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九十九章 天下棋局落闲子

水浒新秩序 第九十九章 天下棋局落闲子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国难当头,新宋皇帝赵构不仅没有顺应民心御驾亲征夺回二圣,反而罢免忠良信用奸佞,还冤杀了“愿以身而安天下”的敢言士民。

其人如此倒行逆施,必然会对朝野人心产生极大影响。

最大的影响便是没能赶上新帝登基而官职不动的尚书右丞许翰震惊之余,自请去职,并为陈东、欧阳澈二人撰写哀辞,以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新君的极度不满。

“年轻冲动”的赵构早就受够了这帮正事不行尽扯淡的前朝老臣,也不与许相公客套,稍作挽留后便将其人打发了事。

除此之外,朝野之间的反应其实还算平淡。

不对!

在赵构接连展示逐权相、杀暴民大决心之后,新宋大臣和士民们终于意识到年轻的小赵官家和其兄长渊圣赵桓是两个性情截然不同的皇帝。

天水赵氏有多少年没有出这等不畏“民意”,说杀就杀的狠人了?

乱世当用重典,不仅是下猛药方能去沉疴痼疾,更重要的是乱世人心浮动,唯有重典相威,才能让人心重新思考浮动的代价。

自此之后,再没人因为皇帝少不更事,便敢对其指手画脚,更不敢盛气凌人地要求小赵官家该如何如何了。

赵构显然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代表什么,也很满意其效果。

其人借着这次杀鸡儆猴的震慑效果,开始大刀阔斧地整肃朝堂。

在随后的一个月内,小赵官家又接连罢免了尚书左丞吕好问、知枢密院事范讷等渊圣朝遗留下来的昏聩老臣。

并以汪伯彦进知枢密院,以知江陵府事朱胜非为尚书左丞,以太常簿张浚为殿中侍御史……

事实证明,乱世求生的势力领袖若想做成大事,就不能受限于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一味政治妥协,有时候摆明立场快刀斩乱麻,反而能收获奇效。

赵构表明了自己敢于掀桌子的强硬立场后,反而快速掌控朝堂。

新宋朝野上下也因皇帝的果决狠辣而为之一肃,很多久拖不决之事迅速得到解决。

如大宋灭亡的消息传到蜀地后,人心大乱,成都府士卒杜林趁机据郫县城自守,因形势晦暗,各地宋军只想保存实力,居然任由这反贼逍遥数月而无人能制。

但在同宋两国再次建交,新宋皇帝又铁腕整治朝堂的消息接连传至蜀地后,成都文武知道不能再犹豫了,赶紧起大兵围攻郫县逆贼。

结果,都没等到大军合围,杜林便被心腹出卖而伏诛。

又如导致临安不攻而破的神棍郭京自逃出南阳府后,一路向西南而去,沿途诈称自己有撒豆成兵之能。

待其人赶至利州路兴元府时,已经聚集了千余信众,还裹挟了一个赵宋宗室。

郭京诡称大宋气运未绝,中兴之基应在西南,乃占据通关山,欲立宗室为帝。

兴元府官员虽然不看好刚刚重生的江陵小朝廷,却也不敢陪这个超级神棍做此等掉脑袋的买卖,屡劝不听后,索性冷眼旁观其人继续装设弄鬼。

郭京得不到官府的支持,只能在通关山关起门来做“国师”,但其人所立的“数村之国”却是真实存续了几个月。

也就是说,大宋灭亡之后,其境内实际出现了两个“新宋”政权。

至少,在利州路范围内,就有一些官员就知道“两宋”并立的事实,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大宋王朝灭亡之后,各地都混乱不堪。

