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武周天工谱 > 第五十九回 李隆基初露锋芒

武周天工谱 第五十九回 李隆基初露锋芒

作者:鲈鱼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澈与太平公主在历经无数风雨后,虽助李旦登上皇位,却也陷入了新的困境。朝堂之上,太平公主自恃功高,在朝中培植了大量亲信,隐隐有掌控朝政之势;而李隆基心怀大志,渴望真正掌握皇权,开创属于自己的盛世,二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林澈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深知二人皆是他看重之人,实在不愿看到他们针锋相对。

这日,宫中传来消息,吐蕃使者前来朝拜,并进贡了一批奇珍异宝。李旦决定在宫中大摆宴席,款待吐蕃使者,彰显大唐国威。林澈与太平公主接到请柬后,一同入宫赴宴。

宴会上,丝竹声声,歌舞升平。吐蕃使者献上宝物后,一脸傲慢地说道:“大唐皇帝陛下,我吐蕃此次带来的宝物,皆是世间罕见。听闻大唐人才辈出,不知可有人能识得这些宝物的奇妙之处?” 说罢,他眼中闪过一丝挑衅。

李旦微微一笑,扫视群臣,说道:“朕的大唐,自是人才济济。众卿不妨上前一观,看看能否解出这宝物的奥秘。” 众大臣纷纷起身,却都面露难色,对着那一堆奇珍异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林澈心中暗自思忖,凭借自己在近代所学的知识,这些所谓的奇珍异宝或许并不难破解。他正欲起身,却见一旁的李隆基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抢先一步走上前去。

李隆基身着华服,英姿飒爽,他先是对着李旦和吐蕃使者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不慌不忙地拿起一件形似水晶球的宝物。这水晶球内似有云雾流动,还隐隐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众人都对其来历和用途疑惑不解。

李隆基仔细端详片刻,笑着说道:“此乃吐蕃的光学奇物,名为‘幻光琉璃球’。其奇妙之处在于,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通过球内特殊的构造,能将周围的光线汇聚、扭曲,从而产生这云雾流动、光芒闪烁的奇妙景象。” 说罢,他巧妙地转动手中的琉璃球,让光线照在宫殿的墙壁上,顿时,墙壁上出现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案,引得众人惊叹不已。

吐蕃使者脸色微变,心中暗暗吃惊,但仍不甘心就此被比下去,他冷哼一声,又拿出一件宝物。这是一把精美的弯刀,刀身闪烁着幽冷的光芒,刀柄上镶嵌着宝石,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

“大唐公子,可识得这把刀?” 吐蕃使者挑衅地问道。

李隆基并未被其气势吓倒,他接过弯刀,轻轻抽出刀刃,仔细观察刀身的纹理和材质。片刻后,他自信地说道:“此刀名为‘寒铁凝霜刃’,刀身采用特殊的锻造工艺,将寒铁反复锤炼,融入了稀有金属,使得刀身坚硬无比,且锋利异常。更为奇妙的是,这刀柄上的宝石并非仅仅用于装饰,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刀身的温度和平衡,使持刀者在战斗中更加得心应手。”

李隆基一边说着,一边随手拿起一根铁条,轻轻一挥,那铁条便被弯刀轻易斩断,切口平整光滑,众人见状,纷纷鼓掌叫好。李旦龙颜大悦,对李隆基的表现赞赏有加:“吾儿果然聪慧过人,对这些奇物竟如此了解,实乃我大唐之幸。”

太平公主看着李隆基,眼中也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又隐隐有些担忧。她深知李隆基的才华,也明白他对权力的渴望,如今他在朝堂上崭露头角,日后恐怕会与自己在权力的道路上产生更多的分歧。

吐蕃使者见李隆基接连识破两件宝物,心中虽不情愿,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大唐公子果然见识不凡,我吐蕃还有一物,不知公子可还能识得?” 说罢,他命人抬上一个巨大的箱子。

箱子打开,里面是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由许多齿轮、链条和金属部件组成,还镶嵌着各种宝石。这装置造型奇特,众人皆不知其用途,纷纷交头接耳。

李隆基却没有丝毫慌乱,他围着装置仔细观察,心中迅速回忆着在林澈那里学到的机械知识。片刻后,他眼中一亮,说道:“此乃吐蕃的水力驱动机关,名为‘万象璇玑仪’。它通过水力带动这些齿轮和链条运转,从而实现多种功能。比如,它可以用来计时,通过这些指针和刻度,能精确地显示时间;还能模拟天体的运行轨迹,帮助人们观测天象。”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李隆基在一旁太监的协助下,将装置连接到宫殿的水管道上。随着水流的注入,装置缓缓运转起来,指针开始有规律地移动,同时,装置上方的一些小球也开始按照特定的轨迹运动,模拟出了日月星辰的运行,栩栩如生。

众人见此,无不惊叹,纷纷对李隆基投去敬佩的目光。吐蕃使者更是脸色铁青,他原本以为这些宝物能难倒大唐众人,从而在气势上压倒大唐,没想到却被李隆基一一识破,让他颜面尽失。

