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599章 封建国有经济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599章 封建国有经济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结局确实不难预料。

李煜倒是从没想过,三十天前他还在船上为祖上基业败亡而哀痛,为金陵城残破而忧心。

结果三十天过后居然能和那个蛮不讲理的赵匡胤一起亲眼见着这大宋朝的终末。

世间奇妙之事果然往往远超常人之所想。

而再看着赵匡胤怔然的模样,李煜也难免想,若是祖父知道自己今日境地,要作何感想?

但想来,有爹爹去帝号称国主并称臣于周在前,自己这个亡国之君应当还好?

再说了,那赵匡胤不也说了么,他似乎于后世还颇有文名,也算是让后世记住了南唐之名。

而且依着大一统这个思路来的话,南唐至少不是被异族所灭,而且家人也并未受什么欺侮伤害。

于是钱俶就眼睁睁看着李煜的三个瞳孔转了几個方向之后,脸色上竟是浮起了一丝笑意。

这江南唐国主,幸灾乐祸也不分个场合的吗?

这一刻钱俶甚至由衷的庆幸:

当初拒绝了李煜那个吴唐联手以拒宋的请求,是何等的英明!

“从嘉何故发笑?”

不出意外,这一切都在赵匡胤的眼里。

钱俶顿时都有点为李煜捏一把汗了,结果没想到李煜的条理很是清晰:

“这光幕之说,吾甚不喜。”

“而今我等既能见,则可知此诸祸事,皆不复演也。”

“如何不能喜而发笑?”

有理有据,赵匡胤也不由怔了一下,随即放声大笑。

……

“这贾似道,手段该重的时候轻了,该轻的时候反倒又重了。”

听着老爹的感叹,朱标有一种不出意料的感觉。

或是因为大明一扫华夏六百年之沉疴,故而前宋诸人就很喜欢点评一番,就如此刻的贾似道。

而且这点评还总需要一个捧的,马皇后看看朱标,朱标看看朱棣,朱棣看看朱柏,朱柏天真无邪的在小声与朱雄英说话,无法,朱棣只得问道:

“爹爹是说这贾似道的公田法无用?”

于是明天子直接就板着脸道:

“早时跟你们几个说了要多读史书,现在连这等小事也不知晓?”

虽是叱骂,但朱标怎么都感觉这话语里有着欣喜之意。

苦着脸首当其冲的朱棣也不由心里盘算着,下次该轮到谁了?六弟?可过了年自己就要去北平,到时候不能见着岂不是亏了?

“襄阳一失,则宋难存,老四!襄阳关键在乎谁?”

朱棣下意识一挺脊背:

“在刘整!就是此人投了胡元为其练水军定攻襄阳之策!”

“儿懂爹的意思了,贾似道应该把刘整直接杀了,若无其投胡元……”

“狗屁!”

朱元璋摇头:

“老四你当那时的宋兵是如咱大明勇卒一般血勇?”

“可是爹,兵书上都说治军从严!”

“兵书是兵书,那是让练良家子,能仅仅因为打算法查空饷就欺宗灭祖的,那连流寇都不如!你治他从严,他就敢反手一刀!”

朱元璋说起来也是眉毛一直在跳:

“于南宋国说,应对胡元才是一等一的大事,位当其首之事,便是兵事。”

“兵者关系国家生死存亡,须要用十二分的精力秉正整军、持中经武、小心把控,如何能一法贯全军,于是各地又起党争之嫌?”

“而那群地主呢?国难临头还计之锱铢,此事就该大开大合让这些国之蛀虫知晓胡元的手段,结果贾似道反倒对这些事精雕细琢。”

“结果前线宋军援军连襄阳都进不去,后边贾似道也连地主家的院门都进不去,如何不亡?”

朱棣挠挠头,怎么感觉自己在说治军,但老爹给说的是治国?

【咱们此前在说三国篇时候就着重提过襄阳的作用。

作为扼南北之咽喉,襄阳失守后,南宋的命运就已经是注定的了。

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南宋差不多就是这个状态。

而站在这里回顾南北两宋,至今也依然很难做出不存在争议的评价。

但可以肯定的是,宋朝确实是我国封建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商税这个东西最早能追溯到夏朝,但真正能够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则需要等到五代十国时候了。

宋朝终结了这个乱世,也同样如同正常的朝代发展一样吸纳了五代十国的优点,很多人知道的商税收入超过了农税就是发生在北宋时期。

根据留存至今的史料来看,宋太宗赵光义至道末年时,米、绢、布、棉、茶、杂色等等农税合计收入折算为钱是2381万贯,同年榷、酒、茶、盐、铜、银等商税收入1167万贯。

作为对比,大约一百年后的宋神宗赵顼熙宁十年时,农税收入折前2021万贯,同年商税增加了酒、市舶、市易、坊场等项,收入合计4248万贯。

单看宋朝是不太直观的,我们前面列过天启年间增加的商税,也说过天启之所以能迅速拉高商税也是因为大明商税极其简单。

但那个属于晚明,用来对比有失公允且不直观。,这里就用同属前中期的好圣孙宣德帝时期做对比。

宣德年间的商税合计仅六项,商、酒、茶、盐、银、铁合计202万贯。

我们前面着重说过酒税,在这里对比就非常直观,宋太宗时酒税111万贯,宋神宗时酒税收入786万贯,大明宣德帝时酒税5万贯。

当然这些都只是落在明面上,在账面之外,宋朝的遍地设卡层层搜剥商税和胥吏的横征暴敛,以及明朝的藩王自理地方的苛捐杂税都是比较难一概而论的,但数额能差如此之多也依然能称得上匪夷所思。

现代郭正忠先生曾评价过,认为宋朝本质上生产力并没有变革,本质上依然还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国家,只是通过官方手段高度介入到商业活动当中,从而将官办经济推向了顶峰,或者也可以叫封建时代的经济国有化。

当然后来发生的事咱们也知道,靖康之后本就不健全的宋朝又被打断了一条腿,生活成本节节高升,但税务却又丝毫不见减免,最终使得还算健康的经济变成了变相盘剥的手段。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建立大明后认为这是宋朝亡国之因,直接将征榷专卖彻底禁止,甚至都没有将其作为赋税的补充手段。

某种意义上来说,老朱的这个决定确实浪费了两宋几百年间对经济探索所积累的经验,比较可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