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武周天工谱 > 第八十五回 幽州节度使反叛

武周天工谱 第八十五回 幽州节度使反叛

作者:鲈鱼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澈与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登上皇位后,满以为朝堂可迎来一段安宁时光,大唐能在开元盛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朝堂内外的暗涌从未真正平息。

这日,林澈正在府中与一众谋士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大唐经济,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以期让这盛世更加繁荣昌盛。突然,一名亲兵匆匆闯入,神色慌张地呈上一份军报。林澈打开军报,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幽州节度使赵德言反叛,勾结契丹,欲割据一方,其麾下叛军已在幽州城外集结,大有挥师南下之势。

林澈深知幽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乃大唐北方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契丹铁骑便可长驱直入,中原大地将陷入战火纷飞之中。当下,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命人备马,疾驰赶往皇宫,与太平公主商议对策。

此时的皇宫内,气氛也异常紧张。太平公主得知幽州节度使反叛的消息后,正焦急地在殿内踱步。见林澈匆匆赶来,她连忙迎上前去,眼中满是忧虑:“林郎,这赵德言竟敢反叛,如今契丹与他勾结,局势危急,这可如何是好?”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试图让她镇定下来,说道:“公主莫慌,如今当务之急是集结兵力,前往平叛。赵德言虽手握重兵,但我大唐军队训练有素,且我们还有诸多优势。只是这契丹军队擅长骑射,机动性强,我们需谨慎应对。”

两人迅速进宫面见李隆基。李隆基端坐在龙椅之上,虽年轻却已颇具帝王风范,但此刻他的脸上也难掩忧虑之色。林澈与太平公主行礼后,林澈将幽州的局势详细禀报。李隆基听后,沉思片刻,说道:“林卿,太平,此次叛乱关乎大唐安危,朕命林卿为平叛元帅,率领大军即刻前往幽州,务必平定叛乱,收复失地。朕会在后方全力支持你,所需粮草、兵器,朕自会吩咐相关部门尽快筹备。”

林澈领命后,即刻着手准备出征事宜。他深知此次平叛责任重大,不容有失。在挑选将领时,他选拔了那些身经百战、忠诚可靠之人,如曾在边关与他并肩作战的陈武、李虎等。同时,他还从各军中挑选精锐之士,组成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大军。

出征前,林澈在军营中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大会。他身着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高台上,望着台下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大声说道:“将士们!如今幽州节度使赵德言叛国投敌,勾结契丹,妄图分裂我大唐疆土。我们身为大唐的子民,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此次出征,我们定要让叛军知道,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让我们奋勇杀敌,平定叛乱,为大唐的安宁而战!”

将士们听了林澈的话,群情激昂,齐声高呼:“为大唐而战!平定叛乱!” 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天地间的一切邪恶都震碎。

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幽州进发。一路上,林澈不断思考着破敌之策。他深知契丹军队的骑射厉害,正面交锋恐会让唐军陷入苦战。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在近代所学的军事知识,结合当地的地形,制定一套独特的作战计划。

当大军行至距离幽州还有百里之地时,林澈下令扎营。他带着陈武、李虎等将领,亲自前往前方探查地形。只见此处地势开阔,一马平川,正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地方。但林澈却发现,在离叛军营地不远处,有一条河流蜿蜒而过,且河流两岸树林茂密。他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回到营地后,林澈将将领们召集到营帐中,开始部署作战计划。他指着地图说道:“诸位将军,我们都知道契丹军队的骑射厉害,若在这开阔之地与他们正面交锋,我们恐怕难以取胜。但大家看,这离叛军营地不远处有一条河流,我们可以在河上搭建浮桥,佯装要渡河进攻。同时,我们在河流两岸的树林中埋下伏兵。等叛军前来阻拦我们渡河时,伏兵便可从两侧杀出,截断他们的退路,将其一举歼灭。”

将领们听了林澈的计划,纷纷点头称赞,但也有人提出担忧:“将军,此计虽妙,但搭建浮桥需要时间,若被叛军发现我们的意图,提前发动攻击,那该如何是好?”

