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二章 问对

水浒新秩序 第二章 问对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9: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两个版本。

当初在咸平城外,闻焕章和王汰二人关键时刻抛弃商队的行为,徐泽可是记了小账的。

到温都部后,徐泽除了折腾王汰,也没忘了闻焕章,以回大宋后要详尽汇报沿途山川地理、人文风情等信息为由,要求闻焕章以游记为蓝本,重新编写一本。

这种要求数据支撑、专业性很强的书非一夕可成,明知道徐泽就是故意刁难,但在其承诺放弃署名权后,闻焕章立即化被动为主动,日夜笔耕不辍,还拉着收集情报最积极的王汰反复推敲,二人大量的精力被占用,倒是方便了徐泽绕开他们做事。

两本书份量不少,又没提前通知,徐泽当然不可能带在身上,等内侍去取书的时间,天子赐座,随意问到了蹴鞠新玩法上。

“徐卿如何想到要改进蹴鞠玩法?”

徐泽假装没看到童贯使的眼色,侃侃而谈。

“臣出身边郡,知杀场搏命最重争竞血性勇气,本朝富庶远胜前朝,但前朝仕女尚能驰骋马上打球,本朝男儿却沉迷软趴趴的‘白打’,臣以为整顿民心士气,重塑尚武之风,再复汉唐雄风,当从民间娱乐抓起,乃依据‘筑球’规则改进了蹴鞠规则。”

“白打”和“筑球”都是蹴鞠玩法,前者是单人玩法,和“花式足球”差不多,强调技巧性和观赏性;后者则是集体运动,强调分工和战术对抗,还有球门和“都部署校正”“社司”,已经有后世足球玩法的雏形了。

徐泽原本见识少,根本就不知道“筑球”之法,还是去年在打炭场推广新式蹴鞠玩法时,张三主动提起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在玩球行家李邦彦和赵佶面前闹笑话。

“徐卿真是爽利性子,为重塑我大宋尚武之风,以图再复汉唐故土,朕以后也不玩这软趴趴的‘白打’了。”

“臣惶恐!绝不敢映射圣尊。”

徐泽作势欲起身下拜,被赵佶挥手止住。

“徐卿在梁山擅自招诱亡户,到辽国经历九死,以庶民之身见了朕也毫无惧色,胆大如斯,还会惶恐么?”

“臣——”

眼前这位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君”,虽然不明白今日赵佶为何会如此急匆匆来见自己,但刚才只谈奇闻异事,不问军国大事,分明极符合其“轻佻”的性子,徐泽不擅拍马屁,皇帝身边也绝不缺吹捧之人,由是,想着反其道而行之,以加深皇帝的印象分,没想到赵佶也这么精明,还知道趁势敲打自己。

“哈哈,不必拘束,徐卿这种奇人,若无奇行异举,反倒是怪了。”

童贯在一旁陪笑道:“官家不说,臣还没注意到,去年初次相见,小徐也是大胆直视臣的。”

去年在杨供奉宅,我明明勾着头好吧!还有,自己何时成了“奇人”?

“臣久历草莽,不知礼仪,请陛下恕臣失仪之罪!”

“徐卿,朝有直臣、纯臣,也需卿这样的朴臣,卿之本色,不可弃!”

“谢陛下夸奖!”

正好内侍送来书稿,天子当场翻看起来。

“这两本书笔迹和行文风格相近,都是一人所作吧?”

“官家圣明!两本书皆是随臣出行女直的士子闻焕章所作,臣只是署了个名。”

“不止署名吧?朕观这本游记初时笔法生疏,咬文嚼字,衔接生硬,细节处颇为冗余,其后才渐入佳境,应该是徐卿限制了此书的立意和框架,束缚了捉笔者的手脚!”

“这本游记侧重于猎奇,且立‘天下同风’之意,尚可一观;地理志似是想详尽记录沿途地志,可惜失于仓促繁琐,主次不分,难以入眼。”

“官家慧眼如炬,臣感佩!”

徐泽是真佩服,语气不觉高了一分,赵佶这阅读能力,即便没有身世背景,放在后世也妥妥是学霸中的学霸啊。

“遣词不对!”

赵佶很满意徐泽的反应,向童贯道:“道夫,你给徐卿讲下该用哪个词。”

“臣以为,‘洞悉无遗’似乎更妥?”

“徐卿,还须多读书啊!”

“臣一定牢记官家教诲!”

赵佶拿起继续翻看,则被他丢到了一边。

“徐卿为何想到写此书?”

“一则,大宋行走辽国的商队,多到燕京便返程,几无路线不熟的新商队继续北上,臣等一行的嫌疑太大,有此书,可略作遮掩。”

“二则,臣以为宋辽有别,一河之隔,尚且南种稻而北植麦,百姓两百年阻隔,相互缺乏认同,若能让辽国君臣意识到这本书的妙处而自觉推广,待王师北定燕云,应可少一些阻力。”

“妙啊!”

