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是康熙 > 第223章 事关国运

家父是康熙 第223章 事关国运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32: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康熙偏疼老四,以前还不算太过明显。

现在嘛,康熙不仅把圆明园赏给了老四,而且,又找借口,给老四增加了三个牛录。

这么一来,别说胤禑了,张廷玉也早就看明白了。

以张廷玉的精准政治眼光,他若不是看准了老四将登基,怎么可能轻易的投靠过去呢?

弘耘满月的这天,照满洲的规矩,胤禑即使再不乐意,也必须大办“弥月酒”。

旗人的习俗,弥月酒应由娘家人主持。

若是康熙没将王惜月晋为侧福晋,按照礼法,弘耘的娘家人,就只能是翠晴的亲戚。

现在就不同了。

早上,出了月子的王惜月,紧紧的抱着小弘耘,和胤禑一起进了密妃所住的景仁宫。

弘耘是密妃的第一个孙子,她自然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抱着弘耘就不肯撒手了。

“这小家伙,眼睛像你,嘴形像惜月,将来啊,必定是个有福之人……”密妃心里是真高兴,夸的收不住嘴了。

“姆妈,您少夸两句,免得这孩子受不起!”胤禑看似无意的瞥了眼王惜月。

王惜月赶紧陪着笑脸说:“姑母,弘耘还没有小名儿,就请您老人家给赐个名儿吧?”

密妃一听这话,心里就更满意了,笑眯眯的说:“照我们杭州老家的规矩,孩子太小的时候,必须起个贱名,方能长命百岁。我想想看啊,嗯……不如就唤作虎蛋吧?”

“谢姆妈赐名。”胤禑赶紧拱手哈腰的道了谢。

儿子的大名是康熙取的,小名必须由密妃做主。

别说叫虎蛋了,就算是叫傻蛋,胤禑也必须捏着鼻子认了。

密妃看了眼王惜月,心里多少有几分得意。

当初,若不是密妃硬把王惜月塞到胤禑的身边做妾,王惜月又哪有今日之显贵荣耀呢?

大清定鼎中原之后,诸多礼法规矩,几乎都是抄袭的前明典章。

但是,和前明略有不同的是,大清的宗室王爵,分为了四等。其中,除了皇子之外的贝勒和贝子,他们的正室老婆,不能叫福晋,而只能称为贝勒夫人或贝子夫人。

照前明的习俗,王惜月如今的身份,相当于郡王之侧妃。

王惜月的一步登天,此皆密妃之功也!

密妃越想越得意,照着弘耘的脑门上,就狠亲了一口。

“你们还要回娘家吧?”密妃见时辰不早了,就催胤禑和王惜月赶紧去王家。

一听说回娘家,王惜月便情不自禁的挺直了腰杆。

今时不同于往昔了!

再回王家之时,就算是祖父王国正和祖母黄氏,也要给王惜月下拜行礼了。

更重要的是,为了抢夺胤禑之妾的好位置,曾经和王惜月明争暗斗的那几个姐妹们,全都被踩下去了。

哼哼,我的好姐妹们,再见面之时,你们就都要看本侧福晋的脸色了!

到了王家门前,胤禑刚钻出大轿,就见外祖父王国正,率领王家的所有男人们,老老实实的等候在了大门两侧。

王家的舅舅和姨父们,仗着愉郡王府的势,只知道吃喝玩乐,花钱如流水,不停的收通房纳美妾,竟无一人可以帮着胤禑干点正经事。

不客气的说,王家和红楼梦里的贾家,唯一的区别是,胤禑比王子腾更有权势。

但是,不管怎么说,王家确实是胤禑的正经母族。

当王国正领着一大家子人,下跪行礼之时,胤禑侧身避开了。

在王家人的簇拥下,胤禑和王惜月,并肩从大门进入了王家。

以前,王惜月进出王家,根本没资格进大门,而只能走左侧的小角门。

小弘耘的八个乳娘,今天都跟来了。

原本,胤禑觉得乳娘太多了。因为,小弘耘很挑食,只吃张乳娘的奶。

可是,王惜月非要带着全体乳娘、保姆和丫头们等近百号人,浩浩荡荡的一起回娘家。

女人嘛,有点虚荣心,这也很正常,胤禑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在垂花门前,黄氏领着王家的女人们,一起蹲身敛衽,老老实实的行礼拜见。

王惜月一眼就看见了,想和她抢男人,却命不好,只能嫁给六品小官的三堂姐。

“三堂姐,好久没见了啊?”

经过三堂姐跟前的时候,王惜月故意扔了手里帕子,顺势停下脚步,仰起下巴和她打招呼。

三堂姐暗暗攥紧了手里的帕子,却满脸堆笑的说:“贱妾哪有资格随意进出王府?”