林澈看着李隆基在宴会上的出色表现,心中既欣慰又感慨。他深知,李隆基的才华和能力将为大唐带来新的希望,但也担心他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自我。他暗暗决定,要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用心地教导李隆基,让他成为一位英明的君主。

宴会结束后,林澈与太平公主回到公主府。太平公主的心情有些沉重,她对林澈说道:“林郎,今日隆基在宴会上的表现确实令人刮目相看,但我总觉得,他对权力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这恐怕会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关系。”

林澈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安慰道:“公主,隆基心怀大志,这是好事。他的才华和能力对大唐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支持他,引导他走向正途,而不是与他产生矛盾。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大唐的利益为重,一定能化解彼此之间的分歧。”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心中却仍有些忧虑。她知道林澈说得有道理,但多年来在宫廷政治斗争中养成的警惕性,让她难以轻易放下对权力的掌控。

与此同时,李隆基回到自己的府邸,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今日在宴会上的成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渴望真正掌握皇权,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唐盛世。但他也明白,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尤其是来自太平公主的压力。

“林将军和太平公主对我有恩,我不想与他们为敌。但为了大唐的未来,我必须争取更多的权力。” 李隆基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索着。他知道,林澈一直希望他能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他也不想辜负林澈的期望。于是,他决定主动与林澈沟通,寻求他的支持和帮助。

几日后,李隆基来到林澈的府邸。林澈见到他,热情地迎接他进屋。李隆基坐下后,开门见山地说道:“林将军,我今日前来,是想向您请教一些治国之道。我深知自己在权力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

林澈看着李隆基诚恳的眼神,心中十分欣慰。他说道:“殿下能有此心,实乃大唐之幸。治国之道,关键在于以民为本,广纳贤才,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如今朝堂局势复杂,您需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李隆基认真地点点头,说道:“林将军所言极是。我也明白,如今我与太平公主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既能实现我的抱负,又不会伤害到我们之间的感情。”

林澈沉思片刻,说道:“殿下,公主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您二人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只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式。我建议您多与公主沟通,坦诚相待,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共同的利益点。”

李隆基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他感激地说道:“林将军,多谢您的指点。我会找个机会与公主好好谈谈,希望我们能携手共进,为大唐的繁荣贡献力量。”

就在林澈与李隆基交谈之际,太平公主也在府中与自己的心腹谋士们商议着对策。谋士们纷纷表示,李隆基的崛起已经对太平公主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必须想办法遏制他的发展。

“公主,李隆基近日在朝堂上频繁露面,且表现出色,深得陛下和大臣们的赞赏。他的势力逐渐壮大,恐怕会对您不利。” 一位谋士忧心忡忡地说道。

太平公主微微皱眉,说道:“我也知道此事。但林郎认为,我们应该支持隆基,引导他成为一位英明的君主。我不想与隆基产生冲突,毕竟我们都是为了大唐。”

另一位谋士则说道:“公主,您心地善良,但宫廷政治斗争残酷无比。若不趁早采取措施,等李隆基羽翼丰满,恐怕就来不及了。我们可以在朝堂上打压他的势力,让他无法轻易施展抱负。”

太平公主陷入了沉思,她心中十分矛盾。一方面,她不想与李隆基为敌,毕竟他们有着共同的家族和对大唐的责任;另一方面,她又担心李隆基的权力**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多年来的努力。

最终,太平公主还是决定听从林澈的建议,先与李隆基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她派人给李隆基送去了一封书信,邀请他到公主府一叙。

李隆基收到书信后,立刻前往公主府。见到太平公主后,他恭敬地行礼,说道:“姑姑,您找我有何事?”

太平公主看着李隆基,温和地说道:“隆基,今日找你来,是想与你好好聊聊。我知道你心怀大志,也看到了你在朝堂上的努力和才华。我希望我们能携手共进,为大唐的未来共同努力,而不是产生分歧。”

李隆基心中一暖,他说道:“姑姑,我也一直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我对您一直十分敬重,从未有过与您为敌的想法。我只是希望能为大唐做更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抱负。”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说道:“我明白你的心意。只是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角逐。我们必须小心行事,不能让外人有机可乘。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立场,我们共同辅佐陛下,将大唐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李隆基诚恳地说道:“姑姑,您放心。我一定会以大唐的利益为重,不会做出任何损害您和大唐的事情。以后还请姑姑多多教导我。”

两人交谈许久,气氛逐渐融洽。太平公主心中的担忧也渐渐消散,她相信,只要他们能保持沟通,以大唐的利益为重,一定能够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局势逐渐稳定的时候,朝堂上却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与太平公主关系密切的大臣突然被弹劾,罪名是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此事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太平公主也被卷入其中,受到了一些大臣的质疑。

林澈得知此事后,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有人故意在背后搞鬼,企图借此机会削弱太平公主的势力。他决定与太平公主一起,调查此事的真相,找出幕后黑手。

“公主,此事绝非偶然,背后肯定有人在操纵。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查明真相,还您清白。” 林澈坚定地说道。

太平公主感激地看着林澈,说道:“林郎,有你在我身边,我就放心了。我们该从何处入手调查呢?”

