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五十八章 大势

水浒新秩序 第五十八章 大势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徐泽饶有兴趣地问:“为何?”

赵遹道:“东京道局势复杂,金国、大元、高丽及我同舟社皆已染指,无论辽国朝廷承不承认,控制整个东南路也只在同舟社一念之间。”

“辽国内部叛乱难平,动荡不止,根本无暇顾及东京道的众多势力。”

“即便辽国平定了内乱,短期内也无力收复东京道,甚至于辽攻金守的局势,还会因耶律章奴的叛乱而逆转。”

“辽国朝廷这道圣旨将女直人和高永昌一网打尽,却全部算在同舟社身上,用心险恶。”

“且,镇**治在开州,为东京道次府,正位于高永昌和女直人之间,离高丽人也极近,封社首为镇**节度使,此心极毒!”

“辽国朝廷妄图一道圣旨就将同舟社捆绑,为其打生打死,真是好盘算!”

赵遹不是单纯“文官”,他来辽国这么久,早就对东京道的山川地理信息了如指掌,不用看地图,也明白各地的情况。

徐泽与吴用相视一笑,道:“长史有所不知,当年我们和这拟旨之人还有过深入接触。”

“甚至于辽国的皇帝都差点见到了,也可以勉强说是‘为他们探查’女直虚实的。”

徐泽随即讲了当年行辽之事,接着道:

“咱们这些恶客趁着主家遭贼,不请自来,赶走了贼人,自己却赖着不走。”

“主家无奈,只能主动‘承认’我们是被请来的,还委托同舟社替他们看好房子。”

“这么实诚的主家,哪里找啊?”

“哈哈哈——”

赵遹被徐泽的比方逗笑。

之前他被杨喜匆忙带来,进门就见吴用已在屋内,

担心这个惯于用计弄险的“参军”蛊惑徐泽,才口出危言,提醒徐泽要保持清醒头脑。

此时也知道自己想多了,论用计识计,十个赵遹也未必赶得上一个徐泽。

赵遹暗自警醒。

嗯,自从及世和娴娘成婚后,自己的心态有了细微的变化,要不得啊!

屋内三人都是聪明人,对此不用多说。

徐泽道:“这道圣旨如何应对?”

吴用见赵遹安静品茶,知道对方是要自己先说。

“属下以为,这道圣旨来得正是时候,有此旨,保州之谋师出有名,东南诸州,取之言顺。”

“至于圣旨中包藏的祸心,完全可以不做理会,东京道纷乱,说什么都不重要,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高永昌如今内忧外患,龟缩辽阳,我们不去主动招惹他,他也没胆子分兵南下。”

“而以女直人如今的强劲势头,无论有无这道圣旨,都注定会和同舟社有一番较量,不试出彼此的斤两,女直人绝不会甘心让同舟社割据东南。”

“唯一可虑者,同舟社藏在暗处,假借安复军的名义,蒙蔽辽、金、大元、高丽四方的图谋落空。”

“从今以后,同舟社不得不从幕后走向前台。”

“嗯!”赵遹放下茶盏,对吴用这段时间的变化,颇有些意外。

“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女直人误判形势,与我们打得你死我活,而辽国又迅速平定国内动乱。”

“恐会辛苦一场,最终却不得不做胡人的‘忠臣’,导致名利两失,不可不虑。”

赵遹这点顾虑并非杞人忧天。

辽国五京道。

南京道是经济重心和人口集中地,

西京和中京两道是契丹人最初起家的基本盘,

上京还有众多骁勇的善战的草原部族。

相对而言,大部是羁縻部族,农业开发甚至比两百年前还要不如的东京道,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古有田单一城复国的传奇,前朝安史之乱乱成哪样,也能平定下来。

女直人如今闹的动静虽大,却只是困于东京道以北。

辽国的形势虽然困难,但只要理顺了国内,再收复东京道不是有可能,而是极有可能。

如果不知道“历史大势”,谁能想到辽国如此不堪一击,一败再败,一直败到国灭?

不对,期间还是大胜过一战的,只是对手是大宋。

但这点,不能讲,也没必要讲。

徐泽是不相信所谓的“历史大势”的,他更相信历史的变迁源于各种力量对比的不断转化,其中也包括同舟社的力量——万事还是要靠自己。

赵遹继续道:“二是辽国朝廷这道圣旨明发天下,会不会扩散到大宋,导致朝廷的干预?”

以大宋低效到令人发指的情报收集体系,肯定是不用担心的。

怕就怕在民间自发的信息扩散,包括同舟社内部轮战过程中的泄密问题。

自从同舟社取得辽国苏州后,情报处防奸司的压力就大了不少,孙石已经两次要求增加人手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除了加强教育和联防外,

专职专司,严防死守必不可少,备用的方案也必须有。

期待别人成为聋子和傻子的人,只会让自己最终变成聋子和傻子。

徐泽道:“正好,吴参军这些时日针对攻略保州,拟定了一个方案。”

“虽然因为这道圣旨,部分内容需得重新调整,但总体的应对方向没错,正好请长史一起修订完善。”

密级如此高的方案当然不可能随意摆放,防泄密措施自不用说。

待取来方案,赵遹看后,惊讶不已,看向吴用的眼神已经多了几分钦佩。

“社首,我认为此方案大体不用再变,只有几点需要根据变化的实际进行调整……”

当日,徐泽、赵遹和吴用三人反复推敲方案,至很晚才回。

次日,赵遹又想到一些细节,再找徐泽汇报。

“冠平,这些时日在辽东可还习惯?”

送走赵遹后,徐泽命杨喜找来在镇海府熟悉政务的辛映安。

“回社首,一切都很好。”

辛映安比徐泽小半岁,未经风雨的脸上仍有些许稚气,但做事却是很认真。

“你是汐娘的兄长,注定了无法通过科举入仕,施展平生抱负,可有想法?”

辛映安本就白净的脸瞬间没了血色,惊道:“社首,映安只是中人之姿,即便通过州学,进了国子监,也难入上舍,如何敢有怨望?”

“得社首关照,映安才能有接触庶务的机会,方知道以往十余载寒窗苦读难及一朝实务。”

徐泽真的只是问“想法”而已,并没有吓唬他辛映安的意思。

这便宜大舅子的性格要比他爹强,却又有些不及其妹辛灵汐。

“你这想法不对,读书若无用,我又何苦在各地大办书院、夜校?”

辛映安忐忑应道:“属下知错了。”

毕竟还是以往的相互交流的时间太少。

“今日请你来,有一事想托付于你,过来。”

徐泽拉开墙上的帷幕,露出辽东地图。

“此处是保州……,你可敢接下此任?”

辛映安艰难的咽下口水,道:“属下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