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武周天工谱 > 第八十七回 渤海国主跪称臣

武周天工谱 第八十七回 渤海国主跪称臣

作者:鲈鱼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澈与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稳固朝堂的过程中,并未迎来真正的安宁。大唐虽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恢复元气,可边疆之地,新的变数又在悄然酝酿。这日,一封来自东北边疆的急报送至朝堂,打破了短暂的平静。

急报称,渤海国近来势力大增,其国主大武艺野心勃勃,妄图扩张领土,对大唐边境蠢蠢欲动。大武艺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且与周边一些部落勾结,意图对大唐边境发动突袭。边境百姓已察觉到异样,人心惶惶,纷纷向官府寻求庇护。

林澈得知此消息后,心中忧虑万分。他深知渤海国此举若得逞,大唐边境必将陷入战火,百姓又要遭受战乱之苦。当下,他立刻进宫面见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此时的李隆基,已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辅佐下,对朝政之事愈发得心应手,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边疆危机,他的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忧虑。

“林卿,渤海国来势汹汹,你可有应对之策?” 李隆基焦急地问道。

林澈微微躬身,说道:“陛下,渤海国此次野心昭然若揭,但我大唐也绝非软弱可欺。臣以为,我们可先派人前往渤海国,探探他们的虚实,同时表明我大唐的立场,警告他们不可轻举妄动。若他们执意挑衅,我们便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太平公主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林郎所言极是。只是派去的使者,须得谨慎挑选,此人既要能言善辩,又要熟知边疆局势,方能不辱使命。”

经过一番商议,李隆基决定派朝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臣作为使者前往渤海国。这位老臣名叫苏定方,曾多次出使周边国家,见识广博,口才出众。临行前,林澈特意找到苏定方,将自己对渤海国局势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详细告知于他,并再三叮嘱:“苏大人,此次出使责任重大,关乎大唐边疆安危。你务必小心行事,若渤海国主有求和之意,我们可网开一面;若他冥顽不灵,你也切勿示弱,一定要让他知晓我大唐的威严。”

苏定方领命而去,一路快马加鞭,终于抵达了渤海国。渤海国宫殿内,大武艺高坐王座之上,一脸傲慢地看着下方的苏定方。

“大唐使者前来,所为何事啊?” 大武艺明知故问,语气中满是轻蔑。

苏定方不卑不亢地行礼后,说道:“渤海国主,我大唐陛下听闻贵国近来在边境有所动作,特命我前来询问。我大唐一向与贵国友好往来,希望贵国不要做出破坏两国和平的举动。”

大武艺冷笑一声:“哼,我渤海国如今兵强马壮,不过是想拓展些领土罢了。大唐虽大,可我也不惧!”

苏定方心中一凛,但仍镇定自若地说道:“国主切勿小觑我大唐。我大唐疆域辽阔,兵多将广,且有诸多能征善战之士。若是贵国执意挑起战争,恐怕最后吃亏的还是贵国。”

大武艺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但仍强硬地说道:“你休要吓唬本王!我渤海国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

苏定方见大武艺如此顽固,便决定拿出林澈交给他的杀手锏。他从怀中掏出一幅地图,展开后说道:“国主请看,这是我大唐边境的防御部署图。我大唐在边境设有多道防线,且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贵国若想进攻,恐怕难以突破。而且,我大唐还有秘密武器,威力巨大,一旦使用,贵**队将遭受重创。”

大武艺看着地图,心中有些动摇。他虽野心勃勃,但也深知大唐的实力不容小觑。他暗中派人调查过,听闻大唐有个叫林澈的将军,凭借着一些奇奇怪怪却威力惊人的手段,在边关屡立战功。如今听苏定方这么一说,他心中不禁有些忌惮。

“你所说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 大武艺忍不住问道。

苏定方微微一笑:“此乃我大唐机密,暂时还不能告知国主。但国主只需知道,这武器一旦祭出,后果不堪设想。我大唐陛下仁慈,不愿看到两国百姓生灵涂炭,所以才派我前来,希望国主能权衡利弊,不要做出错误的决定。”

大武艺沉思良久,他深知此次若与大唐开战,胜负难料,即便侥幸获胜,也将损失惨重。而且,他也不想失去与大唐的贸易往来,那对渤海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权衡再三,他终于说道:“罢了罢了,看在大唐陛下的面子上,本王暂且按兵不动。但若是大唐日后对我渤海国有所不利,本王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苏定方见大武艺态度有所松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说道:“如此甚好。国主若能与我大唐继续保持友好关系,我大唐陛下定会十分欣慰。”

