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五十一章 真·御驾亲征

水浒新秩序 第五十一章 真·御驾亲征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开封府汴梁城,正乾皇帝行宫。

岳飞传回本部已经攻陷方城山军寨并继续向临安进军的军情捷报后,第三军军正牛皋就立即赶到宫中,请示皇帝下步方略。

“陛下,岳飞跑这么快,跟后队脱节了不少,俺估摸着南阳府这个时候怕是已经聚集了很多宋军,要不让俺带人去接应这小子吧?”

徐泽随手批完一份奏章,放下笔,抬起头,饶有兴趣地打量牛皋。

后者被皇帝似笑非笑的眼光看得有些心虚,习惯性地抬手挠起了头。

“陛下,咋啦?”

牛皋外粗而内秀,习惯在皇帝面前扮憨充楞却不是真的憨。

“伯远,你担心岳飞会在临安城下吃败仗?”

“咋能呢?鹏举机灵着呢,让俺带兵抓他都未必抓得到,就宋军哪些软脚兵还想打败他!俺是担心这小子年轻气盛,下手没有轻重,一不留神就把临安给攻下来了。”

“哈哈哈!”

以岳飞的统兵能力和所带兵力,就算赵宋朝廷在南阳府部属重兵,敌众我寡确实打不赢,他也能随时全身而退,用不着任何人去救。

很明显,牛皋这个时候提出亲自带兵去临安,并不是为了救岳飞,而是另有想法。

徐泽其实清楚牛皋的小心思,却没有戳穿其人。

“不要紧,就算岳飞打下临安抓住了赵桓,不是还有已经跑到南面的赵佶和他那些儿子么?这赵宋虽然不抗揍,可咱们想一战就灭掉他们也没这么容易。”

徐泽这句话虽然是故意调侃牛皋,却也有几分真意。

其人需要一个腐朽软弱的赵宋王朝守住大好河山,供自己步步蚕食直至消亡,确保大同帝国统一天下的节奏不乱,并最大程度摧毁一切守旧势力。

至于这个赵宋王朝的皇帝是赵桓、赵佶,还是赵楷,抑或是赵构等其他人,都不重要,只要能够统合天下“仁人志士”坚决抗击野蛮无礼的大同帝国就行。

反正都只是暂时代管而已,大同可以挑挑拣拣,赵宋却没有资格讨价还价。

而且,经过这么久的布局,大同帝国也不是全无应对赵宋突然分裂的能力,徐泽对稍不留神便会崩溃的赵宋已经没有以前那般小心翼翼了。

这个孱弱的王朝能够坚持到大同帝国统一天下再死亡固然更好,但若是烂泥扶不上墙,硬是撑不到那一天,自己也没必要费神费力护住它。

皇帝英明神武,显然看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却没有当面揭穿,牛皋自不会犯傻继续纠缠这个话题。

“这样啊,那俺就等第四军打下了唐州,再一起进军?”

“不。”

牛皋说是等第四军拿下了唐州再一起进军,但开封和南阳两府相距数百里,算上军情来回和部队开进的时间,第三军主力肯定会落在第四军后面几天时间。

其人这是知道皇帝无意让自己进临安,干脆顺水推舟,将先入南阳底定战局的大功劳让给与皇帝关系非同一般的王进。

徐泽起身走下玉阶,顺便活动一下批阅奏章久坐的身体。

“王军正性子谨慎,为人谦恭,第三军才是本次大战的主力,你部没有进入南阳府前,他是不会先到临安抢这个风头的。”

皇帝拒绝了自己的提议,牛皋有些摸不准徐泽的想法,不敢胡乱猜测。

“陛下的意思是?”

“你留下来,我亲自去临安会会赵桓,看看小赵做了皇帝有没有长进!”

“这?陛下!”

牛皋犹豫了,其人倒是不怕皇帝御驾亲征会出意外。

同军绝大部分高阶将领都是徐泽一手带出来的,真论指挥作战的手段,皇帝的能力尚在其人之上。

对付弱得不能再弱的宋军而已,陛下亲自出马还不是手到擒来,有什么好担心的?

