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穿越在败走麦城前 > 第一百八十四章 逼宫

三国:穿越在败走麦城前 第一百八十四章 逼宫

作者:凤溪凰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4: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魏王曹丕纠集大众,领衔群臣过黎阳渡黄河渡口,往南边巡视时。

此番正在许都朝堂内的一众朝臣也暗自揣摩起了自家王上南巡的心意。

许久以后,还是受封为相国的华歆悟透了其中之意。

他开始私下走访朝中各个公卿之家,联络众人。

这日,便见在华歆的引领下联合以王朗为首的汉室老臣一起入宫觐

《三国:穿越在败走麦城前》第一百八十四章 逼宫

本章内容字数过少,其他网站可能还在更新中,后续会自动修复。

以下内容与本书无关。

如今有人帮忙了,杨皓就轻松多了。

但帮忙的人多了,他行事也得更加小心些。

比如,总不能让人以为他是妖怪吧。

他以后要尽量不一个人赶着车队外出。要不然,就真的是太惹眼了些。

这天,他打算带着车队去一趟长安。

其实,何泉山的手下大多当兵出来的。他们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或者是因为足够勇猛。但肯定也是比较聪明的。要不然那来的百战不死?

他们或许不会赶马车,但他们有胆子。做任何事,只要有足够的胆子,学东西就快——傻子除外。

不过,在他们学会之前,杨皓还可以有借口独自带着马队出门。

这次去长安也一样。

只不过,这次他不打算运多少东西。

之前就运了不少出门。杨家的外院早已经空了,在房子中暂存的货物也搬了不少出来。

剩余的那些腊肉,他打算将大部分拉出去卖掉。他发现肉类,其实还是挺好卖的。尤其是熏肉腊肉之类的。

大概是因为鲜肉不好保存,经常出远门的人都喜欢。

比如行商,如果能有可以长期保存的肉,他们挺愿意带上,正好在路上吃。

之前他已经运了十车的腊肉出门,而且成功卖掉了三十多车……只要有人要,他空间里还有很多。别说运出去的只有十车,就算一车不拉,他也能卖一百车出去。

只是拿出来的时候要小心。他也一直小心避免让过于关注自己带了多少车货。他知道大房的人一直在盯着他。

……

鉴于杨家中存着的货没多少了,杨皓这次打算只装三十马车的东西。这已经是杨家现有的存或的一半以上了。

杨柏德听说儿子要去长安卖东西,就过去看席君买他们装货。他有些奇怪。

之前杨皓去周边县城,都是五十车起步的往外拉,这次去长安,怎么反而少了。

他又找到杨皓:“六郎,这么这次带这么少,是与长安买家约定好了?这次应当很快就能回吧?”

货送去了就回来,如果赶路的话,当天就能回来了。

杨皓笑说:“并非与人约好了送货。只是剩下的都是好东西,我打算留着自家用的。”

杨柏德看这次装的主要是麻袋,只几辆马车上装着箱笼。

而家中留下的全是箱笼,而且全是上锁的。

听杨皓那么说,他就知道儿子心里有数,也就不再多说了。

不过他跟杨皓说了个地址:“你三叔在长安住。这次你去长安,若是得闲,就顺便去上门见个礼……毕竟礼不可废。”

“好,若是有空。我会去。”至于有没有空,还不是他说了算?

杨皓已经摸清了杨氏的情况。

五丰杨氏有十几支。旁支就不算了,只算现在的嫡支。

他们杨家分家后有五房人,前面三房,都是嫡子。大房与二房两房人还住在五丰村,三房在长安。

而四房五房是庶子,分出去后,在隔壁村落户了。

他回来第二天,四房五房倒是有人来了。他看着他们两房人过得不如大方和二房。三房没人回来,但杨皓肯定他们收到这边的消息。

没人来……

这态度,让杨皓有些琢磨……三房与二房明显也不亲。

甚至还不如大房那样……“滴血认亲”事件之前,好歹还留着面子情。而三房的表现,似乎是当二房不存在的样子?

