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过河卒 >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走不降

过河卒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走不降

作者:莫问江湖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13 16:05: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师卸任之后,似乎真就不理世事,不再参与道门事务。齐玄素知道天师是有意如此,毕竟姚令已经死,国师出走,当年的三师自剩下天师一人。说是兔死狐悲也好,说是激流勇退也罢,总之天师不愿再去进取。

定下三路大军合围帝京的战略之后,天师来了一个东线无战事,在兵围帝京的前夕,天师选择辞去正一道大真人之位,这绝对不是偶然。

齐玄素没有强求,走到现在这一步,多一个天师,少一个天师,甚至天师站到对面去,都不能影响大局了。

既然天师想退,那就退了吧。

不过别人就没有天师的待遇,哪怕已经交出手中权力之人,也得听从大掌教的调遣。

齐玄素集结了一个几乎是前无古人的仙人集团,数量超过双手之数。

除了太上议事的一众副掌教大真人之外,还有清微真人、何罗神、齐教正、姚武、李长诗、李长歌、金公祖师、周梦遥、老殷先生、兰合虚、徐载之,可以说除了颜琳琅、张无道这两位坐镇边境的掌府大真人之外,道门仙人倾巢而出。

仙人之下的伪仙、一品灵官、“应龙”就更不必说了。

齐玄素不想有半点意外,不想打一场荡气回肠的大战,不想有起伏曲折,他要把死伤压到最低,甚至是无伤破城,他想要一拳头下去,摧枯拉朽,飞舟都不损失一艘。

在正式发动进攻之前,齐玄素又下令截断北龙之气。

对于道门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难题,早在大魏末年争夺天下的时候,就曾截断过北龙之气。

这是徐祖的手笔,所谓地气宗师当然名不虚传,对于地气的运用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在北龙的中段,南山和中岳类似一个“闸门”,可以阻断龙气,平常时候,这道“闸门”是一直开启的,只有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才会落下,阻断龙气,而这个“闸门”的开关枢机便在长生宫中。

提到长生宫,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毕竟已经过去了二百余年,那些曾经的故事不提也罢,现在的长生宫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阻断北龙之气。

这个地方是徐祖所建,却被玄圣保留了下来,此后的历代大掌教不断经营此地,说白了就是悬在大玄朝廷头顶上的一把利剑,什么时候落下来,以何种形式落下来,道门说了算。

至于长生宫在什么地方,其实也不算秘密,就在北邙山,距离“鬼国洞天”不远。只是长生宫并不在地上,而是藏于地下,后来道门又在其上方修建了一座雄关,正是“鬼关”。

对外的说法是为了“鬼国洞天”才修建“鬼关”,毕竟修补“鬼国洞天”历时百年,就连大掌教都换了三位,才终于修补完成,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倒也说得过去。

实际上古仙们入侵“鬼国洞天”,哪里需要经过“鬼关”?几次古仙大战,都是帝柳精灵和三大阴物击退了来犯之敌,“鬼关”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可道门偏偏建造了“鬼关”,还在这里常驻一位一品灵官,与海外各洲的大道府一个待遇,本质上是长生宫不容有失。

一句话总结就是:“只维护,不启用;待战时,见奇效。”

现在就是启用的时候。

开启长生宫所需的钥匙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驻守“鬼关”的一品灵官持有,另一部分在大掌教的手中,只有大掌教才能下令开启长生宫。

事实上,自六代大掌教之后,这把钥匙就不是大掌教亲自掌管了,一直是由姜大真人掌握。姜大真人飞升之前与齐教正进行交接,就包括这把钥匙。最后兜兜转转,竟然在五娘的手中。

不过天师退了,五娘独掌东线大军,无论是张月鹿,还是苏元载,都没办法独当一面,五娘不能去执行这个任务,齐玄素只能拿回钥匙,另选他人。

七娘继承了姚令的大部分记忆,所以由她担任地师之后,基本不费力气就全面接手全真道的各种事务,甚至许多全真道之人感觉地师好像根本没换人,还是那个味道,想趁着两代地师交替玩点小动作的人也会发现,糊弄不了一点。

关于长生宫的事情,地师是直接负责人,是一定知情的。七娘继承姚令的记忆,同样知情。还有就是老殷先生,作为长生宫故事的亲历者、东皇的谋主、“鬼国洞天”的主人,他也知情。

