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二百零五章 忠臣报国无门,将军亡阵不能

种师中兵败之后,李逵需要集中兵力追亡逐北,在阳曲城外只留下了同军两个营和一千新附军。

靠这点人自然很难攻城,给阳曲城守军的压力大减。

而城中似乎也放弃了防守,原本日夜守城的军民早被王禀撤了下来,就连上次慰问朝廷大军时移走的东城门封堵物也没有再堵上。

上一次,王禀孤注一掷的出城救援行动失败,城中就剩下不到四百名士兵,靠这点人,守与不守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但城门处的警戒士兵,城中仍在执行的配给制和宵禁等措施,却还在提醒城中百姓战时状态并没有解除。

此举却不是为了守城,而是守住一城人心。

战争状态能够转移和掩盖很多矛盾,但在战争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时,所有人为转移和掩盖的矛盾就会急剧反弹。

为了对抗侵略,阳曲百姓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也流够了血,可最终换来了什么?

什么都没换来。

比看不到希望更令人绝望的,是看到了希望却又迅速破灭。

朝廷数万大军开到阳曲城下,甚至已经进了城“解了围”,但仅仅一日时间,便败得干干净净,还搭上了城中的数百士兵。

阳曲军民打赢战争的希望,在朝廷大军溃败的那一刻就已经彻底破灭了。

失去希望后,有人会失去目标成为行尸走肉,也有人会释放深藏心底的恶念。

这种形势下,防打砸抢烧、防投毒报复、防出城投敌,维持阳曲城中即将崩坏的社会秩序就替代了守城,成为了张孝纯和王禀等人的头号任务。

围城日久,正常的生活完全被打乱。

马上就是新的一年了,城中官府的配给品却一日少过一日,百姓们的暴戾情绪逐渐累积,城中的氛围越来越诡异,张孝纯和王禀等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十二月二十六日,阳曲城东城门。

城门警戒士兵终于等来了半个月来第一个通过城门的人——同军使者燕青。

士兵们最初很是警惕,甚至还对燕青恶语相向。

即便他们也渴望结束这种没有希望的战争,而同军使者最有可能带来希望。

但毕竟敌我双方的仇恨不是那么容易化解,须知道,两个多月的攻与守中死了太多的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袍泽便去了大半。

燕青却镇定自若,言行如常。

其人自小混迹市井与大户之间,身上有种难言的亲和力。

只是等传令兵跑到官衙向张孝纯汇报的短短时间里,守城门的宋军士卒便与燕青熟识起来。

待到知阳曲县事唐端赶到东城门时,还听到了士卒们的叫好声。

“宣抚相公命本官带同军使者入衙,你们退下吧。”

“有劳!”

阳曲城中极度萧条,又还在战争之中,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即将过年的氛围。

但街巷中仅剩下疲惫的士兵在巡逻,几乎看不到百姓,却格外扎眼。

唐端似是猜到了燕青的心思,主动为其讲解,“无意中”透露了很多城中细节。

这是因为每日配给的口粮太少,天寒地冻,除了官府限定的发粮时间,百姓们便尽量减少活动,缩在家中苦熬。

燕青脚步不停,似乎对这些消息不感兴趣,但偶尔微不可察的点头,却没能逃过唐端敏锐的观察力,换得其人更加卖力地透露自己知道的消息。

唐知县猜想同军使者应该为招降城中军民而来,而阳曲县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城中正在酝酿动乱,其人身为一方父母,自然希望早点结束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

其实,燕青此来,就是为了解决阳曲问题的。

太原府之战即将落下帷幕,持续了两个多月的阳曲城之围也确实该撤了。

胜利者有资格享受失败者的尊敬,失败者则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大宋一败再败,阳曲城守无可守,河东路宣抚副使经略使张孝纯已经没有了继续对抗下去的心气。

其人不仅派出了知阳曲县事唐端迎接燕青,还在自己的官衙中接见了同军使者,并安排河东路兵马副都总管王禀作陪。

双方相互见礼后坐下,张副宣抚使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条件。

“燕参军,今日所为之事先放一边,我等可以降,但能否先请你告知外边的情况?”

