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武周天工谱 > 第五十六回 李显登基埋祸根

武周天工谱 第五十六回 李显登基埋祸根

作者:鲈鱼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澈与太平公主历经唐隆政变,成功将韦后与安乐公主势力连根拔起,辅佐李旦登上皇位,朝堂局势看似暂时稳定,可林澈心中总有种不安的预感。李旦登基后,对林澈和太平公主感恩戴德,不仅封林澈为一品大将军、赐爵国公,还让太平公主掌管朝中大权。然而,新的问题很快接踵而至。

李显复位后,朝堂之上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林澈深知,李显庸懦,而韦后虽死,其残余势力仍在暗中蛰伏,企图卷土重来。太平公主也察觉到了潜在的危机,与林澈商议对策。

“林郎,李显复位,可他生性软弱,如今朝堂局势复杂,韦氏余党恐怕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早做打算。” 太平公主秀眉微蹙,眼中满是忧虑。

林澈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公主所言极是。如今当务之急是先稳定朝堂,清查韦氏余党,防止他们再次兴风作浪。我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加强对京城的掌控,同时联络朝中忠义之士,壮大我们的力量。”

然而,李显复位后,却急于彰显自己的权威,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建议置若罔闻。他不顾二人的劝阻,大肆封赏韦氏旧臣,试图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一行为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陛下如此行事,恐怕会养虎为患。韦氏旧臣心怀叵测,怎可轻易重用?” 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进谏道。

李显却不以为然,冷哼一声道:“朕复位不易,这些人曾对朕忠心耿耿,朕自当给予赏赐,你们不必多言。”

林澈和太平公主见李显如此固执,心中暗自担忧。他们明白,李显的做法无疑是在给韦氏余党可乘之机,朝堂的平静只是表面现象,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京城中便传出一些谣言,说林澈和太平公主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这些谣言显然是有人故意散布,目的是为了挑拨李显与林澈、太平公主之间的关系。

林澈得知此事后,心中大怒:“这些奸贼,竟敢如此造谣生事!公主,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必须找出幕后黑手,还我们清白。”

太平公主却显得较为冷静,她轻轻握住林澈的手,说道:“林郎,此事不可冲动。如今谣言四起,我们若贸然行动,反而会让局势更加混乱。我们先暗中调查,看看是谁在背后搞鬼。”

林澈强压怒火,点了点头:“公主所言极是。只是这谣言若不尽快澄清,恐怕会对我们的计划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李隆基也察觉到了朝堂上的异样气氛。他找到林澈和太平公主,说道:“林兄,姑姑,如今朝堂局势危急,这些谣言恐怕是韦氏余党所为。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林澈看着李隆基,眼中满是赞赏:“隆基,你能看出这其中的关键,实在难得。我们现在先按兵不动,等找出幕后黑手,再一举将他们铲除。”

在太平公主的安排下,她的心腹开始暗中调查谣言的来源。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发现这些谣言是由一个名叫王福的官员散布的,而王福正是韦氏余党的亲信。

林澈得知消息后,立刻进宫面见李显。“陛下,如今京城谣言四起,说臣与公主意图谋反。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此意。经调查,这些谣言皆是韦氏余党王福所为,他企图挑拨陛下与臣等的关系,还望陛下明察。” 林澈跪在地上,诚恳地说道。

李显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但他心中对林澈和太平公主本就有所忌惮,此时也只是敷衍道:“朕知道了,此事朕会彻查。林卿先回去吧,莫要把这些谣言放在心上。”

林澈心中明白,李显对自己和太平公主已经产生了怀疑,此事恐怕不会轻易解决。他回到公主府后,将情况告知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李显对我们已经起了戒心,这对我们辅佐隆基上位十分不利。我们必须想办法让李显认清局势,同时加快铲除韦氏余党的步伐。”

林澈沉思片刻,说道:“公主,我们可以先从王福入手,将他逮捕审讯,让他供出韦氏余党的阴谋。然后再以此为契机,向李显展示我们的忠心,消除他的疑虑。”

太平公主点头表示赞同:“林郎此计甚好。我们立刻行动,绝不能让韦氏余党得逞。”

林澈带着一队士兵,迅速将王福逮捕。在严刑拷打之下,王福终于交代了韦氏余党的阴谋。原来,韦氏余党企图利用李显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猜忌,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然后趁机发动政变,推翻李显,重新扶持韦氏后人上位。

林澈拿着王福的供词,再次进宫面见李显。“陛下,这是王福的供词,上面详细记录了韦氏余党的阴谋。他们企图利用谣言挑起陛下与臣等的矛盾,然后发动政变。臣与公主一心为大唐,绝无谋反之意,还望陛下明鉴。” 林澈将供词呈上,诚恳地说道。

李显看完供词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心中虽然对林澈和太平公主仍有疑虑,但也明白此事关系重大,若处理不当,大唐必将陷入内乱。“林卿,此事朕已知晓。你与公主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朕自然不会轻信这些谣言。只是这韦氏余党实在可恶,朕定会严惩不贷。” 李显说道。

