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五十四章 巧妙运丝

刘家大宅门 第五十四章 巧妙运丝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鋌的家在浔南村,离辑里村也就二里地,刘镛先去浔南刘鋌家中探望,刘鋌的父母妻儿皆在家中,刘镛向他们问了安,呈上带来的礼物,并告知他们刘鋌在上海一切都好,让他们放心,不必牵挂。

刘鋌母亲非要留刘镛在家里吃饭,刘镛盛情难却,只得陪刘鋌父亲喝几杯。

按家族排列,刘镛与刘鋌是同一个曾祖父,刘镛父亲与刘鋌父亲为堂弟兄,刘鋌父亲排行老三,故大家叫他三伯伯。三伯伯在浔南村开烟纸店,如今儿子刘鋌跟着刘镛在刘恒顺丝行做活,手里也就攒了一些钱,日子过得也比较富裕。

三伯伯叹道:阿镛啊,你阿爹走的时候,我正好在生病,也没能去送送他,毕竟兄弟一场,想起这事我心里便堵得慌。

刘镛宽慰道:这乱世中,我阿爹能死在家乡、埋在祖坟中,已然是天大的福气了。

三伯伯道:谁说不是呢,好多人都没这个福气呢。这世道乱的,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看到太平日子。

从刘鋌家出来,刘镛背着行囊急匆匆走到辑里村宋家,站在宋家门口,感慨万分,当年因为丝行向茧农下订,他认识了宋洪生一家,也认识了洪英,万万没有想到,宋家竟成了自己的岳家。可惜如昙花一现,洪英便不知去向。上帝保佑,但愿等会儿在这里能见到她。如果她在这里,就是把她绑也要把她绑回去,天大的事由我承担。

乡下人没有大白天关门的习惯,宋家的门敞开着,刘镛径直走了进去。

洪英娘独自在家剥丝绵,她看到刘镛,惊喜地起身道:啊,女婿来了?洪英呢?她怎不和你一起回来?

刘镛一听这话,心都凉了。他原以为洪英无处可去,只有回辑里村娘家来,未料到她竟然没有来,有意躲得远远的,存心不让别人寻到她。

刘镛也就不敢再提洪英,接着说:孩子们离不开她,路上也不太平,所以未能同来。他拿出洋布和糖果,道:姆妈,这是洪英让我带来给你们的,洋布给你和嫂子做衣裳,糖果给孩子们解馋。”

洪英娘接过礼品,也未起疑,她高高兴兴地给刘镛沏茶。接着问道:你还没去镇上吧?我劝你还是别去了,乱得很。前些日子朝廷的官兵光复过南浔,但仅过了三日,“长矛”就又杀回来了。镇上有几个男人心急,见南浔光复了,忙把头剃了,等到“长矛”回来,你猜怎么样?被拉出去砍头了。

刘镛摸了摸自己的头,感到脖子一阵发凉。

洪英酿瞅了刘镛一眼,道:你这个头发,可去不得镇上,如今堵王跟疯了似的,外乡人进得镇来,剃了头的,也得抓进牢里关着,关到头发长出来为止。

刘镛道:您放心吧,我这次回来不是要去镇上,而是要找大哥商量点事情。

洪生比刘镛还小一岁,但是刘镛该跟着洪英称他为“大哥”。

洪英娘笑道:洪生和陪他媳妇和孩子回姥姥家去了,晚上才回来呢。

刘镛问道:那我老丈人呢?

洪英娘道:他到地里干活了,马上就要回来了。

正说着,洪英爹扛着锄头回来了,他瞧见刘镛,乐呵呵道:早晨一早门前树上喜鹊叫,原来是贵客到了。

洪英爹四处张望,问:洪英呢,怎没有见她?

洪英娘道:闺女没回来。

洪英爹嗔道:这各丫头啊,有了夫家就忘了娘家,也不知道我们惦记她。

洪英娘道:你别瞎讲了,每家人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现在她家里老人孩子一大堆,她哪里脱得开身呀。闺女不来女婿来不一样吗。

洪英爹和洪英娘这么一说,刘镛心里反而不好受,心想:原本以为洪英回了娘家,现在娘家却是没有,她究竟去了哪儿呢?本来还想打听打听宋家在外地有没有什么亲戚,这会子也不敢张口了。只得假装没有事,否则也会引起两位老人的担心。再惹出的事来那更麻烦。

刘镛走出门去,看到原来修建的整理土丝用的库房都不见了,成了晒谷场,便问洪英爹:爸,这些房子怎么都拆了?

