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四十三章 南浔设立‘均安局’

自从刘镛被“长矛”抓去,到刘镛为他们搞了2万斤大米,短短的一天多时间,南浔镇上也不见“长矛”再烧房子了,商店也陆陆续续开门了,街上的行人也逐渐多起来了,人们见到“长矛”,也不用担惊受怕躲躲闪闪了。南浔死气沉沉的面貌开始恢复了生机。

刘镛来到辑里村,找到了宋洪生和王宝和。

刘镛问宋洪生:仓库里现成的生丝还有多少?

宋洪生说:大概还有二百多包。

刘镛说:那得要两条船。

宋洪生惊讶地说:难道东家还想把丝运往上海,现在到处都是“长矛”,那么不太平,这样不危险吗?

刘镛说:南浔到震泽应该问题不大,就震泽到平望这一段路,有将近一个时辰的水路,有点麻烦。好在这一带河面宽,过了平望就安全了。

宋洪生又说:那怎么出南浔呢?

刘镛说:出南浔问题不大,在南浔的太平军首领黄宝金我和他见过面,昨天还帮他们解决了2万斤大米。

宋洪生哦的一声,又说:那能不能干脆叫他派几个弟兄护送过平望呢。

刘镛说:哎,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可以试试看。那这样,宝和你去准备船只,洪生准备货物,争取明天装货。

……

刘镛来到太平军驻地,门口站了四个卫兵。刘镛对卫兵说:在下刘镛求见你们大王,有要事相告。

卫兵通报进去,然后把刘镛带进厅堂。

黄文金坐在太师椅上,见刘镛进来,让座。然后说:刘老板找本王,有何要事?

刘镛坐下以后说:贵军将士初到南浔,在下见贵军将士物品匮乏,实在于心不忍,良民想到上海给贵军搞点日用品过来。

这句话把黄文金说得乐陶陶的。

刘镛又说:到上海在下顺便把那些同乡规劝回来。只有那些老板都发了,贵军才有税收,才能生存。

黄文金一听大喜。说:刘老板说话在理,说话在理。

刘镛心中有数,接着说:在大王面前实不相瞒,这次去购物品需要不少银子,加上昨天2万斤大米的钱还没有付。在下无计,只能把还剩下的库存生丝运往上海销售,否则,巧媳妇做不出无米之炊。

黄文金一听,想都没有想,连声说:好!好!就这样办。

刘镛接着为难地说:在下,这是,这是有点担心。

黄文金一拍胸脯,说:有本王在,你还有什么担心之事?

刘镛暗自高兴,假装为难地说:现在到处是驻军,说不清属于那部,而且,沿途还有设卡,恐怕难于过关;再者沿途时有匪徒出现,一旦物资被抢,弄不好人财两空。

黄文金说:那好办,在南浔到平望的路上,在每条船上,我给你们各派四名士兵护送你们过夹浦关。回来的路上,我给你们写个路条,本王的物资,谁敢扣留?

黄文金此话正中刘镛心意,暗暗大喜。

第二天上午,满满的两船生丝,宋洪生、王宝和押船,刘镛自己也随船,以防万一,船头船尾,各站着两个拿着大刀、红缨枪的卫兵,从南浔出发。

船过了震泽,刚进入白洋淀,突然,芦苇荡里窜出来几条小船,每条船上都有五六个人,手里拿着大刀和红缨枪,从四面向丝船渐渐靠拢。

坐在船舱里的宋洪生、王宝和已经吓得浑身发抖。刘镛还算镇定,他静观着事态的变化。

这时,只听得站在船头的一位卫士说:请问贵方是哪一旗的,本士是黄文金部下,是在为我王例行公事。

对方船上听说在为黄文金例行公事,话都没有说,船立马掉头,钻进了芦苇荡。

虚惊一场,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到了夹浦关,8个卫兵跳上岸,船顺利进入黄浦江。