太原府打援战同军大获全胜,宋军遭遇空前惨败,软弱的宋廷很快就会做出选择,张孝纯等人的坚持基本影响不到河东路大局,燕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张宣抚想听什么?”

阳曲城被围两个多月,仅有种师中大军压住同军短暂一天多里得到一些有限的消息,张孝纯想知道的事太多了,但对方显然不会什么都说。

“这一战的结果。”

“此战,你们朝廷派出了四路大军解围,想来各支人马的具体规模张宣抚、王总管早知。如今,四路大军已经尽败。”

空前的大败,张孝纯和王禀二人却只是侧耳倾听,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变化,只因这个结局早在他们预料之中。

招降话术本就应该先展现本方的强大和辉煌胜利,燕青自不会只讲半截话。

“作战意志最坚定的是折可求统领的河东兵马,其部与我军历经十一战,溃败后还节节抵抗,但也因此败光了河东的家底,我军杀伤俘获的兵马近两万人,算上溃散后遁入山林者,随折可求退守平阳府的兵马应该只有四千余。”

“这——”

王禀因震惊而腾地站起,不小心牵动了之前出城作战时受创未愈的伤口,疼得额头立即渗出了汉。

其人并不怀疑使者的话,以同军的战力,照实说就行,完全没必要欺骗自己。

燕青没有讲任何细节,可寥寥几句话已经透露了很多的消息。

折可求退守平阳府,说明汾州已失。

但这句不是重点,剩余的兵马不足五千才是。

掌握在折可求手中可是三万多大军,如今却仅有四千多,十不存二!

河东路终究是河东人的河东路,没有了急于恢复家园而敢战的河东兵打头阵啃硬骨头,朝廷派再多援军来都是白搭。

何况,经此一败,朝廷还敢向河东路再派援军么?

张孝纯心中装着事,又是不知兵的文官,没心思去想燕青话中隐含的深意,倒是没有王禀这么激动,接着催问其人。

“其他三路呢?”

“刘副总管不愧为当世名将,竟在我军攻击发起前洞悉了战场态势并果断转进,连带着汾州部分兵马提前赶到平阳府构筑新防线,才让败兵不至于一路退到河外。”

“刘家子!”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张孝纯就是再不知兵也听出了燕青话中的不屑调侃之意,可其人自己都准备投降了,终究没脸对刘光世骂出狠话。

但燕青接下来的话却让其人无法维持镇定了。

“不过,刘副总管果断转进,也让我军能够从容布置,从而全歼河中府兵马。”

嘭——

王禀一拳砸在桌子上,面色阴沉得可怕。

两年前大的名府之战,朝廷大军不战自溃,十余万精锐一朝葬送。

根源虽然在大宋禁军烂透,童贯统兵无方也难辞其咎,可直接诱因却是刘延庆遇敌即溃,让大军陷入粮路断绝的危险局面。

刘延庆的溃逃,让王禀不得不接下徐泽的任务,从此再无法安心做事。

而刘光世的溃逃,则彻底打破了其人不做贰臣的希望。

好半晌,王禀才回冷静下来,问道:

“姚经略情况怎样?”

燕青是大名府人,参军前就听说了一些南乐镇之战的细节,正是对同军赫赫声威的向往,其人会放弃演出队的招揽,坚持要参军。

入伍后,燕青又了解了更多大名府之战前后的故事,也隐隐猜到了王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自然能够理解这位老将的心态。

“南乐镇之事重演,只是这次发生在营中,待我军平息了营啸,姚经略已经没在乱军之中。”

王禀其实见都没有见过姚古,更谈不上有什么交情。

如其说其人关心姚古的情况,还不如说他在寻求自我救赎。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统兵战将亡于阵战乃死得其所。

九天前,种师中得知李逵在永利监击溃撤退的本部兵马而匆忙转移,却被木麻带兵拖住,王禀点兵出城掩护种师中撤退时,就存了必死之心。

可惜双方战力的巨大差距让其人这个愿望都无法实现,两军还没有接阵,其部就被打散,王禀因中流失而昏迷,又被忠心的部下救回城中。

姚古死在乱军之中虽然窝囊,但也好过想死于阵上而不得的人。

“种端孺呢?”