童贯表情夸张,道:“白日你说辽主已下令翻印此书,我只当只是你们凭此书躲过一劫,怎的就没想到还有此节!”

天子淡然一笑,在童贯下午汇报时他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只是为了考察徐泽究竟是侥幸还是确有计划,当时并未点破。

天子用人是很讲眼缘的,蔡京、童贯、李邦彦、杨戬等得宠臣子形象气质无不是上上之选。

而眼前这个年轻的臣子徐泽,形象上佳,样貌虽比李邦彦略逊,却更胜几分英武沉稳,且待人不卑不亢,行止有度,自己身边就缺这样的臣子。

“徐卿能否预测辽国何时会乱?”

肉戏来了!

徐泽打起精神,道:“臣以为,辽国其实已乱!”

天子神情肃穆,示意徐泽接着讲。

“十年前,高丽人侵入辽国东京道曷懒甸,女直人与高丽人大战数年,辽国朝廷却坐视不理,虽然可能存了坐山观虎斗之意,但若其国力鼎盛,又何惧征伐?”

“去年,完颜部酋首阿骨打在春捺钵上拒绝献舞,按捺钵传统,这就是公然宣布不服王化,前些时日,完颜部阿骨打又带骑兵耀武于咸平详稳司衙门前,如此种种公开跳反之举,辽国上下竟然毫无反应,其国内乱可知。”

“那,辽国何时会大乱?”

“臣不敢妄言,这得取决于辽国朝廷何时正视女直人之乱。”

“若辽国大乱,王师北伐,可有胜算?”

徐泽目瞪口呆,道:“官家,此事当问太尉!”

赵佶兴致正浓,哪能容徐泽耍滑头。

“徐卿但说无妨。”

徐泽望向童贯,对方回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人毕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徐泽原本起了坐看大宋覆灭的心思,打定主意不管闲事,但此看到赵佶、童贯一脸热切,想到十余年后神州大部陷于战火,千万黎民死于兵灾,这一刻,情感终是战胜了理智,有些话不吐不快。

“臣虽行女直,然走马观花,难知真情,且辽国乃疆域万里的大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国控弦之士数十万,即便显露颓势,稍作动员,亦有一搏之力。”

“臣以为,大国相交,比拼是国力,胜算在己而不在敌。我朝人口十倍于辽,富庶更甚,若整军精武,不论辽国是否内乱,朝廷随时都可举百万雄师,北伐灭辽;若仅以其国是否内乱作为北伐依据,恐失于仓促!”

赵佶点头称赞,道:“徐卿此为谋国持重之言,朕与太尉当谨记!”

童贯附和道:“臣谨记,这就让儿郎们加紧操练。”

得!白说了,徐泽心下悲凉。

天子赵佶和太尉童贯明显是欺负自己无掌军经验,拿话语忽悠自己,大国之间的灭国战争准备,哪能是一句轻飘飘的“加紧操练”这么简单?

高丽人只是为了和落后且“弱小”的女直人争夺曷懒甸地区,都要针对女直人用兵特点,成立别班,操练数年,仅应付战争的别班兵种就有神骑、神步、跳荡、梗弓、精弩、发火、降魔等,且“年二十以上男子,非举子皆神步”,如此深入彻底的全国动员,倾巢而战,尚有一败!

老是幻想着对手出乱子,然后捡便宜,便宜有那么好捡?实力相对弱很多的西夏就曾数次爆发内乱,皇帝都被弄死了几个,也没见它被大宋趁机灭掉啊。

大宋若真有意灭掉更强的辽国,第一步反而不是“加紧操练”,广泛深入搜集情报以掌握敌情,改革军制以适应对辽作战特点,政治攻势以争取双方民心,筹备甲械粮草以应付战争迁延等等,都比这句“加紧操练”更实在更紧迫。

哀莫大于心死,自己本就不该对这对君臣报什么幻想的,徐泽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情绪。

赵佶显然没注意到徐泽瞬间的情绪变化,问道:“徐卿从高丽返回,可知其国实情?”

“回管家,臣等入境即被遣送,实不知高丽国具体情况。”

赵佶追问:“若辽国大乱,我朝可否联女直和高丽一同伐辽?”

徐泽注意到童贯期盼与兴奋交织的眼神,坚定答道:“联女直必行!联高丽不可!”

“为何?”

“女直人与辽国朝廷已成水火,不得不反,当此存续危亡之是,肯定希望我朝能够牵制辽国绝大部分兵力,只要朝廷起大军北伐,女直人必然主动寻求联盟,若朝廷不动,以蛮族之见利忘义,只怕朝廷就是派宰执出使,他们也不会有所动。”

“高丽人立国以来不遗余力向北拓土,肯定有趁辽国内乱之时继续扩张的企图,只是辽东与高丽接壤之地,必然被女直人视为囊中物,高丽人北上,实际是与女直人相争,若再得助力,反而有可能激化两者矛盾,牵制更多的女直人反辽兵力。”

“好!太尉为国举才有功,徐卿如此才俊岂可流落草莽!徐卿,可愿到朕的御前班直诸营屈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