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一十四章 金国又送地上门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一十四章 金国又送地上门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乾十年(公元1131年)二月初三,燕京。

未时过半,大同新任外部尚书高药师便候在宫外请求入对。

半个时辰前,边关传来消息:金国请求再派使团入同。

其人急着进宫,就是为了汇报此事。

外交无小事,凡涉外重要事项只能由皇帝亲自拍板,其余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做主。

但同金同盟关系已经维持了十几年时间,双方定期互派使节早就形成了惯例。

就算金国有事临时决定派使前来,其紧迫性也不会有多强。

正常情况下,留待次日朝会上例行上奏即可,用不着外部尚书单独请求入对。

高药师急着进宫汇报,乃是因为金国此次来使有悖常理。

须知道,此时还是二月出头,按时间和来回路程推算,金国朝廷应该是在其遣同贺正旦使者完颜银术可回到会宁府后,就立即作出了再派使者入同的决定。

其国行事如此急切,显然是最近发生了必须请动大同帝国帮忙的大事。

当然,这些只是糊弄外人的表面情报。

其真实原因,正乾皇帝其实很清楚。

“陛下,金国朝廷又派来了使者。”

高药师被内侍领进宫时,徐泽已经结束了午休,刚活动完身体。

其人来到勤政殿,一边批阅奏章,一边听取高药师汇报。

“人到了哪里?”

“古北馆。”

徐泽快速批阅完一份奏章,抬头笑道:

“不错,动作很快嘛。”

原外部尚书王四执掌大同帝国核心情报部门多年,已于去年底被皇帝外放福建路,出任一方封疆大吏。

继任者高药师很清楚论关系亲疏,自己怎么都赶不上跟了皇帝近二十年的王不凡,唯恐失了天子宠信,单独入对时便比以往拘谨了几分。

其人见天子心情大好,赶紧送上恭维话。

“陛下布局天下多年,金国偏居北地,国穷民敝,再如何挣扎,也逃不脱陛下的掌控。”

徐泽笑了笑,没接高药师这个干巴巴的马屁。

金国贺正旦使才回国就急着再派使团前来,并没有出乎正乾皇帝的预料。

因为,这本就是大同扩张计划中的一环。

过去几年时间里,大同帝国接连讨宋灭夏,国土不断扩张,国力一日胜过一日。

北面的金国也没闲着,这些年接连组织了三次西征。

每次都能逮住一些靠近临潢府监视来不及跑的小部落,开局都很顺利。

可等到金军深入草原后,却发现消息已经走漏,所有大部落尽皆提前转移。

草原追逐战难打就在这里,抓不到不断游窜的大部落,就没法取得补给。

追击者即便一人双马甚至三马,携带的粮食终究有限。

沿途不能获得补给,就必须在粮草消耗完之前赶回国内。

以金国疲敝的国力,根本没法组织超远距离的补给。

由此,导致每次西征都只能草草收场。

反而逼得原本一盘散沙的残辽势力越走越近,并被传闻大辽太祖八世孙的耶律大石摘了果子,逐渐统合了大部分部族。

金国无力开拓草原,便只能坐看盟友将本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不同时代,国际交往的规则不同,但本质上始终是以实力为尊。

同金实力对比不断加大,最终势必会影响到两国的同盟关系。

好在大同近年扩张的领土都远离金国核心地带,还能让后者以两国同盟关系牢固而自我安慰,假装看不到双方国力差距越来越大隐含的危险。

可是,燕京不久前发生的一件大事,却让金国君臣不能再装糊涂下去了。

当世诸国之中,仅有金国一家实际享受大同帝国盟友的政治待遇,也只有同金两国之间互派使者共贺正旦佳节。

往年贺正旦仪式上,大同朝廷都会安排赵佶、赵桓、李乾顺等亡国之君做陪,以体现本国对盟友的重视,并彰显大同的强大。

金国其实也差不多,同样会安排海滨王耶律延禧作陪大同使者。

今年,大同朝廷却安排了一位新人列席——高丽国主王楷。

朝贡体系下,藩属国之君亲往宗主国朝见天子虽然少见,却也不是不能让人接受。

但王楷与赵佶、赵桓、李乾顺同列,肯定不是作为下国君主的身份参加礼仪活动。

陪同金国正使完颜银术的外部官员告诉其人,高丽国主此番来燕京,是向正乾皇帝献土,高丽已经并入大同了!