林澈见李显态度有所缓和,心中稍安:“陛下圣明。如今韦氏余党仍有不少人潜伏在暗处,我们必须尽快将他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李显点头道:“林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给你和太平公主负责,务必将韦氏余党彻底铲除。”

林澈领命后,与太平公主开始着手清查韦氏余党。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京城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将韦氏余党的主要成员一一抓获。经过一番努力,韦氏余党的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暂时无法再对朝堂构成威胁。

然而,林澈和太平公主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李显复位后,朝堂之上的问题依然存在,他的软弱和昏庸让林澈和太平公主深感忧虑。

“林郎,李显如此昏庸,若继续这样下去,大唐恐怕难以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他有所改变,或者……” 太平公主欲言又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林澈明白太平公主的意思,他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我们如今虽辅佐李显,但也不能忽视隆基的培养。我相信,隆基有雄才大略,假以时日,必能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暗中为隆基积累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说道:“林郎所言极是。只是这过程恐怕会十分艰难,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和太平公主一边继续辅佐李显处理朝政,一边暗中培养李隆基的势力。他们将一些有才能的官员推荐给李隆基,让他们在李隆基身边效力,为他日后登基打下基础。

然而,李显却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举动有所察觉。他心中对李隆基的崛起感到不安,担心李隆基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开始逐渐疏远林澈和太平公主,对他们的建议也不再重视。

林澈和太平公主察觉到李显的变化,心中十分无奈。他们知道,李显已经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如今想要改变他已经十分困难。

“林郎,李显如此,我们该如何是好?若他继续这样下去,我们的计划恐怕会受到很大影响。” 太平公主焦急地说道。

林澈沉思片刻后,说道:“公主,我们现在不能与李显正面冲突。我们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同时,我们要加强对李隆基的培养,让他尽快成长起来。只要隆基有足够的实力,即使李显不愿放权,我们也有办法让隆基登上皇位。”

太平公主点头道:“林郎所言极是。只是这等待的过程,实在煎熬。”

林澈安慰道:“公主,我们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就在林澈和太平公主为李隆基的上位默默努力时,朝堂之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位名叫崔湜的大臣,因贪污受贿被人揭发。这本是一件普通的贪污案,可李显却借此机会,打压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势力。

李显下令严查崔湜的党羽,许多与林澈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的官员都被牵连其中。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林澈和太平公主也陷入了困境。

“陛下如此行事,分明是在针对我们。林郎,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太平公主气愤地说道。

林澈却显得十分冷静,他说道:“公主,此事我们不能冲动。李显既然想借此打压我们,我们就偏不让他得逞。我们先配合调查,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寻找机会反击。”

在林澈的安排下,那些被牵连的官员纷纷配合调查,证明自己与崔湜的贪污案并无关联。经过一番努力,林澈和太平公主终于摆脱了嫌疑。

然而,经过此事,林澈和太平公主与李显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李显对他们的猜忌越来越深,朝堂之上的局势也愈发紧张。

林澈深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与太平公主商议后,决定再次进宫面见李显,试图与他坦诚沟通,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

“陛下,臣与公主一心为大唐,从未有过任何私心。如今朝堂局势紧张,我们不应再相互猜忌,而应共同努力,让大唐繁荣昌盛。” 林澈跪在地上,诚恳地说道。

李显看着林澈,心中虽仍有疑虑,但也知道林澈所言有理。“林卿,朕知道你和太平公主为大唐做出了不少贡献。只是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朕不得不小心谨慎。” 李显说道。

林澈说道:“陛下,如今韦氏余党虽已受到打击,但仍有残余势力在暗中活动。我们应团结一心,共同应对这些敌人,而不是内部争斗。臣建议陛下,重用有才能的官员,推行一些改革措施,以增强大唐的国力。”

李显听后,微微点头:“林卿所言有理。只是这改革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林澈见李显态度有所松动,心中稍安:“陛下,无论何时,臣与公主都会全力支持陛下。但也希望陛下能明辨是非,不要被小人蒙蔽了双眼。”

从皇宫出来后,林澈和太平公主都明白,与李显的沟通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想要彻底消除他的疑虑,还需要时间。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李隆基能顺利上位,他们必须坚持下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和太平公主继续在朝堂上小心翼翼地周旋。他们一方面努力维持朝堂的稳定,另一方面加强对李隆基的培养和支持。而李隆基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教导下,他的能力和威望不断提升,逐渐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然而,就在林澈和太平公主以为局势逐渐好转时,一个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吐蕃得知唐朝朝堂内部纷争不断,认为有机可乘,便集结大军,向唐朝边境发起了进攻。边关告急的消息传到长安,朝堂之上一片慌乱。

李显得知吐蕃来犯,顿时慌了神。他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可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始终拿不出一个有效的方案。

“如今吐蕃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各位爱卿可有良策?” 李显焦急地问道。

一位大臣说道:“陛下,吐蕃兵力强盛,我们不如先求和,避免与他们正面交锋,再从长计议。”

另一位大臣则反对道:“求和只会让吐蕃更加嚣张,我们应立即出兵,给他们一个教训!”

