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仙武世界:开局陆地剑仙 > 第二百零七章 朕允汝等,评我功过!

夏京长宁,文华殿。

此时此刻,不仅只有沈秋一人凝眉握笔,同一时间,诸参考士子面容上,大都带着几分相似。

沈秋、吕文书、李鸿之、甚至还有着年过三旬,于凉州通过州考的陈朝年...

他们的目光,没有一人可以从这殿试的最后一题之上,忽略过去。

只见那卷尾末题之上,赫然写着:

“结合朝政,且评价夏皇一生功过。”

简简单单,从头到尾不过只有一十三个字。

但就是这一十三个大字,却足以叫所有看到这里的人,都不住的心惊胆颤!

疯了吧!

考题之上,虽并未指名道姓,但在这殿试之卷上能以夏皇代称者,除却那端坐于内殿,正在静候诸多学子答卷的洛离之外,还能有其他人否?!

莫说是英明神武如洛离,一生为了大夏南征北战,就算是昏庸如前代夏皇,帝王之威仪,怕也不是可以随意置喙的吧!

堂堂殿试,考的自然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奉承歌功颂德,难免会讨人不喜,落了下乘。

可要是真写出了什么惹得今上不满的地方,那帝王雷霆震怒之下,又岂能有完卵乎?

这尼玛哪里是考题,是来让他们送命的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殿试之中的气氛也越发压抑了起来。

一时间,不少学子内心冷汗直流。

片刻,甚至还有一对洛离心怀崇敬的士子壮着胆子,抬起头来踌躇片刻后,方才颤声开口,声音带着些不确定的道:

“学生斗胆有一言,请问各位大人以及今上。”

“这考卷第三大题,是否...出了些许纰漏?”

从蒲团软垫上立起身子,这士子躬着腰部,言行举止都谨遵礼数,没有丝毫逾矩,双眸更是直视下方,不敢向前凝望。

不得不说,他这一问话,着实是问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天可怜见,评论帝王功过,这就算是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去随意评价啊!

而且就算是根据题目去写了,只搞出来花团锦簇歌功颂德的文章,又真能从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入到那位陛下的法眼之中么?

悬!

前殿之中,代洛离主持考场秩序者有两人,一是当朝太师陈昭,另一人则是大理寺卿商鞅。

二人听到这学子起身的疑问后,皆是面上没有丝毫变化,依旧严肃至极。

毕竟他们身为大夏指派的殿试监考官,自然不能露出第二副面容,因为在这里,他们便代表了大夏的官方威严。

身穿一身官服,面容冷峻而又肃穆,活像是一尊酷吏的商鞅语气冰冷,待到这学子问完后,便不带一丝感情回答道:

“考场之上不得随意喧哗询问,再有下次,直接剥夺考试资格。”

“另外,此次殿试三大考题,皆是由当今陛下亲自定夺,这位学士,你对此表示质疑,难不成是想要说今上定题有失公允?”

掌控法理,本就秉承着律法至上的商鞅,掌管了一年大理寺,身上积蓄的威严只是稍稍一泄,又岂能是普通人可以抵挡的。

那提问的学士听后,当时面色便唰的一下变白,似乎是有些焦急,不知该如何是好。

好在,就在他发愣的一瞬之间,那本来在开考之前便传遍殿宇的温和之声,再度自后殿传了出来。

这声音对于参与科考的诸多士子而言并不陌生,赫然便是当今夏皇洛离的嗓音。

区别于之前的温和中掺带威严,这次的声音更多的则是平和,其中还带着几分安抚的意思。

“本次殿试公平公正,乃是由朕亲自出题,因此不必有所质疑。”

“各位通过州郡县三场科考的学子们,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都是一十三州的顶尖俊才,对于百家经史典籍,说是烂熟于胸都不为过,甚至引经据典,举一反三,也不过尔尔。”

“朕自起兵以来便只晓兵事,若是要朕来出什么蕴含高深道理的题目,朕还真是做不出来,就像是朕给诸位出的第一题一样,没办法,毕竟术业有专攻嘛。”

