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武周天工谱 > 第五十一回 太平假死遁道观

武周天工谱 第五十一回 太平假死遁道观

作者:鲈鱼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澈与太平公主历经诸多风雨,虽在一次次危机中化险为夷,但朝堂局势愈发错综复杂,武氏残余势力与各方心怀不轨之人仍在暗处窥伺,试图掀起更大的波澜。此时,武则天的身体每况愈下,朝堂之上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权力更迭做着准备。太平公主与林澈深知,他们已成为众矢之的,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日,太平公主神色凝重地找到林澈,说道:“林郎,如今母后病重,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谋划,我们的处境愈发危险。武氏余党近日动作频繁,我担心他们会对我们不利。” 林澈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公主,我也察觉到了危险的临近。只是如今我们在明,敌人在暗,若贸然行动,恐怕会中了他们的圈套。” 两人商议许久,却始终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就在这时,太平公主突然灵机一动,说道:“林郎,我有一计。我们不妨来个假死遁入道观,让敌人以为我已不在人世,从而放松警惕。这样我们便能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举铲除武氏余党,辅佐隆基上位。” 林澈听后,心中一惊,他深知此计虽险,但或许是目前唯一的出路。只是让太平公主假死,他心中实在不忍,且此计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太平公主似乎看出了林澈的担忧,她轻轻握住林澈的手,说道:“林郎,我知道你担心我,但如今局势危急,我们已没有别的选择。我相信你,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度过这次难关。” 林澈看着太平公主坚定的眼神,心中感动不已,他紧紧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既然你主意已定,我便陪你一起。只是此计万分凶险,我们必须小心行事,不能让任何人察觉。”

于是,太平公主与林澈开始精心筹备假死之事。他们找来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太医,这位太医一直对太平公主忠心耿耿。林澈向太医说明了情况,太医听后,虽面露难色,但念及太平公主的恩情,还是决定相助。太医调制了一种特殊的药物,服用后可让人陷入假死状态,脉象和呼吸都会变得极其微弱,如同死去一般。

一切准备就绪后,太平公主在公主府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朝中众多官员。宴会上,太平公主谈笑风生,丝毫没有表现出即将面临危险的样子。然而,在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太平公主突然捂住胸口,口吐鲜血,随后便倒在了地上。众人见状,顿时惊慌失措,纷纷围了过来。林澈佯装悲痛欲绝,抱着太平公主的尸体放声大哭。他一边哭,一边让人赶紧去请太医。

太医赶来后,经过一番检查,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公主殿下已无气息,脉象全无,恐怕是……” 众人听后,皆唏嘘不已。林澈悲痛地宣布,太平公主因病去世,并决定按照公主的遗愿,将她的遗体运往城外的一座道观中安葬。

葬礼当日,长安城中百姓纷纷自发前来送行,他们对太平公主的离世感到十分悲痛。林澈带着太平公主的 “遗体”,在一众护卫的护送下,缓缓朝着城外的道观走去。一路上,林澈神色哀伤,心中却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生怕武氏余党会趁机捣乱。

终于,他们来到了道观。这座道观位于深山之中,环境清幽,平日里鲜有人至。林澈将太平公主的 “遗体” 安置在道观的一间密室中,然后屏退了众人。他看着太平公主安静地躺在那里,心中满是担忧与不舍。他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你一定要平安无事,我等着你醒来。”

在太平公主 “假死” 的这段时间里,林澈并没有闲着。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人脉和在边关积累的威望,暗中联络各方忠义之士,为日后的行动做准备。他还时常偷偷潜入道观,看望太平公主,等待着她苏醒的那一刻。

而在朝堂之上,武氏余党得知太平公主去世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他们以为太平公主一死,林澈便不足为惧,于是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活动起来。他们四处拉拢势力,企图在武则天驾崩后,趁机夺取政权。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太平公主的死只是一个圈套。

数日后,太平公主终于苏醒过来。林澈见到太平公主醒来,欣喜若狂,他紧紧抱住太平公主,说道:“公主,你终于醒了,我好想你。” 太平公主看着林澈,眼中满是爱意与感激,说道:“林郎,辛苦你了。这段时间,你一定为我担了不少心。”

两人稍作休息后,便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计划。林澈说道:“公主,如今武氏余党以为你已死,必定放松了警惕。我们正好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太平公主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林郎所言极是。只是我们还需谨慎行事,不能让他们察觉到我们的计划。”

于是,林澈和太平公主开始暗中调查武氏余党的行踪和计划。他们利用在宫中的眼线,收集了大量关于武氏余党的情报。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武氏余党正计划在武则天驾崩后,发动一场政变,扶持武氏后人登基。他们还勾结了一些朝中大臣和边关将领,企图里应外合,夺取政权。

林澈和太平公主深知,这场政变一旦成功,大唐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武氏余党发动政变之前,将他们的阴谋彻底粉碎。林澈凭借着自己在近代学到的军事知识,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计划。他打算先派人混入武氏余党的内部,摸清他们的兵力部署和行动计划,然后再带领大军一举将他们歼灭。

太平公主则利用自己在宫中的人脉,在后宫中散布谣言,说武氏余党企图谋反,让武则天对武氏余党产生怀疑。同时,她还暗中联络了一些对武氏余党不满的大臣,争取他们的支持。

一切准备就绪后,林澈带领着一支精锐部队,悄悄潜入了武氏余党的营地。此时正值深夜,月色黯淡,武氏余党的营地里,士兵们大多已入睡,只有少数巡逻的士兵在营帐间穿梭。林澈等人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队,朝着营地的核心区域摸去。