第二天船在达达码头靠岸,唐漾荷和阿荣已经等在码头。由于,兵荒马乱,丝行已经断货。丝就在码头上过磅交易,刘镛又卖了一个好价。

交易完毕后续工作刘镛就交给了宋洪生、王宝和、阿荣几个,自己回到了飞霞路。

见刘镛回来毓惠身怀六甲,临盆在即,挺着一个大肚子和洪英带着冬梅、秋梅出来。

毓惠对刘镛说:你一个人到老家真的有点让人不放心。

洪英也关切地说:你啊,明知山有虎你还偏向虎山行,那是作死!世道那么不太平,你一个人来来去去,万一有个不测,如何是好。

刘镛两手一摊,笑着说:你们看,我这不是好好的,身上没有少了什么吧。他又说:家里全住了“长矛”,还好,家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毁了。

听说家里住了“长矛”,把毓惠、洪英吓得一身冷汗。

刘镛笑着说:没事没事,没有那么可怕,否则,我怎能好好回来?又问毓惠:你身体怎样?儿子怎么样?

毓惠翘着嘴说:儿子怎么样,你自己去看。

刘镛三步并做二步跑进屋内,从摇篮里抱起儿子,亲了一口,放下。又对洪英说:家里辛苦你了,都要你照顾。我还要到顾公公那里去一下。

刘镛就出了门。

顾福昌家。

听说刘镛从南浔回来了,张颂贤也过来打听消息大家都为南浔的丝行担忧。

刘镛向顾福昌介绍了这次回南浔和太平军在南浔的情况。

顾福昌感叹地说:朝廷也好,太平军也罢,有哪个朝代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都在这里等着,坐吃山空。大家一起回去,遇到问题,也好有个商量。

张颂贤道:我也想回家呀,可我心里慌得很!听说长毛是要吃人的!

刘镛笑道:这种鬼话你也信?长毛虽然厉害,但是造反之前也是良民,和你我一样,有的经商,有的种田,有的跑船,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揭竿而起。我见过赌王,也没有多可怕,他就是想逼我们丝业同行早日回南浔恢复营业而已。

开始大家还有些顾忌,后经刘镛一说,大家放心了许多,决定回南浔看看。

第二天,顾福昌还有庞云曾、张颂贤等随刘镛货船一起回南浔。

船行至夹浦关,太平军见满满两船物品,岂不乐乎?命靠岸。

刘镛上岸,不慌不忙掏出一张由黄文金亲手签发的路条。太平军一看原是黄文金货物,只得长叹,放行。

到了南浔,刘镛带着顾福昌、庞云曾、张松贤等直奔太平军驻地。

太平军驻地,刘镛向黄文金介绍了顾福昌、张松贤、庞云曾等人,并告诉黄文金两船日用品命人卸货。

黄文金喜出望外,指着刘镛说:刘老板果然是一诺千金。敬佩,敬佩。命大家坐下。

刘镛说:以信誉为重,乃是做人的准则。他又看了一下在座的顾福昌、庞云曾等人。接着说:在下也是向各位学的。

黄文金微微地点点头。

刘镛又说:在座的几位在南浔都是都是大家,又是事业的开拓者。尤其顾公公德高望重,大王有意繁荣南浔,可与他们共商良策。

顾福昌也插话说:大王有所不知,也许百姓对贵军有所误解,在贵军到来之前,不少家族已迁徒他乡,现在南浔的资产不到贵军到来之前的十分之三,很多房屋也被毁。要南浔的繁荣必须把所有人规劝回来,重振旗鼓。有益于地方繁荣,也有益于贵军税收,市场繁荣、供应充足,也有益于稳定贵方军心。

黄文金难得的笑着说:您老句句在理。

顾福昌又说:现在百姓连门都不敢出,何谈安居乐业?生意人货运不出去,也进不来,何谈市场繁荣?

黄文金若有所思。说:此话是有道理。这样,我部设立‘均安局’,以保证各位生意往来船只之安全,每次各位船只出行,派兵护送出卡,凭路条进卡。

顾福昌、庞云曾、刘镛等人,都纷纷表示:如果这样,再好不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