唤友,携亲带故,三月之间便有数万规模。家家供奉,人人宣称。也不知这苏大王何许人,有人以为是三头六臂,有人以为是人头妖身。苏长宁经犀渠之事,也不敢多生事端,只教勾阙三兄弟暗中保护。一时多称:莫论圣人功何地,凡人只拜苏大王。

至于勾阙所事为何?却说那连鹙妖王本是贺州妖类,只因开罪了尚鯮妖王,其族群繁多,神通广大,连鹙本是小族,吃罪不起,只得背井离乡,逃到陇洲。那日前来进献,取了贺州山川地貌图奉上,兼听众妖王谈论贺州北鹿祸事,苏长宁警觉观之,其后便让勾阙不论巨细,尽皆打理。后又广邀深山老涧之隐怪,驻足无前路之猛兽,一旦入洞,皆称兄道弟,无分彼此。修行之间,诸类旁通,互有进益。至于门下子孙,或于洞外校场舞刀弄枪,或于本山繁衍生息,各自欢喜。若有来敌,或群起而攻之,或苏长宁下场练手,多经对敌,声威更振。

一日苏长宁将昭路引于僻处,取了那山川地貌图来,昭路不解,苏长宁指之说道:“世人皆知,自人龙之战以来,人族屯兵于离水、东临两处,筑巨城高垒以拒之。今龙族又袭贺洲北鹿,若北鹿破之,可一路南下,相望于青洲,彼时离水、东临雄关之利则不复存矣!”

昭路看了,一时寒毛悚然,随即转念慰道:“今妖族之势,若能革除疑难,上下一心,非龙族轻易所能破之。便算不能,北鹿帝颛妖王法力通天,成名何止千年,非是等闲之辈可以抗衡,贤弟不必多虑。”苏长宁听了心下一松,还道:“我本难地俗人,若非事事小心,时时警觉,此身早不复存矣!故教勾阙等妖搜寻给养,习武备战,以备不时之需。”昭路笑道:“贤弟果然心有玲珑,只是此间非我人族之事,不便插手。”苏长宁首肯道:“愚弟身居妖洞,始因凡人之事,不想众妖事事皆顺我心,与民秋毫无犯,他日若有所求,怎可相负?”

次日,封褚来说日前相约太一、伏羲之事已然复允,苏长宁便约三日之后相会玄真山。遂令众妖王大设宴席,校场之上绝禁刀枪,以礼而备。是日,大妖小妖尽皆噤声阵立,两百余妖王俱化人身,虽妖气冲天,却又神态安娴。不多时,便见一人踏空而来,其步履如缓,气息如漩,几步之间已行百里。勾阙见之告于苏长宁道:“此便是缩地成寸之神通,料是太一无疑。”苏长宁知了,展眼看去只见那太一生得是:雄如山岳踏泗水,坚如磐石定寿松。眉如利刃吐寒光,眼如恒井静如蒙。苏长宁念之为千山妖王之主,今化人身前来,已有示好之意。当即拱手笑道:“早闻阁下气度不凡,今独身赴会,果然名不虚传!”

太一正要答话,却听一女子笑问:“我兄妹二人结伴而来,莫非便失了气度不成?”苏长宁闻声不见其人,正待发问,太一笑道:“还不现身,我便与苏兄关了洞门,吃酒去了!”又对苏长宁拱手笑道:“兄台以礼相待,特意绝禁刀兵,以示诚心,某不胜荣幸。特意独行,以表寸心尔!”正说间,便见一男一女现了身形,苏长宁看不真切,正生惑间,那男子自报家门道:“我俩乃是上古遗巫,本不该生于天地之间,故无真切之形。如你所感所住,便生于你心尔。”

苏长宁连道失礼,就请三人入洞谈叙。此男女正是风伏羲与其胞妹风里希,风里希性情跳脱,问苏长宁:“太一观我乃一灵雀,不知如你所见,又是何物?”苏长宁笑答:“以我观之,乃九天之玄女也!”风里希大笑道:“我观你年岁虽浅,见识却是不浅呢!”四人进得洞中,苏长宁分请入席,便有十余小妖躬身侍候,斟酒的,提斛的,端菜的,一应俱全。太一举鐏笑道:“同是万物生灵,何以我为座上宾,他们却为侍耶?”苏长宁笑回:“贵客到访,深恐不周。君既不拘此节,你等便去痛快喝罢!”