“种都统制年老体弱,连日逃亡伤了肺腑,吐血而亡。”

燕青并没有骗王禀,但他只讲了一半实话。

当日,种师中回光返照,欲要以亡于阵赵的大将事迹激励后人,只是终究气衰,喊出“种家军不灭”的口号后就吐血而亡,至死身上都无一处战伤。

但受种师中的激励,其人剩余的亲兵家将却尽皆力战至亡。

不过,这些细节就没必要讲了。

王禀确实也不关心种师中以外的事,其人苦笑一声,张开了嘴想说些啥,最终却没有说出来。

一旁沉默的张孝纯见王禀把话题带偏,忍不住接过话题。

“贵部究竟在太原府投入了多少兵力,我朝东线的人马莫非也全军覆没?”

燕青自是知道张孝纯关心的是什么事,坦然回答道:

“东线其实还有一部人马建制完整,正要请宣抚使帮忙。”

张孝纯终于听到了自己想听的消息,脸上的紧张之色尽去,旋即又僵硬了下来。

“燕参军,你所说的兵马,可是驻扎寿阳县的犬子张灏?”

“正是。”

张孝纯起身,向燕青郑重一揖。

“孝纯无能,愧对大宋朝廷,愧对太原军民,即将做那不忠不孝之人,但犬子自有志向,还请参军莫要让孝纯父子相辱。”

燕青赶忙起身还礼,他确实有请张孝纯出面解决张灏的想法,却不是让其人去劝降自己的儿子。

“宣抚使不必为难,在下今日来,乃是带着陛下的口谕。”

听到“口谕”一词,还在伤神发呆的王禀赶忙起身,下意识地就要跪下,又突然想起这不是教主道君皇帝的口谕,正尴尬间,张孝纯却拉着其人面向东北方向跪下。

“陛下口谕——阳曲被围两月有余,朕闻城中已无再战之力。城中文武愿降者,尽皆招抚;顽抗者,可遣送离境。凡裹挟百姓欲行玉石俱焚之事者,陈遘为戒!”

张孝纯、王禀齐齐一怔。

若是换成他朝,陈亨伯绝对是亡于社稷的忠烈,但在本朝却成了为私利而罔顾苍生的奸臣,遭士民唾弃。

可以想象,日后大同取代了大宋再著宋史,其人也绝不可能翻身,正是杀人诛心,遗臭万年。

以本朝的荒唐,张孝纯和王禀若是执迷不悟,继续对抗同军,急于求和的教主道君皇帝不仅不会感念其忠,还会毫不犹豫地卖掉他们,就像当初卖陈遘一样。

报国无门,忠心无处可托,二人彻底死了心,再拜道:

“臣愿降!”

传完口谕,燕青上前扶起二人。

“张宣抚,陛下还曾诏谕我等,河东之战所有被俘宋军,无论身份品阶,愿降者,参照旧例整编;想归者,待两国和谈后,即可归去。令郎与你皆领弱兵守孤城,已证忠心,去留自便,必不让你父子相辱。”

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张孝纯急欲又拜,被燕青扯住。

阳曲人心已散,绝大部分人都盼着投降,但投降也不是张孝纯和王禀二人一句话就算完成了,必须有个正式的仪式。

约定受降仪式的具体时间和步骤后,燕青当即离衙出城,留下张孝纯和王禀二人相视而叹。

未时,张孝纯率城中文武出城投降。

随即,同军开进城中,聚集百姓宣布阳曲之围解除和重建家园的相关赈济政策后,竟然有不少人因劫后余生喜极而泣。

两日后,移交了城中事务,张孝纯亲往寿阳县,说动其子张灏率军出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