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六十三章 设计救洪英

刘家大宅门 第六十三章 设计救洪英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邱仙槎再三发誓没有骗刘镛。

刘镛心中仍有疑虑,问道:我与你舅舅素不相识,他肯帮这个忙吗?

邱仙槎笑道:别人我不敢肯定,但是我堂舅父从小寄养在我外祖家里,视我母亲如同亲姐,我母亲去世以后,他也次来信关照我。镛哥,你放心,帮你就是帮我。我无论如何都会求他老人家帮忙救出洪英。

刘镛知道凭邱仙槎对洪英往昔的情分,他也不会袖手旁观,于是心中又多了几分希望。

而宋洪英的案子在臬司衙门审结后,被发送回湖州府,人犯关押在湖州府牢狱,只待批文呈报朝廷,待日后,由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后判决。

但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因要肃清太平军残余,马大人迟迟不能上任。

陈大人仍然将宋洪英案宗压住批文没有上报,但臬司衙门虎视眈眈,陈大人也快顶不住压力了。

邱仙槎提出让刘镛先回南浔,自己去江宁两江总督府寻找堂舅父。

刘镛心急如焚,心里默默做好坏的打算。他让唐漾荷尽快带着安澜和安江回国,期盼孩子们能见上洪英一面。

刘镛回到南浔,母亲出来迎接,母子俩抱头痛哭。

洪英被押回湖州府时,有人看见。刘镛娘才知道事情真相,南浔镇上无人不夸洪英仁义贞孝,刘镛娘后悔不已,恨自己错怪了洪英。

冬梅和秋梅也才知道姆妈为什么要离开他们的真正原因,她们痛哭流涕,感到这个母亲,何至于伟大!

刘镛娘哭道:儿啊,娘不是人啊,洪英来看我,我还把她赶出门去,娘悔死了呀!

刘镛强忍悲痛道:姆妈,我们还在想办法,洪英或许还有救。

刘镛娘道:她爹娘如今都病得卧床不起了,你赶紧去看看他们,还有,你就带我们去牢里探探洪英吧,也算送她一程。

刘镛应道:我知道了,姆妈。

刘镛在刘鋌的陪同下去了辑里村,在宋家门口,刘镛踟蹰不前,刘鋌道:哥,我们快进去吧。

刘镛叹道:我真正是无颜面对宋家,你叫我进去跟他们说什么好呢?

刘鋌道:毕竟是他们家女儿自愿所为,您并没有逼她,她爹娘都是讲理之人,不会难为您的。

刘鋌推着刘镛进了宋家大门,洪生媳妇宝珍出来迎道:公公婆婆都卧床不起好几日了,万一洪英真的.....,估计他们也活不成了。

刘镛走进岳父岳母屋里,见他们夫妻俩一头一尾躺在床上,两老面如死灰。

宝珍对他们说道:阿爹,姆妈,妹夫来看你们了。

可洪英爹娘如同未听到一样,丝毫没有反应。

宝珍对刘镛说:他们这个样子已经几天了,你还是回去吧!

刘镛“噗通”一声跪倒在他们床前,大声道:阿爹,姆妈,你们放心,我一定把洪英救出来。

刘镛从宋家出来,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样,他真想自己能把洪英从监狱中换出来。可凭着洪英的供词和证据,已经再难翻案。如今他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邱仙槎身上,只是不知道邱仙槎是否已经找到马大人,马大人什么时候可以来杭州救他们于水火。

南浔丝业公会中人也都为刘镛心焦,洪英属于未决犯,不允许探监,幸得庞怡泰丝行庞老板家有亲戚在湖州知府处任职,替刘镛争取到了一次探狱的机会。

刘镛没有告诉家里其他人,独自上了湖州府。在湖州府衙,他的银子像雪片一样花出去,逢人就塞,为的就是洪英能多得到一些关照。

狱头拿到银票,自然就网开一面,给刘镛和还有多些独处的时间。

刘镛和洪英已是许久未见,两人面对着面,呆呆地彼此相望,竟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洪英对刘镛的到来并不意外,她知道刘镛定会想办法来看她,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良久,还是洪英先开口道:老爷,您什么都不用说了,若定要问我这么做的原因,那便是我不能辜负毓惠姐对我的嘱托,我得护好孩子们,护好您,护好刘家。我马上要去见毓惠姐了,我会跟她说,您和孩子们都很好,让她放心。

刘镛眼角落下一滴眼泪,洪英用袖子替刘镛拭去眼泪,面带微笑平静地望着他。

刘镛道:洪英,是我对不住你,我一个堂堂七尺男儿,竟要靠你一个弱女子来护我,我都没脸活着。

洪英道:老爷,您千万别这么想,你我夫妻一场,换做是您,您也会护着我,不是吗?

刘镛捶胸道:可我竟未能护住你!未能护住你呀!