“你们都是我大夏的栋梁之才,是未来光芒万丈的新秀,朕和诸位卿家都相信,你们作为第一届殿试的人选,定会为我等交付一份完美的答卷。”

“所以,诸君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放轻松点。”

“坐下好好答题吧。”

声音来去如风,但却极其深刻的印入到了每一个人的脑海之中,叫他们本来有些慌乱的心绪,稍稍稳定了些许。

皇帝金口玉言出声,口含天宪一言九鼎,给他们背书。

能连过三关在第一次殿试之中露面者,又岂能有庸庸碌碌之辈,称一声人中龙凤都丝毫不为过也。

是以,在这士子面露感激,对着内殿声音来源遥遥躬身一礼,紧接着坐下答题后。

众多参考士子心中,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圣心难测,谁也不晓得陛下出的题目,到底标准答案为何。

但运用自己毕生所学,去结合近些日子的状况,给这位陛下写出一份答卷,应不算难!

至于是否可以超过与自己共同竞争的一百二十九人...

那就各凭本事吧。

随着心神宁静之后,诸多学子深吸一口气,迅速便进入到了状态之中。

毛笔磨砂着砚台,与纸张划过的沙沙声,不绝于耳,放眼望去殿试四方一百三十名学子,没有一个是坐以待毙的。

他们都飞速运转着脑子,将此生最好的状态呈现于此,就是为了圆满的答出这三道考题,给当今陛下递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至于剩下的,便尽人事,听天命罢。

但既然是考试,无论是何种考题,参与考试之人,就都会有胸有成竹和心有忐忑之分。

随着时间流淌,有一部分心中思绪纷杂、不断揣摩着洛离喜好与意思的学子,废稿写了一页又一页,却始终不敢敲定自己最终的答案。

即使洛离仅仅提出了三题,但其中答案可谓是笼统至极,根本就没有什么确切答案。

所以有些学子抓耳挠腮,面色阴沉不语,就是想要思考到洛离的寓意所在,从而得取高分,一举拔得头筹。

但很可惜,他们完全会错了意。

若仅凭出题者心中的答案,去做出一份制试试卷,那与全凭心中所想而作答出的试卷,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充满了工匠之气,看不出作答之人的胸襟与气魄。

而后者则能叫人见到灵气与雄心,可以根据文章便知其人也。

这,也就是为什么洛离,会去敲定第一题与第三题的原因所在。

第二题有关于草原,是想要筛选出能对整体大局,以及策略有所见解的栋梁之才,用以国用。

此题目也是洛离和诸多重臣商议之后,共同敲定的殿试考题,尚且还算是中规中矩。

但另外两题则不然。

考卷首题,是洛离想要去看看,这些学子们会如何评价和分析自己,这也是最方便最快捷,便能叫洛离认识到这些士子特长的方式。

在他前世之中,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已是司空见惯,但在大夏朝里,却还是头一遭,因此也难怪这些士子会有些发懵。

至于末题,与第一题其实同理。

如果说首题,是洛离想要去了解这些殿试士子的话。

那么末题,就是洛离想要看看,这些士子们到底是如何去看待自己的。

他想要看看,这批士子之中到底能否有人可以抛去地位之别,以客观的视角去解析自己对于大夏,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无论功过,只要敢言,便都是加分之项。

起码只要不是歌功颂德、华而不实的文章,在他这里便都能入眼。

文华殿,后殿之中。

洛离用着神念感知,看着一炷香过,已是神色各异,用着独属于自己的见解,去作答这份试卷的一众学子,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正如宰相和左祭酒所言,这次殿试第一批的科考士子们,果然都不是普通之辈。”

“好好培养,就算是殿试落选,在未来也未尝不能大放异彩。”

洛离端坐于首位,神念分布在前殿四方,一边监察着异动,一边大致扫了一眼那些未完成正在作答的答卷,便对着眼前的梁温和左白鹿出声感慨道。

整个文华殿,笔锋不停之人,几乎每个人都没有那种愚蠢之辈。

除去极个别外,大部分人所作之答,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足以叫洛离眼前一亮。

其中还有极个别的答卷,则更是脱颖而出,而且这些杰出答卷里,竟还有一个令洛离极为眼熟之人。

原本的雁门郡守,在家国危难之际仍未曾弃城而逃的书生儒将,陈朝年!

