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 第171章 两村械斗

林十三救下了坎头村的镇祠神雉血将军,成了吴惟忠的座上宾。

林十三装模作样,跟吴惟忠攀谈了起来。

吴惟忠问:“你打算买多少铜?”

林十三反问:“不知贵村每年产铜多少?”

吴惟忠答:“七万两千斤。”

嘉靖通宝小平钱,一贯千枚为八斤。

铜价其实跟铜钱本身的价值出入不大,十斤铜大约卖一贯钱。只是铜钱能花,铜不能直接花。

林十三道:“我可以全部买下。七万两千斤给你折七千贯钱,或六千五百两银子。”

“我带来的五百两银子,可以给你当做定金。”

吴惟忠却道:“不急着交定金。我们刚从八保山打跑了倍磊村的王八蛋。他们最近可能要反扑。”

“待这场械斗打完,两个村分好了八保山的铜井,再定下这门生意不迟。”

林十三来此的目的是考察乌南人是否适合作为兵源组建新军。若能亲眼看到双方械斗再好不过。

械斗跟打仗没什么区别。

于是林十三说道:“吴族长,如今两村相斗,乌南地面不太平。我可否在贵村借宿?等到你们打完械斗,地面太平了我再走。”

吴惟忠一口答应了下来:“可以。你们就住在村里祠堂。”

即便如坎头、倍磊二村这种死敌,相互之间也是有默契的。就算一方把另一方打得一败涂地,也绝不会染指对方祠堂。

故村中若有贵客,族长一律让其在祠堂内留宿。这里安全。

鸡治好了,贵客也招待完了,吴惟忠该部署械斗方略了。

他似乎有意想让林十三看到坎头村的实力,以求生意顺利。故他没让林十三回避。直接在祠堂内挂起了一张简易的地图。

吴惟忠如一位老练的将军一般发号施令:“都听了!吴惟贤还是带一百人,持竹枪在各条小路上埋伏当暗哨。”

“若遇大股的陈姓仇人的探子一律截杀;若遇大股仇人不要接战,立即回撤。”

“朱文达带八百人,守在雅雀台。”

“王如龙带五百人,守在山神庙。”

“其余人等,随我在祠堂待命。”

“全村男女老幼,这番齐上阵。有胆怯躲在家里的,一律逐出族谱!”

“若谁在这场械斗中战死了,家中老幼全村供养。入族谱中的忠烈谱!”

“若冲锋在前,杀了倍磊村的王八头子陈大成,族谱单开一页!”

江南乡下大宗族中的热血男儿,没人能够抵挡族谱单开的诱惑。

他们有着朴素的价值观:人过留声,燕过留名。要能在族谱里单开,这辈子就没白活。

吴惟忠又道:“村里如今一共有七杆土铳,四门松树炮。全都布置到靠山井的井口。靠山井是最大的铜井,倍磊村一定会派上千人去攻打。”

说完吴惟忠又给族人讲解了一番战略。

林十三在一旁听得真切。他虽是带兵打仗的外行,却也能够大体能明白吴惟忠的方略。

无非是重点防守,敌来攻则一边死守,一边让其余地方的族人支援,包敌人饺子。

以吴惟忠的能力,当个明军千户绰绰有余。

林十三心中暗笑:只是这吴族长没有防范奸细的心。这么轻易就相信了我。我若真是倍磊村的细作

正想到此,吴惟忠走到林十三面前:“林掌柜,在打完这场械斗之前,你们不得离开祠堂。我这是为了你们好。”

说是为了林十三等人好,其实是为了防止走漏消息。

林十三当即道:“是,是。全听吴族长安排。”

傍晚时分,祠堂开饭。

祠堂内摆上了十几张桌子。有资格祠堂用饭的,都是在历次械斗中战死者,或因挖铜而死者的家中老幼。

跟林十三等人同桌的有四个孩子,两位老人。

饭菜很简单,大米饭、南瓜汤、卤豆腐、咸菜。

看似简单的饭菜,对大明的底层百姓来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珍馐美味。

这全是拜八保山的铜矿所赐。怪不得坎头村和倍磊村会为了那些铜井械斗数百年。

林十三问身边一个孩童:“你爹娘呢?”