林澈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先从弹劾的奏章入手,看看能否找到破绽。同时,我会利用在朝中的人脉,打听一下近期朝堂上的异常动向,说不定能发现一些线索。”

于是,林澈和太平公主开始了秘密调查。他们发现,弹劾奏章中的证据看似确凿,但仔细推敲却存在很多疑点。而且,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件事与朝中一位一直与太平公主作对的大臣有关,此人平日里表面上奉公守法,实则心怀鬼胎,一直企图打压太平公主的势力。

“林郎,看来就是他在背后搞鬼。我们该怎么对付他?” 太平公主愤怒地说道。

林澈冷笑一声,说道:“他既然想陷害您,我们就将计就计。我会收集他的罪证,让他自食恶果。”

林澈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人脉,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位大臣不仅诬陷他人,自己还犯下了许多不可告人的罪行。他将这些证据呈交给李旦,李旦看后龙颜大怒,立刻下令将这位大臣逮捕,严加审讯。

经过审讯,这位大臣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李旦为了警示朝堂,下令将他斩首示众。此事过后,太平公主的声誉得到了恢复,她也更加感激林澈的帮助。

在这场风波中,李隆基也积极地站在了太平公主这一边,他利用自己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为太平公主说话,帮助她平息了大臣们的质疑。这让太平公主对他的态度有了进一步的转变,她开始真正认识到李隆基的诚意和能力。

“隆基这孩子,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看来他真的是为了大唐着想。” 太平公主对林澈说道。

林澈笑着说道:“公主,我就说过,隆基心怀大志,且为人正直。只要我们能相互理解,共同努力,大唐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经过此事,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他们开始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辅佐李旦治理朝政。而林澈则在一旁默默支持着他们,利用自己的近代科学知识,为大唐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指导工匠改进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粮食产量;他还帮助军队改良武器装备,增强了大唐的军事实力。在林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共同努力下,大唐的国力逐渐恢复,百姓生活也日益安定。

然而,宫廷政治斗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武氏残余势力虽已遭受重创,但仍有一些漏网之鱼在暗中活动,他们时刻关注着朝堂的动静,企图寻找机会东山再起。而朝堂上的其他势力,也在暗中窥探,等待着时机,准备在权力的角逐中分得一杯羹。

一日,林澈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警告他,说有人正在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企图推翻李旦的统治,扶持武氏后人登基。林澈看完信后,心中大惊,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必须立刻告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

林澈急忙赶到太平公主府,与太平公主商议对策。太平公主听后,脸色凝重,说道:“林郎,看来武氏余党贼心不死,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林澈点头道:“公主,我觉得我们应该先调查清楚这封信的来源,看看能否找出幕后主使。同时,我们要加强宫廷的戒备,防止武氏余党趁机作乱。”

就在他们商议之际,李隆基也来到了公主府。他得知此事后,说道:“林将军,姑姑,我认为我们不能被动防守。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将武氏余党彻底铲除,以绝后患。”

太平公主看着李隆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隆基,你说得有道理。但我们不能盲目行动,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

三人经过一番商讨,决定兵分三路。林澈负责调查匿名信的来源,寻找幕后主使的线索;太平公主利用自己在宫中的人脉,加强宫廷的戒备,密切关注武氏余党的动向;李隆基则暗中联络朝中忠义之士,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林澈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终于发现这封信是武氏余党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所写。此人一直隐藏在暗处,暗中策划着各种阴谋。林澈得知他的藏身之处后,决定带领一队精锐士兵,将其一举抓获。

夜晚,月色如水。林澈带领士兵们悄悄地潜入了武氏余党藏身的庄园。庄园内戒备森严,巡逻的士兵来回走动。林澈等人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队,朝着庄园的核心区域摸去。

突然,一名巡逻士兵发现了他们,大声喊道:“什么人?站住!” 林澈心中一紧,立刻示意士兵们隐蔽。他身形一闪,如鬼魅般靠近那名士兵,在士兵还未反应过来之际,便出手点了他的穴道,将他拖到一旁。

解决掉巡逻士兵后,林澈等人继续前进。终于,他们来到了武氏余党首领所在的房间。房间内,武氏余党首领正与几个亲信商议着阴谋的细节。林澈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对他们的计划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原来,他们计划在李旦举行祭祀大典时,发动突袭,控制皇宫,扶持武氏后人登基。

林澈心中大怒,他决定不再等待,立刻发动攻击。他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进房间。武氏余党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惊慌失措,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林澈挥舞着长剑,在敌群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的剑法凌厉,每一剑都带着强大的力量,让武氏余党胆寒不已。

武氏余党首领见势不妙,想要逃跑。林澈怎会轻易放过他,他策马追了上去,大喝一声:“逆贼,哪里逃!” 说着,他一剑刺向首领的后背。首领躲避不及,被林澈一剑刺中,当场毙命。随着首领的死亡,武氏余党顿时群龙无首,纷纷投降。

林澈将这些武氏余党押回宫中,交给李旦处置。李旦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下令将所有参与阴谋的武氏余党全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