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总有奸臣想害朕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八十一章 总有奸臣想害朕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禀心心念念的朝廷,此时却再次大乱了。

先是出使大同的太宰王黼回到东京城,带回了正乾皇帝要求转给教主道君皇帝的话“管不好河东路,朕来管!”

徐泽明摆着就是要吃下河东路,并且明确表达了不想再跟大宋谈判的意思。

面对这样的局面,教主道君皇帝赵佶能够做出的选择却少之又少。

要么,奋起反击,诏令全**民抵抗侵略,誓死捍卫大宋王朝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然后,坐等还在京东路的徐泽率大军攻入开封府。

再由下一任皇帝赵桓下诏宣布前任为祸天下二十余载的种种罪责,并请求大同“帮助”大宋清理国内的奸臣,报酬就是河东路,甚至还有京东西路、淮南东路……

要么,果断割肉,承认自己确实管不好河东路,请求强大的大同“义务”帮助大宋清理门户。

并向天下公布这些北汉余孽贼性不改,靠着大宋朝廷的多年供养,个个肥如蛆虫犹不满足,还一再违抗圣旨招惹强敌,欲要把大宋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要么,装痴卖傻,既打不过大同又管不了臣子,索性不管不问坐视河东路陷落。

然后,等大同吃饱喝足了,再乞求伟大而仁慈的正乾皇帝放过大宋。

或者,继续割让京东西路?

没等慌乱的赵宋君臣讨论出一个章程来,谭稹、童贯两任河东路宣抚使就联袂回到了开封府请罪,带来同军已经攻进太原府的消息。

谭稹逃得很果断,也不清楚太原府现在究竟有没有被同军进攻。

其人只是依据同军以往战例,推测同军肯定早拿下了寿阳、榆次两县,应该正在攻伐阳曲县。

得到了这个消息,赵佶反而解脱了。

以同军的恐怖的攻坚能力,如果现在就已经打到了太原府,朝廷就算想救援也根本来不及。

怕是救援兵马还没有完成集结,阳曲县城就已经被同军攻破了。

治所阳曲县都没了,还用纠结要不要救太原府么?

太原府若是没了,河东路也不用再考虑。

多好,乐得轻松!

反正保不住,还不如拱手送给大同。

说不定徐泽一高兴,就退兵回燕京了呢?

不过,太原府毕竟还没有传来陷落的消息。

河东路三府十四州八十一县,同军现在最多也就拿到了小头,还有大半的府州掌握在朝廷手中,徐泽也未必能够一口吃得下。

教主道君皇帝头脑清醒得很,这种形势下,即便要割地求平安,也绝不能由他这个天子提出来。

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一任宰执班子基本废了,没人能背这口锅。

王黼、白时中都在养伤,还上不了朝。

蔡攸和梁师成肯定愿意背锅,但以二人名声和能力,怕是圣旨还没出开封府,就能把事情搞砸。

剩下的王安中、赵野、李邦彦等人更不用考虑,完全不够格。

到了这个时候,教主道君皇帝越发怀念蔡京了。

鲁国公仍以待罪之身为由,窝在府中不肯复任。

赵佶准备再去一趟鲁国公府,亲自请其人出山。

没有这个老臣把控大局,很多事情就必须由他这个天子顶在前面,太棘手了。

当然,宰执班子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

至少御前会议少了几个人扯皮,就简单了很多。

经过剩余宰执的讨论,教主道君皇帝最终拍板,再次向太原府派出了使者,以传达最新的诏令:

以知太原府事张孝纯为河东路宣抚副使、经略使,全权处理河东路招诱大同应州百姓引发的两国危机。

以太原府兵马总管王禀为河东路兵马副都总管,协助张孝纯处理河东事务。

天子还重申宋同两国刚刚签署的协议,要求张孝纯约束好治下官员,与大同睦邻友好,尽力配合同军搜寻应州百姓,勿要再擅起战端。

此策虽不完美,但总算将割地求和的锅甩给了臣子。

至于临阵逃跑,致太原府陷入危机而不顾的童贯、谭稹二人。

尽管有一些臣子扇阴风点鬼火,对童、谭二人喊打喊杀,但英明睿智的教主道君皇帝却没有昏头,尽皆将这些弹劾挡了下来。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别的臣子或关心自己的权势和利益,或是真的关心大宋的江山社稷,谭稹和童贯却是只知道关心教主道君皇帝的诚臣。

自逆子赵桓公开上奏表达对自家老子的不满后,朝堂上的政治氛围就有些诡异。

尽管没有任何臣子上书支持皇太子,但御极二十余载的教主道君皇帝早已经练就了看透人心的火眼金睛。

朝中不对劲!

总有奸臣想害朕!

这个时候,赵佶迫切需要童贯和谭稹这样只关心他个人安危,而不是什么江山社稷之类狗屁口号的臣子,更需要谭稹带回的六千精锐兵马。

所以,童贯和谭稹二人一个都不能处理。

不仅不能处理,经过这一系列的事后,他们已经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忠诚,还要继续掌握要职,并为教主道君皇帝掌握兵马,以保证大宋的天不会变!

太原府治所阳曲县城头。

张孝纯和王禀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升官”了,就算知道了,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同军第三军兵出平定军,相继攻下寿阳县和榆次县后,已经到达阳曲县城下了。

谭稹带走大部分兵马后,阳曲城中便只剩下了三千掌握在王禀手中的本地禁军,完全不够用。

城中有百姓两万人,即便临时征召青壮,数量也有限。

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王禀只能征发城中十五岁以上,六十岁的百姓,尽皆发给武器,分派地段,昼夜守城。

为了应对天长日久的围城战,还将存粮实行军事管制,按人头每日供应。

这样一来,守城的人和粮食倒是够了,但“兵员”素质就完全不够看了。

看着远处同军有条不紊地筑营,即便是不知兵的张孝纯也知道攻守双方的军队素质相差太大,但大战将起,其人却不能说丧气话。

“正臣,要打仗了,分配任务吧。”

战场上开不得半点玩笑,王禀自不会客气。

“相公,请回衙坐镇并调度民夫和物资,城上交给末将就是。”

“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