所以齐玄素选择委派此二人负责截断地气之事,要多少人力物力,尽管开口就是。

七娘与老殷先生略微合计之后,给齐玄素报了一个账单。

最终齐玄素下令调集了中州道府、秦州道府、湖州道府的道士、灵官、黑衣人、道民约六万余人,协助两人完成“合闸”。

毕竟龙气汹涌如长河,就算已经修建有“闸门”,想要将这道“闸门”彻底封死,也是个不小的工程。

截断了北龙之气,大军围城再把帝京城积攒的龙气耗尽,帝京大阵便不攻自破,仅凭帝京现在的实力,无论如何也抵不住道门的倾力一击。

如果秦权殊放弃帝京大阵的地利选择主动出击,那就更省劲了。

到了如今,进亦死,退亦死,无非就是一个“死”字。

齐玄素再次下令,三路大军会师于帝京城下,虽然帝京乃是当世一等一的雄城,但齐玄素仍旧选择围城,并且不急于攻城,而是在城外铺设大阵,要让城中之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此时帝京城内一片愁云惨淡,只要知悉局势的,都觉得已无幸理,他们倒是有心投降,无奈秦权殊压在上头,虽然秦权殊打不过齐玄素,但镇压他们还是轻而易举。

许多帝京权归想不明白,国师都挂剑而走了,你还坚持个什么劲?牺牲你一个,幸福我们大家,不好吗?我们早就心向大掌教了,只要能保住性命禄位,别说给大掌教跪下,就是舔鞋子都没问题。

太后也是这么问儿子的:“李长庚逃了,李无垢降了,李长歌成了齐玄素的马前卒,你还坚持个什么劲呢?”

秦权殊坐在母亲面前,平静说道:“所谓秦李联盟,李家人才辈出,是道门的第一家族,却排在秦家之后,为的是什么?其他人都有退路,唯独你儿子没有退路。”

“怎么就没退路了?”太后立时拔高了嗓音,“不要再管什么祖宗基业了,你可以飞升离世,齐玄素还能追到天上杀了你不成?他放不下的,也舍不得,他还要做几十年的天下之主呢。”

秦权殊说道:“飞升是需要提前准备的,帝京没有飞升台,现在再说这些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太后瞪着秦权殊,高声质问:“你是个聪明人,为什么不提前准备后路?你为什么要回帝京?如果你不回帝京,直接从晋州去罗刹国,去北海,去西洋,天下之大,难道齐玄素还能抓住你吗?你为什么要回来?就为了置一口气?”

说到最后,太后已经带了几分哭腔。

秦权殊有一种近乎哀大过于心死的释然:“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万世之功一步之遥,没有这个必要。后来……”

说到这里,秦权殊沉默了片刻方才说道:“知子莫若母,您说对了,后来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很多事情就靠这一口气顶着。我怕……若是提前安排后路,这口气便散了,那就再也无法挽回了,不外乎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至于我为什么要回帝京,我也说不清楚,好像就是一个恍惚失神,等我回神的时候,已经身在帝京了。五代大掌教说得没错,我这个性子,看似刚毅果决,实则优柔寡断,关键时刻不能下决断。

“我年轻时还不服气,可现在想来,我的确缺少孤注一掷的勇气,最终畏日暮途远,倒行逆施。”

半晌,太后才流着泪艰难说道:“还是我把你害了,从小跟你说什么振兴皇室……你这辈子也太过顺遂,没有遭过挫折,过于自信,事到临头反而接受不了,跨不过这道坎,放不下这个架子。裴玄之就放得下,哪管身后洪水滔天,还是飞升了,把烂摊子留给后人,到头来性命保住了,名声也保住了,你为什么就不能学一学裴玄之?”

秦权殊喉头涌动,最终还是说道:“裴玄之可以相信后来人,我又能相信谁呢?裴玄之飞升之后,道门还是道门,在我之后,大玄朝廷还会存在吗?”

“权殊。”太后想要打断秦权殊。

可秦权殊浑然未觉,仍旧说道:“祖宗的基业最终还是败在了我的手中,从此之后,不会再有大玄朝廷,也不会再有秦家,这都是我一手造成的。一步踏空,万劫不复。我又有什么颜面去见秦家的列祖列宗?道门那边,我妄图夺权,也是无颜见道门的列位祖师了。”

秦权殊喃喃自语:“祖宗的基业败了,我这辈子的意义是什么?长生又有何用!若问我怕死吗,我也怕死,自古艰难唯一死,可我更怕活着,我不是那些阿猫阿狗可以苟活于世,我是堂堂大玄皇帝,我是天子,我是紫极大真人……”

太后终于忍不住哭泣出声。

秦权殊的声音渐低:“裴玄之做了逃兵,李无垢做了降人,我不走也不降,我败给了齐玄素,可七代弟子中,我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