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朝闻道,夕死可矣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朝闻道,夕死可矣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蔡京刚刚跪伏在地时,除了说话少了一些中气外,并没有什么异常,尚能给人老而弥坚之感。

起身后,再看其人,嘴角涎水长流,胡子沾了地上的灰尘,再加上被马车被颠乱的满头白发,形象说不出的狼狈。

蔡京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窘态,自顾用袖子揩去脸上胡子上的涎水和污垢。

“请恕外臣君前失仪之罪。”

徐泽又不是以貌取人的赵佶,自不会在意这些细节之事。

“说吧,凭什么觉得朕能给你留一条活路?”

蔡京的脸上依然有些脏,但坐稳后气色好了一些,一举一动颇显宰相气度。

“若论外臣之罪,无外迎合上意、贪权揽政、结党营私,然本国自庆历新政之后,朝堂风气就已经崩坏,政争一起,只看立场,不问对错。”

其人才讲两句话,嘴角又流出了涎水,又准备用袖子揩。

徐泽摆了摆手,帐中内侍立即会意,给蔡京递上毛巾。

“谢陛下!”

蔡京接过毛巾,边擦嘴边接着讲。

“无论谁主持朝政,欲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上迎天子,下结党羽,才能总揽朝政。否则,便将一政难行。京今日所作,与舒王、司马十二、汝南郡王、章子厚等人往日所为,几无本质区别。”

徐泽笑而不语,安静地看着蔡京施展避重就轻、混淆黑白的话术手段。

“硬要说外臣与其他人的区别,一是掌权时间过长,挡了太多人的晋升之阶。二则京替教主道君皇帝理财,耻于搜刮小民,而多从巨室富户下手。京主政多年,得罪的人与舒王当年几近,又有亡国之虞,恨京者只会更多。”

能够执掌帝国相印十几年,又岂会不明白自己处在怎样的风口浪尖?

但蔡京有没有罪,又有什么委屈和不得已,都不是徐泽要关心的问题。

其人扭头,瞄了一眼案几上的奏章,心中有些不耐。

老贼若是只会这点手段,也不值得自己耽误时间听他絮絮叨叨了。

蔡京敏锐注意到了正乾皇帝的情绪变化,当即话锋一转。

“京遍观史书,知王朝兴替,除内忧外患等偶然因素外,基本不离巨室富户争相兼并,肆意劫夺国家税收,致王朝愈贫,国力日衰。大宋藏富于民的政策从一开始就错了,若要江山永固,就必须遏制巨室富户,分其财而养万民。”

这是摸到了一丝王朝周期律的边界了,徐泽终于来了兴趣。

“外臣原本以为建学校、改茶盐、行方田均税法等手段已经远超前人,若遇守成明君,当能再续大宋江山两百年,怎耐教主道君皇帝太能挥霍,才致国运日衰。但见识了陛下的手段之后,京方知眼光浅陋,即便辅佐明君,以京之斤两,也改变不了大宋国运。”

就这?

你跑这么远,差点折腾了一条老命,就为了拍我的马屁?

“老蔡,你的性命就值几句好话么?或者说,朕是赵佶这种需要他人吹捧才能证明自己价值的人?”

蔡京哑然无语,他其实不是这意思。

但正乾皇帝明显已经不耐烦了,再说下去只会自取其辱,其人只能行礼掩饰自己的尴尬。

“而且,你搞错了一点。”

徐泽提高音量,纠正蔡京道:

“朕与你最大的区别并不是权谋和手段,而是立场和格局,朕宁愿承担造反失败千刀万剐之罪,也绝不会为了施展平生抱负而迁就赵佶这等昏君祸乱天下。你这等为私利而罔顾天下苍生的奸贼,死不足惜!”

蔡京的脸色不断变换,良久,方才喟然长叹。

“朝闻道,夕死可矣。京今日得陛下点拨,此生死而无憾。”

其人此时已经彻底放开,主动问徐泽。

“陛下可知京之数子的名字么?”

这一点,徐泽还真知道。

不仅因为蔡京这奸臣的名气太大,还因为其人给自己几个儿子取的名字非常独特,乃是攸、鯈、翛、鞗、脩等字,皆是其长子蔡攸之名再加其他字构成。

攸者,单人旁加反文旁,“文人”之寓意不言自明。

“外臣年已七十有五,还能有几天好活?且蔡氏一门与赵氏牵涉极深,大宋若是覆亡于教主道君皇帝之手,蔡氏岂能安然于外?”

蔡京惨然一笑,说出了自己求见徐泽的真正原因。

“京自付才高,目无余子多年,当世之人,只服陛下。今日得见圣天子,以偿平生所愿,只想求陛下覆亡大宋之后著宋史,能否给京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莫让外臣一人承受大宋亡国的所有罪责即可。”

蔡京自诩“文人”,自然也会想身后名。

在原本的历史位面,其人可谓遗臭万年,一人承担了北宋灭亡的大半罪责,还被泼了很多脏水。

赵宋搞到今天这一步,执掌帝国多年的宰相蔡京当然难辞其咎,死不足惜。

但真要论其起责任和危害来,其人又远不及昏君赵佶。

而这个王朝之所以能出这一对奇葩的君臣组合,又在八十年前的庆历党争中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再向前推,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没能设计好王朝制度,也有莫大关系。

而赵氏兄弟设计出这种奇特的政治模式,又能在唐末的极度混沌乱世中找到关键的原因。

历史就是这样上下相连,不可割裂。

过分强调某一段历史污点,拼命诋毁某一个人罪责的言论,都是对历史和后世的极度不负责任。

若想后人少走前人的弯路,就尽量不要曲解历史,多留下一些公正客观的记述。

当然,是人就会有立场,完全的公正客观是不可能存在的。

就像原本位面的抗金英雄陈遘,在本位面却变成了赵宋奸臣一样。

立场不同,对历史人物的定位也必然不同。

“朕答应你了!”

即便蔡京不来乞求徐泽,他也会要求史官尽量客观总结著述前朝历史。

其人愿意给予蔡京“公正”的历史定位,并不是因为后者舍了性命来求自己,而是因为蔡京在改革天下积弊上,做了一些符合大同王朝执政理念的尝试。

所谓“公正”,也不是给其人洗白,以后的历史记录上,蔡京必然还是大奸臣,但功是功,过是过,如实记录而已。

得到了徐泽的承诺,蔡京终于解脱,挣扎着起身,再次下拜。

“仙游文人蔡京拜谢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