大武艺虽心中仍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说道:“本王可以答应不进攻大唐边境,但你们大唐也需答应我一个条件。”

苏定方心中警惕起来,问道:“国主请讲。”

大武艺说道:“我要与大唐签订一份和平协议,协议中需明确规定,双方不得干涉对方内政,且要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

苏定方思索片刻后,说道:“国主所提条件,我会如实向我大唐陛下禀报。相信陛下会考虑国主的提议。”

苏定方离开渤海国后,快马加鞭赶回长安。他将与大武艺的谈判经过详细地告知了李隆基、林澈和太平公主。李隆基听后,沉思片刻说道:“渤海国主提出的条件,倒也合理。如今我大唐刚刚经历诸多动荡,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再启战端。开放边境贸易,对两国百姓都有好处。只是这和平协议的具体条款,还需仔细斟酌。”

林澈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渤海国主虽暂时答应不进攻,但他野心未灭,我们还需加强边境防御,以防万一。”

于是,李隆基下令,让林澈负责加强东北边境的防御工事。林澈领命后,立刻奔赴东北边境。他到达边境后,发现这里的防御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他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军事知识,对防御工事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他指挥士兵们加固城墙,挖掘护城河,还在城墙上设置了一些新型的防御器械,如投石机、床弩等。这些器械经过林澈的改良,威力比之前大增。

与此同时,林澈还对士兵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他亲自示范各种战斗技巧,教导士兵们如何使用新的武器装备。在他的努力下,边境士兵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林澈忙于加强边境防御的同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朝堂上也在为与渤海国签订和平协议做着准备。他们召集了朝中的大臣们,共同商讨协议的条款。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和平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互不侵犯,不得干涉对方内政,开放边境贸易,互相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隆基再次派苏定方前往渤海国,与大武艺签订和平协议。大武艺看到协议内容后,心中虽有些不满,但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他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在协议上签了字。

签订协议当日,大武艺在宫殿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他亲自带领着渤海国的一众大臣,向大唐使者苏定方跪地称臣。这一举动,标志着渤海国正式向大唐表示臣服,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暂时得到了缓解。

“从今往后,我渤海国愿向大唐称臣,永保两国和平。” 大武艺跪在地上,口中说道。

苏定方微笑着扶起大武艺,说道:“国主此举,实乃明智之举。我大唐陛下定会信守承诺,与贵国友好往来。”

消息传回长安,朝堂上下一片欢腾。李隆基得知渤海国主跪称臣后,龙颜大悦。他对林澈、太平公主以及苏定方等人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下令在宫中举办宴会,庆祝这一喜事。

宴会上,歌舞升平,大臣们纷纷向李隆基敬酒,祝贺大唐又一次化解了边疆危机。林澈和太平公主坐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

“林郎,此次能让渤海国主称臣,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想出那些应对之策,加强边境防御,恐怕此事不会如此顺利。” 太平公主看着林澈,眼中满是爱意与敬佩。

林澈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能为大唐和百姓做些事情,我深感荣幸。只是这朝堂之上,边疆之地,依旧暗流涌动,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说道:“林郎说得对。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好大唐的江山社稷。”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远在吐蕃的赞普却得知了渤海国向大唐称臣的消息。赞普心中嫉妒不已,他一直对大唐的领土虎视眈眈,如今见渤海国竟向大唐低头,心中甚是不甘。

“渤海国主真是懦弱!我吐蕃可不会像他一样轻易屈服。” 赞普在宫殿中大发雷霆,“传我命令,集结军队,我们要给大唐一点颜色看看!”

吐蕃的军队开始在边境集结,一场新的危机又在悄然逼近大唐。而林澈和太平公主,也将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吐蕃的威胁,守护好大唐朝的安宁呢?

此时的林澈,还未察觉到吐蕃的异动。他在东北边境继续忙碌着,不断完善防御工事,训练士兵。他深知,只有让边境固若金汤,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一日,林澈正在城楼上巡视,突然看到远处尘土飞扬,一支队伍朝着边境赶来。林澈心中一紧,立刻警惕起来,他以为是渤海国反悔,派兵来袭。

“快,准备迎敌!” 林澈大声喊道,士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待队伍走近,林澈才发现,原来是一支商队。商队的首领见到林澈,连忙上前行礼。

“林将军,我等是前来进行边境贸易的商人。听闻渤海国与大唐签订了和平协议,开放了边境贸易,我们便想着来此做点生意。” 商队首领说道。

林澈这才放下心来,他笑着说道:“原来是商队,大家辛苦了。如今两国和平,边境贸易开放,对大家都有好处。只是这一路上,你们也要多加小心。”

