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宋旧事不堪提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宋旧事不堪提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无所不用其极,即便是盟友交往也不可能什么都交实底。

但徐泽并没有蓄意欺骗金国使者,大同帝国确实还没有彻底平灭新宋政权。

战争是吞噬钱粮的恐怖巨兽,备战打仗、赈灾救济和基础建设都会消耗大量的钱粮,而刚刚经历战火的地区也需要免税。

使得大同帝国的疆域虽然不断扩张,粮食产量也连年攀升新高,可消耗也同样巨大,自然不可能无限量供应金国开拓草原。

所以,徐泽并没有恶意“抬价”。

金国想要大幅度增加粮食交易量,仅割让一个开州肯定远远不够。

最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就看金国上层能下多大的决心摆脱大同的控制了。

两年前,大同攻灭不听招呼的夏国后,顺势逼降了泾原路和秦凤路宋军,将新宋势力彻底赶到了长江以南,在战略上完成了对新宋政权的彻底压制。

当年五月份,不甘坐等国灭的新宋朝廷调动了近二十万大军,反攻大同两浙路。

宋军仗着兵力优势,南北并进,分别攻打湖州和润州。

而由于部分兵力投入到了福建战场,防御面过宽导致兵力不足的同军第六军则被动采取守势。

结果,宋军奋战了半个多月,却迟迟不能破开同军的防线。

进而无功师老兵疲,就在主持此战的宋军统率折彦质想着如何体面结束战争时,同军第五军王进部突然由无为军渡江南下,攻破了江南东路太平军。

后路被截断,士气本就低下的宋军随即大溃。

同军顺势西进,全取江南东路,并攻下了江南西路首府隆兴府(新宋朝廷南渡后,赵构改江南西路洪州为隆兴府)。

俘获新宋江南东路招讨使折彦质、阵斩江宁府界招捉盗贼制置使刘光世,隆兴府兵马总管李成等,歼灭、迫降宋军超十万人。

与此同时,同宋第七军岳飞部也趁机渡过长江攻入荆湖北路澧州境内,大有一举南下攻入长沙府再灭新宋政权的架势。

东、西两线皆传紧急军情,主动掀起大战的赵构顿时慌了神,当即抛下长沙府,准备“南幸”以避敌锋芒。

自徐泽举兵之后,宋军就一直被同军压着打,屡战屡败国土越来越小的赵宋朝廷不得不反复向南方迁都避敌。

此前选为临时都城或行在停留地的南阳、江陵两府,虽然比不了居天下正中的“七朝古都”开封府繁华,可好歹也是人烟稠密、开发度不低的传统“汉地”。

此后继续向南,逃到远离中原的长沙府,已经是迫不得已了。

现在,还要放弃长沙继续南逃,就只能进入广南东、西两路了。

广南两路地域虽“广”,却非宜居之地。

单位面积内的各类可再生资源都有上限,而生物繁衍却是成几何倍增长,若不加以控制,就会因生态环境失衡而出现严重问题。

因而,一些动物在缺乏天敌而繁衍过快,导致种群密度过大时,会自发迁徙寻找新的栖息地,以避免因耗尽生存资源而导致族群消亡。

但人类与其他生物明显不同,不仅需要自然资源,还需要社会资源。

通常来讲,人烟稠密的繁华之地人均自然资源相对更少,却因为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源,反而比地广人稀人均自然资源更加丰富的边地更有吸引力。

繁华远胜四夷的中原地区便是如此,千年来一直像磁石一般不断吸纳外来人口。

当然,有地种能吃饱饭就知足的底层百姓并不会在乎这些。

只要是无主荒地,即便环境比较险恶,也挡不住底层百姓开荒的热情。

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管不到的地方还有地主老爷管,整个天下就没有多少适合开垦的无主荒地。

唯有蛮夷脚下的土地才可以“无主”,比如持续了千年之久的汉夷之争,又比如赵宋开拓熙河。

但这种扩张速度并不快,且要靠朝廷强力推进,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反复血腥厮杀。

能为这些土地而搏命的人并不多,中原百姓基本不会参与其中。

只有兵荒战乱、疾疫流行或持久的特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中原百姓才会自发向外流动。

