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5章 畅所欲言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5章 畅所欲言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重刑惩贪又有什么错?”

华盖殿里,朱元璋一边剥橘子一边很是不以为然。

“那些贪官污吏个个都只是觉得是不得已,个个都觉得自己有苦衷。”

“可却也不想想,含冤而死的百姓可有苦衷?安分守己却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小民可有苦衷?”

“等他们个个沆瀣一气损公肥私,闹得天下民怨沸腾,等那时这些个赃官狗吏可会听听朕的苦衷?”

热脸贴冷屁股之类的话虽粗俗了点,但他倒是不介意,因为觉得后世说的再恰当不过。

依稀记得二十四将南略定远时,内外一心同乎兄弟;而随着开府扩军招纳贤才,平衡各方便想要耗费不少心思了;再等到大明开国,有些昔日旧部与他之间已形同寇仇。

说着说着朱元璋都忍不住有点来气,结果就是橘子被捏了个稀烂,一旁等着分食的马皇后也不计较,拿过来一条手绢细细擦拭。

这下子反倒是让朱元璋有些不好意思了。

擦干净了手重新拿过来一个橘子,沉吟了一下道:

“至于残忍嗜杀……反倒不知从何说起了。”

勿说什么七八万人,即便是此前所说的胡蓝案涉诛三万余人就已足够现在的他惊讶了,毕竟眼下大明官员人数都不及这个数字。

这种情况下便是相当于整个官场被犁平了一遍,这种情况下想要不生乱就犹如痴人说梦。

当然也存在一个被诛九族导致株连人数暴增的问题,但大明开国至今被族诛者才多少人?

就如后辈所说的胡惟庸案当中,凃节陈宁也都只是按刑当死而已,并未追罪其他。

他朱重八是重刑惩贪没错,但也不是抓到任何一个贪官污吏就是诛九族丢上去。

不过这些事后辈说的不甚清楚,朱元璋觉得自己纠结起来也没意义,只能无奈道:

“空印之事论罪者尚不及千,株死者如何逾万?”

“至于后来之株连……咱以此为记,学诸葛武侯严明法度,效唐太宗以帝范垂治后人便是。”

三言两语之间朱元璋也将这想法梳理清楚了一个大概。

自他之后的大明天子,既未起于微末如他一般见人世百态,也非是如他一般亲手打天下功勋卓著,更未如他有个…离谱身体能事事躬亲而不求乎他人。

这种情况下,与其期冀于后人英明神武,不如期冀于完善律法,更订祖训,从而能力求大明后世意亦能如洪武时而一以贯之。

不过说起来唐太宗,再心说后人英明神武云云,朱元璋也不由自主将目光飘向了老四。

现在想来,当初在光幕与华夏先帝说起来朱标时,武侯先问是否仁孝再问有否婚配,似也多少透露了一点古怪的味道。

与此相较,李唐二凤就是实实在在的误导了,也难怪随后这些位也都移开话题对永乐帝不再多谈。

而如今愈发冷静之后,朱元璋倒是也没太多可怨言的,毕竟当时言辞之中他对朱标之满意爱护是相当清楚的,这种情况下要是再强行说什么“汝子似命不久”之类的,反倒像是有挑拨之嫌,更似跨数百年掺和家事一般,无论如何恐怕都难有个两全的法子。

心中微微一叹,朱元璋迎上的便是朱棣殷勤的目光:

“儿来给爹爹剥橘子。”

只不过这个举动也让朱标一笑,也近前来:

“儿也给爹爹剥橘子。”

两个剥开的橘子就此放在了眼前。

朱棣顿时连连摆手:

“既如此,大哥剥大哥剥。”

好在此刻马皇后探过身来,不由分说的将朱棣手中的橘子拿了过去,随后将大儿子手中的橘子塞到了朱元璋手中:

“吃果子就好好吃果子。”

兄弟几人当中,朱棡兴致盎然的神情稍憩。

……

广政殿中,赵匡胤神色倒是略微放松了一些,甚至还能笑着对赵普道:

“朕有公,乃宋之幸也。”

认真算来,他与这洪武帝一样是出身军伍,若说军中兄弟没感情那肯定是假话。

但自唐末以来的藩镇之风,也让他更加清楚,若真欲立大业,则必杀此风,而欲达成此目的也只有一个方法,便是倚文治律。

于是最终便是赵普与他一起细细琢磨如何量度改制,最终成了如今的模样。

丹书铁券不足凭,永葆富贵不足信,能嘉宋数百年者,唯有文武不偏废,能者有进位。

赵普脸上也满是笑意,对着赵匡胤拱拱手。

李煜左看看右看看,琢磨了一下道:

“可是吾记得,赵公似是前两年刚外放河阳了一次,莫不是……”

赵匡胤捋捋胡须神色不动:

“乃是朕命赵公代查洛阳都邑,以计较迁都之事。”

李煜呵呵一笑,点点头:

“官家既如此说,那吾自是信了。”

这话顿时让不想失面子的赵匡胤有点后悔:

礼贤宅卖给李煜的价格果然还是太便宜了一些!

【按咱们此前三阶朱元璋的看法,朱元璋的第一个阶段大概持续了将近二十年。

这个时期内对官员究竟是什么态度,倒是能从具体事例看一二的。

现代讨论空印案说这个案子究竟是不是冤假错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论据就是郑士利论空印的奏章,在这份奏章当中就提过说“先印后书、权宜之计、由来已久”。

这个郑士利并无具体官职,但是他有个哥哥叫郑士元,乃湖广按察使佥事,是空印案的涉事官员之一,而有关郑士利上奏的具体原委,史书中记的也很清楚。

空印案事发的同年发生了星象变化,于是朱元璋便诏告天下说但有想法者,畅所欲言。

这个叫郑士利的也不客气洋洋洒洒千言,不过当时奏章并没有直接递到朱元璋手里,因为这时候空印案已经事发了,作为家属为了避免假公言私,这个奏章直至郑士元因空印案服刑完毕,才终于交到朱元璋手里。

而果然,奏章里郑士利对所谓的星象草草略过,绝大多数内容都在说空印案,整体来说意见归纳了四点,但四点都有一个共同诉求那就是空印案不该追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