林澈微微一笑,说道:“这个不用担心。我们可以先派出小股部队,在离叛军较远的地方佯装搭建浮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真正的主力部队则在暗中悄悄搭建浮桥,同时加强戒备,防止叛军突袭。”

众人商议已定,便开始按照计划行动。林澈派出一支由五百人组成的小股部队,在离叛军营地十里外的地方,大张旗鼓地开始搭建浮桥。他们故意制造出很大的动静,让叛军误以为唐军主力在此。

赵德言得知唐军在搭建浮桥后,果然上当。他冷笑一声,对麾下将领说道:“哼,林澈不过如此,竟想在我眼皮底下渡河进攻。传我命令,全军出击,将那些唐军全部消灭在河边!”

于是,赵德言亲率叛军主力,气势汹汹地朝着唐军佯装搭建浮桥的地方杀来。当叛军赶到时,却发现唐军人数并不多,且看起来十分慌乱。赵德言见状,心中大喜,以为唐军不堪一击,立刻下令发动攻击。

就在叛军即将冲到唐军面前时,突然,两侧树林中喊杀声四起。林澈事先埋伏好的伏兵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来,瞬间将叛军的退路截断。叛军顿时陷入混乱,他们没想到唐军竟然在两侧设下了埋伏。

林澈见时机已到,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正面杀出。他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的枪法凌厉,每一次出手都能刺倒一名叛军士兵。在他的带领下,唐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赵德言见势不妙,想要率军突围。但此时他的军队已被唐军重重包围,根本无法逃脱。他心中懊悔不已,后悔自己太过轻敌,中了林澈的圈套。

就在叛军陷入绝境时,契丹军队的援军赶到了。契丹军队的首领耶律阿保机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手持长刀,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他看到叛军被围,心中大怒,立刻下令契丹骑兵发动冲锋。

契丹骑兵如潮水般朝着唐军冲来,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他们挥舞着长刀,口中呼喊着奇怪的口号,气势汹汹。林澈见状,连忙下令唐军弓箭手准备放箭。

“放!” 随着林澈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契丹骑兵。契丹骑兵纷纷中箭落马,一时间人仰马翻,阵脚大乱。但契丹骑兵训练有素,很快便重新集结,再次发动冲锋。

林澈深知,若不尽快击退契丹骑兵,唐军恐怕会陷入苦战。他看着契丹骑兵的冲锋阵型,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对身边的陈武说道:“陈将军,你看契丹骑兵冲锋时,他们的马匹间隔较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你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手持长枪,冲入敌阵,专刺他们的马腿。只要马腿受伤,骑兵便失去了机动性,我们便能趁机反击。”

陈武领命后,立刻挑选了一千名精锐士兵,手持长枪,朝着契丹骑兵冲去。这些士兵们在林澈的训练下,配合默契,他们冲入敌阵后,专找契丹骑兵的马腿刺去。一时间,契丹骑兵的马匹纷纷受伤倒地,骑兵们也被甩落马下。

林澈见陈武的部队得手,立刻下令全军发起总攻。唐军如潮水般冲向叛军和契丹军队,喊杀声震天。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叛军和契丹军队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四散逃窜。

赵德言见大势已去,想要逃跑。林澈怎会轻易放过他,他拍马追了上去,大喝一声:“赵德言,你叛国投敌,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说着,挺枪刺向赵德言。赵德言转身迎战,但他又怎是林澈的对手。林澈几招下来,便将赵德言挑落马下。

耶律阿保机见赵德言被擒,心中大惊失色。他知道今日已无法取胜,于是率领着残余的契丹骑兵,狼狈地逃回了北方。

这场战斗,唐军大获全胜。他们不仅平定了幽州节度使的叛乱,还击退了契丹军队的入侵,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兵器和马匹。林澈望着战场上的胜利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士兵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大军凯旋而归,长安城内外一片欢腾。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凯旋的将士们,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李隆基亲自出城迎接,他看着林澈,眼中满是赞赏:“林卿,此次平叛,你立下了赫赫战功,朕代表大唐百姓感谢你!”

