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成皇帝就得从后宫起步 > 第三十章 上朝

穿越成皇帝就得从后宫起步 第三十章 上朝

作者:红云并不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载均当然不知道这里还有这么多人的平常生活,因为他搅动的不得安宁,他倒是被静舒和云芝叫着起了个大早。

今天是刘载均要去上朝的日子,要说不激动是假的,不过看云芝昨晚没来,今早上却是来了,问了问兰蕊和沐瑶的情况,得知一切都还好,也就不再纠结。他让静舒做了一份朝中大臣名称的小抄,吃过早饭后,就往奉天殿而去。

快到奉天殿时,瞧见太后的凤辇在前,便紧走几步,迎上前去。

“母后,儿臣给您请安。” 刘载均恭敬地向太后行礼。

太后微微点头,依然是一副没有任何表情的美丽面庞,开口说道:“皇帝今日倒是精神,想必这身体应是全然大好了。”

刘载均微微一笑,说道:“儿臣身体早就好彻底了,母后用过早膳了嘛?”

说着两人并肩走进奉天殿。却听太后并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突然问道:“怎的昨日听说,有侍女从你书房被搀扶着出来?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可知所作所为均代表皇家颜面?……”

刘载均木然一下,这都什么和什么啊?刚想回话,却已经步入奉天殿内,发现大臣们早已整齐排列。

看到皇帝和太后进来,众人立刻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纵然影视剧里见过,自己也想象过,但是直面这样的场景还是让刘载均心跳不已,刚才太后说的话他都来不及想了,这面前可是百官啊!

刘载均定了定神,大步走到龙椅前,稳稳坐下,太后也在旁边的凤座上优雅落座。这时,站在殿外的鸿胪寺官员高声唱道:“排班 —— 行礼 ——” 随着这一声令下,大臣们整齐地行叩拜大礼。行完礼后,鸿胪寺官员又接着唱:“众官有事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话音刚落,只见一位身着绯色官袍,头戴乌纱帽,腰系玉带,约莫六十来岁的大臣快步出列,他面容严肃,神色凝重,双手捧着笏板,恭敬地向刘载均和太后行了一礼,朗声道:“陛下,太后,臣有紧急军情启奏!”

刘载均精神一震,赶紧侧头看向自己身侧的侍女静舒,静舒也有点紧张,她没干过这事儿啊!

只见她双手放于身前,在御案的遮挡下,翻动手中的一个个小纸片,翻动到写有“兵部尚书黄弘文”的纸片时才停下,展现给刘载均看。

哦~,这下刘载均心里就有数了,这位就是兵部尚书啊!

孙太后见刘载均没什么响动,便问道:“ 黄爱卿,何事如此紧要?”

黄弘文微微躬身,沉声道:“陛下,太后,今日凌晨,臣才收到来自边境的加急奏报。我北方边境的斥候历经艰险,探明蒙古鞑靼部近日频繁调动部队,据斥候密报,鞑靼部此次调集了 8000 精锐骑兵,正在边境集结,且有迹象表明他们正在筹备粮草,极有可能在近期对我朝边境发动大规模劫掠。”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担忧,有的则一脸凝重。

刘载均眉头紧皱,这内阁首辅林朝宗倒是说过,到了春天,这蒙古人约莫着也得南下来劫掠了,可没想到竟然是集结了八千骑兵,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他下意识看了看太后,想看看这太后会怎么处理。

却没想这孙太后倒是神色平静,微微颔首,示意黄弘文继续汇报。黄弘文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目前,我军在边境的兵力虽有一定规模,但鞑靼部此次皆是精锐骑兵,行动迅速且灵活。如今我们仅知晓他们在边境集结,却根本无法判断他们会从何处突破防线发动劫掠。边境线漫长,我军防守范围广,兵力分散。一旦鞑靼骑兵找准一处防线薄弱之地突袭,我军难以及时做出反应,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爱卿作何想法?”孙太后的声音响了起来,庄重,但不失灵气,很好听的声音,刘载均心里这么想着。