正因为其人如此识机,才能得天子礼遇而坐在赵佶和李乾顺的上首位置。

高丽远离中原,对很多国家来说相当陌生。

王楷“主动”献土,对他国来说,不过是“大同帝国又灭了一国”的消息而已。

但对经济和政治重心都在东京道的大金来说,高丽由可以争取的大同藩属国变成了大同的直辖领地,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金国在十四年前的辽东争夺战中失了先机,让同舟社入局辽东南路并站稳了脚跟。

其后,就处处不顺。

同金两国虽然联手灭掉了辽国,大辽的精华地区却尽归后来居上的大同所有。

金国取得大辽土地虽广,却是苦寒之地居多,出产极其有限,无法支撑其国在上京道的继续扩张,而不得不逐步加深与大同帝国的经贸和政治交流。

如此,又使得金国不断增加对大同的经济依赖。

女直人的精英们并不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但他们的眼睛又不瞎,自然能看到随着两国交流日深,大同越来越深入影响本国内政的客观现实。

战略上越来越被动,政治上相当落后,经济上也受制于人,现在高丽又被大同吞并,金国腹心之地便遭到了竞争对手的三面包抄。

女直人辛苦扩张了这么多年,仿佛就是为了给大同打下手。

等到金国日后爆发内乱,大同都可以盟友的身份轻易介入,操纵大金如同高丽。

实际上,金国内乱的种子早已埋下——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制度。

而去年九月份,金国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因病去世,更是让这种极不稳定的传承制度弊端尽显。

按照完颜阿骨打定下的国论勃极烈制度,斜也死后,应该由紧随其后的宗翰继任谙班勃极烈成为首席大臣。

但金主吴乞买早就有志于改变传承制度以稳定国家政治,且与宗翰的矛盾已深,不想让其顺位,乃授意自己的儿子完颜宗磐掀起立储之争。

阿骨打生前,完颜宗翰百战百胜,乃是大金年轻一代最耀眼的政治新星。

可随着阿骨打驾崩,金军退出西京道后,屡屡率军西征未得全功的宗翰便成了劳命伤财一事无成的大祸害。

而吴乞买则在大同的帮衬下,逐渐坐稳了皇位。

此消彼长之下,金国立储之争一经掀起,便越闹越兄,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结果。

局面越来越糟,也许过不了几年,金国皇帝就会跑到燕京“主动献土”,这让其国一干有政治眼光的老臣怎能不慌?

很明显,金国此番来使,就是尝试解决其国面临的现实危机。

徐泽拿起一份奏事折,边看边问:

“金国朝廷想要什么?”

蛮部起家的金国政体很不完整,即便有大同帮衬,完颜吴乞买也没办法一言九鼎,其国的很多大事都是各方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结果。

所以,徐泽才会问“金国朝廷”而不是完颜吴乞买想要什么。

大同和金国的上层都很务实,两国交往中很少会使用“外交辞令”。

这次也一样,金使完颜希尹尚未见到正乾皇帝,便主动申报了其人此行的来意。

金人想达成的谈判事项很多,大同自不可能全盘应下,高药师便挑了两条最有可能达成共识的内容回复皇帝。

“请求陛下准许重新勘定两国国界,并大幅增加粮食交易量。”

徐泽当即就想明白了金国朝廷的计划,赞叹道:

“很好!很务实!”

