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 第215章 滇马策

南京城郊,浦子口营,驯马场。

林十三正牵着一头矮马走向临淮侯李庭竹、诚意伯刘世延。

这头矮马体型似骡,却有着硕大的马尾。此乃滇马。

马匹分为乘马、挽马和驮马。

驮马中的佼佼者当属云南特产的滇马,它耐力非凡,最适合驮运商货或粮草辎重。

这批滇马是兵部尚书杨博命人从云南采购,由南京中转,准备乘船北上,运往九边作为边军的辎重用马。

然而滇马到达南京时犯了窜稀症,窜的稀里哗啦,眼见就要全军覆没。

这五千多匹滇马耗费了兵部八万两军饷。这笔钱是杨博求爷爷告奶奶,从户部那边讨来的。

它们是未来九边后勤运输的主力。若全折在南京那还得了?

负责转运滇马的兵部徐主事找遍了整个南京城的兽医,却都束手无策。

病急乱投医,他突然想到了善于养宠、玩宠、治宠的林传奉。

如今南京六营中,振武营已没了。其余五营有四营还在草包国公徐鹏举手中。

只有浦子口营归临淮侯李庭竹统辖。

林十三便向李庭竹借了浦子口营的校场,集中收治这批滇马。

兵部的徐主事焦急万分,迎了上来:“林千户,这批滇马还有救嘛?”

“他们要是全都死在江南。属下只能跳长江谢罪了!”

林十三笑道:“无妨。那些兽医开的方子有三个。一是保持马厩干燥、做好通风。二是减少鲜马料,增加干马料。三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盐。然否?”

徐主事颔首:“没错。可这三个方子不顶用。这批滇马照样窜稀。”

林十三道:“马若是因吃坏了肚子窜稀,用这三个法子定然有效。但这批滇马窜稀,并不是因吃坏了肚子。”

“给牲畜治病跟给人治病一样,得找到病根。”

“这批滇马窜稀的病根是水土不服。故兽医的法子无法止泻。”

徐主事有些发急:“我的林千户,您老就别卖关子了。到底能不能治,怎么治?”

刘世延在一旁笑道:“林老哥,你就别卖关子了。看把徐主事给急的。”

李庭竹开起了玩笑:“咱徐主事急得就差捶地嚎啕、满地打滚了。”

振武营兵变后,林十三和南京城的高官勋贵撕破了脸。勋贵中就只有李庭竹和刘世延与他交好。

林十三笑道:“徐主事把心放到肚子里。这批滇马能治,也好治。”

“去官窑山,跟窑管事要二百斤白陶土来。以盐水十兑一化开,用斗灌之术灌给病马。每匹马每次灌一海碗。”

“不出七日,这批滇马定能止泻,拉的屎橛头儿热乎乎、成坨坨。它们全部都能活蹦乱跳的北上。”

徐主事长出一口气:“哎呀!林千户简直就是治马的活华佗!活扁鹊!我代兵部同僚,代九边将士谢林千户了!我给您磕头啦!”

林十三连忙道:“千万别。只是举手之劳罢了。”

徐主事道:“敢问林千户,为何滇马吃了白陶土就能止泻?”

林十三答:“云南产上等白陶土。其中以建水白陶土最为有名。江南诸官窑所用白陶土,几乎皆来自云南。”

“这批滇马水土不服,便以故乡土配水服下。不服就成了服。”

“许多北方官员来南方就任,为防水土不服腹泻,都会带一罐家乡土。腹泻时以土配水服下。腹泻立好。”

“人、马有许多相通之处。这就是其中之一。”

徐主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哎呀,我该请林千户好好喝一顿酒。”

林十三道:“得了吧。我早听说兵部车驾司的徐主事是个清官、穷官。管着动辄数万两的军马采购,却不贪一文。”

“你这样的清官到了南京,理应我请你。”

就在此时,孙越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师父!”

林十三问:“怎么了?”