李显听着大臣们的争论,犹豫不决。他将目光投向林澈,问道:“林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林澈向前一步,说道:“陛下,吐蕃此次来犯,意在试探我大唐的实力。若我们求和,只会让他们更加轻视我们。臣认为,我们应出兵迎敌,但不可盲目进攻,需制定周密的战略。”

李显点了点头,说道:“林卿所言有理。只是这出兵之事,谁可为帅?”

林澈毫不犹豫地说道:“陛下,臣愿挂帅出征,定当击退吐蕃,保我大唐边疆安宁!”

太平公主听林澈要挂帅出征,心中十分担忧,但她也知道林澈的决心,只能默默支持他。“林郎,此去边关凶险万分,你一定要小心。我在长安等你平安归来。” 太平公主紧紧握住林澈的手,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

林澈看着太平公主,温柔地说道:“公主放心,我定会平安归来。你在长安也要小心,若有任何变故,立刻派人通知我。”

林澈领命后,迅速点齐兵马,奔赴边关。一路上,他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赶到边关,击退吐蕃军队。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边关等着他。

原来,韦氏余党得知林澈要挂帅出征,便与吐蕃暗中勾结,企图在林澈出征途中设下埋伏,将他一举除掉。他们认为,只要林澈一死,太平公主便不足为惧,他们就有机会再次夺回权力。

林澈带着大军日夜兼程,终于抵达了边关。他刚到边关,还未来得及休息,便接到探马来报,说前方发现吐蕃军队的踪迹。林澈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作战计划。

“诸位将军,如今吐蕃军队就在前方,我们必须尽快制定作战计划。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林澈看着将领们,眼神坚定地说道。

一位将领说道:“将军,吐蕃军队擅长骑射,我们可以先派弓箭手在前方设伏,等他们进入射程,再发动攻击。”

林澈微微摇头,说道:“此计虽好,但吐蕃军队十分狡猾,他们可能会察觉到我们的埋伏。我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地形优势,在山谷中设下陷阱,然后派一支精锐部队引吐蕃军队进入陷阱,再一举将他们歼灭。”

将领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当下,林澈便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在山谷中设下埋伏。

然而,林澈不知道的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被韦氏余党安插在军中的奸细看在眼里。奸细迅速将林澈的作战计划传给了吐蕃军队,吐蕃军队得知后,决定将计就计。

当林澈的军队在山谷中设好埋伏后,吐蕃军队佯装不知情,大摇大摆地朝着山谷走来。林澈见吐蕃军队进入了埋伏圈,心中大喜,立刻下令发动攻击。

一时间,山谷中喊杀声震天,唐军的弓箭手纷纷放箭,吐蕃军队顿时阵脚大乱。然而,就在唐军准备发起总攻时,突然发现山谷两侧涌出大量吐蕃军队,将他们包围了起来。

林澈心中一惊,他知道自己中了敌人的圈套。“大家不要慌,保持阵型,听我指挥!” 林澈大声喊道,试图稳定军心。

吐蕃军队见唐军被包围,便开始发起猛烈的攻击。他们的骑兵如潮水般冲向唐军,唐军士兵们奋力抵抗,但由于陷入了包围圈,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将军,我们被包围了,怎么办?” 一位将领焦急地问道。

林澈看着周围的敌军,眼神坚定地说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大家跟我冲,杀出一条血路!” 说着,他挥舞着手中的长枪,一马当先,冲向敌军。

唐军士兵们见主帅如此英勇,士气大振,纷纷跟着林澈奋勇杀敌。在林澈的带领下,唐军士兵们与吐蕃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拼杀。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林澈在敌群中左冲右突,他的长枪舞动如龙,所到之处,吐蕃士兵纷纷倒下。然而,吐蕃军队人数众多,且不断有援军赶来,唐军渐渐陷入了困境。

“将军,这样下去我们不是办法,我们的兵力越来越少了!” 一位将领喊道。

林澈心中明白,这样下去唐军必将全军覆没。他一边奋力抵抗,一边思考着突围的办法。突然,他看到远处有一座山峰,山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

“大家听我说,我们朝着那座山峰突围!那里地势险要,我们可以在那里坚守待援!” 林澈大声喊道。

唐军士兵们听了林澈的话,纷纷朝着山峰的方向冲去。在林澈的带领下,唐军士兵们终于突破了吐蕃军队的包围圈,来到了山峰上。

吐蕃军队见唐军逃上了山峰,便将山峰团团围住。他们知道,唐军被困在山上,缺粮少水,坚持不了多久。只要他们守住山下,唐军迟早会投降。

林澈看着山下的吐蕃军队,心中明白自己的处境十分艰难。但他没有放弃,他决定利用山峰的地形优势,坚守待援。

“大家不要气馁,我们只要坚守住,等待援军到来,就能反败为胜!” 林澈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士兵们纷纷点头,他们知道,现在只有依靠林澈,才能活下去。在林澈的指挥下,士兵们开始在山峰上修筑防御工事,准备迎接吐蕃军队的进攻。

吐蕃军队见唐军在山峰上修筑防御工事,便开始发动攻击。他们派出士兵,试图攀登山峰,但山峰陡峭,唐军又占据了有利地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