洪英爹道:去年下半年开始,赌王设立的官庄便不允许民间私下摇丝了,时常会有太平军下乡来巡查,我怕惹麻烦,便自己拆了这整理土丝的仓库。

刘镛点头:拆了好,免得惹祸上身。

洪英爹道:不过今年形势有变,堵王的官庄撤了,太平军也不来乡下了,所以这季春蚕大家都摇了土丝后存放在家里,如今都急着卖出去,可是你们这些丝商都不回来,我们也没办法呀。

刘镛盯着洪英爹道:我这次回来,便是想找洪生哥商量,有没有办法把土丝都运到上海去。

洪英爹眼睛激动道:现在家家都有土丝,若真能把土丝运出去,那再好不过了,我老了,也想不出啥办法,等洪生回来,你们商量商量。

……

晚饭后,宋洪生带着妻儿回家了。

得知刘镛此次前来为了商讨土丝的事,洪生去村里喊来几个青壮年一块参加讨论。

洪生介绍道:这位是强生,这位是邻居任伯伯家的大儿子培根,这位是培根的堂弟培发。

三位年轻人均向刘镛拱了拱手,道:刘老板好!

洪生笑道:我妹夫刘镛,你们都认识,我就不啰嗦了。

刘镛向三位年轻人拱手道:各位好!刘镛这厢有礼了!

强生率先道:听洪生说,刘老板欲将村里的土丝都运到上海去,我等听了高兴无比,我阿爹嘱咐我,定要协助刘老板办成此事。”

培根附和道:土丝卖不出去,日子也难过,村里谁家不愁?刘老板,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必听从您的差遣。

培发拍着胸脯道:是呀是呀,我们都听您的,您就说怎么办吧!

刘镛赶紧起身拱手道:多谢各位愿意相助,可是惭愧得很,我也没有想出什么主意,所以特请各位共同商议。

洪生也道: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大家一起想想,用什么办法把土丝运出去。

刘镛道:洪生哥说得没错,每人出点主意,说不定就有了办法。

培发率先出了个主意:我倒有个想法,如今从南浔到上海,无论水路还是陆路皆有太平军的关卡,若要运土丝出去,必定被查验路条。现镇上有长毛私卖路条,若是价钿出得高些,货运的路条说不准也能搞到。

刘镛狐疑地望向祖和,只见祖和摇头道:此计恐怕不妥!镇上确有‘长矛’违令私卖路条的,可是一旦被查到,违令的‘长矛’都会被施予酷刑,所以他们也只敢卖些无关紧要的路条,运送生丝的货运路条,他们是万万不敢私卖的。

刘镛接着有道:是呀,最好不要跟太平军去打交道。

众人聊得火热,唯有强生不言不语。

刘镛问道:强生兄弟,你有没有什么主意?

强生皱眉道:我在想,虽然水路和陆路皆有长毛关卡,但是他们也不是一路上都站满了人,总有些空挡的。

众人不解强生的意思,唯有刘镛一拍大腿,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刘镛接着道道:太平军一把在要道设卡,只要想法避开太平军的卡子就行。我有个朋友郭老板,他是专门搞运漕的,他水路熟。

强生也道:我有个朋友,他是专门到上海运盐的,陆路上关卡他都知道,这样,水上不行换陆上,陆上不行水换水上,双管齐下,避开卡子。

刘镛一听,喜道:你的意思是,陆路的关卡和水路关卡相距甚远,我们可以走一段水路,再走一段陆路,然后重回水路,如此反复数次,就可避开关卡了?

众人恍然大悟,一致认为可行。

众人大喜,洪生击掌道:太好了!等各路人马都联系好了,我们可先试行一趟,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刘镛接着就分配任务,洪生与强生负责组织村里赶驴车的人,组成一个运输队,培根和培发挨家挨户通知,让蚕农们把土丝打包成方便运输的方包。

算来算去,最快的速度,也得半个月后才能启航。

时不待人,刘镛次日一早便匆匆回上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