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 第206章 只有死守官衙的先祖,没有像老鼠一般躲藏的子孙!

方悠山打开了箱子,箱子中放的是一摞摞簇新的宝钞。

大明的宝钞比擦屁股用的黄草纸贵一丁点,仅此而已。

北宋时,四川缺铜,当地铸造的是铁钱。

后来蜀商印发纸币“交子”,纸交子不是乱发的。蜀商备下了大批铁钱承诺兑换。

发行多少缗交子,蜀商手中便要存有多少缗铁钱。百姓可以随时拿交子兑换铁钱,比例一比一。

这就是后世经济学所谓的“准备金”。

南宋时,官府见纸币这东西很好,便发行了官方纸币“会子”。

会子同样是有准备金的,但少于纸币会子实际发行量。

每印一百缗会子,南宋朝廷便准备二十八缗铜钱。这在后世经济学中叫“加杠杆”。

准备金杠杆放大为四倍,既能保证会子的币值稳定,还能适当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

到了大明开国,太祖爷登基。他虽是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但人无完人,自然也会犯错。

洪武八年,华夏刚刚结束战乱归为一统,百废待兴。国家财政收入少的可怜。

有文臣建议太祖爷仿宋制印刷纸币。太祖爷一听,一拍大腿,嘿,纸币这玩意儿挺好。

至于准备金?

笑话!准备金不过就是一种信用罢了。朕堂堂开国之君,难道朕的信用不及一堆带着臭味的孔方兄?

于是大明开始印刷宝钞,规定一贯宝钞可以兑换一千文铜钱。

至于宝钞准备金——零。

没有准备金的纸币被大批印刷出来,百姓对它的认可度可想而知。

洪武八年印刷的宝钞,到了洪武十九年就只能一贯钞兑换二百文铜钱。

太祖爷还给儿子、臣子随意发放大量“赐钞”,这成了压垮宝钞的最后一根稻草。

譬如洪武二十九年,明军第十三次北伐,燕王朱棣大获全胜。太祖爷一高兴,就赐给宝贝老四一张面值一百万贯的宝钞。

没错,单张面值一百万贯,堪比后世的金圆券。光头狂喜。

这样随意滥发纸币,币值年年跌、天天跌是肯定的。

到永乐五年,一贯宝钞只能兑换十二文铜钱。

再到嘉靖八年,一贯宝钞只能兑换两文铜钱。

至嘉靖三十九年,宝钞这玩意儿已经没了任何币值,一文钱都兑不出来。

朝廷若财政吃紧,想克扣官员俸禄时,就拿宝钞折俸。

大明的官员不指着那点俸禄吃饭,倒是无所谓。

可明军的营兵却指着军饷活命、养家糊口。拿宝钞发军饷.属于明目张胆的克扣军饷,还不如先欠着呢。欠饷还有可能补发。

方悠山打开箱子亮出了宝钞。校场上当即炸锅了。

丘八们被人挑唆,本就憋了一肚子火。这回拿宝钞发饷,他们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他们纷纷怒吼:“军饷从五钱降到四钱我们忍了。断了病故袍泽的军饷我们也忍了。如今拿宝钞发饷?朝廷当我们都是能靠吃青草活命的牲口嘛?”

“我焯他娘。哪个乌龟王八蛋想出这法子断我们生路?老子剁了他狗曰的!”

方悠山连忙道:“诸位袍泽!稍安勿躁!你们听方某人解释!”

“我也知道拿宝钞发军饷是在断袍泽们的活路!可这命令,是户部左堂黄懋官黄部堂下的!”

“我劝了黄部堂好几回,他不听啊!”

“我想替袍泽们争一条活路。无奈只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人微言轻。部堂有命我怎敢不从?”

丘八们当中,有被罗龙文提前收买的内应帮方悠山说话,以防群情激愤下有人会杀了方悠山。

内应喊道:“弟兄们,不要为难方副郎。冤有头债有主,咱们进城找黄懋官去!”

不知谁又喊了一嗓子:“对!先杀了黄懋官那王八蛋。朝廷不给咱们发军饷,咱们便自己取!”

“南京城中有得是富贵人家,豪商巨贾。朝廷欠咱们一两,咱们就从城中取回百两。多出来的算是朝廷付的利息!”

管营游击将军廖杰连忙喊道:“袍泽们暂且息怒!”