黄弘文沉思片刻,再次躬身说道:“陛下,太后,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加强边境的侦查力度。密切关注鞑靼军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其行军动向,立刻飞鸽传书回报。同时,我们可在边境各重要关隘增设烽火台,以烽火为信号,确保消息能迅速传递。”

刘载均听着兵部尚书的话,眼睛却一直盯着自己的漂亮后妈,可惜,这后妈持续面瘫,一点表情也没透露出来。只见她檀口轻启,说道:“以往却也均是这般,可也未见成效,诸爱卿还有什么好点子么?”

这兵部尚书黄弘文面容一僵,脸色不是很好看,朝堂上其他大臣们交头接耳起来,此时,又有一位武将模样的大臣从左侧站出,朗声说道:

“臣认为,应当重新从新组建几支机动性强骑兵部队,集中驻扎在边境中段,此处地势较为平坦,便于快速支援各处防线。一旦有鞑靼骑兵来袭,这支骑兵部队能迅速奔赴事发地点,与当地守军形成掎角之势,共同御敌。”

只见这时,林朝宗站了出来,开口说道:“都督此言不虚,只是成立新军、将士们的军饷、马匹的草料、武器装备的打造与维护,样样都耗费巨大……”

都督?能被称为都督的那应该就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了吧,这个部门刘载均还是知道的,这都督的职责有些类似于国防部长,虽说不同于在外征战的将军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权利。但是有调配和管理军队事物的权利。

林朝宗作为户部尚书,当然一开口就是钱粮之事,似乎是引得这位都督大人不太满意。一旁的静舒也翻着小纸条,在御案下面展示给刘载均看。

“五军都督府都督,刘彦昭,陛下的堂叔。”

堂叔……这人看着年纪50左右,是自己老爹的堂哥啊,竟然是亲戚。

又听这都督刘彦昭说道:“林大人,如今鞑靼压境,迫在眉睫。户部不能只看到耗费,却不顾国家安危。当下投入是为了长远安稳,若此时吝啬,一旦战败,损失更大。”

他转向刘载均,单膝跪地,朗声道:“陛下,恳请下令让户部全力支持。有了钱粮支持,定能组建新军,击退鞑靼,保百姓平安,振国家威望。望陛下明鉴!”

哟?这堂叔没问太后,竟然是直接问的我?刘载均心里想着,这倒是有可能,刘家的人怎么也算皇家,并不认可太后执政倒是可以理解。

还没等刘载均说话,朝堂众臣中右侧前列又站出一人来,这人白发苍苍,眉毛都白了,看年龄约莫能有个七八十岁,他先是恭敬地向刘载均行了一礼,颤颤巍巍的开口说道:

“陛下,各位大人。老臣以为,《论语》有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如今鞑靼部来势汹汹,若一味兴兵对抗,耗费巨大不说,还会生灵涂炭。”

他微微顿了顿,喘了口气接着道,“好战必亡,此乃古训。鞑靼人或许只是缺衣少食才来劫掠。咱们不妨以仁德相待,给他们些土地耕种,再施予粮食赈济。如此,化干戈为玉帛,彰显我朝的仁义,也能保百姓太平,国家也不用为战事耗费大量钱粮。望陛下三思啊。”

“啧,”刘载均看着静舒手上纸条写着“翰林院掌院学士:张云桥”,听他还要给这些鞑靼人粮食,还要给他们土地,又想到昨天让马彪给念的实录,一时间心头就是火起,没忍住说了一句:“古训还说过‘苟利帼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呢……”

这声音虽小,但他说话时大家都静了下来,这声音在大厅内显得无比明显。

一时间,所有大臣都瞪大了眼睛,莫名其妙的看向刘载均,就连面瘫后妈都有些诧异的看了过来。

刘载均暗叫不好!

卧槽?这是说错话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