很多偏远地方实际处于无朝廷状态,基本是关起门来过日子。

管他有几个朝廷,只要不向自己征粮要钱,就是好朝廷。

直到最近形势明朗,这种事实上的独立状态无法再继续,兴元府才派兵剿灭了有撒豆成兵之能的郭神仙。

再如被夏人接连攻城掠地的陕西诸路,也在得知新君坐稳了皇位,并置司陕府,明确表示绝不会放弃陕西后,展开了反攻,终于遏制住了夏军咄咄逼人之势。

形势逐渐好转,赵构再接再厉,采用户部尚书张悫之议,废漕运直达法,复用旧法转般仓,由发运司官分认逐季地分,各行检察催促。

眼见朝廷动了真格,一些地方官员也“终于”完成了“国难税”催缴和押解。

有了钱粮,才能着手整治军队。

小赵官家乃以张悫为同知枢密院事,并颁布了新军制:

凡师行卤掠违节制者死,临陈先奔者族,败军者诛,全队一军危急而它军不救者刑主将,余如军法从事。

没过几日,其人又诏诸地抽调兵马八月份赶至行在,后期者必诛。

别管这些措辞极为严厉的诏令能不能真兑现,至少朝廷不需要再小心捧着这些丘八们,可以说狠话了。

在赵构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新宋政权终于度过了最危险的初创期,内政逐步走向正轨,军队整肃也打开了缺口,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应对未来的立国之战。

这段时间,北面的大同帝国也没有闲着,同样在抓紧时间消化新扩张但领土,并积极做着新的战争准备。

最先完成扩张,并结束大规模治安战的是淮南两路。

其地之前就被共建会渗透得相当厉害,大战开始后,同军兵分三路攻城拔寨,对各地的军事扫荡相对来说也最彻底。

随着共建会基层组织搭建,并完成比较深入的重新编户后,赵宋遗留下来的匪盗、溃兵便再难在几乎没有高山密林可以躲藏的淮南地区立足。

第一阶段初见成效后,大同淮南巡抚使司再接再厉,开始推行以土地政策为核心的社会改革,此举却遭到了真、扬等繁华州县的守旧势力强烈抵制。

只是,大同帝国如今消化新占领区的政策和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只要不是盲目扩张,配套力量也能及时到位,绝不会被任何形势的抵抗难倒。

在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面前,这些螳臂当车者连仅仅掀起了一点小小的浪花,就被大同帝国的专政铁拳砸得粉碎。

而在两浙路,第六军关胜部的进展也不太顺利。

兵部虽然早就给了关胜第六军的编制,但其部驻守在距离本土千里之外的飞地明州,补给不便,实际员额很少。

直到第二次讨宋之战前,第六军仅落实了两个师加一个营的兵额。

其实,以这些兵力击败孱弱混乱的两浙各地宋军,基本没有难度。

但同宋两国当治政基础相差天壤,要想在战后切实掌控全路两府十二州七十九县,并挡住宋军随后的反扑,仅靠这点人显然不够。

方腊之乱后,不仅宋廷明显加强了对两浙路的控制,其地士绅阶层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考虑,也加紧了对底层泥腿子的经济和思想管控。

特别是将造反起家的徐泽和前些年杀人如麻的方腊相提并论,对没有亲眼见识过同军行事的底层百姓来说迷惑性极大。

除了深受同军影响的明、越、杭、秀四州外,其余各地要想再建一套基层组织并彻底消化,同军要做的工作就多了去。

这也是第二次讨宋之战进入尾声时,徐泽命兵部增援第六军两个师的主要原因。

不过,既然早些年借方腊之乱播下了火种,自然不会真的被反动势力彻底扑灭。

当鲁智深率军攻入睦洲后,徽州(即原歙州,方腊之乱平定后改此名)本已销声匿迹数年的方腊残党庞万春部再次举旗,迅速攻陷绩溪、歙县、休宁等县。

随即,其人又主动迎接同军入境,并自愿接受整编。

总体来说,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两浙路的反动势力虽然顽固且极其狡猾,善于忽悠底层百姓。

但只要大同的社会基层组织顺利铺开,让饱受压迫的底层百姓看到大同完全不是赵宋官府宣扬的那样后,他们反而会在很短时间内转化为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对而言,只在几个关键节点爆发有限战斗的京西两路情况反而要复杂得多。