这话他不好问杨柏德。只能找个机会问杨大郎。

杨大郎嗤笑一声,口中却跟他说:“三叔如何会跟大伯与父亲有矛盾?只是三叔有差事,男主外女主内。三婶婶是大概又恰好身体欠佳。”

“又”字,就有点一言难尽的意思了。

杨皓不解其意。不过听起来,三房跟他们二房,似乎是早已不怎么来往了。

他也没继续追问:“小弟稍候就出发去长安,大兄可有什么要小弟带的。”

杨明也不想说那什么大房三房,笑着说:“嗯,帮我到书坊看看。我想买几本书,书名我写给你。若是有,便帮我买回来。”

杨皓拿到了书单,看其中有《论语·柳先公撰本》:“大兄是要给敬哥儿买书?”

敬哥儿就是杨大郎的儿子,今年才四周岁。但家里人说他五岁了,据说马上要启蒙了。

杨明是读书人,不可能没有论语。

他笑着解释说:“这论语新版的,又朝廷着弘文馆十八学士率大儒编撰。”

又取了钱给他,整整五贯呢。

他才要四本书,却给杨皓五贯。

杨皓心想:看来,书很贵啊。

五贯很多,得用一个专门的袋子装。他提着出门直接甩马车上了。

五贯就是五千文。

这会还没有形成银本位的货币体系,一贯就是一千枚开元通宝,重六斤多。

说实在的。杨皓对这钱也很无奈。

如果可以,他真的很怀念上辈子的纸币。当然更怀念当年的使用网络支付的工具——手机。

不过那只能在梦境中才能出现了。纸币倒是有可能。只可惜现在大唐还满足不了发行纸币的条件……

杨皓又要去长安了,但他心里没半点激动。

车队已经准备好,他不需要帮手。

不对,他需要一头蠢驴。

“啊昂啊昂~”

瘦驴伸直脖子冲他叫着:前天才回来,这又要出门?你是想累死我?!

“别闹。”杨皓斥责。“敢闹,回来剥了你皮熬阿胶!”

“啊昂啊昂啊昂~”气愤万分。

压榨我还有理了?你是魔鬼吗?

瘦驴气得要咬他衣服。

杨皓扇了它一巴掌:“别逼我吃驴肉火烧!”

“啊昂啊昂~”带着嘲弄。

驴肉火烧里没有驴肉!

杨皓不理它,牵着马要走。

“啊昂啊昂。”

马甩着尾巴不走。

杨皓扶墙。

他怎么忘了:这犟驴才是这些牲畜的头。

它们都听它的。这在路上是好事。但这会这狗东西跟他捣乱来了。

“好了,好了。这次回来,就给你放假行了吧。”

“啊昂啊昂啊昂~”有点得意洋洋了。

最好给我找个媳妇。

这犟驴,要不是“太值钱”,他就杀了炖咸驴肉吃。

它作为探矿驴,耐力好且善爬山。在旅途中,它是好的。但平常时,就有点闹心了。

“啊昂啊昂啊昂~”告诉你,以后别再栓我了,不然我不干了。

“我说,你差不多就行了。别得寸进尺!”

杨皓看下人都拿看神~精病的眼神看自己了,在它耳边说:“要敢捣乱,真剥了你皮。别以为少不得你了。我随时再弄一头出来。”

犟驴听了,气得磨牙,却也真不敢捣乱了。

这家伙,精明了一点就比以前难对付多了。真想咬死算了。

瘦驴现在不瘦了,但也没显得胖。体型恢复了正常,浑身是肌肉,叫声也更加响亮。

它扯这脖子,啊昂啊昂叫了几声。

杨皓顺势吆喝了一声。马车队像是得到了指令,开始缓缓前行。

三十辆马车装满了货物,吱嘎着开始上路。

驴叫声,不仅让那些马知道要上路了。村里人也都知道杨皓又要拉着车队出去做买卖了。

他之前每隔几天就带着马车队外出一趟,回来后隔天就出去。五丰村的乡亲也大抵习惯了。

也包括大房。

车队在经过杨家祖宅门前,大门悄悄开了一个门缝。

一个下人数清楚了车队的马车数量,又急忙关上门,进了内院。

“只有三十辆车?没数错。”

杨昌德躺在床上,面色还有些苍白。听了下人汇报,他皱眉说:“他数次压着车队外出,又每次运着东西回来,就果真没发现有送可疑东西回二房?”

