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二百章 打的就是不信邪(二合一)

水浒新秩序 第二百章 打的就是不信邪(二合一)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使得身处战场局部的各方将帅都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形势判断。

当沙振驱使新附军追杀溃败的河东兵马时,处于战场右翼的刘光世因为山势阻挡,还不知道开生山发生的事情,也看不到折可求部突然崩溃的场景。

其人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炮击和冲阵呐喊声,以此判断刚刚出城的同军应该是主动出击,与河东路兵马缠斗在一起了。

这一情况让刘光世大为震惊。

同军究竟在清源县城中部署了多少兵力?

他们为什么敢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主动攻击作战意志最为坚定的河东兵马?

本部立即派出马军突袭与河东兵马鏖战的同军后背有多大的胜算?

要不要趁着同军与河东兵马缠斗的时机,联络姚古直接拿下兵力空虚的清源县?

只是一瞬间,刘光世的脑中就瞬间蹦出了很多想法。

可当其人见到清源县城门再次打开,有不少同军士兵快速出城后,便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抛之脑后,当即就做出了最合理的战术动作——转身逃遁。

不得不说但凡能长久传承的将门,都有寻常人家难以触及的家传绝学。

陕西路保安军将门刘氏传承数代,虽然比不了府州折氏的悍勇敢战,但在危险感知及躲避的能力却是后者拍马也难及。

完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只是凭着与生俱来对危险的感知能力,刘光世就判断出这一仗宋军已经输了,得马上逃跑,跑得越远越好。

清源县南城门楼上,同军第三军军正李逵透过望远镜看着远处果断逃跑队形却不散乱的刘光世部兵马,感慨道:

“难怪老牛都追不上刘延庆,他娘的,这一家都是属兔子的!”

折可求部溃败,刘光世部逃遁,第三军终于可以集中兵力打击姚古部宋军。

刘光世的逃遁太过诡异,临近大战,燕青有些担心其人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军正,鄜延路兵马没有遭受打击就突然逃跑,会不会有诈?”

李逵已经转身下城准备指挥作战,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就刘光世这厮绿豆大点的胆子,便是转回来了,俺也给他揍出屎来!”

李逵敢说这话,自有底气。

为了打好这一仗,其人可以说是莽到了极致。

同军此次进入河东路有八个师,继续盯住阳曲城的有一个师,代、忻、宪、宁化四州军只有一师加两千新附军,其余六个师和一万多新附军全被李逵带到了这里。

除了追击折可求部的沙振、秦明两个师和新附军外,清源县还有四个师和三千新附军。

李逵只留下了一个营和三千新附军守在城中,其余人马全部带出了城,为的就是吃下姚古部河中府兵马。

清源县城北。

因距离太远且有城池阻隔,姚古等人还不知道战场态势早就逆转。

上午明明还是大宋天兵合围清源县之敌的大好形势,谁能想到才过去半个时辰不到,就变成了自己一部孤军奋战?