而且,大同此番兴兵是为了讨宋而非灭宋,最终还是要接受赵宋朝廷乞和的,皇帝亲临一线督战和谈判,少了中间环节,也能尽早将议和之事确定下来。

战术手段要服从战略目标,大同发动讨宋之战的目的是为了扩张领土,早日结束战争并重新确定两国疆界才能早日恢复生产,议和对同宋两国都有利。

从这方面讲,皇亲御驾亲征只会比牛皋做主帅要好。

牛皋犹豫的并不是留在开封就少了讨宋之功,而是如何应对开封府的复杂形势。

当日,解珍率部挺近东京,守将刘延庆欲弃城逃跑,死于张三等人策划的暴乱。

但这次暴乱组织不严,意外引发大火烧了小半个东京城,给了本就百业萧条的开封沉重一击。

得到解珍的汇报,徐泽很快就赶到东京安抚受到战争惊扰的开封民众,以示大同帝国以人为本,绝不会让任何诚心归化的百姓。

只是,在其后的灾后重建中,正乾皇帝却放弃了其实没有被大火完全毁掉的南外城,并以大战正在进行为由对开封城实行军管。

开战之前,开封百姓苦盼王师南下,并不是铁了心要做反贼。

而是腐朽的大宋王朝已经保障不了他们的利益,迫切希望在大同治下能结束朝不保夕的战乱状态,并尽快恢复东京的繁荣,重新过上奢靡散漫的生活。

如今,开封归于大同,有强大的同军坐镇安全确实有保障,只要积极参与同军组织的灾后重建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

但这些却不是开封百姓想要的生活。

战后的开封没有人流如潮的街市,没有百逛不厌的瓦子,没有午时起丑时睡的慵懒,有的只是军管状态下疲惫的生活。

战争还在继续,开封百业荒废的状态不会因为城池易主就自动解决。

即便大半百姓因为战争流离他地,城中剩余的人口仍有近三十万,生活物资供给的压力极大。

尤其是粮食一项,原本的交易体系在赵宋朝廷迁都之后就逐渐萎缩崩坏。

如今有钱都很难买得到,不想饿肚子就得参与繁重的灾后重建领取赈济粮。

对大宋绝大部分百姓来说,不用担心打仗还能勉强吃饱肚子就是最好的日子。

但累死累活才能吃到嘴的饭菜,如何比得了昔日处处可见的各种小吃?

演出队的新戏再好看,也缺少在瓦子中充大爷那份感觉。

对天生就高人一等的帝都百姓来说,回不到的过去,才是最好的日子。

不仅普通百姓对大同治下紧张疲累的生活普遍感到失望,趁乱起事喜迎王师的开封好汉们也没能如愿以偿。

立有大功的张三年龄偏大,也适应不了同军严格的纪律约束,但只要通过了训部组织的培训,就可以调剂到其他州县任职。

其余好汉想若是想吃皇粮,就必须先通过新兵训练再打散分配到各师营。

能不能博得富贵,主要靠自己以后在军中的努力。

而不是赶在同军攻城前聚集一帮泼皮,然后便能按照各自控制的人数多寡封给不同的官职。

实际上,同军只整编了很少一部分开封民众武装,另外大部分被解除武装充入工程营,还有一部分趁火打劫的暴乱分子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大同帝国如此不近情理,自然别想得到开封百姓的“真心拥护”,对开封的消化和治理也就不会那么顺利。

当然,百姓们就算心气不顺,也不敢明着抵制强大的同军,但在灾后重建中出工不出力却是避免不了的。

有皇帝亲自坐镇还好,等陛下去了临安,开封指不定就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牛皋请求带兵支援孤军深入的岳飞,就是寻机脱离开封这个泥坑,没想到还是被皇帝留了下来。

“伯远可是没胆子留守开封?”

带兵打仗这么多年,牛皋早不是十几年前石盘岭上那个被吴用轻易忽悠的热血汉子了,当然不会中徐泽这么简单的激将法。

但皇帝坚持他要留下来守开封肯定有深意,听陛下的话准没错。

“怕个毬!陛下叫俺干啥,俺就干啥!”