洪英道:老爷,我知道您是护着我的。臬司衙门将您抓了去,这事明明不是您干的,可您并未喊冤,更未将我供出来,所以我知道,您是护着我的!所以我不怕,我觉得很值。

刘镛一把搂过洪英,紧紧拥抱着她,洪英也紧紧抱着刘镛不撒手。

刘镛在洪英耳边说道:我们在设法救你,以后不管谁问你,其实是受陈大人委托,替‘长矛’买枪只是你的推脱,后来到平望,枪才被‘长矛’劫去。我不会让你死的,我们都不会让你死的。我要你活着,我们都要你活着!阿亮已经去江宁找他堂舅父设计营救,你会好好的,你一定要好好的。

洪英只当是刘镛宽慰她的话,她心里根本不信自己还能活着出去,但仍然配合地笑道:嗯,我定要好好活着,看着冬梅和秋梅出嫁,看着安澜和安江长大成人,娶妻生子。

刘镛哽咽道:是,我们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孩儿,你这么漂亮,生的孩儿也定会像你一样齐整。

洪英偷偷苦笑,突然恳求道:老爷,事情万一没有转机,您也不要为我感到心里难过。您一定要好好带着孩子们活下去,好好照顾你的母亲,有时间的话也经常帮我回辑里看望我阿爹姆妈。刘家不欠我的,你们没有人欠我的,这都是我自愿所为,你们心里千万不可背着包袱。我真的不怕。我知道老爷您疼我,到这个时候,你还会想办法来看我,我已经很满足了。

刘镛听到这番话,心痛得滴血,他用拳头捶地,砸得鲜血模糊。

探狱时辰已过,狱头请刘镛出来。刘镛依依不舍回头看了洪英一眼,说了一句:记住我的话。又给牢头一张银票,请求他弄些好吃的给,牢头满口应承。

制台大人上任后首次驾临浙江,从抚台、藩台到臬台,各府都整治一番,出城恭迎马大人。

马大人当夜便密会陈大人,马大人和陈大人是同科进士,两人向来交好,如今一人为制台,一人为藩台,成了上下级,陈大人甚是高兴。

陈大人把宋洪英案子来龙去脉告诉了马大人,并把案卷调出来给马大人审阅。

陈大人道:案卷一直压在我这里,除了臬台大人外无人知道。只要您出面,他定会顺水推舟,配合我把这案子了结了。

马大人问道:浙江赈灾银子究竟亏缺多少?要你如此着急,不惜出此险招?

陈大人道:瓯江、钱塘江一带灾情严重,已经开始饿死人了。

马大人道:朝廷几次给洋人赔银,如今国库亏空,河南河北的赈灾银子都不够用,遑论浙江了,西太后说了,浙江自古富庶之地,就让他们自个儿救灾去吧!我可知道,浙江虽然富庶,可银子都在富商手里,如何才能轻易拿出来呢?

陈大人道:马大人说得极是,所以我令刘镛带领南浔丝商率先捐银,给浙江富商做个表率。

马大人道:我知你用心良苦,因此速速赶来,与你共商此事。

陈大人担忧道:臬台大人是您的门生,只要您出面,自然不在话下。我忧虑的是宋洪英一案的告发之人,他若非正义君子,而是挟私报复的小人,那么倒是个绊脚石。

马大人道:你放心,我自有主张。

陈大人道:如此,我代浙江灾民多谢大人了。

次日,马大人便招来臬台大人,臬台大人是马大人门生,又惯会见风使舵,马大人轻猫淡写三言两语,他便揣摩到了老师的意思。

臬台大人巧言道:宋洪英一案,虽证词证据俱全,但也并非无暇可击,宋洪英一介女流之辈,怎敢勾结‘长矛’与朝廷为敌?她供述的原因是为救刘镛和四个孩子,可这四个孩子并非她亲生,她犯得着豁出命去营救吗?这案子确实有漏洞,请恩师明察。

马大人道:我已然知晓真相,昨日陈大人向我禀报,当年他向刘镛募集军费两万抗击‘长矛’,顺便还提过让他弄二百支洋枪,所以这批枪支应是刘家替朝廷所购,半路被黄文金部下抢夺而已。我外甥邱仙槎亦是南浔丝商,你可叫他来问话,他或许能知道一二。

臬台大人领命道:学生遵命!

臬台大人招邱仙槎来问,邱仙槎把编好的话跟臬台大人说了一遍,签字画押,作为证据。又招来刘镛问话,刘镛说的也和邱仙槎证词吻合。再让陈大人随从作证,证明陈大人当时的确提起过二百支洋枪之事。

臬台大人把这些证词归拢,看看没有破绽了,再呈报布政使陈大人,陈大人审阅一边,暗叹臬台大人的确是老狐狸,把这些证词整理得天衣无缝,如同真的一样。

陈大人把案卷呈到巡抚处,抚台大人不愿多事,直接转呈马大人。既然是冤案,案子就在马大人手里结案,不用再上报朝廷。

臬台大人来见马大人,马大人问道:那个告发之人如何了?

臬台大人心领神会,道:此人乃小之辈,学生已经查清,他因敲诈不成所以恶意告发,现已经被关在归安县牢狱之中,今后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马大人赞许道:此事你办得甚好,刘镛乃及南浔丝业公会同仁皆会感恩,若浙江赈灾得力,也有你的功劳。

臬台大人卑谦道:幸得恩师明察秋毫,使得学生免犯错误,学生不胜感激。

其实臬台大人内心想道,此案虽未能抓得陈大人的把柄,可这样一来,既顺了老师的意,又得了刘家送来的银子,也算圆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