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 第380章 允炆示威皇庭惊变

暴雨中的钦差行辕第三次腾起火光时,蓝玉的虎头枪正钉在庭前石板上。

玄铁枪杆震颤着将雨水蒸成白雾,朱允炆散落的发丝间沾着火星,剑锋划过青砖竟带起一串幽蓝磷火。

"取郭桓的顶子来!"

少年钦差突然扬手将镶珊瑚的官帽掷向火海,三品孔雀补子在半空轰然炸裂,露出藏在鎏金帽顶里的半块兵符。

刺客的蒙面布霎时被气浪掀开,露出燕山卫特有的黥面刺青。

蓝玉枪尖横扫过燃烧的梁柱,火星溅在刺客黥面上竟发出烙铁淬水的声响。

他靴底碾碎半片银杏叶,忽然对着雨幕冷笑:"这野狐尾巴倒是藏得严实。"

应天城的暮色浸在松烟墨香里,朱元璋指尖的黑子悬在棋盘上方三寸,忽听得檐角铁马发出清越撞击声。

老皇帝布满老年斑的手掌按在檀木棋盒上,盒内白玉棋子竟自行跳动着摆出燕山走势。

"老四送来的沉香,倒是比军报更快。"朱元璋从棋奁底部摸出块带血痂的皮甲,那是二十年前朱棣第一次上战场时被他抽碎的护肩。

朱柏执白子的手腕微微转动,月光透过琉璃窗映在棋枰上,照出他袖口暗绣的龙鳞纹路。"

允炆这孩子的剑,倒是比儿臣想的更快三分。"白子落定时,北天星宿在棋盘上连成斩龙刀的形状。

奉先殿的青铜漏壶滴到戌时三刻,朱标的手指抚过万民伞湘妃竹的伞骨。

烛火将"安民济世"的金漆大字映在汉白玉地砖上,却照不亮伞面褶皱里暗藏的朱砂印记。

他忽然觉得某根竹骨比别处温凉,指腹触到细微凸起时,殿外恰巧传来子规夜啼。

伞面上某处桐油突然绽开蛛网似的裂纹,朱标转身欲唤掌灯太监,却见朱元璋当年亲题的"民心如秤"匾额上,不知何时停着只湿漉漉的雨燕。

朱标的手指在湘妃竹伞骨上骤然顿住,指腹下的凸起竟是枚能转动的银制机簧。

烛火将伞面映得半透,他分明看见竹骨深处藏着的《孝经》残页正渗出暗褐色痕迹。

"咔嗒"。

青铜漏壶的滴水声忽然变得粘稠,伞骨机关弹开时带起的风掀动了奉先殿幔帐。

泛黄的宣纸飘落在汉白玉地砖上,半幅"身体发肤"的字迹被血痂浸透成紫黑色,倒伏的墨迹里藏着朱允炆幼时练字的钩折习惯。

朱标踉跄着扶住鎏金烛台,喉间涌起的腥甜被他硬生生咽下。

残页边缘粘着半片银杏叶,叶脉间用朱砂写着"子时三刻,漕船验货",这分明是燕王藩邸特有的密文写法。

殿外子规啼声突然凄厉,他想起三日前通政司递来的密报——鄱阳湖漕运使暴毙船舱,怀里揣着半本《孝慈录》。

更漏声混着雨燕振翅的响动在殿内盘旋,朱标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袖口掩住的鲜血溅在残页"不敢毁伤"四字上。

血珠顺着"孝"字的最后一捺晕开,竟在宣纸上洇出鄱阳湖水寨的轮廓。

二十年前他随朱元璋在此鏖战陈友谅时,也曾见过这般将星坠落的血雾。

"太子爷,戌时的安神汤......"

当值太监尖细的嗓音从丹墀下传来时,朱标已用鹤氅遮住染血的残页。

他望着匾额上振翅欲飞的雨燕,突然察觉殿中沉水香里混进了陌生的苏合气息。

这种产自朝鲜的香料,本不该出现在供奉着马皇后神位的奉先殿。

"把前日朝鲜进贡的伽倻琴取来。"

朱标擦拭着嘴角血渍,指尖触到伞骨内侧的刻痕——那是用金刚石划出的星象图,危宿与虚宿之间缀着三点朱砂,恰似昨夜棋盘上朱元璋推演过的燕山困局。

奉天殿方向忽然传来九声钟鸣,惊得雨燕撞向描金窗棂。

朱标望着坠落在万民伞上的翠羽,突然想起十日前礼部奏报:朝鲜使臣携鎏金仙鹤香炉入京那日,钦天监曾奏报紫微垣有客星犯帝座。

琉璃宫灯在奉天殿九重藻井投下斑斓光影,鎏金仙鹤香炉吞吐的青烟缭绕着金宗瑞的云雁补子。

这位朝鲜使臣捧着《女德训》的帛书长揖及地,袖口银线绣的十长生纹随着动作泛起冷光。

"下国小臣仰慕天朝教化,特献我朝鲜国主手书《女德训》百卷。"他刻意咬重的"手书"二字惊醒了檐角铜铃,惊得侍立丹墀的礼部侍郎攥紧了笏板。

帛书在汉白玉地砖上滑开三丈,恰好停在徐妙云蹙金云纹裙裾前。

凤穿牡丹的绣样遮住了"牝鸡司晨"四个篆字,却遮不住文臣队列里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象牙笏板"咔"地裂了道细纹。

刘伯温将龟甲往袖中拢了拢,枯瘦的指节捻断三根蓍草。

他余光瞥见朱元璋正在龙椅扶手上摩挲鱼肠匕首,老皇帝拇指上的翡翠扳指映着匕首寒光,在九龙金柱投下诡异的青影。

"贵使可知大明通译官皆出自国子监女学士?"

徐妙云指尖掠过帛书上"妇人识字多诲淫"的刺目朱批,九翟冠垂下的珠珞轻晃,惊散了香炉里逸出的苏合烟。

金宗瑞抬袖掩住唇角讥诮:"娘娘恕罪,敝国《训民正音》初创,恐污了天朝雅言。"他袖中忽有伽倻琴弦轻颤,竟是模仿着前殿传来的《安世乐》曲调。

朱元璋的匕首突然在龙纹扶手上剐出火星,惊得侍茶宫女打翻了龙泉青瓷盏。

碎瓷声里,徐妙云扶着嵌宝凭几起身,十二幅湘裙扫过帛书上"女子参政必招灾祸"的字样,佩玉却未发出半点清响。

"本宫幼时读《周礼》,记得典妇功掌女宫丝枲之事。"她纤指划过鎏金香炉上错银的二十八宿图,停在危宿三星位置,"就像这炉中苏合香,产自朝鲜而焚于金陵,贵使说是朝鲜风物还是大明气象?"

奉先殿方向突然传来伽倻琴裂帛之音,混杂着雨燕振翅的扑棱声。

刘伯温袖中龟甲应声落地,显出"山风蛊"卦象。

老学士盯着卦象上第三爻的殷红血渍,突然想起去年冬至朱元璋在鸡鸣观星台说的那句"燕山雪压紫微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