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15章 版本回滚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5章 版本回滚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善长能活七十七,那咱呢?

后世此前言说他的寿数的疑惑暂还未解。

不妨先按照洪武三十五年之说法,因有在说到倭国时,后世曾言谈过倭国与大明邦交之始,在洪武三十五年,而且特别注明是在他洪武帝崩逝之后。

故而当时朱元璋大概琢磨过,这些所言如俱实的话他多半是崩于洪武三十五年初。

随后帝位更替,那永乐帝直接允了足利义满之朝贡,遂开倭国正式朝觐大明之始。

依此算来,他最长应当是享年七十有五,虽比不过李善长,但差的也不是太多就是。

不过这位李萧何要长他十五岁,这般算来……洪武二十三年薨,距洪武三十五年还有十几年呢,这使得朱元璋心里倒是放下了一点难言的忧虑。

不过转而便有了一点淡淡的萧索思绪翻腾。

为帝三十余载,妻儿连逝,兄弟凋零,儿子起禽兽之心欲夺位,真就要成孤家寡人?

……

“事后诸葛亮?”

刘协下意识瞧了一眼皇叔的谋士,那个丰神俊朗的帅哥笑着对他点点头,神色和煦一言不发。

张飞倒是瞬间来了精神:

“陛下不知,那后世冠千古一帝者,不止唐帝一个,但若说千古一相,唯有俺兄长的诸葛军师!”

“就如那唐帝,对俺军师就关切得紧,上一次还……”

刘备眼疾手快捂住了三弟的嘴巴,回头对着刘协尴尬一笑:

“陛下初观光幕又看的是千年后之事,想来定有许多不解,等今日光幕事终时,能看过往我等身后十数年之事,能熟悉许多。”

“至于此言,多半是因为孔明被后人百姓赞为多智之人,故而有此俗语。”

刘协半懂不懂的点点头,但随即那边张飞便提出异议:

“大哥,俺觉着应当回放那司马代曹之事,让陛下舒心一番为好,至于军师之智,去看看洛阳长安成都之光景,胜千万言。”

张飞这个提议也迅速引起了徐庶的半分赞同:

“是极,若说回放之选,六出祁山对峙五丈原之事可暂缓,但庶以为当使陛下知世界寰宇之广见日月星辰之面貌,如此方能直观光幕之利也。”

徐庶的这个意见立马被庞统精准看穿:

“元直可是惦记访成都时只见孔明之画,未能亲眼见地球母亲无垠,故而引以为憾?”

当初徐庶脱离许都樊笼之后,往成都一行后便赶往荆州,帮关羽统理一州事务,两边也一直都有书信往来。

庞统记得当初徐庶在信中知有添回放功能之后,便对那莫奇之景念念不忘,眼下显然是有点按捺不住了。

“是又如何?士元就说吾言有理还是无理?”

对这种争论,关羽只是摸着胡须轻笑,随后便听到身后赵子龙少有的小声道:

“云倒是想再亲眼一观后世成都之模样。”

关羽一顿,如今回想起来,观后世成都样貌惊叹武侯祠之事,已经过去许久,彼时曹操尚且势大难敌,如今倒是皆是为尘土旧事了,他也终于能如当时所愿,去立开边之功了。

一念至此,关羽也是有点好奇:

“如今甚至都见了后世异邦之样貌,不知何日能见后辈当下的河东之貌,观……子龙贤弟的石家庄之景?”

关羽的声音不小,旁边听得都清楚,于是知道此缘由的黄忠等人也不由得放声大笑。

刘协也被感染一起跟着笑,心下也愈发放松。

【作为洪武三年和刘伯温一起被封伯的,汪广洋毫无疑问是有能力的。

但汪广洋天生就是个不争不抢的性子,这样的性格辅佐老朱可以,但在需要挑大梁的中书省,就完全不合适了。

再加上汪广洋善文事且尤其工于诗作,遂以饮酒为雅事。

但老汪也不想想,元朝已经有好几个酗酒而死的皇帝了,这文人雅事可真不兴学啊。

前面说到元朝时也说过,因为宋朝工艺的提升,宋元明酒水的度数是要比汉唐高不少的。

平时小酌一下还行,当了中书省一把手那保准要坏事儿。

结果也不出所料,汪广洋洪武三年被杨宪整走,四年被老朱叫回来当一把手,然后仅仅就安生了一年,洪武六年时老朱忍无可忍,以消极怠工之罪把老汪扔到广东下乡去了。

胡惟庸呢?与汪广洋相反,在老朱眼里那叫愈发的风韵犹存。

作为领悟了富贵舔中求的人,胡惟庸自然不会傻到跟对待李善长一样采用金钱攻势,毕竟皇帝富有天下四海在物质上根本不缺,古往今来已经有太多例子了,想要舔皇帝那需要走心。

于是在兼顾了中书省的政务之余,胡惟庸还专门抽出时间来投人所好学烹制河豚,毕竟朱元璋就喜欢吃河豚嘛。

这东西虽然味美但一个弄不好就是剧毒,于是胡惟庸次次都跟着去尝第一口,他没事儿了才给朱元璋吃,也是因此与朱元璋的接触机会那是越来越多。

因此,在洪武六年把汪广洋发配出去之后,朱元璋眼看小胡这么能干,干脆就没有再设右丞,客观上形成了胡副丞相的独相局面。

甚至还不止于此,洪武六年胡惟庸还得到了朱元璋亲手下发的一份大礼:

版本回滚,举荐制又回来啦!】

虽然没有回头,但朱元璋也能感受到背后马皇后在盯着他:

“嗯?风韵犹存?”

“不过是后世胡言乱语,有什么可说的!”

朱元璋义正词严,不过连身子都没扭过去。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是清楚知道自己那时对胡惟庸是有多信任的。

既是同乡,话说的也好听,还能烹的一手好河豚,最重要的是理政能力还相当可以,将中书省收拾得四平八稳不需要他多费心。

而且洪武四年和五年,既有西南的频频用兵,又有明军直击哈拉和林硬撼胡元残党,还有对内的梳理朝制。

可以说洪武五年的大明简直是集千头万绪于一身,当时的胡惟庸在事实上给他分忧不少。

相对的,汪广洋不办事也就罢了甚至还频频喝大酒写没用的诗词文章,于是在战事不利的消息传回来之后,他干脆直接一怒之下将汪广洋调至广东行省任参政。

如今再回头一看,朱元璋驳斥后也是轻叹:

“吾被其良臣之皮迷惑,中他人一计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