直到此时,姚古部人马还在与同军郝思文师对峙着。

按照战前宋军各部的分工,河中府兵马的主要任务是牵制城中同军,以掩护折可求部和刘光世部攻城拔寨。

为做好这一任务,其部必须对同军保持一定的压力才行。

郝思文部刚出城时,姚古便派出了六千人试图左右夹击其部。

但对方并没有被宋军的气势吓到,直到敌军快要进入弓弩射程了炮营才开炮。

夹击人马在炮击下仓惶撤退,郝思文也没有命令其部乘胜追击散乱的宋军兵士。

诱敌远离城池再打击的计划失效,还白白赔上近百人的伤亡,姚古便意识到这股敌军很不好对付。

对方只需要站在城池边列阵,什么都不用干,就能牵制本方两万多人,并持续打击官兵的士气。

但为了牵制同军,掩护河东路和鄜延路兵马攻城,姚古也只能硬着头皮与郝思文对峙。

不然的话,两万多人压不住对方几千人,才冲击一阵没成功就夹着尾巴撤退,也太打击士气了。

只是,两军一直对峙也不是个办法。

不需要亡命搏杀,只是站好阵列与敌对峙看起来很轻松。

可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

兵士们不仅要阵列站好,还要应对敌人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

高度紧张下,官兵的精神和体力都会快速消耗。

才过小半个时辰,就有不少宋军士卒受不了疲乏,拄着刀枪大盾歪歪斜斜地站着。

更有甚者趁着统兵官没注意,干脆闭上眼睛打盹养神。

受养父之命巡营鼓舞士气的姚平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姚古身边。

其人发现了很多问题,心中颇有些不安。

“这些家伙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分明是在戏耍咱们,还是让孩儿在这儿守着,大人先回营吃了饭再来吧?”

姚古其实早有撤退的意思,只是没有台阶下,无法承担不起因本部擅自撤退而导致友军败亡的责任。

姚平仲的话成功为其人解套,姚古当即顺着养子的话道:

“好,马军和第三将留下给你,待我吃了饭再来换你。”

父子二人很有默契,为了不打击士气,一句都没不提撤兵,就把这事定了下来。

姚平仲受命后立即整顿兵马,将马军转移至郝思文部左翼位置,第三将安排在其正面,以应对主力撤退时,同军可能进行的追击。

姚古则安排其他人渡河回营的序列,两万多人快速渡过冰河开不得半点玩笑。

南乐镇大溃的惨痛教训过去还不到三年,其人不得不考虑最复杂的情况。

此时冰面足够厚实,倒是不虞有突然破裂的危险。

但兵士们毕竟是在敌军的眼皮子底下撤退,肯定会因恐惧而慌乱拥挤。

若是组织不好,轻则相互践踏,重则撤退直接变成溃逃。

要是敌军趁机衔尾突袭,一个不小心就是第二个南乐镇之劫。

姚古不愧是老于行伍的将门子弟,问题考虑得很全面,渡河的安排很妥当。

事实证明,这些安排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只是,没等其部第一批撤离人员踏上冰面,留守对岸负责警戒的宋军兵士就发现了大批同军已经越过城墙拐角,正在向河面快速靠拢。

警报声越过河面清晰地传来,处于上游的宋军兵士扭头,视力稍好点就能看到下游同军的动作。

敌人也要渡何,他们打算切断本方的后路!

准备渡河的宋军兵卒们顿时大慌,开始骚动起来。

幸好姚古提前做了相应的布置,在各级将佐的呵斥下,兵士们依然慌张,好歹还能保持基本队形。

因为心慌脚乱,渡河的过程中不断有兵士跌倒。

但军队的组织度还在,面对跌倒者,身边的袍泽多会施以援手,倒是没有出现争相踩踏的惨剧。

虽然预有准备,没出大乱子,姚古心中却焦急异常。

敌军这个时候大举渡河,肯定是下游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

鄜延路和河东路兵马要么被击溃,要么已经逃跑,只剩下河中府的兵马还在傻傻地为他们断后。

折可求部被同军隔绝,没法直接联系,肯定是居中协调的鄜延路兵马出了问题。

刘光世,额贼你娘!

姚古心里已经骂翻了,面上却不敢有半点慌张。

麾下的将士已经乱了,他这个统帅必须稳住不能有一丝的慌乱。

不然的话,看统帅脸色行事的各级将佐就会更乱。

当务之急也不是追究友军干啥吃的,而是带领麾下人马逃出眼前这一劫。

同宋两军现在就是比速度,先渡过河列阵的一方就能先列阵,就能增加几分胜算。

而在这方面,组织度更严密的同军显然胜过了宋军。

最先下到冰面的同军兵士鞋上提前绑好了防滑用的麻绳,一路小跑并随手铺撒干草以供后面的袍泽快速通过。

最主要的“拖累”是沉重的重炮和炮弹,这些大家伙最是耗时间。

但只要将组件装上提前准备好的雪橇,顺着没有铺设干草的冰面推过汾水,比人跑起来还要快上些许。

宋军因慌乱而不断有人摔倒,影响了整体渡河速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下游的同军井然有序地快速渡河。

好在,同宋两军之间隔着有五六里的距离。

同军就算先渡河,也要花去不少的时间在东岸重整队形,再行进到宋军的营寨前。

且宋军在东岸的营寨中还留有五千兵士,已经根据姚古的命令进入战斗位置,倒是不用面临才渡河就被同军打击的窘境。

但一个关键的问题摆在姚古面前:大军过河后往哪里撤?

