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九十五章 艰难的决策

水浒新秩序 第九十五章 艰难的决策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萧干和耶律大石一通瞎蒙乱撞,还真让他们找到了同军敢于顶着辽军的防守强渡桑干河的底气所在。

萧干的亲卫很快就在民军营中问到了见过同舟社海军大发神威的人。

这人是个贩卖皮货的商贾,偶尔也做些走私海贸的生意,但他原本没有船。

要想出海,不仅要有钱买得起船,还要能疏通大辽和南朝两头的关系,这里面的水太深,一般人根本插不进手。

大辽内乱之后,各种物资都缺,官府便逐步放开了对民间走私的管制。

这人借此东风赚了不少钱,野心渐大,去年底接手了两艘海船,正准备大展拳脚。

结果,还没出海,就毁在了同舟社海军炮击中。

据此人讲,同舟社海军的怪船能在十几里外抛射沉重的实心铁球,只要砸中船只、房屋就是一个大窟窿,砸中了人更是死无全尸。

“十几里!究竟是十几里?”

萧干倒吸一口凉气,同舟社的武器要真能打这么远,还有这么大的威力,别说东岸的几座辽军大营了,就连民军大营后面的玉河县城都不安全。

“十四,不对,十一,小人,小人也不清楚,只知道能打很远。”

这人吓得满脑门都是汗,当时的情况异常危险,都只顾着逃命了,谁还有心思关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而且,海面又不比陆地,没有其他参照物的情况下,对从未出过海的人来说,真的很难判断具体的距离。

萧干却火了,拔出刀,指着这商贾的脑门骂道。

“你他娘的是不是同舟社派来的细作,故意说这些话扰乱军心!”

“枢密使大人,大人饶命啊!”

这人吓得半死,跪倒在地,磕头不止

“枢密!”

耶律大石扯住暴怒的萧干,摇了摇头。

萧干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冲动了,让大石接着问话。

“铁球有多大?”

刚刚躲过一劫的商贾不敢再乱开口了,想了一会才答话。

“比小人的脑袋小一点。”

“究竟小多少?”

这人摸索了半天,终于用双手比划出一个碗口大的尺寸。

“就,就这么大。”

“嗯。”

耶律大石退到一边,示意自己没话要问了。

萧干手起刀落,将还跪在地上的倒霉鬼枭首,随即转身询问耶律大石。

“大石,你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耶律大石紧皱着眉头,却不是为了这个商贾的死。

燕京城中全民动员,全靠一股不愿做亡国奴的气强撑着,这个时候军心千万不能乱,这人的确不能再放回去,宁杀错勿放过。

“没有,只是有一些猜测。同舟社的这种新武器肯定能打过河,至少足够保证他们强渡桑干河的需要,但应该打不了十几里,不然的话,现在的南朝应该早姓徐了。”

这句话萧干很能理解。

辽国这几年出的“皇帝”太多了,一个巴掌都数不过来。

不说那些自封皇帝的草贼,就说当今天锡帝,明知道大辽不行了,不还是急赶着过把瘾么?

只因这个位置太诱人了,只要有机会,谁不想上去坐一坐?

以同舟社表现出的实力,徐泽要真有这么厉害还打这么远的神兵利器,肯定是先打下他们的东京城自己做了皇帝再说。

何苦跑到燕京来,冒着和金人开战的风险,打桀骜不驯的辽人?

“还有,既然这种武器是抛射铁球,那就肯定能防得住!”

耶律大石说完,便一脚将地上倒霉蛋的首级踢起,撞上立在帐内的大盾上。

“嘭”的一声,比碗口还大的商贾首级在大盾上留下一摊血污印记,又弹了回来。

盾牌本就靠在帐篷上,受力后跟着歪倒,却没有破裂。

萧干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

当日稍晚,北辽北枢密使萧干的命令,辽军开始行动起来,主要做了三件事。

其一,原本靠近桑干河的南、北两座军营拔营,均向东侧移了两里,与民军大营几乎平齐,并在原地留下了两座小营以作观察监视。

其二,各营组织工匠按照萧枢密使下发的图样,连夜制作一种可做大盾使用的战车。

其三,在敌军预定渡河地点设置拒马、鹿柴等障碍。

辽军如此大的动作自然惊动了西岸,瞭望哨立即上报了这一情报,徐泽特意赶到河边查看了对岸的具体情况。

“李忠,工程营进度怎样?”