突然,一名巡逻士兵似乎察觉到了异样,大声喝道:“什么人?” 林澈心中一紧,立刻示意手下人隐蔽。他身形一闪,如鬼魅般靠近那名士兵,在士兵还未反应过来之际,便出手点了他的穴道,将他拖到一旁。

解决掉巡逻士兵后,林澈等人继续前进。终于,他们来到了武氏余党首领所在的营帐。营帐内,武氏余党首领正与几个亲信商议着政变的细节。林澈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对他们的阴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原来,他们计划在武则天驾崩的当晚,里应外合,控制皇宫,扶持武氏后人登基。他们还勾结了宫中的太监,准备在关键时刻打开宫门,放叛军入城。

林澈心中大怒,他决定不再等待,立刻发动攻击。他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营帐内的武氏余党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惊慌失措,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林澈挥舞着长剑,在敌群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的剑法凌厉,每一剑都带着强大的力量,让武氏余党胆寒不已。

武氏余党首领见势不妙,想要逃跑。林澈怎会轻易放过他,他策马追了上去,大喝一声:“逆贼,哪里逃!” 说着,他一剑刺向首领的后背。首领躲避不及,被林澈一剑刺中,当场毙命。随着首领的死亡,武氏余党顿时群龙无首,纷纷投降。

这场战斗,林澈大获全胜,成功地粉碎了武氏余党的政变阴谋。消息传回长安,朝堂上下一片欢呼。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功绩赞不绝口。她深知,若不是林澈和太平公主及时出手,大唐必将陷入内乱。

经此一役,林澈和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威望更高了。他们继续辅佐武则天处理朝政,同时也在为李隆基的上位做着最后的准备。然而,他们也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朝堂上的各方势力仍在明争暗斗,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守护好大唐的江山社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和太平公主一边关注着朝堂局势,一边教导李隆基如何治理国家。李隆基聪明好学,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教导牢记在心。他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一名有勇有谋的青年才俊,为日后登上皇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民间,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故事也被人们传颂着。百姓们对他们的英勇事迹赞不绝口,称他们是大唐的英雄。林澈和太平公主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都为他们的爱情所感动,希望他们能早日修成正果,过上幸福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她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开始考虑传位之事。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努力下,武则天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李显。然而,李显登基后,却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控制,朝堂之上再次陷入混乱。

韦后野心勃勃,妄图效仿武则天称帝,她与安乐公主勾结在一起,排除异己,打压朝中忠臣。林澈和太平公主深知韦后的阴谋,他们决定再次挺身而出,阻止韦后的野心。

林澈暗中联络朝中忠义之士,准备发动政变,推翻韦后政权。他深知此次政变关乎大唐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他与亲信们日夜商讨,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他们联络了一些对韦后不满的将领,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同时还秘密训练了一支精锐的部队,以备不时之需。

太平公主则利用自己在宫中的人脉,收集韦后的罪证。她在宫中四处奔走,与宫女、太监们交谈,从他们口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她还通过自己的眼线,监视韦后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韦后意图谋反。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林澈率领着忠于自己的军队,与太平公主里应外合,发动了政变。他们迅速攻入皇宫,与韦后的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皇宫内,喊杀声震天,火光冲天。林澈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手中的佩剑挥舞着,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的剑法精湛,每一剑都带着致命的杀伤力,让韦后的士兵们望风而逃。

太平公主也毫不示弱,她手持匕首,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她的眼神坚定,动作敏捷,丝毫没有身为公主的娇弱之态。她穿梭在敌群中,专找敌人的要害攻击,每一次出手都精准无比。在她的带领下,宫女和太监们也纷纷拿起武器,加入了战斗。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军队成功地击败了韦后的势力。韦后和安乐公主被斩杀,李显也被废黜。这场政变,史称 “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后,李旦登上了皇位,是为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功绩感激不已,他封林澈为一品大将军,赐爵国公,同时封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掌管朝中大权。

林澈和太平公主深知,他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们继续辅佐李旦,整顿朝纲,打击**。林澈利用自己在近代学到的知识,对朝堂的管理和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他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太平公主则在朝堂上与各方势力周旋,为林澈的改革提供支持。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唐的国力逐渐恢复,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

然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太平公主自恃功高,在朝中培植了大量的亲信,试图掌控朝政。李隆基则心怀大志,他渴望真正地掌握皇权,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盛世。

林澈夹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心中十分为难。他深知两人都是他所看重的人,他不想看到他们之间发生冲突。于是,他多次劝说太平公主,让她不要与李隆基争权,要以大唐的利益为重。

“公主,隆基心怀天下,有雄才大略,他定能带领大唐走向繁荣。我们应当辅佐他,而不是与他争权。” 林澈诚恳地对太平公主说道。

太平公主心中虽有些不满,但她也明白林澈的苦心。她看着林澈,眼中闪过一丝无奈,说道:“林郎,我又何尝不知。只是我在这朝堂上多年,早已习惯了掌控局势。如今要我放手,实在有些不甘。”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温柔地说道:“公主,我们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不就是为了大唐的未来吗?隆基是大唐的希望,我们应该相信他。”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说道:“林郎,我听你的。只是我担心隆基掌权后,会对我们不利。”

林澈微笑着安慰道:“公主放心,隆基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我们对他有恩,他不会亏待我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