姚古根本就没有考虑打败同军的可能性,要是能打败,其人也不会在战斗还没有结束时就带人渡河了。

折可求和刘光世都不见了踪影,这两毬货虽不靠谱,可同时抛弃友军逃遁的可能性却不大,最大的可能是两军遭到了同军沉重打击而迅速溃败。

同军也许早就派出了一部人马尾随败军一路打到汾州,再撤回汾州已经不可行,直接撤到威胜军应该更安全一些。

可不管是去汾州,还是经太谷县撤到威胜军,都必须向南行进。

现在,同军的人马守在南面,不击败他们就别想撤回去。

直接向北逃到阳曲城下,与可能到达阳曲的东线主力援军合兵一处,宋军就还有兵力优势,搞不好还能反败为胜。

可东线若是种师道还好,领兵的却是能力远不及其兄的种师中,姚古信不过其人的能力,担心就算跑到阳曲城下两军顺利会师,也挡不住同军的奋力一击。

算来算去,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先向东逃往榆次县,再折向南前往辽州。

形势不对的话继续一路南逃,战后肯定逃不过朝廷才处罚。

但只要不丢光所有的兵马,保住性命应该不难。

可问题是清源县至榆次县的道路七弯八绕,很不好走。

要想往东逃,必然要丢弃至少三成的殿后部队。

且同军能打更能跑的常识早就深入人心,姚古不认为自己有在同军的眼皮子底下带着两万大军撤退数十里而不溃散的能力。

就算要撤,也得先跟他们做过一场才能走人。

希晏还在后面,自己不能抛弃——

好吧,其实是马军都给了姚平仲,没有马军的掩护,姚古担心自己跑不掉。

因此,明知道打不过,姚古也只能硬着头皮命令已经过河的兵卒进营结阵,先站稳了脚跟,再等待形势变化。

形势很快便有了变化,就在同宋两军越冰渡河竞赛即将进入尾声之际,清源县城北面列阵许久的同军兵马终于动了。

郝思文见宋军大部已经下到汾水冰面,剩余的兵马也慌慌张张准备渡河,这个时候没人再敢回身,便果断调整队形。

其人下令以面北背南的横队变为面东背西的纵队,准备尾击姚古部剩余未渡河的人员。

数千人的大阵变换阵型是非常复杂的战术动作,尤其是处在战场之中,平时的训练再好,总有些士卒们会在高度紧张下晕头转向,不知东南西北而乱作一团。

这个时候的军阵最脆弱,一旦被高速冲锋的骑兵近身,便是砍瓜切菜的结局。

候在同军左翼几里外的姚平仲等得就是这一刻,如何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其人当即命河中府第三将攻击调整队形后的同军左翼,自己则带着马军绕弧线攻击其后背。

可惜,姚平仲预料中的一幕并没有出现。

见到了宋军骑兵气势汹汹地冲来,同军兵士仍快速而坚定地完成着之前的变阵命令,面向骑兵的小阵也迅速调整了枪盾弓弩的阵型,丝毫不见慌张的样子。

姚平仲又不是瞎子,自然也看出了不对劲。

两军尚未隔着有一段距离,此时果断撤回还来得及。

但其人年轻气盛,被几千同军牵在这里大半个时辰动弹不得,心中早就充满了怒意,更不能放任敌人去追击本部渡河的人马,当即催动战马加速。

都是爷生娘养,他还真就不信邪了,面对铁骑冲击还敢变阵的家伙真死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