孙越答:“胡部堂幕中的徐先生到镇监府了。说找您有要事。”

徐渭这人虽无官职,却是胡宗宪心腹。他在杭州那边整日忙得不可开交。他到南京必是有重要的抗倭大事要办。

林十三朝着李庭竹、刘世延一拱手:“二位爵爷。我先告辞。”

李庭竹是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他与徐渭颇有交情。李庭竹道:“给徐先生带好。”

林十三赶回镇监府:“徐先生,久违了。”

徐渭笑道:“俞帅、戚将军让我给你带好。”

林十三去年保住了戚部、俞部。二人对他很是感激。

林十三道:“临淮侯也让我给你带好。”

二人坐定。张伯、孙越、李高站在林十三的身后。

徐渭直来直去:“我今日要跟你谈的是东南明军的顶级机密。请诸位回避下。”

林十三转头道:“你们先都下去。

众人走后。徐渭道:“你可知去年谭纶谭子理在永寿宫内替俞部、戚部立下了军令状?”

林十三颔首:“听说过此事。”

徐渭道:“如今戚部、俞部粮饷充足、军备齐全,将士训练也已完成。是时候发动一场与浙江沿海倭寇的决战了!”

“最近半个月,几小股倭寇在台州登陆,总人数约一千人。太少了。胡部堂想要的,是一场毕其功于一役的大战。”

“你手里不是养了一个给倭寇提供假情报的渠道嘛?这一次要派上用场了。想个法子,把频繁出入浙江沿海的倭寇全都引诱到台州。”

林十三喝了口茶:“我明白了。您和胡部堂是想钓鱼。让我替你们抛鱼饵。”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假情报渠道也是一样。我这一年,用了二十几条真情报换取倭寇的信任。是时候收网了。”

徐渭笑道:“你若能在此事上助胡部堂一臂之力,真把活跃于浙江沿海的倭寇全都诱到台州。那你就是抗倭的大功臣。”

二人开始筹划如何钓倭寇这条恶鱼。

林十三道:“我经手了这么久的对倭情报事,有个心得。倭寇把上岸抢掠当成了做生意。他们的狗命就是本钱。”

“想让他们投下血本,投入大规模兵力登陆,那就要有重利相诱。”

“前两年,朝廷开放了三个口岸与佛郎机人贸易。”

“我们可以放出一条情报。朝廷刚刚谈成了与佛郎机人的一大宗贸易。货物总价四百万两。”

“这批货物包括上等丝绸、上等茶叶、上等瓷器、还有大批的极品珠宝玉石首饰。交割地点就在台州。”

“织造局和大批民间商人,正在往台州运送货物。在台州城内囤货,等待佛郎机人靠岸交割。”

林十三说完了他的鱼饵,徐渭满意的点点头:“妙。老兄你若在浙直总督府供职,至少能做个筹划军略的佥事。”

“不过光放出消息还不够。”

林十三接话:“对。既然是钓鱼,那就得打窝。给倭寇一丁点甜头。总督衙门要出次血了。至少要拿出个十万八万两银子采买货物,送到倭寇嘴边儿。”

“咱们两头打窝。我这边让文苑秀居给倭寇送出假消息。不对,不是送,而是卖。这条消息要价要高。直接要一万两。”

“且倭寇与咱们明军不同。东南明军在胡部堂的带领下如今拧成了一股绳。倭寇却分为许多山头。”

“我让文苑秀居一货多卖。卖出来的银子,恐怕足够填补总督府采买货物送倭寇的银子。”

徐渭伸出了大拇指:“与我想到了一起。我这个总督府首席师爷,真该你来当。”

林十三道:“除了拿实打实的十万两货物当饵。还要再造一个阵势。商人们正在大规模向台州运送货物的阵势。”

“嗨,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徐渭问:“什么事?”

林十三道:“兵部采购了五千匹云南驮马,在南京中转。我可以借来用一用。让驮马驮着大批货包,在台州一带招摇过市。”

“台州一带有大量倭寇收买的耳目。咱们用障眼法迷惑下倭寇耳目。倭寇就更信咱们放出的假情报了!”

徐渭伸出了大拇指:“高招。不过兵部那边的人肯借这批马嘛?”

