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八十二章 珍嫂的后事

刘家大宅门 第八十二章 珍嫂的后事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镛回到家,洪英见刘镛回来,迎上前去,道:听兄长说,老爷一回来就去了庄老板家。

刘镛笑道: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为夫之胸怀虽然没有那么广阔,但我要装得下不能容忍的人,装得下不能容忍的事。报复心理,比那些要陷害他人的人更可怕。其实,这事我早就知道,但对我家没有丝毫影响呀,反而让我狠狠的赚了一票。现在,他们有困难,我不去拉他们一把会折我的寿。见死不救乃小人也。

洪英笑道:难得老爷有如此高的境界,为妻为此感到敬畏。

刘镛笑道:你我乃是夫妻之间,哪有敬畏之词。一把把洪英拉到怀里。

洪英红着脸,推开刘镛道:光天化日之下,让上下人看见多不好意思啊。

刘镛站在那里,笑着看着洪英转身进去的背影。

......

晚饭时分,刘镛一家围着桌子吃饭,桌子上也就咸菜烧豆腐、番茄炒鸡蛋、清炒茄子、清蒸咸鱼四个菜,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紫薇打了一盆饭放到桌子上,不小心几颗饭粒掉在桌子上,刘镛用手捡起来就往嘴里塞。

紫薇道:老爷,掉在桌上不卫生啊。

刘镛叹道: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啊。他又对坐在一旁吃饭的安澜、安江道:你们知道到这一粒饭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吗?

安澜、安江摇摇头。

刘镛道:从翻耕土地、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收割......要经过100多道工序才成为一粒饭。还有播种的时间观念很强,差几天过了季节就不行。

洪英插话道:哎呀,孩子们好好的吃饭,您又要唠叨了。

刘镛叹道:你不说,他们怎么知道一粒饭来之如此不易呀。

刘镛又转向安澜道:离童试时间已经不多了,你准备得如何了?

安澜道:请阿爹放心,为儿是有把握。

安江也插话道:阿爹,这次我也想去试试。

刘镛看着安江笑着道:那好呀,刘家祖上历来都没有文化,现在就看你们兄弟俩了。

洪英已经吃罢饭,放下筷子道:我刚才从育婴堂回来,顺便去救助站看了一下,珍婶病得不轻,虽然请了郎中,但还是不见好,现在由会英在照顾她。

刘镛惊讶地道:是吗,我也好久没有去那里了。珍婶年轻时也吃了不少苦,好不容易来到南浔才算安逸下来。对救助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会儿我去看看。

......

傍晚,刘镛来到救助站。

见刘镛进来,会英出来笑脸相迎。说:刘东家如此之忙,怎有空过来。

刘镛道:实在抱歉,我已多时没来,今特地过来看看珍婶。

会英道:珍婶患的是痨病,虽经过治疗,但不见好转,前几天还吐了不少血,顶郎中说,恐怕为时不多了。

刘镛忧心忡忡随会英来到珍婶床前。

珍婶的房间里,床头一盏油灯的火苗在微微的跳跃着。珍婶一张像蜡一样的脸,眯着眼睛。

会英道:珍婶,刘东家来看你了。

一听刘东家,珍嫂微微睁开眼睛,想要坐起来。

刘镛示意她还是躺着。

这时,珍婶眼角上淌下了泪珠。吃力地道:刘,刘东家,遇到了您,我多活了这么多年,也过了几年好日子。看来您的恩我只能来世再报了。

刘镛眼睛也有点湿润。道:珍婶,你还是好好养病,别想那么多。我会尽最大努力,给你治病。

珍婶微微地摇摇头。又道:与我那苦命的当家相比,我已经心满意足。白天刘夫人也过来关照,说要不惜代价给我治病,我自己知道,没有必要再花那冤枉钱。我呢,有个小小要求,我走了,麻烦你们,找个地方把我埋了。因为,我现在是南浔人,我不想离开南浔。

说到动情处,珍婶泣不成声。刘镛和会英也掉下了眼泪。

刘镛安慰道:珍婶您放心,我刘镛一直把您作为自家人看待。

刘镛又安慰了珍婶几句,随会英出来。

刘镛关照会英道:其他人尽量少接触,避免传染。

会英道:请东家放心,我们会注意的,平时除了我照顾她,一般人不会接触。她用的碗筷我们是单独处理的。

刘镛又道:看来已无力回天。这几天,你辛苦一下,到寿衣店里把她的寿衣先准备好,免得到时措手不及。寿材我会让刘铤或宝和他们去准备。好端也是一个人,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也怪可怜的。账全记在我头上。

会英含着眼泪道:那我替珍婶谢谢东家之恩。

......

第二天刘镛叫来了王宝和,他对王宝和道:看来珍婶已为时不多,你到北栅寿材店定制一口寿材,再到镇工务科去一下,广惠宫东面之地,乃是无主之地,购下一席,以作墓地。好让她入土为安。所有费用尽记在我的名下。

第三天珍嫂果真走了,好在刘镛早已有了准备,也没有措手不及。

虽然珍婶不是本地人,也没有任何亲戚朋友,但毕竟在救助站工作了那么多年,为人也和善,做事兢兢业业,对那些不能自理的老弱病残,照顾得体贴入微,有不少人认识她。由此,来了不少人在她灵柩前举香跪拜。

晚上,刘镛还特地差人到祠山庙请了道士,坐法围为其超度。刘镛整整一晚上,守在珍婶的灵柩旁。刘镛对着珍婶的灵柩道:珍婶,谢谢您这几年对救助站的辛勤付出。那些被救助的人会记得您,南浔人,会记得您。您放心,南浔就是您的故乡,每到清明时节,我们回来看您的。

出殡那天,还是来了不少人为珍婶送行。

一大早,刘镛带了安澜、安江为珍婶送行。

到墓地,一切安排就绪。

回来路上,安江不解地问刘镛:阿爹,这位英奶奶与我们家是什么关系呀?

刘镛严肃地道:无亲无故。人生,有的人一辈子轰轰烈烈,有的人一辈子却默默无闻。但只要他做过有益于人们的事,人们就应该永远记得他,怀念他。

安澜调皮地道:原来阿爹今天又是给我们兄弟俩上课。

刘镛道:只要你们能够知道就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