话音未落,几个丘八跳上了点将台,把刀横在了廖杰的脖子上:“你若帮我们,我们还认你是管营。你若跟黄懋官那狗官穿一条裤子,弟兄们这就剁了你!”

乱兵的钢刀无情。廖杰能怎么办?只能沉默不言。

且说林十三骑着快马,带着三十名锦衣卫袍泽火急火燎赶到了振武营的驻地前。

三十人想阻止五千人发动兵变,犹如蚍蜉撼树,鸡蛋撞石头。

振武营的人潮冲出了驻地,这些丘八个个持刀携枪,顶盔掼甲。

林十三拦在他们面前,高喊道:“弟兄们!我是南京锦衣卫千户林十三!朝廷的军饷马上就调拨下来啦!你们稍安勿躁”

一个领头的总旗喊道:“刚才户部的人发宝钞糊弄我们。信朝廷还不如信一条狗!弟兄们,砍了这个锦衣卫的王八蛋!”

林十三愕然:方悠山来发的军饷是——宝钞?完啦!完啦!

方悠山见到林十三一时懵了。心道:他怎么来这儿了?

林十三毕竟是严世蕃、罗龙文的义弟。情势紧急,方悠山来不及细想,第一反应是:我得保下林十三的命。

于是方悠山急忙对身边一个被他收买的试百户耳语几句。

试百户喊道:“弟兄们不要误杀好人。林千户为了给你们争军饷,跟黄部堂干了一架,当时双方都抡起王八拳啦!”

“他是咱们自家人!别管他了,咱们去户部找黄懋官算账才是正经!”

丘八们闻言纷纷绕开了林十三,冲向户部官衙的方向。

林十三声嘶力竭的喊着:“回来。都回来!”但他的声音立马被士兵们愤怒的声音淹没。

五千虎狼师走光后,林十三叹了一声:“唉,全完了!”

他突然想起,刚才士兵们吆喝着要去杀黄懋官。

他心中暗道:难道是黄懋官得罪了严党?严党煽动此次兵变,是为了除掉老黄?

没道理啊!严家整人杀人、栽赃陷害的方法多了去了。若想除老黄,何苦用煽动兵变这么危险的方法?

不是为了除掉老黄,那他们图的又是什么?

疑问涌上林十三心头。

片刻后他冷静下来:不行,叛兵是冲着黄懋官去的。我得赶紧去给他报信,让他躲一躲。

林十三骑的是徐鹏举送的高头大马。四条腿比两条腿快多了。

他朝着户部官衙的方向狂奔而去,赶在叛兵到达之前冲入了户部大堂。

一进大堂,林十三便朝着黄懋官狂呼:“兵变了!叛兵要来户部杀你!黄部堂,你快换上便装躲一躲。”

黄懋官镇定的问:“怎么回事?”

林十三将方悠山去振武营发放宝钞当作军饷,振武营兵变的事一股脑说给了黄懋官。

随后他焦急的催促:“黄部堂,快换便装走吧!躲起来!叛兵受了蛊惑,点名要杀你。”

黄懋官凝视着林十三,稳坐在椅子上,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林十三喊道:“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等叛兵围了户部,您将性命不保。”

黄懋官站起身,正了正自己的官帽:“我黄家自洪武朝起世代为官。只有死守官衙的忠义先祖,没有像老鼠一般躲藏的懦夫子孙!”

看来黄懋官已经打定了主意,死守在户部官衙。

林十三对他肃然起敬。但还是苦劝他:“黄部堂,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黄懋官摇了摇头:“我没有阳明先生那样一袭白衣孤身平定宁王叛乱的韬略。却有盎然赴死的勇气。”

说完黄懋官转身,走到公案的抽屉前,从中取出了一串钥匙。

随后黄懋官将那串钥匙交给了林十三:“这串钥匙,开的是两个地方的锁。一个是户部银库,一个是户部账房。”

“银库里只剩下了两千两银子,几百贯铜钱。若叛军抢了银库算给他们补了军饷。”

“账房却是个万般要紧的所在。我猜,有人煽动兵变,又挑唆他们来户部,是为了火烧账房毁掉账册。”

“若账册没了,许多银子的流向从此无迹可查。”

“这串钥匙我交给你。请你带着你的人,守住户部账房!”