二十多年前,高速扩张的生女直人联盟和向北扩张的高丽在曷懒甸地区相遇。

双方来往交涉谈判近两年,没能达成共识,只能诉诸武力。

曷懒甸争夺战持续了整整六年时间,战争的烈度不断升级,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大灾难。

最终,高丽人因持续的战争消耗爆发了内乱,豪族势力趁机驱逐“拥王派”。

其国政局动荡之下,不得不撤回驻守曷懒甸的军民。

而生女直人联盟也差点被战争拖垮,战后爆发了大灾荒,内部盗贼蜂起,流民遍地,无力反攻高丽扩大战果。

双方皆筋疲力尽,实在打不下去了,曷懒甸之战方才结束。

其后,彼时的生女直节度使完颜乌雅束虽然两次遣使入丽,协调大战遗留事宜,但双方自始至终都没有就此战签订任何形式的和约。

现在,得知大同吞并高丽,金国朝廷就立即提出重新勘定两国国界的请求,显然是害怕大同会以金、丽历史遗留问题做文章,再对曷懒甸提出领土主张。

至于大幅增加粮食交易配额,则是想尽快解决阴魂不散的残辽势力,以摆脱其国全面受制于大同的战略被动。

只要能切实掌控上京道广阔土地和众多部族,就算同金两国日后爆发冲突,战略被动的女直人也不至于没有退路。

同金两国虽然联盟多年,徐泽一直秉持“互惠互利”的交往原则,大同从不会给予盟友无缘无故的关照。

金国朝廷想要摆脱大同对其国的钳制,绝不可能只凭完颜希尹一张巧嘴就能达成,而必须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付出足以打动正乾皇帝的代价。

实际上,这个代价已经隐含在金人开出的条件之中。

所以,徐泽才夸奖说他们“很务实”。

其人顿了顿,就金国来使勘界之事定下调子。

“既然金国朝廷主动送上门来,咱们就不用客气了。勘界可以,开州我们要了,其余各地再议。”

开州原本统盐、穆、定三州和开远一县,是辽国东京道次府。

穆州在十四年前就被同舟社掌控,开州自此只辖两州一县

而金国拿下辽阳府后,为了稳定统治,迁走了不少百姓,开州进一步萎缩。

其后,金军接连攻下辽国上、中、西京道重城,在金源内地人口逐步饱和后,又向包括开州在内的辽阳府各州县分流了部分东迁百姓。

总体来说,黄龙府以南,开州仍是仅次于辽阳府的第一州。

开州位于鸭绿江入海口的西岸,隔河相望的保州被大同取得,金国拿下开州后,就没有与高丽接壤过,自然不存在历史纠纷,本不应该作为两国此次勘界的筹码。

且大同获得了开州,就能从陆地上将高丽与辽东连为一体,而金国失去了开州,无疑于被狠狠地割了一块肉。

但正如徐泽所说,谁让金国朝廷主动送上门来呢?

不过,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太难谈。

同舟社与金国结盟后,就在开州开了铁矿,并建设了永久据点,划定两军活动范围,徐泽一开始就没想将开州铁矿交还金国。

当年,金国处于高速扩张期,完颜阿骨打为了争取盟友的支持,默许了同舟社在开州的扩张。

十几年过去,大同早已在开州站稳脚跟。

说到底,同金两方势力从当年穆州摩擦之后,就一直是竞争的关系。

金国输掉了与大同的扩张竞争,七年前便只能放弃已经到手的西京道,如今又得放弃早就被大同渗透得千疮百孔的开州。

反过来也一样,大同若是发展不起来,或者发展的速度赶不上金国,莫说争夺开州,保州、辽东南路、甚至燕云、河北等地,也迟早会送给金国。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这么现实而残酷。

一切都靠实力说话,凭刀枪得不到的东西,就别想靠嘴皮得到。

反过来也一样,通过外交手段能获得的东西,用军事手段肯定也能轻易获得。

徐泽布局天下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从来就没有想过走捷径。

“大同还没有彻底平灭赵宋,要用粮食的地方很多,一个开州卖不起什么价,具体怎么谈,你先跟相关部门通个气,三天内各报一个方案上来。”

阅读网址: ,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