孩童答:“我爹挖矿得了肺血症,去年死啦。”

林十三疑惑:“肺血症?”

一个老人插话:“凡是下铜井挖几年矿的汉子,个个都要得肺血症。只是病症有轻有重。他爹运气不好,病太重。”

林十三心中暗忖:看来挖铜矿真不是什么轻松的营生。也就混个温饱还要落下病。

若当兵则不同,有皇粮吃不说,杀敌立功说不准还能混个官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与此同时,八保山西面的倍磊村。

倍磊村的祠堂内,年轻的族长陈大成正在召集众人备战。

陈大成的面前站着一群陈姓同族,如陈禄、陈子銮、陈九霄等等。

陈大成高声道:“诸位老少!坎头村的土匪今夏把咱打出了八保山。害得咱们村里人这小半年来只能喝稀粥!”

“如今上回械斗受伤的都已经养好了伤。刀枪也都打造齐备。若不抢回那些铜井,咱们对不起陈家列祖列宗!”

“这一遭还是老规矩。全村老幼齐上阵。三日之内,我要将坎头村的土匪赶出八保山!”

一众陈姓族人嗷嗷叫。从八十老叟到六七岁的孩童都憋了一股气,誓要打下八保山,活捉吴惟忠。

这场大规模的械斗一触即发。坎头村大约有两千八百人参与,倍磊村则有两千人参与。

其中有大约四成是青壮。

入夜,林十三和张伯来到了祠堂的前院。见四下无人,二人小声交谈。

张伯道:“成化、弘治两朝第一名将王越说过,兵不怕野。越野的兵越能打胜仗。”

“边军就是一群野狼。凶狠、好斗。咱明军如今真正能打仗的,也就只剩下了边军。”

“我看乌南人有点野狼的意思。”

林十三道:“师父,我寻思咱们还是先别急着下结论回禀皇爷。先看他们打完这场械斗再说。”

张伯笑道:“看吴族长排兵布阵井井有条,颇有章法。已经能胜过九成九的卫所军千户了。”

“只是不知他手底下的人能否听从他的命令。能够服从军令的才是好兵源。”

林十三道:“咱们如今即便亮明身份,恐怕也阻止不了这场械斗。唯愿他们双方少死些人。”浙直总督衙门。

胡宗宪正在跟心腹智囊徐渭徐文长拟定新军的军饷。

徐文长道:“自古无钱不聚兵。若要按戚继光所说,练人数三千的一支浙兵新军,我以为粮、饷、赏三样一样不可少。”

徐渭是江南第一才子,书诗画字四绝。“书”指的是兵书。他的韬略不次于胡宗宪。

但有种人只适合一辈子居于幕后出谋划策,不适合在台前开牙建府。徐渭便是这种人。

胡宗宪道:“粮、饷、赏?仔细说说。”

徐文长道:“粮者,口粮也。至少要让新军弟兄每顿都吃得饱。定额每人精米三斤,肉蔬若干。”

“饷银一项,边军军饷为每年十八两。我们浙兵新军则定为每人每年四十两。合每月三两半。”

“三千人的新军,每年总军饷便是十二万两。因总人数不多,十二万这个数字浙直总督府绝对能够负担的起。”

“另外便是赏。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每杀死一个倭寇,赏银三十两!也就是说,杀一个倭寇几乎可以拿到全年的军饷。”

“沿海倭寇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万。朝廷乐得拿三百万两银子换十万颗倭寇人头。”

胡宗宪颔首:“嗯,徐先生所言极是。你把你刚才所说拟成条陈。我上奏皇上。”

此等粮饷赏银待遇的确冠绝明军。

胡宗宪道:“戚继光的新军要建。咱们也不能亏待了俞大猷手下的那支四千人的老兵。”

“俞大猷那四千人中要么是广西狼兵,要么是福建子弟。福建那边几乎全靠俞大猷的兵镇守。”

“将他们的年饷也提升到四十两。”

一日之后,八保山。

坎头村内突然铜锣声震天。一个青年敲着铜锣,高喊道:“倍磊村的打来啦!村里留守的防贼!防贼!”