林澈连忙跪地谢恩:“陛下,这都是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功劳,臣不过是略尽绵力罢了。”

回到长安后,林澈和太平公主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们知道,此次幽州节度使反叛,虽然被成功平定,但背后或许还隐藏着更深的阴谋。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说不定还有人在暗中勾结外敌,企图颠覆大唐政权。

于是,林澈和太平公主开始着手调查赵德言反叛的背后主使。他们利用在朝中的人脉,四处打听消息。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发现赵德言的反叛竟然与武氏残余势力有关。原来,武氏残余势力虽在之前的斗争中遭受重创,但仍有一些人妄图复辟,他们勾结了赵德言,煽动他反叛,企图趁乱重新夺取权力。

林澈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怒:“这些武氏余孽,真是贼心不死!竟敢勾结节度使反叛,危害大唐江山。公主,我们绝不能放过他们。”

太平公主秀眉微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林郎,这些人屡次作恶,我们必须将他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只是如今他们隐藏极深,我们需谨慎行事,收集足够的证据,再动手不迟。”

林澈点头表示赞同:“公主所言极是。我们可以从赵德言入手,审讯他,看看他还知道哪些关于武氏余孽的消息。”

于是,林澈亲自审讯赵德言。在林澈的威严逼视下,赵德言起初还试图顽抗,但最终还是交代了一些重要线索。他供出了几个与武氏残余势力勾结的朝中大臣,以及他们的一些秘密据点。

林澈和太平公主根据这些线索,开始暗中调查这些朝中大臣。他们发现,这些大臣平日里表面上奉公守法,实则在暗中与武氏余孽往来密切,为他们提供情报,协助他们策划阴谋。

林澈和太平公主决定先不动声色,继续收集证据,等掌握了足够的罪证后,再将这些人一举铲除。他们知道,这些人在朝中根深蒂固,若稍有不慎,打草惊蛇,让他们逃脱,必将后患无穷。

在调查的过程中,林澈和太平公主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些大臣行事极为谨慎,他们的秘密据点防守严密,很难获取直接证据。而且,他们还在朝堂上互相勾结,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给林澈和太平公主的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但林澈和太平公主并没有放弃。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不断突破敌人的防线。林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亲自潜入一些秘密据点,收集证据。太平公主则在朝堂上巧妙周旋,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从一些官员口中套取有用的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林澈和太平公主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了这些大臣与武氏残余势力勾结的罪行。他们拿着这些证据,进宫面见李隆基。

李隆基看完证据后,龙颜大怒:“这些逆贼,竟敢背叛朕,背叛大唐!林卿,太平,你们做得很好。立刻将这些人逮捕,严加审讯,一个都不能放过!”

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带领下,士兵们迅速行动,将那些与武氏残余势力勾结的朝中大臣一网打尽。这些大臣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李隆基下令将他们全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经此一役,武氏残余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朝堂上的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威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他们在大唐的地位愈发稳固。

然而,林澈和太平公主知道,宫廷政治斗争永远不会停止,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好大唐的江山社稷,为李隆基的统治保驾护航,让开元盛世更加繁荣昌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利用自己在近代学到的知识,继续为大唐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在农业上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在商业上,他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贸易的繁荣;在军事上,他对军队进行了改革,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太平公主则在朝堂上协助李隆基处理政务,她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智慧和人脉,为大唐的稳定和发展出谋划策。她与林澈相互扶持,共同为大唐的未来努力着。

而李隆基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辅佐下,也逐渐成长为一位英明的君主。他虚心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励精图治,致力于打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唐。在他的治理下,大唐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开元盛世的景象愈发繁荣。

但林澈和太平公主也明白,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依旧隐藏着许多未知的危险。朝堂上的权力斗争虽然暂时平息,但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次的爆发。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应对每一个挑战,才能让大唐的盛世延续下去。

一日,林澈和太平公主在宫中的花园中散步。此时正值春日,花园中百花盛开,五彩斑斓,花香四溢。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飘落,宛如一场花雨。太平公主身着一袭淡粉色的宫装,在花丛中显得格外美丽动人。她轻轻挽着林澈的手臂,说道:“林郎,如今大唐在我们的努力下,逐渐走向繁荣,但我总觉得这平静之下,似乎还隐藏着什么危机。”

林澈看着太平公主,温柔地说道:“公主,你说得对。虽然我们暂时平定了叛乱,打击了武氏余孽,但朝堂上的斗争从未真正停止。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过,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靠在林澈的怀里,说道:“林郎,有你在我身边,我什么都不怕。不管未来遇到什么,我们都一起面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