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四章 铁军

水浒新秩序 第四章 铁军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政和六年正月初六,史进带领下,海东郡联合船队终于安全到达之罘湾。

同船来之罘湾的,除了轮战结束的第二将三个都,李逵统带的海东军第三营也一同乘船来到之罘湾。

回来的人较多,护送船队除张顺和李俊所部的战船之外,海东郡部分战船也被熊蒙带来。

王进让史进给徐泽带来了一封长信,详细汇报了海东岛大战始末、海东前期过速发展埋下的隐患,以及发展规划调整建议。

基于土著联盟被一战打残,再不敢挑衅海东郡,毗舍耶国被灭后,余部已分裂成若干部,为了争夺资源相互征伐,暂时无力也不敢北顾的事实。

王进与赵永裔讨论后,建议调整海东郡发展目标,对今后两年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调整海东郡官府结构,逐步完善民政体系,建立移民——常驻民过渡的长效机制,做好迎接新的大规模移民潮准备工作。

二是大力开垦荒地,建设水利设施,完善郡城辐射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网,待海东郡人口突破三万以后,开始置县。

三是羁縻战败土著,对还敢骚扰海东郡扩张的部落,动员羁縻部落讨伐即可,海东郡在未来几年内,尽量不大规模用兵,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

王进建议流求国东进,持续骚扰毗舍耶余部,必要时上岸定居,在毗舍耶人的空隙部立足,阻碍其部统合。

四是吸纳流民中的敢战之士,编练成军,严加训练,为同舟社即将开始的大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

徐泽回信批准了王进的全部建议,但强调编练军队视实际情况而定,不必勉强。

绝大部分移民是不安于现状的拼搏者,适当征兵,将移民中的不安定因素转化为敢战力量是必须的。

但徐泽不比一般的造反者,他打天下的耐心很足。

在他的计划中,打下一地就治理一地,消化一地,给这一地带来民生福祉,得到当地百姓的真心拥护,而后再继续养兵扩张,以此循环。

在此战略下,同舟社总体上是不会缺兵员的,缺的只会是各种战略资源,比如粮食、布匹,比如打造兵器甲胄和造炮所需的高品质铁矿。

徐泽还批示海东郡在人力分配上,要向实验场适当倾斜。

陈淳带到海东的实验项目很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中就有莱芜监偷偷研制成功的矿渣水泥。

等水泥厂开工后,海东郡的基础建设应该会更快一些,但受限于上游产业——炼铁的产能,要想形成规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给王进回了信,徐泽又召见了史进、张顺和李逵三人。

史进补充了一些海东大战的细节。

得知杜迁战死前,曾拖着受伤极重的身体迟迟不肯咽气,最终却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徐泽也神伤不已。

回想起当初上梁山后,杜迁是自己“收服”的第一个“梁山好汉”,是与自己并肩战斗过的元老之一,尽管因为天赋和能力的原因,其人渐渐被很多后来者超越,但杜迁一直很勤勉,从未抱怨。

徐泽对杜迁的始终在关注,但与杜迁并没有很深的交往,这个沉默寡言的汉子硬是以命相报,让他很是感慨,似乎理解了杜迁的想法。

徐泽叹道:“等日后,我们全取了郓州,就把杜迁的骨殖接回来,让他入驻梁山义烈阁吧。”

史进应下此事,牢牢记住。

张顺接着汇报了新型战船在远洋航行上的一些问题,徐泽授权其与孟康直接联系,进一步改进船型。

而后,张顺又提及汤隆和凌振试炮之事,盛赞火炮威力的同时,也惋惜海东铁质普遍较差不宜铸炮。

徐泽知道张顺和阮小七都很期待水营的战船列装大炮,勉励他先练好精兵,大炮会有的。

徐泽对海东铁质较差隐隐有预料,并不是很惊奇,也不甚着急。

经过几年的练兵和实战考验,同舟社旗下兵马不敢说傲视天下,但打败同规模大宋禁军确实很有底气,即便和女直人放对,亦能有一搏之力。

有了一定战力的情况下,徐泽对大炮的渴求没有那么强烈了,反正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只需按部就班继续实验,等有了合适的铁矿,就可以量产了。

没必要为了造炮而倾家荡产,甚至停下打造急需的刀枪和农具,哪怕换取稀缺的铜胚也要强行铸炮,那就本末倒置了。

纵观历史,过度注重装备而忽略战斗意志的军队都难走远,身边就有现成的例子——装备精良的大宋禁军。

大宋实际上是古代中外王朝中,最注重高新尖端武器研发和应用的政权之一。

号称可以连人带马一刀斩为两截的斩马刀,古代中国的铁甲巅峰歩人甲,最大射程三百四十步的神臂弓等,都在精锐禁军中大规模列装,大宋在武备研发上,绝对是认真的。

若不是在配方上走了歪路,被发明火药的方士们带进坑里,徐泽毫不怀疑,提前给出正确的火药配方,两宋绝对能让几百年后才出现的各类火枪火炮提前面世。

甚至于后来让南宋军民谈之色变的金国铁浮图,也不过是金人用上了缴获的大宋歩人甲而已。

但是,即便有着碾压辽、夏、金的武备,大宋禁军打起仗来,仍是一言难尽。

一支军队的战斗风格和作战意志固化,成长历程很关键。

徐泽手下的军队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到目前为止,打的都是弱敌,基本都是靠巧取胜,以力压人,还没有打过一场真正的硬仗。

这对军队的成长其实是不利的,时间久了,很容易让部队养成投机取巧、怕打硬仗的不好习惯,若再提前列装大炮,更容易滋长这种习惯。

徐泽并没有故意拿人命堆出精兵的残酷想法,有炮不用非要用到刀枪肉搏,不是疯子就是傻瓜。

实际上,徐泽一直都很重视军队的装备建设,当初为了换装铁甲弓弩,他可是千里迢迢跑到泸南,去和夷人拼命的。

但他更希望麾下的军队在装备不够精良时,仍有顽强的战斗意志。

他需要的是一支即使没有着甲,也不惧与敌人进行白刃战;哪怕没马,也敢打运动战、歼灭战的敢战铁军。

而不是装备了大量弓弩或者火炮,不断打击溃战,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败的敌军顺利转进,靠“胜率”聊以**的“百战精兵”。

李逵见徐泽情绪不怎么高,猜测社首应该是受到杜迁战死的影响,没敢当面吹嘘自己如何震慑李俊,在毗舍耶国又怎样怎样的伟大战绩。

只是才过一天,这厮就没忍住,私下找到徐泽,提起这两件事。

对于敲打李俊一事,徐泽不置可否。

影响李俊行事的关键,是同舟社和流求国的力量对比,李逵威风是威风,不过狐假虎威而已,李俊需要敲打,但这事可做,却不能鼓励。

对于李逵攻打毗舍耶都城时,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徐泽给予了高度肯定,大赞“铁牛两年不见,当刮目相看”,李逵受到赞扬,顿时笑开了花。

徐泽话锋一转,又对李逵为了搞大动静抖威风震慑敌人和友军,而故意等小半天才攻城的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

打仗不是儿戏,毗舍耶人是吃亏在没见识上,真要用这种方法对付辽人或女直人,不知道要死几回。

李逵虽然挨了训,心里却更开心,当年自己跟社首身边使唤时,就是这样,错了就直接骂——社首还是没把咱铁牛当外人!

……

ps:天冷了,作息时间也跟着调整,从明天开始,更新时间固定为早晚八点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