“每次小的都盯着。他引着车队回村,都是直接去了那宅基地。运回来大多是青砖。送去二房的,都是麻包,一人就能扛走。”

如果麻袋装的是钱,一个人当然扛不动。

杨昌德眉头紧锁,沉吟了片刻,说:“你先下去。”

他起身下床,缓缓在书案后坐下,开始磨墨写信。

“三郎我儿,见信如晤……”

杨昌德信写好了,叫来管家:“找个机灵的,将这信送给三郎。要快!”

不久大房出来一骑,往东北方向去了。

从五丰村自然不只是一条路去长安。有近路,无法行车,但可以骑马。

所以杨昌德的信到长安时,杨皓的马车队才刚走到鄠县县城地界。

为了避免麻烦,杨皓没打算进城。而是直接就绕城而过,径直往长安去。

马车队抵达长安时,太阳已经西斜,入城后他跟上次来时一样,直接奔西市去。

这次马车数量不算很多,他也没打算当天就将货物卖出去。

进了西市,他就去了上次住的那家客栈。

没想小二还认得他,忙笑着上前帮他牵驴:“杨郎君你来了?可是要投宿,上次你住的院子空着,可要仍住那里?”

杨皓看他殷勤,给塞了一把铜钱,说:“那就住上次那院子。马车你可给我看好了。”

“得嘞。包管不出差池。小的一定将你的马车和马都照料好。给你的马上好的草料?”

“就上最好的。”

“好嘞。这就交给小的了!”

杨皓的马很乖,马车全部拉进牲畜院子。等他入住后,马车已经全部解了套,在他住的院子中排得整整齐齐的。

他看了一眼,马车上的货物没出错。

“小的给你送热水来,杨郎君可有其他需要?”

杨皓笑说:“先打热水来。”他说这又取出一吊钱给了小二。

小二喜不自禁接了:“谢杨郎君赏。你稍候,小的这就给你送热水来。”他就知道这位杨郎君大方。

这赏钱,当然不是他一人独得的。刚才杨皓就已经赏过他一次了。这次又赏,分明是为了这些马车安顿得好。

那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不过这杨郎君大方,他也得再殷勤些,要是再得了重赏才好。

杨皓其实不喜欢用钱开路,但那是最方便的路子不是吗?尤其对像是客栈小二这样以服务客人谋生的人来说,钱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媒介。

他既然有钱,也就没必要花时间跟客栈小二这样的人花心思打交道。

小二很快打来热水。

杨皓结果毛巾,问他:“最近长安可有什么新闻?”

小二低声说:“眼下长安最大的新闻,便是蔡国公病重。圣人派太子上门探望……”

杨皓拧干了毛巾,侧头问:“我不常来长安,不知蔡国公名讳?”

“蔡国公他尊姓杜,讳如晦,乃兵部尚书。”

哦,是杜如晦啊。贞观朝“房谋杜断”中的“杜断”。

不过怎么才是兵部尚书,不该是宰相吗?

不对,唐朝好像没宰相,是左右仆射。

杨皓想了一下,又发现自己太蠢。现在才贞观元年……就不准以后人家升官啊?

不过这朝中官员的事,并非他想打听的。

“这朝中大事,我们说来无益。你就说说里坊之间。可有什么新闻?”

“那倒是有个滴血认亲的故事。还有这长安城出了个叫杨时的大孝子。不知杨郎君可听说过没?”

杨皓眨眨眼,说:“你说的大孝子,叫什么来着?”

“杨时!”

杨皓惊诧莫名了:“你说的杨时,可是木易杨,时刻的时?可是鄠县人士?”

“杨郎君果然听说过。”

杨皓心说:杨时什么时候成大孝子了?

他简直……太没听说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