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四十六章 朝中有小人

水浒新秩序 第四十六章 朝中有小人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南阳府是如今大宋事实上的都城,以这个王朝强干弱枝的传统,自然会在都城驻扎重兵。

但这些军队要分守各处,大部分都不可轻动。

可使用的机动兵马本就不多,还让道君带走了其中最精锐的一部分作为南幸服从,剩下的机动兵马又大半交给了梁方平和何灌,

然后,这两个坑货一箭未放,就将军队丢了大半。

梁方平部驻扎在颍昌府,离南阳府相对较远,又是看到了同军杀来才溃散,两条腿的步兵自然逃不过六条腿的骑兵。

最终,跟随其人一路逃到临安的仅剩下三人。

同军很快就要攻到城下,具体负责临安城保卫战的李纲急需了解敌军的情况,乃放梁方平进了城。

只是,梁方平虽然见到了同军,但彼时形势极度危险,其人只顾着上撅着屁股逃跑,哪里还有胆子关注其他?

同军的追击部队有多少人,开封府十六县中有多少已经陷落多少还在坚守,汝州的情况又怎样,等等,梁方平皆一问三不知。

除了给本就惊恐不安的京营兵马带来恐慌,其人的回归起不到一点正面作用。

随后赶到的何灌到底是行动果断,还没看到同军就跑,比起梁方平从容了不少,竟然带回了近千人。

得知梁方平被放进了城,何灌也请求李纲放自己入宫觐见天子,以当面陈述自己的苦衷,并愿意将功赎罪为保卫临安尽一份力。

李纲却不相信连汝州都不敢保的懦夫有胆量保卫临安,加之此前询问梁方平就积了一肚子的火,当即拒绝了何灌的请求。

没过多久,得到李纲汇报,赵桓传下口谕——何灌不许进城,所属人马驻守临安城东南角,以继续收拢溃兵,并做好抵御同军进攻的准备。

大宋朝廷迁都南阳府仅半年时间,便遇到大敌入侵皇帝临战逃跑的局面,本就人心不稳,梁方平何灌两部人马接连溃败,肯定会导致人心大乱。

李纲不放何灌进城,也有一方面是担心离了其人的弹压,城下的溃兵搞不好就会直接四散而逃,而将恐慌带到更多地方。

得亏大同正乾皇帝行事堂堂正正,不屑于搞偷袭,开战前就发布了《讨宋檄文》。

且开战后同军又在京东西路迁延了十余日,直到拿下整个京东路才兵分数路征讨大宋,给了后者大半个月的备战时间。

即便如此,受限于层层掣肘的军事管理机制,这点时间还是远远不够大宋王朝完成全国范围的大战动员。

赵桓即位后就立即遣内侍梁方平带兵前出颍昌府,其实是寄希望其人靠前防御,以给朝廷争取宝贵的应变时间。

但梁方平战而不备遇敌即溃,不仅没有起到半点阻敌的作用,还将同军即将攻入南阳府的恐慌一路带到了临安城,让本就慌乱的人心变得更加惊恐。

道君朝中后期,童贯郑居中蔡攸先后执掌过枢密院。

三人之中,仅短暂挂职的童贯比较知兵,枢密院在其手中职能发挥总体还算正常。

继任的郑居中进士出身却一心钻营,蔡攸又不学无术整天神神鬼鬼,二人皆唯天子心意行事,倒是方便赵佶乾坤独断。

可时日一长,枢密院的相关职司也就废了。

实际上,内禅之后,蔡京蔡攸父子便跟随太上皇南幸,枢密院也基本停止运转。

以至于大战将起,赵桓只能抛开枢密院,依靠刚刚出任兵部侍郎的李纲组建亲征行营,以准备临安城保卫战。

临安城中的禁军足有一百二十个指挥(编制数),正常情况下,靠这么多人守住面积比东京城小得多的临安城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李纲就算再不知兵,也知道守城不能死守,城外必须有军队牵制敌人才行。

以京营兵马极低的士气,赶他们出去迎敌绝对会扭头就跑,还不如驱使想要“将功赎罪”的何灌抵挡同军好使。

其实,朝廷发布诏令后,已经有不少路州进行了勤王动员,并陆续开拔了。

紧挨南阳府的永兴军路商州西军便进入内乡县,正在往临安城赶。

但这部兵马只是西军的前锋,仅有一个未满编的将,靠他们扎下硬寨牵制同军的前锋都很勉强,正面作战打退敌人就不要想了。

因而,刚刚组建的亲征行营真就是个空壳子,既无敢战之兵,也无知兵的将帅,甚至连出谋划策组织保障的人才都极度缺乏。

放眼整个临安城,待制以上官员中最知兵的当属开府仪同三司高俅。

其人虽然以“球”闻名,却不是真的只陪道君踢球不干正事。

高俅执掌殿前司这么多年,虽无大功,但也没有出什么大事,能力还是有的。

指望他带兵打仗当然不成,但调度物资管理兵员上,其人再不济,也远比从未掌兵的吴敏李纲等人要靠谱得多。

可惜,高俅乃是道君的亲信,之前突发急病才没有跟着太上皇南下。

赵桓已经登基,绝不能再用自己老子的亲信掌兵,出谋划策也不行!

高俅也知道自己身份敏感,发病后就闭门谢客,刻意淡化自己的存在感,以至于太学生陈东上书所列“六贼”便没有提及此人。

高俅指望不上,其他臣子更不能指望。

之前,赵桓因开封府失陷慌了手脚,曾召集众臣廷议应对之策。

结果,大臣们建议不一。

有劝皇帝南渡大江,或西奔关中的,待集天下兵,选将出师,再与敌决战的;

有建议坚壁戒严,收民清野,使敌人攻不得前,退无所掠,师老气沮,然后待勤王兵马齐聚,再赶走同军的;

也有主张派能言善辩之士,许以割地赔款,兄事大同等条件,劝正乾皇帝退兵的。

兵部侍郎李纲则认为大宋输在民无战心,军无士气,唯有效法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以攻为守主动出击,才能鼓舞民心士气,打退强敌。

赵桓被臣子们吵得脑瓜子生疼,其实分辨不出谁的意见更好,自己又该听谁的。

但众臣只愿张嘴提毫无操作性的建议却不愿践行自己的建议,唯有李纲愿意担起抗敌之责,赵桓这才定下亲征的决心。

只是,以赵桓登基后第一次临朝都会躲起来的性子,又如何能够做到定下决心就一直坚守呢?

其人下诏何灌不得入城的同时,还下了另一道诏令:

以兵部侍郎李纲为尚书右丞临京留守,知南阳府事聂山为随军转运使。

数日之内李纲再次升官,终于位列暂支,其人却没有升官的喜悦,也顾不得城下失魂落魄的何灌了,当即下了城墙,匆匆赶往宫中请求奏对。

朝中有小人!

天子朝令夕改,肯定是受到了小人蛊惑,才会想到临阵逃跑!

……

头疼得厉害,好久没发这么短的章节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