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三十八章 ‘太平军’占领南浔

来到上海以后,刘镛一家生活倒也安逸。

刘镛娘在房子的底层后房间请了一尊观世音菩萨,天天早晨起来,坐在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时候嘴里究竟念的是什么东西,谁也没有听清楚。

英嫂还是主要负责烧饭、打扫卫生、洗衣服之类,有时候也出去买买菜。

洪英带着两个小孩住在另一栋楼,底层,基本上成了两个孩子的天下,客厅里,地上、桌子上、沙发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玩具。有时候,洪英刚刚收拾好,她们又把这样那样的扔得到处都是。好在,有人有事找刘镛,也不会找到这里来。晚上,睡觉前,冬梅和秋梅就窝在洪英的左右,听洪英给她们讲故事,睡觉,洪英的床左右一只小床,她们各自睡在自己的小床上。这里就像“世外桃源”一样,就是她们得三人世界。

只有用餐时全家才在一起。

每次用餐,刘镛总是微笑着看着两个天真活泼的女儿。刘镛笑着说:你们两个谁不听阿姨的话?

冬梅说:妹妹不听阿姨的话。

秋梅撅着嘴说:是姐姐不听阿姨的话。姐姐把洋娃娃扔在地上,阿姨叫她捡起来,她不捡。

洪英笑着说;两个人都听阿姨的话。两人比赛,看谁饭吃得快。

两个小朋友拼命用调羹往嘴里送饭。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倒也安稳。

南浔毕竟是他们的生产基地,“刘正茂丝行”还在正常运作,刘镛偶尔也回一下南浔。

刘镛在老宅里,从这间房间走到那间房间,桌子上,地板上满是积灰,院子里杂草丛生。老宅的凄凉,社会更加凄凉。街上很少看到行人,昔日繁华的景象已经荡然无存,街上,只有少数的烟纸店、小摊等勉强开着。有钱的大户人家,基本上早已经迁移到上海,一般的人家也远走他乡投亲靠友,进行避难。剩下的只是少数的原本就一无所有,也没有地方去,要钱没有,只有老命一条的几家,“长矛”来也好,“短茅”也罢,也无所谓,听天由命。

连小股先遣的太平军都感到奇怪,偌大的一个江南巨镇,怎么如此人烟稀少?偶尔在街上看到几个行人,都是衣衫褴褛,拖儿带女逃难过来的人。他们撬开门窗进入屋子,看起来高墙深院的大户人家,屋内基本上都是空空荡荡的。值钱的东西没有,好拿的东西也没有,一无所获,干脆一把火,把房子烧了;再跑几家,同样如此,再把房子少了。

南浔唯一的只有“救助站”不减昔日的的热闹,反而显得比往日更加繁忙,逃难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好在还能正常运营。

天下着蒙蒙细雨,黑夜,只有三三两两的灯光显示着这个江南小镇的存在。

刘镛站在通津桥上,对天长叹,看着远处的细雨中,被烧的房子还在冒着青烟,看到南浔如今变得如此凄凉,刘镛雨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他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和泪水。心想:如果太平军真的完全占领南浔,那么昔日繁华的南浔一定将成为一片废墟,必定无疑。老前辈传下来的家产,也就到此为止。这种局面,作为个普通百姓,真是无力回天。好在人都在,好在当时的南浔人都走得快。

黑暗中,隐隐约约一个黑影打破了刘镛的思路。

刘镛问:谁?

黑影慢慢向刘镛靠拢,刘镛腚眼一看,惊喜地叫了一声:三公公,是您啊。

三公公原来是刘镛家的邻居。

三公公一看是刘镛,也惊喜道:阿镛啊,怎么那么巧,是你啊,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刘镛说:厂里有点事,今天才回来看看。

三公公也不满地说:哎呀,你看看,这是什么世道呀,你看南浔镇上还能见到几个人?听说前几天,几个“长矛”把徐家的房子都烧了。前几天,一对夫妻,早晨到南浔卖菜,才卖了几个铜板,正好遇到几个“长矛”,都被“长矛”抢了去,好在没有伤了他们人。听说“长矛”都是红眉毛绿眼睛,“刀枪不入”,蛮吓人的。一副提心吊胆的样子。

刘镛说:“长矛”也是人,“刀枪不入”只是讲讲罢了。只要是人,不会“刀枪不入”的。那您们现在住在哪里?

三公公无奈地说:我们现在都住在吴溇下乡孩子他姑妈家,已经三个月了,偶尔我这老头子夜里出来,都是走小路,到家里拿点东西就走。反正,我这个老头子,就是碰到‘长矛’也无所谓。

刘镛说:哦,原来是这样。那您路上也小心一点。

三公公也说:那你也小心点。

刘镛向三公公点头,两人告别。

刘镛回到上海,就到了顾福昌家。

顾福昌正忧心重重地坐在沙发上吸闷烟。见刘镛进来,起身相迎。说:来,这里坐。

刘镛坐下以后,开门见山地说:我最近回了一次南浔,南浔现在简直是无法想象。街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到了晚上,黑不溜秋的,鬼也不敢出来,三三两两的‘长矛’时有过来,老百姓都不敢出门,有几栋房子被烧毁。

顾福昌唉—的一声长叹,说:老天爷也不睁开眼睛看看,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民不聊生,回不了家乡,见不了爹娘。

刘镛又说:现在南浔物价飞涨,南浔米行已经全部关门,在南浔现在基本上已近买不到大米,有的私下卖米,一石要120大洋,简直是就是吃银子。

顾福昌唉—的一声长叹,又说:这种日子不知何时是个头。好在当初都转移到上海,人还算太平。但老家还有事业,基础还在那里,总不能一次都不去呀。

刘镛说:公公说的在理。但依我之见,按照面前局势看,太平军完全占领南浔是迟早的问题,县衙、州府已经成为空架子,很多官员已经逃命为主。朝廷基本上好像无抵抗之力。

顾福昌感叹地说:不为百姓着想的政府迟早都要完蛋。这样,你遇到人告诉他们,没有事尽量不要回南浔。如果去也要注意安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