日理万机,又兼征伐草原,因此在最开始封赏过后,洛离便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往日里,自己颇为赏识的陈氏英杰了。

没想到,年前以雁门民生未复,拒绝了长宁六部主官之职后,这已至三旬五六岁的俊逸儒生,竟然也来这长宁参与了殿试考核!

在事前,洛离并未对于殿试名单过目,所以直到陈朝年参与考试之后,他才算是注意到了这位雁门郡守。

当他看到这位中年书生的答卷后,则更是颇为满意。

他对于草原政局的见解,说起来与洛离和梁温陈昭等人,是大都相同的。

采取大夏州郡之制,任命大夏之士为主官,提拔草原人分而化之,以夷制夷。

再加上啸月部亲信和澜沧君离去之前的嘱咐,不过数年,所谓的金狼王庭和长生天,应该就会彻底烟消云散了。

而且不比其他人,陈朝年对于洛离的了解,自然也远比别的士子要深刻许多。

自洛离担任凉王之后的种种习性,他都晓得的异常清楚。

所以在评价洛离功过时,此人沉默踌躇片刻,另辟蹊径,也并未都捡着好话去说...

神念扫视着那脊梁挺直,认真作答的中年儒生,洛离面色有些异常。

自己十三岁自长宁离京亲身赶赴北凉,自然不可能事事都是完美。

而陈朝年能从点滴之中抽丝剥茧,将自己不足的地方加以点评,又施以功绩中和,显得委婉并不尖刺,足见此人心细如针。

洛离以神念感知,通篇下来,心中只会生出思索,而并不会生出反感,再加上那一篇赞颂诗文留于尾部,如神来之笔,恰到好处,使人一眼看去,便顿觉赞叹。

“江左陈氏,家风甚好啊!”

洛离眸光微闪,似乎穿过了障碍,看到了那仅一墙之隔,站在前殿监考众士子的陈昭。

此刻的太师陈昭,目不斜视,叫人根本猜不出来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但能改朝换代而不倒,还叫洛离到现在仍旧任命其为太师,位高权重,足以见得此人能力之强。

再加上后辈子弟中有如此后起之秀,想必未来大夏的新贵世家,便需得以江左陈氏为模范标榜了。

洛离的话语道出,也得到了梁温与左白鹿的认同。

就在内堂几人互相闲聊,点评一众士子之际。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一刻钟...一炷香...一个时辰,飞速流去。

“咚”

终于伴随着一道悠扬的钟声响起。

这场大夏有史以来第一次殿试的科考,终于落下了帷幕。

“考试落幕,请诸位士子停下作答,开始交卷吧。”

陈昭和商鞅位于大殿两侧,待到钟声渐渐变远,对视一眼后,二人便异口同声的对着那侍立于大殿之中,正好整以待的诸多内侍开口。

众多内侍听到监考大人的吩咐,也不敢怠慢,连忙便提醒诸多士子署名交卷。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一百余名士子之中,无论是胸有成竹,亦或者心情忐忑者,最后在交卷离开大殿时,都是忍不住的向着背后的文华殿,最后望了一眼。

眼下他们能做的,都已经做到了最后。

至于最后成绩究竟会是如何...

那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就在沈秋、吕文书、李鸿之、陈朝年等一系列殿试士子离去后。

文华殿,后殿中。

那一百三十道试题答卷,也整理齐全,呈现在了洛离等主考之前。

看着这些新鲜出炉,字迹笔墨还未曾彻底干涸的一堆试卷,洛离笑着取出了一份,随口便道:

“今日事,今日毕。”

“这些士子的卷子,便由我等亲自过目之后,择优录取吧。”

说罢,洛离便自个儿在试卷堆上,便独自取下了一份,开始了第二次细致的评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