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 第344章 燕王靖难?

更漏声穿过三重宫墙时,朱棣战袍下摆的霜露已在金砖上洇出深色痕迹。

他退出奉先殿的瞬间,檐角铜铃突然无风自动,惊得值夜锦衣卫的绣春刀齐刷刷出鞘三寸。

宫道两侧的石灯笼映着他甲胄上的云雷纹,将影子扭曲成张牙舞爪的兽形。

当朱棣的皂靴踏过金水桥第九块雕龙御道石时,奉先殿内的青铜烛台突然同时熄灭。

朱元璋从袖中取出半片蓝玉剑穗,随手丢进熊熊燃烧的火盆。

跃动的火光中,沙盘里破碎的燕王府模型正缓缓渗出暗红液体,像极了当年血洗庆州城时染透战旗的夕阳。

而此刻穿过玄武门的朱棣并未察觉,自己战靴碾碎的青苔深处,两粒从居庸关带来的碎石正泛着幽幽磷光。

奉先殿檐角的铜鹤突然转动脖颈,鎏金羽翼的阴影恰恰笼罩在《山河社稷图》里标注的望北楼方位,那形状像极了某种猛兽蓄势待发的利爪。

朱棣的指节在护腕下捏得发白,铜鹤更漏的滴水声突然变得粘稠起来。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扫过殿角那尊青铜日晷,晷针投下的阴影正缓缓爬上"玄武"星宿的刻痕——三年前那个雪夜,他就是在望北楼同样的星象位置,用雁翎刀挑开了最后一坛烧刀子的泥封。

"这飞檐的睚眦..."朱元璋突然用刀鞘敲击金砖,惊得殿梁积灰簌簌落在朱棣的蟒纹肩吞上,"眼珠子倒是雕得灵醒。"

冷汗顺着朱棣的脊椎蜿蜒而下,浸湿了贴身的素绢中衣。

他清晰地记得那个酩酊大醉的寒夜,自己如何用带血的马鞭指着匠作监的图纸,非要他们在二十八星宿兽首里添上这尊睚眦。

此刻那些醉话竟如惊雷般在耳畔炸响:"既要镇煞,就该用最凶的兽!

眼珠子给本王朝着应天方向凿!"

"父皇明鉴,望北楼..."朱棣的喉头突然被某种腥甜堵住,他惊觉自己竟在无意识间咬破了舌尖。

殿外忽有夜枭厉啸掠过,鎏金烛台投射在《山河社稷图》上的光影骤然扭曲,将燕云十六州的疆域切割得支离破碎。

朱元璋的皂靴碾过沙盘中坍塌的城墙模型,陶土碎屑在寂静的大殿里发出细碎的爆裂声。

老皇帝枯瘦的手掌突然按住那柄陌刀的吞口兽,刀身竟在鞘中发出龙吟般的震颤——这柄当年随徐达踏破大都的凶器,此刻仿佛嗅到了血腥的活物。

朱棣的瞳孔猛地收缩。

他看见父皇苍老的手背青筋暴起,与三年前在庆功宴上攥碎玉杯时的模样分毫不差。

那日蓝玉捧着血淋淋的北元王印跪在阶下,老皇帝也是这样摩挲着刀柄,最终却将王印随手赏给了献舞的胡姬。

更漏声突然停滞了。

朱棣的护颈软甲已被冷汗浸透,额角青筋突突跳动。

他数着金砖缝隙里凝固的血珠,那些暗红色的斑点突然扭曲成望北楼飞檐的轮廓。

酒醒后那个清晨,他策马绕楼三匝,睚眦兽首的铜瞳在朝阳下泛着诡异的金红色,仿佛要将他披风上的四爪蟒纹灼出洞来。

"老四。"

这个称呼惊得朱棣肩头一震。

自就藩北平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听父皇用这般家常的语气唤他。

但朱元璋接下来的动作却让他浑身血液凝固——老皇帝用陌刀缓缓挑起他的下颌,刀锋紧贴着喉结的鳞甲缓缓游移,冰冷的触感如同毒蛇信子舔舐着要害。

"你可知当年陈友谅的艨艟战舰,为何要在船首铸饕餮纹?"

朱棣的视线被迫与刀柄上狰狞的睚眦对视,那兽首的眼睛竟是用漠北狼王的碧玺镶嵌而成。

他感觉喉间的刀刃随着呼吸微微震颤,恍惚间望北楼的铜铃似乎穿越千里,在奉先殿的藻井深处发出细碎的呜咽。

"儿臣...儿臣愚钝。"

刀锋突然撤去,朱棣的膝盖重重磕在金砖上。

他听见父皇的脚步声绕着沙盘游走,皂靴碾碎辽东黑土的声响如同碾碎人骨。

当那道佝偻的身影停在《山河社稷图》前时,朱棣突然发现画卷上的居庸关位置,不知何时多了几点朱砂印记,艳红得像是未干的血迹。

"抬起头来。"

朱元璋的声音裹挟着塞外的风沙气,惊得殿角铜鹤口中的更漏终于滴落蓄了许久的水珠。

朱棣仰头的瞬间,恰见父皇将半卷泛黄书册按在徐达的刀鞘上,老迈的手指正轻轻抚过书脊处断裂的丝线。

烛火突然剧烈摇晃,将书册封皮上的鎏金云纹映照得如同鬼火闪烁。

"砰!"

泛黄的书册裹着塞北风霜砸在朱棣膝前,震得金砖缝隙里的碎玉簌簌作响。

朱棣望着封皮上褪色的"燕"字,恍惚看见自己当年在北平燕王府临摹《多宝塔碑》时,墨汁沿着狼毫滴落在"燕"字最后一捺的惨状。

"宋景濂教你写字时,可曾说过字有筋骨?"朱元璋的皂靴碾过沙盘里"永乐元年"的朱砂批注,辽东的雪松模型应声折断。

老皇帝拾起半截残枝,枝桠断裂处渗出松脂,在烛火下泛着琥珀色的幽光。

朱棣的指甲深深陷进掌纹。

他记得建文元年那个雪夜,宋濂用冻僵的手指攥着《出师表》摹本,砚台里的墨汁结着薄冰。

老人临终前咳嗽着说"殿下的横折里藏着刀兵",当时他只当是文臣的酸腐之语。

"儿臣谨记宋师教诲,每日临《圣教序》百字..."话未说完,脖颈突然触到冰凉的松脂。

断裂的雪松枝抵住喉结,朱元璋佝偻的身影在《山河社稷图》上投下扭曲的阴影,恰巧遮住居庸关那抹未干的血色。

老皇帝突然嗤笑:"洪武二十五年春,太子标临《兰亭集序》,将'怏然自足'的'怏'字少写一点。"松枝在朱棣喉间划出血线,"宋濂说这是'快然自足',改了王右军真意——结果三个月后东宫就起了时疫。"

烛火骤暗。

朱棣看见书册摊开处"燕王起兵靖难"六个篆字,墨色深浅不一,像是不同时辰续写的谶语。

他突然嗅到檀香里混着漠北的腥膻气——那是二十年前捕鱼儿海之战,徐达的佩刀砍进北元大纛时迸发的铁锈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