林十三刚从祠堂内探出头四处张望,便被守祠堂的几个少年郎提醒:“林掌柜,我们族长说了,打完械斗前您不得出祠堂。”

“这是为了您好。”

林十三有些失望。他太想亲眼见识下两村械斗了。

他回到了祠堂中,跟张伯、孙越、李高焦急的等待着械斗结束。

李高之前被打掉了一颗牙,抱怨道:“要不是师父说要从这儿招兵,我非得告诉我姐,让她劝我姐夫发兵剿了这村子。”

“他娘的,自从我姐进了王府,我啥时候挨过这样的打?”

孙越问:“听你这话,你姐没进王府前你在村里没少挨打?”

李高是个直肠子:“嗯,我在老家村里挨的打可多了。谁让我是泥瓦匠家的儿子,不是地主家的崽子呢?”

林十三有些担忧:“这场械斗别打得两村青壮尽亡。那咱们就白来了。”

“倍磊村的人我没见着。光说这坎头村的人,真是绝佳的新军兵源。”

众人正说着话,突然间“扑棱棱”,血将军飞进了祠堂。

张伯提醒:“别忘了这回还有一件捎带的差事,得把血将军带回京里去。”

众人在祠堂内聊了一会儿天。到了午饭口,却不见人来送饭。

村里老幼都去打械斗了,祠堂这边仅留了五六个少年郎看着。没人给做饭。

林十三突然听到祠堂外一声喊:“陈五、陈六、陈七,还有二瘸子家的。前面打得不可开交缺人手。你们快去雅雀台那边运受重伤的叔伯弟兄。”

林十三闻声又来到祠堂门口。只见守祠堂的少年郎们一溜烟跑向村外。

林十三道:“师父,咱们的机会来了。走,咱们去八保山,看看这场械斗。”

四人出得祠堂,进了八保山。刚进八保山便听到了震天的喊杀声、痛苦的哀嚎声。

这里名叫雅雀台,是去最大的铜井靠山井的必经之路。双方几乎把所有兵力都放在了雅雀台决战。

林十三等人找了个高处,俯瞰整个雅雀台战场。这场械斗何止是惨烈,简直就是惨烈!

无数两姓族人被打倒在地。有个人被竹枪豁开了肚子,露出一大截的肠子。他竟左手捧着肠子,右手拿着铁刀嗷嗷叫的往前冲。

不光是两姓的壮汉们打成一团。那些孩童、老者甚至于六七十岁的老妪都打得不可开交!

武器丢了就抡拳头,用脚踹,用牙咬!

“轰!砰砰!”双方的增援火器到了。宋时的突火筒、元时的松树板门炮开始射散子

林十三急眼了:“再打下去,还招个屁的兵?双方全要死在这雅雀台!”

就在此时,一群身穿鸳鸯战袄的骑兵冲入了雅雀台。

为首的将领一身盔甲,披着红袍,正是戚继光!

戚继光带着总督府的二百亲兵来了。

他领着骑兵在两村对垒的中央掠阵纵横,强行将双方隔开。

戚继光举起马鞭,高喊道:“别打了!我乃浙江都司同知、宁绍台参将戚继光!我命令你们停止械斗!”

戚继光在浙江的名声很好。又加上他带来了两百多骑兵。械斗双方都得给他面子。

吴惟忠一挥手,高喊道:“停手!”

陈大成亦喊道:“倍磊村的,停手!”

双方械斗中止。

雅雀台上虽说不上尸横遍野,也是死伤惨重。

戚继光喊道:“双方族长上前来!”

吴惟忠和陈大成上前。

吴惟忠道:“戚将军,上回我已经跟你说了。坎头村的人绝对不会当兵。您就别费心思了!”

陈大成道:“我们倍磊村的人也绝不当兵!”

戚继光表情严肃:“这个暂且不提。我问你们,最近可有几个操北方口音的人来八保山一带?”

“你们没把他们怎么样吧?那几人是朝廷钦差,若被你们杀了.朝廷将派重兵剿杀你们!”

“我戚继光第一个砍掉你俩的脑袋!”

陈大成一脸疑惑:“操北方口音的人?没见过啊。”

吴惟忠却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戚继光质问道:“你可见过他们?如实回话!”

吴惟忠还是一言不发。

戚继光急了:“你该不会真把他们杀了吧?”

就在此时,戚继光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戚将军,林十三在此!”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