小妖见了苏长宁之意,欢天喜地的去了。苏长宁请饮道:“本欲登门拜访,却恨俗事繁多,不能早逢,常引以为憾。今日一见,可谓平生之幸也!人间自古无杂事,唯有清酤涮衷肠。请!”四人饮了。伏羲笑道:“今见甚欢,何不自述跟脚以鉴其心耶?”太一笑问道:“闻兄能知来去因果,通将来历数,何来此问耶?”风里希笑说道:“我却知道,他定是云雀成精了!”

云雀者,鸣叫声婉转动听,乃世间一绝。众皆大笑,苏长宁才道:“我本凡俗难地遗孤,幸遇仙缘,方能于万妖之间留存此身。只是家邻乡亲尽皆遭难,余我一人,难寻归途。不得已在此做了一山妖王罢了!”太一感念道:“皆是飘零人,悲风何怜兮?尽饮斛中酒,或能解思疾。”几人似有同悲,连饮数巡,才听太一说起跟脚。

原来太一本是贺州北鹿妖尊帝颛次子,只因杀了其父之妾,被其妾部族追杀,缘因前时晏虚威势,至于陇洲方才不敢追击。太一遂在陇洲落脚,近闻北鹿遭敌,心忧其父,故而烦恼。几人自不细问,现皆互知跟脚,相交稍宽,再不必担心轻易为敌,自是多饮。

微至酣时,伏羲建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今陇洲之地,妖类尽归我等统御。然陇洲本是贺州所属,且大多妖王皆与贺州根骨相连,今贺州有难,恐难袖手旁观尔。”眼见两人欲听下文,伏羲起身再道:“晏虚已逝,贺州妖尊早有收复陇洲之意,只是现北鹿危急,不得不暂缓而已。且青洲与陇洲相邻,若能结为唇齿之依,则为百洲人族之幸。自轩辕奇逝后,青洲已为通明岛所辖,其必对陇洲有所图也!此事玄都城中已有风闻,是时,我等何安耶?”

苏长宁邀约正为其中之事,伏羲提出乃遂他意,便问太一如何说。太一沉吟道:“余早有率麾下妖兵驰援北鹿之意,他日建功归来,若陇洲归于妖族,料能留得一山之地。只是当年之事,隐情难述,更难现身于族群之前,却该如何?”伏羲见苏长宁若有所思,笑道:“我观玄真山中整备有素,料苏兄定有良谋,何不说来?”

苏长宁笑道:“以我之见,莫如未雨绸缪,以待时变。”见伏羲与太一以为推脱,心生不悦,苏长宁又道:“今虽天下不宁,然时局未现,恐出师无名,实不宜轻动。今邀二位前来,欲结盟好,待时局有变,方无后顾之忧也!”又向太一劝慰道:“兄不必萎馁,我观兄台亦非常人,稍待时势,则必为英雄也!至于些许私怨,放眼天下,又何足记挂?”

太一闻声恍然大笑:“数十年来最觉畅快之事,莫过今日之叙也!”伏羲也笑道:“苏兄所言,甚为有理。此时贺州情势不定,我等若贸然出兵,恐生不是。不如整顿兵威,广纳需备,静待时变。”此时三人之思,方成和弦,又见案台香烛已备,三人遂昭明天地盟誓,互不侵伐,进退一致。等三人拜过,却见那桌案香烛俱化飞灰,苏长宁与太一正诧异,却听伏羲笑道:“小妹顽劣,幸勿介怀。”三人俱重意而不拘形,只放声而笑,挽手入席共饮罢了。

后世有诗云:孤舟沦落始相逢,淘尽危浪情未终。笑看乱世风波起,和手举杯洒秋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