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一百一十八章 赶考路上

刘家大宅门 第一百一十八章 赶考路上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年寒窗苦读,成败一朝赶考。

刘安江从秀才到举人,再到参加会试,经历了将近20个年头。

1894年,又到了三年一次的会试年份。

春节过后,刘家上下都在忙乎刘安江进京赶考事宜。

刘镛对刘安江道:进京赶考,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处虽水陆便利,动辄也要半月。儿可先到扬州,船转舵,进入京杭大运河,然后进入山东境内的运河段,再进入大运河的河北段,抵达通州,然后,骑骡马进北京。

刘安江笑道:阿爹宽心,为儿已是成人之辈,路线自有安排。

刘镛又道: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妨雇一书童,上船下船,帮提提行囊,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刘安江笑道:不碍事,布政使“会试盘费银”、“火牌”和“驿券”儿都已领取。儿已打听清楚,凭这个火牌,可以在沿途的驿站,领取一辆马车,坐这辆马车,可以到下一个驿站。马车上,还插了写着“礼部会试”四个字的黄旗,这种车沿途的关卡守卫、连毛贼,看到黄色的旗帜,都不敢惹。再者全国各地的考生都涌向京城,也许,路途还会遇到同行者。

刘镛又道:那你多带一些银两,路上不必节衣缩食。

......

清晨,刘家上上下下都前来送行。俞雅晴拉着刘安江的手道:夫君,这次进京不知何时归期,路途请自重。方便之时,报以平安,免得为妻挂念。何论功名如何,家有妻儿老小,早去早归。

刘安江微笑道:为夫知道。为妻在家也自重。

......

刘安江雇了船,出浔溪、经鼓楼港,出太湖。

刘安江站在船头上,遥看者浩瀚的太湖,天水一线,渔帆点点,心潮澎拜,再回头看看渐渐远去的家乡小镇,这次北上,不知何时才归,难免有些怀乡之情。

一天的行船,人难免感到有些乏力,刘安江回到船舱,靠在那里打盹,不知不觉到了傍晚时分,船已经过了太湖到了东草子,进入苏州地界。突然从芦苇荡中窜出一条小木船,船上有五六个人,手中拿着大刀,高喊着:船家把船靠拢,留下买路钱。否则,就把你们扔到太湖里去喂鱼。

船家一听,知道遇到了强人,慌了神,不知所措。

刘安江听到动静,问清原为。不慌不忙来到船头,微笑着道:各位好汉辛苦了。在下乃是归安县刘安江是也,正是进京赶考。这是布政使颁发的“火牌”不信,你们拿去瞧。

刘安江这一说,不要紧,反而把几个强人吓了一跳。

自古以来中国的强盗,通常也讲江湖道义,不抢孤儿寡母,不抢和尚道士,不抢清官还乡,不抢科举考子,抢了会被同行看不起。

再说,一旦举人老爷知情以后,告知州府查办下来,乃是杀身之罪,那还了得?

一听刘安江是举人进京赶考,几个强人马上堆着笑容。其中为首的道:老爷,这完全是一场误会。小人有眼不识泰山,您老爷大人不记小人过。小人下次再也不敢,再也不敢了。

刘安江笑着道:要大钱没有,我这里碎银有些,你们拿些去,弟兄们买些酒喝。

为首的道:不用,不用。愿老爷好运,步步高升。

说完,掉转船头,钻进芦苇荡。

......

船家吓出一身冷汗,也不知道刘安江是如何打发这一帮强人的,好在虚惊一场。

刘安江回到船舱,笑着对船家道:没事没事。我处乃有布政使颁发的“火牌”,相当于朝廷的‘尚方宝剑’,谁敢冒犯,那是杀身之罪。故船家尽管放心。

船家这才放下心来。

......

路上,船行走还算顺利。

到了扬州府,刘安江提出在扬州府住上一晚。船家就住在船上,刘安江反正可以住“驿站”,那里凭“火牌”和“浮漂”吃住都不需要花钱。

扬州府驿站位于扬州府江都县广陵,这里,毗邻长江,水上交通便利。是水上北上交通要冲。

余寒渐渐退去,河边的柳树吐出了新芽,芦笋也从杂草中钻出来放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打扮得青青翠翠。

夜幕降临,远处的灯光像远飞的萤火虫,忽闪忽闪地越来越昏暗,整个城市像笼罩在梦幻中。扬州,这古老的城市,开始宁息。她安静地躺在运河的怀抱里,像银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莲。

刘安江想舒展一下心境。准备独自去院子里迈步。路过前台,只见一位读书人背着箱笼正在和伙计对话:请问贵处,有否同去京城的客家,在下有意相约同行。

伙计微笑着道:应该有一位,是才息此地,是否已有相约,奴家不得而知。

刘安江听到他们对话,相约进京赶考那是经常的事。一来,合租交通工具,路费可以省了不少,再者,路上也可互相有个照应。他看看来着被自己年长,于是凑上前去。道:这位仁兄,是进京赶考?

对方回答:正是。在下有意相约。

刘安江笑道:小弟也是。请问仁兄尊姓大名。

对方笑着道:在下通州人士,张謇便是。

刘安江笑道:小弟刘安江,湖州府归安县南浔人士。同是进京应考。且小弟已唤舵船,若仁兄不嫌弃,可以相伴同行。

张謇笑道:那是求之不得之事。反正船费我俩平摊。

刘安江笑道:仁兄此话就不中听了,小弟怎能要您平摊船费之事?

张謇道:那是理应之事。

刘安江笑道:那您陪伴小弟同行,小弟还得付您工钿不成?

俩人哈哈大笑。

最后刘安江又道:看来仁兄还未进餐,请仁兄先安顿之后,小弟陪您小酌一杯。

张謇笑道:那也使得。

......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谈谈的遮住月光,田野上,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入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春光。

“驿站”院子里的石榴树底下,刘安江和张謇相对而坐,他们把酒而欢,笑谈风声。

张謇笑者问道:贤弟,归安县理应知道通奉大夫刘镛之人也。

刘安江笑道:不知仁兄问他做甚?

张謇笑道:此人赈灾济贫、行善积德,又在吾通州围海造田百顷,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刘安江笑道:刘镛那是小弟之家父。

张謇站起来双手作揖笑道:幸会幸会,有其父必有其子。难怪贤弟如此之厚道。

刘安江笑道:乃仁兄过奖了。有些乃是为人基本之理。

俩人谈谈说说,不觉已到了月亮西斜。明日还得继续赶路,就此,入寝休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