其中,兵荒战乱是第一诱因。

自汉以降,华夏多次王朝兴替内部混乱之时,北方的游牧政权都会趁机南下。

弱则劫掠人口物资,强则趁机入主中原。

面对这种等级的大兵灾,普通百姓的力量是弱小的,基本无法抗争,不想躲入深山与野兽为伍,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但占有更多资源的大姓豪族却有更多选择,进则入仕新政权为胡人服务,退则结寨交“保护费”,实在不济,还可以携大量僮仆和食客渡江避乱。

但大姓豪族即便南渡也不会乱跑,会优先选择信息通畅、人烟稠密、开发度相对较高江南地区定居。

只有战乱持续多年且不断升级,导致这些地区也极不安全了,才会有人继续迁徙,前往更加偏远的蜀地、广南,乃至海外。

经过历朝历代的持续开发,此时的广南两路的“宜居度”比起千年前的“百越”来说,已经不知强了多少。

可对大部分开拓精神不足的宋人来说,广南仍是夷越遍地、瘴疬盛行的恐怖之地。

四年前,祸乱天下数十年的蔡京父子被渊圣皇帝定罪后,流放之所就是广南东路。

让身娇肉嫩的贵人们逃往广南地区与野蛮低贱的夷人为伍,然后不知什么时候就死于无迹无形的瘴疬,还不如留在长沙投降大同做“顺民”呢!

因而,赵构的“南幸”计划一开始就遭遇了极大阻力。

不愿随驾前往广南送死的朝臣们以“祖宗基业在北陛下却欲向南”苦劝,而粗鲁壮汉居多的御营班直则直接要求皇帝“行幸蜀地”。

蜀地乃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宜居度”比起广南两路不知强了多少。

逃去蜀地,丘八们的生命更有保障,也不用担心钱粮俸禄拿不到手的问题。

由荆湖入蜀,最好走的通道是沿长江经归州(辖地为后世湖北宜昌秭归县和恩施巴东县)进入夔州(辖地为后世重庆奉节县)。

但归州已被同军控制,此路已经不通。

其实,长沙府入蜀还有另一条通道:

先转道荆湖北路阮州进入夔州路田氏土司的地盘,再经黔州(后世贵州)诸夷人羁縻州寨,再经遵义军、播州、溱州、南平军等地北上。

但这一程全是穷山恶水,道路极其难行不说,同军岳飞部还已经攻入澧州,与阮州仅隔一个辰州,若是得知行在走阮州,必会来攻。

届时,又有谁能为朝廷挡住这位俘获“二圣”的同军悍将?

就算朝廷能瞒过了同军耳目,悄悄进入蜀地,也有很多困难。

自靖康元年大同讨宋之后,早就不安分的蜀地夷人便再次作乱。

赵宋国内彼时早已四处冒烟,根本没有能力顾及这些夷人,只能命各地官府谨守城池,放任夷人“自治”至今。

现在,行在不打招呼就仓促经过这些混乱地带,很有可能拨动夷人敏感的神经。

彼辈要是误以为大军前来平乱,就此冲击御营劫持皇帝,怎么办!

就算祖宗保佑,行在一路有惊无险进入了成都府,也没有任何安全可言。

徐泽早年曾入蜀平定夷乱,至今还在当地百姓中拥有较高的威望。

实际上,大同帝国攻下江北和陕西六路后,就在积极谋划攻取蜀地。

陕地同军斥候频繁越境攻击宋军,将警戒区域推进到了褒城(蜀地四路中的利州路兴元府最北端县)以北二十里,其意图不言自明。

新任知兴元府事兼任沿边安抚使刘锜独木难支,已经多次向朝廷上奏请求支援,。

因而,蜀地虽好,赵构却自己担心逃进蜀地只会是自投罗网,还不如前往广南东路搏一搏。

其人乃假意答应将士们的要求,却转身披甲引弓,亲手射杀了九名带头鼓噪的痞兵,这才震慑住众人,强行带领朝廷百官南逃。

“南幸”途中,赵构犹嫌一再劝谏的官员聒噪,下诏:

有敢妄议惑众阻挠巡幸者,允许告发并其治罪,知而不告者斩!

