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五十六章 岳飞未飞

水浒新秩序 第五十六章 岳飞未飞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到了徐泽这个高度,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安阳韩氏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对待全天下的大族。

其人从来都没有想过使用暴力手段对大族割韭菜,因为这种做法或许在千年前还能勉强行得通,如今却不现实。

千年的历史演进,社会在进步,大族的生存哲学也在发展。

广有土地、联姻权贵、善加经营可以让一般的富贵人家家业更加兴旺,但这些只是锦上添花的手段。

如安阳韩氏、须城梁氏这样传承数百年的大宗族,虽然也广有土地,却是以“诗书”与治政的本事传家,代代教导优秀子弟入仕,为宗族持续提供政治上的保护伞。

有形的土地财货很容易割掉,无形的文化教养却是没法割的。

逐鹿中原的王者应该放眼天下,制定抑制豪强的政策,老是盯着一家一姓的豪强不放算怎么回事?

韩肖胄被徐泽调往沧州,安阳韩氏便失去了最大的保护伞。

赵永裔只要在土地和税收问题上加以挖掘,必然能查出很多问题。

其宗主韩治要是够聪明,就赶紧认清现实,主动适应同舟社的一切规矩,争取在新朝还能有所作为。

试图以宗族影响力继续操纵州内事务以对抗同舟社,只会为安阳韩氏召来灭族之祸。

同舟社的政策向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安阳韩氏能认清现实,老实等待同舟社的社会改革政策落地,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好事。

徐泽将安阳韩氏的问题放到一边,随口又问起另外一个问题。

“岳飞有没有什么新动静?”

“没有。”

岳飞在老家相州汤阴县小有名气,因“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而广为人知,稍一打听就能知道其人在做什么。

打听到这个少年的事迹后,一惯冷脸的孙石也有些动心。

“要不要把他召到军中?”

徐泽摇摇头。

“不用。”

岳飞虽然比燕青年轻,却不是燕青这种出身极低而急于改变命运的人。

其父岳和为人忠厚,重义气,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济人之困,深得乡人爱戴。

岳家虽然也要仰安阳韩氏之鼻息,但家世尚可,乃是上户,吃穿不愁,还能接济乡人并供岳飞读书练武,出身这样家庭的岳飞绝不可能召之即来。

由岳飞,徐泽又想到了韩世忠。

朝城之战,韩世忠所在的将也参加了。

战后,徐泽特意让牛皋问了俘虏,得知韩世忠被选为选锋,登上了城墙,但之后并没有在城墙上发现其人的尸体,应该是逃了。

对韩世忠冒险逃脱都不愿做俘虏投靠同舟社的想法,徐泽大略能猜到一些。

相对而言,岳飞虽然年纪还小,却比韩世忠还要认死理。

这样的人,绝不可能自己王霸之气一抖,对方就会纳头便拜。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徐泽早就坚定了自己的认识。

同舟社的事业需要人才,无论文武都要,但前提是这些人真心认同同舟社的事业,并愿意服从同舟社的约束。

名将也必须先适应同舟社,才能有统兵的机会,而不是反过来,让同舟社专门为某人打造一支个人风格极强的军队供其指挥。

同舟社能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固然是锦上添花,若是没有,仗还得打,事业还是得推进。

指挥打仗不是玩数字游戏,而是审时度势算计人心,真正的名将都是个中高手,他们对自己需要投靠那个势力有很清醒的认识,不会轻易受外界干扰。

同舟社的人才战略绝不是为某个人三顾茅庐,搞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之类的小把戏。

徐泽相信只要同舟社的事业越做越大,让天下百姓明白这个组织究竟是做什么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名将”意识到同舟社的伟大,而自觉投身其中。

如果缺了某个名将就无法打胜仗,那这样的同舟社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同军也可以直接解散了。

实际上,这段时间,徐泽正在筹备同舟社的人才战略。

从政和八年京东大战开始算起,同舟社已经拿下京东东路三个年头。

如今,河北两路也落入掌控,急需大量的人才入仕,以满足同舟社深入底层的社会管理需要。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京东东路的传统精英文人十余年寒窗苦读后,因为徐泽的造反,突然没了出路,想科举都找不到科举的渠道,导致大量的人才被闲置;

另一方面,大名府之战朝廷大军意外崩溃,使得徐泽不得不一举接收河北两路,却因为治政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同舟社对河北的快速消化。

这些年,徐泽一直通过书院、侍从、秘书等方式培养人才,并大力使用转化旧官僚,但这些方式都存在很多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发现人才”的渠道过于狭窄,存在很大的随机性,且需要徐泽亲历亲为,难以应对逐渐铺开的大摊子。

比如,同舟社总部搬到大名府后,一直没能等到徐泽“三顾茅庐”的京东东路大族子弟便慌了,四处托人找关系,寻求入仕的机会。

这些人当初看不上反贼徐泽,认为其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全站干岸看笑话,坐等反贼覆灭。

没想到徐泽在不仅越做越大,还搓揉打拉相结合,将京东东路彻底盘活。

同舟社推进的税制改革虽然侵犯了大家族的利益,甚至还杀了不少人。

但正是徐泽的铁血手段,让这些人清醒认识到徐社首这样的狠人才拥有改朝换代的魄力和手段。

到了这个时候,一些大家族开始转变态度,对同舟社进行政治投资,送年纪尚小的子弟到诸城书院读书。

而已经学成文武艺的成年子弟,自然也想入仕,却还有些放不下架子去做徐泽的侍从和秘书。

没想到徐泽不动则已,一出山就拿下河北两路。

百余个新入手的州县,意味着什么?

入仕的机会,大量的职位!

最初抱紧徐泽大腿的人全部跟着水涨船高,知县变知州,知州变知府。

心怀“报国之志”,却还没有入仕的士子们能不急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