黄懋官的猜测很符合情理。林十三听后如醍醐灌顶:原来是这样。应该是严家在南京户部这边有要命的烂账要消。

守护户部账房,并不是林十三这个南京锦衣卫闲散官的职责。

他大可以一走了之。兵变就兵变吧,天塌了有大个顶着。干他一个小小千户什么事?

但他没有选择那样做。

张伯曾评价林十三:你不适合当官。因为你还有良心。不多,但够用。就这点够用的良心,迟早会害死你。

果如张伯所言。

良心让林十三选择冒险留下来。

林十三拱手道:“黄部堂放心。即便豁上我这条命,也要保户部账房周全。我这就带弟兄们过去。”

林十三带着三十名袍泽来到了户部账房大门前。

两刻之后,叛兵冲入了户部官衙。他们高喊着:“刀在手,跟我走,杀懋官,取军饷!”

黄懋官正了正冠带,步伐稳健走出大堂:“我乃大明南京户部左侍郎黄懋官,还不跪拜?”

本来黄懋官打算跟叛兵们说理。

然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甚至没有说理的机会。

一群叛兵上前,二话不说抡起拳头砸向黄懋官。

无数叛兵加入了围殴黄懋官的行列。他们你一拳,我一腿。黄懋官一个文弱书生,十死无生!

在临死前,黄懋官喊出了一句载入史册的遗言:“马坤,方悠山误我!”

马坤是给振武营士兵降了一钱军饷的前任南京兵部尚书。

方悠山则用一箱宝钞点燃了振武营士兵的怒火。

片刻之后,黄懋官一命呜呼。

南京城留守诸部惟一真正做事情的好官死于叛兵之手。

黄懋官,福建莆田人。嘉靖十六年福建乡试第五十三名举人;嘉靖十七年二甲第四十五名进士。

初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文选郎、太仆少卿、太仆寺卿、顺天府尹。

嘉靖三十六年筑宁夏赤木口边墙有功,升南京户部右侍郎,又晋左侍郎,总督南京粮饷。

其在任上勤勉为政,时人赞曰“南京留守部,只有懋官助”。

嘉靖三十九年春,振武营兵变,被害。

不多时,几百乱兵冲到了户部账房前。

林十三抽出绣春刀,大义凛然道:“此乃南京户部账房重地,有擅闯者杀!”

三十多个锦衣卫袍泽亦抽出了腰刀。

因事发突然,林十三带袍泽们离开大长干街时只带了随身的腰刀。没带长枪、手弩、火铳。且无一人着甲。

几百顶盔掼甲,手持长枪的乱兵若冲上来,林十三等人还不够给他们塞牙缝的呢。

但此刻林十三面无惧色。

我已享了五年大富贵。若今日命该绝于此,那便盎然赴死吧!

史书或许只是一笔带过,甚至不会提我的名字。但我无愧于天地良心!

为首的百户看了一眼林十三:“这是账房?”

林十三吼道:“是账房。擅闯者杀!”

百户骂了声:“老子们找的是银库。进账房干瘠薄毛?”

刚骂完,一个士兵跑了过来:“弟兄们,找到银库了,在东面!”

百户吼道:“弟兄们,去银库,拿军饷!”

说完他们扭头就走。

林十三心中暗道:难道严党煽动兵变的原因,不是为了平账?

那他们冒着这么大风险煽动兵变是为了什么?

乱兵们洗劫完银库便离开了户部,在南京城内大肆抢掠。

林十三在账房前守到了半夜。却无一人来打账房的主意。

林十三吩咐一众袍泽:“你们暂且守在这里。我给你们一道死命令,擅离职守者杀无赦!”

袍泽们平日里拿足了林十三的好处。对他万分忠心。

袍泽们表态:“林千户放心,人在账房在!”

林十三出得户部,骑马赶往魏国公府。

平叛需要名正言顺。魏国公徐鹏举是南京守备,林十三需要先找到他再做打算。

在去往国公府的路上,简直称得上是满目狼藉。

到处都是抱着抢来财物的乱兵。不少路人横死街头。还有一些衣衫不整,哭喊着躺倒在地的女人。

林十三纵马狂奔了一刻,终于赶到了魏国公府。

魏国公府内,留守六部、留守五军都督府的堂官正在跟徐鹏举议事。

林十三大步走了进来。

徐鹏举见到钓友,随手一指,示意他找个地方坐。

这场有关平定兵变的会议,堪称官场废话的典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