不过,其人也担心自己会感染不分贵贱的瘴疬。

在得知岳飞进入澧州就与之前造反的钟相乱民武装展开大战,并没有追击慌乱逃跑的宋军后,已经逃到郴州(荆湖南路最南端)的小赵官家便停了下来。

但其人之前担心同军衔尾追击,跑路前命御营都统制王渊率大部队殿后,导致身边仅剩几千御营兵马,全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

……

靖康二年,同军攻破南阳掳走“二圣”,覆灭了赵宋王朝。

按照王朝兴替的“正常流程”,大同只需要就此传檄天下,便能收取大部分路州,最多再花三五年时间扫除乱世军阀,即可令天下归于一统。

但由于正乾皇帝不学无术还曲解圣教,所施国政不得“民心”。

无数“有识之士”不愿屈身“暗无人道”的大同帝国,乃跟随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构南下重建大宋朝廷,誓死不降大同。

身为九皇子的康王赵构能在国家危难时脱颖而出,并获得天下人之望,绝非偶然。

其人胸怀大志、性格坚韧、行事果断,能力和手腕都远超乃父乃兄。

天下太平时,这等精明强干且极有主见的皇子绝对不能成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储君之选,但遇到乱世,却是非此等人难堪恢复社稷之重任。

而赵构野心勃勃,也绝非浑天度日的性子。

其人登基之后,确实做了很多挽救危亡的努力。

但继承了晚唐以来数百年积弊的大宋王朝早就腐朽不堪,已非人力可以换救。

新宋政权建国年余时间里,内部动荡不止,外部又被同军步步紧逼,接连丢失两浙、福建和江北等地。

回天无力的现实严重打击了赵构年轻的心。

南渡长沙府之后,其人一面表示不忘北伐中原恢复故土的重任,一面却又大肆建造宫室殿宇,只顾个人享受。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屡战屡胜的小赵官家已经失去了雄心壮志。

之后的一年,大同帝国在稳步攻略福建路的同时,暗中筹备对夏国用兵,让内忧外患不止的新宋政权终于能喘口气了。

赵构利用这段宝贵的休整时间,一面整军备战,一面大肆扩充自己的后宫,为天水赵氏的传承大业日夜操劳

随后,大同帝国挥师西进,轻易灭掉夏国,并随手招降了大宋战力最强的陕地兵马,顿时让自欺欺人的新宋君臣从梦中惊醒。

须知道,夏国虽小,却极其顽强。

大宋国力最鼎盛时,曾征兵百万,近半数用于攻夏,都没能攻入贺兰山下。

而大同却在与大宋进行全面战争的同时,仅用半年准备,再用数月时间伐夏,便一举灭掉了这个与大宋纠缠了百余年的胡虏政权。

当然,夏国之前就已经被大宋不断放血,国力削弱了很多,早非当年可比。

可新宋也不是旧宋,严重缩水的新宋甚至还没有旧宋鼎盛时三成的实力。

由此,很容易就能推出一个结论:

大同早就拥有随手灭掉新宋政权的能力,却故意留着这个腐朽的政权,难道真是为了慢慢推行其不得“民心”的国政?

仅此一役,便让小赵官家再次体会到被人操弄于股掌之间的绝望,而大部分宋臣也终于明白了之前数年对抗大同的努力有多么可笑。

三个多月后,新宋朝廷在国力、战力都远不如对手的情况下,集结大军反攻两浙路的行动极其仓促,其失败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明知不可为而为,如其说是新宋朝廷趁同军刚刚收取夏地、关西,大同军事重心暂时放在西北的绝佳时机,做划江而治存续社稷的最后努力。

还不如说面对颈脖上越收越紧的绳套,无力逃脱大同掌控的新宋君臣在彻底绝望后,破罐子破摔而孤注一掷。

经此惨败,新宋朝廷虽然还在苟延残喘,浑身上下却散发着浓重的“死气”。

腐朽透顶、未亡而亡的政权,只能给人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无边压抑。

然后,就剩下了自暴自弃。

努力争取过,也曾亡命拼搏过的小赵官家在失去雄心壮志后,都只能纵情声色麻痹自己。

原本一门心思只想继续过人上人生活的朝臣百官,也可以放弃所有曾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弃的原则底线,只为了活下去。

反倒是眼里只有钱财和自己性命的粗鲁武夫们考虑问题更简单:

老子不想去广南送死,皇帝偏要逼着咱们去,那就反了他娘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