“好!”

对于开封府的重新定位,徐泽在战前就有成熟的思考,只是因为事涉机密没有跟其他人沟通而已。

现在既然确定了让牛皋留守开封,自然要向其交代相关原则。

“伯远,你可知道我为何不愿意重建大火毁掉的开封外城?”

牛皋果然内秀,当即就想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陛下是想废掉东京?”

“对!”

徐泽肯定了牛皋的想法,并补充道。

“不仅东京开封府要废掉,赵宋五京缩在巴掌大的一点地方,过于小家子气,且与我大同的发展战略不匹配,以后都会被废除。

此战之后,京畿路不会还给赵宋,让你一个不擅内政的军汉留守开封,就是要将这百年古都逐步变成一个正常州府。”

皇帝的话轻描淡写,但由举国财力养一地的国都降为政治地位一般的州县,并不是随便一句话这么简单。

仅仅是因此而导致的地产、房价大跌,就会让无数人多年的奋斗化为泡影,让绝大部分幻想战后能继续过高人一等生活的开封百姓梦想破灭。

而破灭这么多人梦想的恶人绝对会招致千夫所指,生前身后名都不会好。

若是心思较重的文官接受这个任务,肯定会有想法。

牛皋却没有半点犹豫,其人当即严肃以对。

“臣该怎么做?”

徐泽很满意牛皋的表现,指示道:

“其一,继续攻略扶沟、鄢陵等地,不投降就打,不要跟他们讲任何条件!

其二,建立中牟、鄢陵、太康三个小战区,重新构筑以西、南两面为重点的防御体系;

其三,依托共建会重新建立保甲,严格限制境内人员流动,做好战后应对赵宋反渗透的准备。

其四,整肃地面,打击一切武力对抗大同之治的行为;

其五,组织人力加固黄河大堤,疏通境内水系。”

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同宋两国停战后,开封府将作为战区,楔入赵宋京西北路和淮南东路之间,随时都能威胁其西京河南府和临京南阳府。

以赵宋朝廷的软弱,战后绝对没胆量组织大军反攻开封,但让他们就这么放弃东京肯定又不甘心。

如此形势下,暗中挑动不满大同统治的开封百姓造反就是必然选项。

而牛皋要扮演的,就是血腥镇压“起义”百姓的刽子手。

其人不怕杀人,在战场上杀再多敌人他都不会心慈手软。

但他毕竟不是皇帝说啥就是啥行事从无所顾忌的李逵,对本可以用温和手段慢慢转化的百姓下不了狠手。

当然,牛皋耿直归耿直,却不会在皇帝面前直接说出自己的顾虑。

“陛下,这么多工程同时上,粮食怕不够吧?”

徐泽能猜到牛皋为什么顾虑,他自然没有逼迫开封百姓造反再屠杀的阴暗想法,这也是其人敢将改造开封的重任放心交给牛皋的原因之一。

“开封近两百年来都是中原王朝的都城,各种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咱们不定都这里就不可能让其快速稳定下来。

军管备战和大抓基建都只是手段,彻底消化开封并实现其转型才是目的,我们不是要堵死开封百姓的生路,而是给他们搭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开封太大,你既要掌兵又要管民,肯定忙不过来,我会让朱武来协助你,不要有顾虑,大胆去做。”

大同立国已经四年,如果诸城同舟社大改组算起,时间还要向前再推五年。

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大同中央行政体系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不会出现哪个部门少了谁就转不动的问题。

而随着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国力越发强盛,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也日渐增多,原本起于草莽的行政队伍已经渐渐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了。

基于这一形势,徐泽便逐步将没有基层任职经历的朝廷大员外放地方,以补足他们的短板,让更多的人得到锻炼。

借此摸索“能上能下”的人才使用模式,并着力解决某人长期专司某一职责而出现行政体系山头化现象。

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出现,不容回避。

牛皋是单纯的战将,不会想那么复杂,其人只想如何完成陛下交给的使命,有经验丰富的朱武协助自己当然求之不得。

“要是这样,俺就放心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