李忠原是四师工程营营正,为人谨慎,做事极其认真。

三年前,其人在淮南搭建沭水浮桥便给徐泽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其后,在京东和河北的各工程营分段工程,李忠所在营也完成得很出色。

这次大战,徐泽便让他管理全军工程营。

“回社首,今晚子时前,所有任务全部能够完成。”

“好,完成任务的同时,注意调休,明天还有任务。”

“属下明白!”

次日一早,萧干和耶律大石就收到了消息:同军已经开始集结,很有可能今天上午就要渡河。

从南、北大营到达同军渡河点,来回近二十里路,即使骑马也很耽误时间。

二人不敢再到现地勘查了,只能多派探马,并命营中军事赶紧时间吃干粮充饥,随时准备出战。

桑干河西岸。

五更造饭,卯时出阵,大军集结,连绵数里。

等待渡河的大军前方,是集中起来的各师重炮营。

重炮营最先吃完早饭并前往阵地,已经按照编制序列河边一线排开,经验丰富的营官们兀自不放心,还在逐炮检查射击诸元。

重炮营的前方,是精选的渡河选锋。

北地的春日早间,气温还有些低,这些健儿却只穿单衣披甲,冷静地看着河对岸,丝毫没有觉得一点冷。

跟选锋混在一起的,是工程营官兵。

昨晚他们就已经将三两小船和木筏捆扎,联成一段一段的浮桥单元。

此时正准备将这些浮桥单元衔尾运至河中,再逐一拼接成桥。

全军已经整装待发,只待社首一身命令,即开启这足以铭记史册的大战。

河边肃杀气氛弥漫,就连聒噪不停的蛙叫虫鸣之声也停了,只有几只燕子还在掠河低飞。

提前搭好的指挥高台前,徐泽正在听取各部汇报情况。

一名战曹参军匆匆了过来,将一物事交给曹首吴用,并耳语了几句。

“社首。”

待众人汇报完,吴用面色凝重地走进徐泽,将手中的树叶摊开,里面是两条被将士们踩死的地龙。

“风向有变,燕子低飞,蛤蟆、地龙尽皆出洞,今日恐怕有大雨,我们的作战计划需不要更改?”

一流将帅大战前,必然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徐泽自然不会在这事上犯迷糊。

实际上,他早就观察到了部分天气将要转变的征兆。

早上起来后,空气就有些湿闷,刚才的燕子低飞,风向变化更是看在眼里。

“乌程。”

“属下在!”

“燕京周边,这个时节可有下暴雨的记录?”

“回社首,属下记忆中并没有,但属下还问过附近不少老者各时节的天气,可以确认的是四十六年前这个时间段,曾有过一场大暴雨,桑干河决堤,水淹良乡和玉河两县。”

乌程本就是燕京人,熟悉本地情况。

其人受命潜伏后,为了同舟社的北伐大业,更是做了不少功课,其中就包括收集燕京周边的气候信息。

即便不打仗,这些天气情况,也能为同舟社治理燕京提供数据支撑。

徐泽点点头,不置可否,又看向一旁的李忠。

“李忠。”

“属下在!”

李忠一直在亲自督导浮桥搭建,最是清楚这其中自己的责任有多重。

不待社首继续问话,其人就答道:

“只要不是持续暴雨和长时间大雨,导致桑干河涨水超过三尺,浮桥就不会有问题。”

李忠说这话自有底气。

即便是后世,有现代化的手段,在没有充足的数据支撑的情况下,也很难准确预报陌生地域几天后的天气情况。

但春日多雨,说下就下,总不能因为可能有雨就不搭浮桥了。

而工程营搭建浮桥,最怕的就是下雨导致的河水暴涨,相应的课题攻关也最多。

为了保证大军安全渡河,这次十几个工程营同时施工几天,并不是搭建一座浮桥,而是整整三座!

“嗯!”

以现在的天候情况看,今天要下雨的可能性极大,只是不知道要下多大,下多久。

春季不仅多雨,还会细雨连绵,动辄数日,甚至十天半月都是常有的事。

若是因为可能下雨,就放弃精心准备这么久的大战,下次要等到什么时候,万一又要下雨呢?

但不管不顾也不行,古往今来,一场风,一阵雨、一次地震,甚至一颗流星等偶然因素使得必胜的大战最终输掉的例子枚不胜举。

做大事要有大毅力,也更要尊重客观规律。

不可为而强为之不是有魄力,同军虽然强悍,也没有强悍到逆天而为的地步。

部下能提供的只能是参谋建议,审时度势临机决断的,只能是主帅。

徐泽不再说话,转身登上指挥高台,抽出望远镜看向对岸。

不多时,其人下定决心。

“击鼓!进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