商队首领感激地说道:“多谢林将军提醒。我等定会小心行事。”

林澈看着商队进入边境城镇,心中不禁想到,这和平协议的签订,不仅能避免战争,还能促进两国的经济交流,实在是一件好事。但他也知道,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时刻警惕,防止有人破坏。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朝堂上,李隆基也在密切关注着边境的局势。他深知,渤海国虽已称臣,但周边的其他势力未必会就此罢休。他与大臣们商议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军事整顿,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林卿在边境辛苦,朕希望他能尽快完成防御工事的完善,同时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若吐蕃或其他势力敢来侵犯,我们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李隆基坚定地说道。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保障百姓的安宁和国家的繁荣。

而在吐蕃,赞普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大唐边境进发。他们的目标是大唐的河西走廊,那里地势险要,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通道,若能占领此地,吐蕃便能进一步扩张势力,对大唐构成更大的威胁。

吐蕃军队一路行军,很快便抵达了大唐边境。他们在边境扎营,准备对大唐发动进攻。赞普站在营帐前,望着大唐的领土,眼中充满了贪婪。

“大唐,此次我定要让你知道,我吐蕃可不是好惹的!” 赞普咬牙切齿地说道。

然而,吐蕃军队的行动却被林澈安插在边境的探子发现了。探子迅速将消息传回东北边境,林澈得知后,脸色凝重。

“吐蕃大军来袭,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 林澈心中暗自思忖,“但我绝不能让他们得逞,我要守护好大唐的每一寸土地!”

林澈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应对之策。将领们得知吐蕃大军来袭,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与吐蕃军队决一死战。

“将军,我们与吐蕃军队拼了!他们竟敢来侵犯我们大唐,我们定要让他们知道厉害!” 一位将领说道。

林澈却冷静地说道:“吐蕃军队来势汹汹,我们不能轻敌。大家先不要冲动,我们要制定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

经过一番讨论,林澈决定利用边境的地形优势,与吐蕃军队周旋。他知道,吐蕃军队擅长骑兵作战,在开阔地带,唐军很难与之抗衡。于是,他决定将吐蕃军队引入一个山谷,那里地势狭窄,不利于骑兵展开,而唐军则可以利用山谷两侧的高地,对吐蕃军队进行攻击。

“我们先派一支小股部队去引诱吐蕃军队,将他们引入山谷。然后,我们在山谷两侧设下埋伏,等他们进入包围圈后,便发动攻击。” 林澈详细地讲解着作战计划。

将领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当下,林澈便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迎接吐蕃军队的到来。

吐蕃军队在边境扎营后,赞普便派了一支先锋部队前去探查大唐军队的情况。先锋部队在边境巡逻时,遇到了林澈派出的诱饵部队。

“前面有唐军!” 吐蕃先锋部队的将领大喊道。

“给我冲,杀了他们!” 吐蕃将领毫不犹豫地带领着士兵们冲了上去。

唐军的诱饵部队见吐蕃军队冲来,佯装不敌,转身就跑。吐蕃军队见状,以为唐军不堪一击,便紧追不舍。就这样,吐蕃军队被一步步引入了山谷。

“小心有埋伏!” 当吐蕃军队进入山谷后,有士兵突然喊道。

但为时已晚,林澈一声令下,山谷两侧的唐军纷纷发动攻击。一时间,巨石、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吐蕃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

“不好,我们中埋伏了!” 吐蕃将领大喊道,“快,撤退!”

然而,此时山谷的入口已经被唐军堵住,吐蕃军队进退两难。林澈见时机已到,亲自带领着大军从山谷中杀出。唐军士气高昂,喊杀声震天,与吐蕃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吐蕃军队虽奋力抵抗,但在唐军的前后夹击下,渐渐抵挡不住。赞普得知先锋部队被困后,大怒不已,他亲自带领着主力部队前来救援。

“一定要救出先锋部队,给我冲!” 赞普大声喊道。

吐蕃主力部队如潮水般涌向山谷,试图突破唐军的防线。但林澈早有准备,他指挥着唐军顽强抵抗,吐蕃军队始终无法突破。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吐蕃军队损失惨重。赞普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军。

“撤!我们先回去,再找机会报仇!” 赞普咬牙切齿地说道。

林澈望着撤退的吐蕃军队,并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吐蕃军队虽战败,但实力犹存,贸然追击可能会中了他们的埋伏。

“此次虽然击退了吐蕃军队,但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加强防御,时刻准备应对他们的再次进攻。” 林澈对将领们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