在大清朝,女人嫁了人后,回娘家有无声威,全看男人的身份地位。

听三堂姐自谦为贱妾,王惜月不由得意的一笑,想和我抢男人,你还嫩了点。

等胤禑带着王家人,回府之后,好家伙,王府门前的胡同,早就挤得水泄不通了。

不过,有老四、四福晋和年海棠,出面帮着招待客人,即使礼数上有所欠缺,也没人敢计较。

这人呐,都是双标的!

老四既有权势又是亲王之尊,他即使做得不算周到,大家也都很有默契的包容了。

由于,胤禑连生三子,结果是,没隔多久,就连办了三次弥月酒。

管家的翠晴,情不自禁的感叹道:“府里的银库快要堆满了!”

胤禑品了口茶,微微一笑,被圈禁的老大,生了三子一女,哪个敢去送礼看他?

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常情!

这日,康熙看了胤禑递来的题本,发觉建议斩立决的,就多达十余人,便叹息道:“施仁政,勿施暴政,天下人,才会心服口服。”

胤禑知道康熙的年纪大了,手也软了,便解释说:“汗阿玛,这些汉臣们,嘴上读的都是圣贤书,心里却又黑有臭,不杀几个,不足以平民愤。”

见康熙还是有些不以为然,胤禑便接着说:“汗阿玛,别的事情,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去了。可是,科举正途若是被人堵死了,就怕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呐!”

“你真想杀了张廷瓒?”康熙坐直身子,一脸严肃的问胤禑。

“他是主考官,不杀他,何以服众?”胤禑说的掷地有声。

“他父亲张英,乃是朕的老师,不能杀啊!”康熙略微迟疑了一下,“革职,永不叙用,回原籍闭门读书,如何?”

“汗阿玛……”胤禑还想再劝,却被康熙摆手制止了。

“就这么定了!”康熙斩钉截铁的态度,不容任何置疑,胤禑只得闭紧了嘴巴。

等旨意下达之后,张廷玉不禁长吁了口气,总算是救下了张廷瓒一命,好悬呐!

作为近臣,张廷玉非常了解康熙的脾气。

若是胤禑建议从宽处置张廷瓒,张廷瓒大概率会掉脑袋!

因为,康熙必然会怀疑,张廷玉和胤禑,是不是暗中有什么勾结?

别看,康熙晚年大行仁政,那仅仅指封疆大吏们而已。

对于身边的近臣们,康熙一向都盯得很紧。尤其是,胤禑和张廷玉。

他们两个人,若是沆瀣一气,康熙肯定睡不着觉!

不过,张廷玉的心里也很清楚,他没投靠胤禑,却去投靠了老四,胤禑不可能没有心结。

但是,张英留下的家训就是,谁当皇帝,张家就支持谁!

张廷玉的选择,无疑是把桐城张家的利益最大化了!

张廷瓒被赶回安徽桐城老家后,心里异常之苦闷,抑郁了半年多。

令张廷玉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张廷瓒在爬山散心之时,竟然遭遇了千年未遇之泥石流,不幸身亡。

实际上,只要张廷玉一直待在康熙的身边,从安徽巡抚一直到桐城知县,谁敢对张廷瓒不敬?

这人呐,时也,命也!

运气不好的时候,即使是喝冷水,都可能塞牙!

在大清朝的皇室之中,养育小主子的重任,几乎都是乳母和保嬷们,一起完成的。

王惜月和年观音,她们生下孩子之后,就没喂过半口奶。

等她们出了月子,每天都要打扮得花枝招展,等着胤禑叫她们去侍寝。

胤禑毕竟是现代人的灵魂,他的三子二女,都被养在身边,分别安置于正院的各个小院内。

下衙之后,胤禑第一件事情,就是陪闺女玩耍,抱着儿子啃几口。

亲子关系,必须要好,而且,不能溺爱。

否则,将来胤禑若是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康熙和胤礽之间的悲剧,还会上演。

康熙二废太子之后,死活不肯再立新太子,就是因为,他彻底想明白了其中的逻辑。

无论是谁,只要坐到太子的位置上,最终的结局必定是父子相残。

如果,威廉二世按照祖父威廉一世的治国方针,持续性的走下去,德国很有机会统一整个欧洲。

等胤禑熬死了老四后,他已经四十岁出头了,还能奋斗多少年?

所以呢,提前培养出良好的亲子关系,把儿子们教育好,让小崽子们真心认同,并沿着他指定的工业化之路,持续进行下去。

事关国运,绝不可等闲视之!

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都证明了一个规律:人亡政息。

春天刚过不久,康熙便下了旨,准备启程去热河避暑。

胤禑得知了消息之后,不由微微一笑,著名的毙鹰事件,已经拉开了序幕。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一个事实,毙鹰事件,激化了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

PS:今天两更,这是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