不管是赵宋守旧势力的总巢穴河南府,还是地处深山之中交通极其不便的金、均、房等州,都是大同短期内难以消化的硬骨头。

不过,正乾皇帝最重积累,且正当壮年,有足够的耐心打天下,更有耐心治天下。

其人给新任京西南、北路巡抚使龚孝序的指示便是基础建设优先,五年之内逐步完成治下社会改革,勿需急躁。

大同的国政向来是对事不对人,只要切实掌握了社会底层,再从决定一切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入手,就能以堂堂之政碾压一切魑魅魍魉。

其实,最先提出以数年时间逐步消化京西两路的大臣,正是龚孝序本人。

其人无论资历还是威望,皆是少数排在赵遹之后的大臣,有望冲击首任内阁总理之职,因而前段时间非常活跃,频频上书,所献治国之策也颇得帝心。

于是,正乾皇帝便委其以京西两路巡抚使的重任。

龚孝序求仁得仁,再次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也终于从差点冲昏头脑的宰相梦中醒了过来——皇帝陛下根本没有彻底放权的打算。

尽管大同帝国内阁的编制这几年一直在稳步扩大,分管的事务也越来越多,却依然摆脱不了其是秘书机构的性质,离真正的执政机构还差得很远。

而从皇帝对自己和宗泽、张叔夜等人的调整来看,“内阁总理”一职怕是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是功勋文臣逝世后的追赠,而非在世时的实授。

龚巡抚甚至有种直觉,就算很多年后内阁总理之职改为实授,恐怕也不是汉唐那种大权在握就敢公开要求皇帝“垂拱而治”的真宰相。

因为,当绝大部分人的眼光都盯在热门的内阁上时,大同建国后才成立的冷门机构共建总会却已经开始有效运转了。

皇帝陛下频繁行幸治下,除了关注各地民生和文武官员履职情况外,还经常实地了解共建总会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不仅如此,皇帝还有很多超乎常人想象的精妙操作。

比如,去年皇帝就改组了宣部之下的邸报系统为专门的机构“新闻署”,并开始发行《大同旬报》。

顾名思义,《大同旬报》每旬一发,有内刊和公众版两个版本。

内刊重在发行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和前朝邸报差别不大。

公众版则向百姓公开发行,较内刊的版面更多。

除了发布皇帝谕旨和重要官僚调整等非涉密政治信息外,还发布各种时政要闻。

诸如黄河顺利度过凌汛期、京东冬小麦长势喜人、高丽国主遣使为天子贺寿、金国上京道白灾严重、宋国荆湖北路民乱不息、夏国请求增加粮食贸易配额等等。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算是传统邸报内容拓展的话,那新增的连载作品《江山如画》则是彻底的创新。

《江山如画》明显模仿了正乾皇帝早年所撰的《徐霞客游记》,采取游记的形式,从梁山开始,追寻正乾皇帝征战天下的步伐,逐期介绍大同帝国的如画江山。

同时,还穿插了诸如“同舟炉与正乾烤鸡”“阮司首沧海博浪”“张将军澎湖取奇珍”“高丽王室重金求取武大郎面点配方”之类的传奇故事。

这种全新的文艺题材,配合《大同旬报》的公开发行,极易引起民众的热捧,仅仅过了三期,发行量便开始暴增。

而在六期之后,《大同旬报》又增加了一个商品交易信息专栏,就更出人意料了。

投放之后的效果也出奇的好,为了争强一个“广告位”,众多商家竞价都杀红了眼。

这下,很多关注时政的人也都反应过来了,办报不仅等于掌握舆论喉舌,还是能够获利的绝佳行当。

当即有人打听民间可否办报,如何办报?

还别说,新闻署真有计划,如大同还在“试行”的大同银行一样:试点期间,民间严禁办报!

正乾皇帝总能推陈出新,不断刷新臣子们的认知,很多人都知道皇帝心中有盘很大的棋,但至今没人能够真正看懂陛下的具体布局。

内阁、共建总会,还有事实上独立于政务系统之外的监部和法部,再加上新闻署,皇帝陛下究竟要做什么呢?

阅读网址: ,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