林十三道:“我得问问兵部的徐主事。我这几日在帮他治这批滇马的腹泻之症的。他应该会卖这个面子给我。”

“东南倭患早日平定,对兵部的杨部堂也有好处。倭寇平定了,朝廷的军费才有可能向九边倾斜。”

徐渭道:“我也写信给胡部堂,禀明你的计策。哦对,我记得你们专办秘密差事的人,对这种计策都是要起代号的。”

林十三想了想说:“就叫此计为滇马策吧。”

徐渭道:“好。”

当天夜里,林十三将徐主事请到了镇监府,摆了一桌上等宴席单独宴请。

徐主事道:“说好了我请您喝酒。怎么好让您破费?”

林十三道:“今夜我有求于您。”

徐主事道:“您刚帮了我的大忙。中午滇马喝了白陶土水便有了好转。您让我办事,何谈一个求字?尽管说就是。”

林十三将借徐主事五千匹滇马用于抗倭的事说了出来。

但他没说这批滇马是用于造假声势,迷惑倭寇。而是说这批滇马是用于运送抗倭军械、粮草。

林十三并不是不信任徐主事,滇马策是顶级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徐主事皱眉:“五千匹,全部借走?我做不了主。得请示杨部堂。”

林十三道:“兵部在南京也是建有鸽站的。一来一回,再加上杨部堂考虑两天。八天内应该能给我回信吧。”

徐主事颔首:“应该能。”

二人吃罢了饭,徐主事立即赶往兵部在南京城内的鸽站,写鸽信向杨博请示。

林十三则让李高找来了文苑秀居的“主人”——北条浩二。

林十三见到北条浩二,笑道:“怎么样,你的两个儿子进了金陵书院了嘛?”

北条浩二纳头便拜:“多谢林千户的大恩!金陵书院是官学,有大儒授课。我这两个儿子他日学有所成,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大明子民!”

当初林十三招降北条浩二,给的条件便是保全他那些年通过给倭寇出卖情报攒下的巨额家资。同时让他的儿子成为真正的大明子民。

林十三又问:“我听说你在滁州又买了一千亩良田?”

北条浩二颔首:“什么事都瞒不过林千户的眼。我这一年来,陆续将现银都买成了大明京内的良田。”

“我是想通过此举让林千户您放心。我这辈子都不打算回倭国了。愿做大明的顺民。”

“您可以信任我。”

林十三笑道:“我们锦衣卫中有位姓余的老前辈说过,信任是一种滑稽的好感。”

“我看咱俩之间就有点那意思。”

北条浩二千恩万谢:“您是我的再生父母。您让我上刀山下油锅,我都会毫不犹豫。”

林十三道:“上刀山下油锅倒不必。你这条情报渠道,我已用真情报喂了整整一年。现在该派上大用场了。”

“附耳过来。”

北条浩二走到林十三身边。林十三低声将滇马策告知了他。

北条浩二是传送假情报的具体执行人。林十三只能告知他实情。

他不怕北条浩二反水。北条的两个儿子进了金陵书院,名为求学,换种说法也可以说是被软禁。

再有,林十三也知道,北条浩二的确把自己的银子全在大明京内买成了良田,还建了两处大宅子。

像北条浩二这种视财如命的人,才不会舍弃在明境的产业以及自己的儿子,吃力不讨好跟倭寇说实话呢。

北条浩二听完林十三所言,赞叹道:“林千户,您大手笔啊!”

林十三道:“不是我大手笔,而是明军大手笔。明军兵强马壮,彻底平定浙江一省倭患只在今年之内。”

“要换作三年前,咱们的这个计策即便成功,引诱到了大股倭寇登陆台州,那些不堪用的卫所军也会束手无策。”

“现在不一样了。浙江的明军脱胎换骨了!”

北条浩二点头称是:“对对对。林千户说的没错。”

林十三敲打他:“有些话我还是说清楚了为好。我刚才告诉你的,是明军顶级机密。”

“你若首鼠两端,把此事透露给倭寇。你两个儿子的命没了,你在大明的那些产业也没了。而你将受千刀万剐之苦。”

北条浩二道:“林千户放心。我没那么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