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499章 主战不绝对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99章 主战不绝对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辛弃疾因词扬名,还真称得上是被迫。”

对此甘露殿众人多少都有点唏嘘。

从隋末天下大乱起,各路人马争相竞起,为谁效力便成了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自得如房玄龄杜如晦,两人一个是主动投奔一个是以前隋官吏的身份被征召,整体都算得上合作愉快。

但对魏征、褚遂良、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来说,此刻眼看那辛弃疾怀才难舒,心中有几分庆幸就只有自己知了。

毕竟几人或仕薛举或从刘武周或效力李密,可以说稍微有点意外就未必能站在此处了。

心中感慨尤其多的当属秦琼,如今回头算来,他先从来护儿、后随张须陀,又先后顺李密和王世充,最终才入了秦王府。

承蒙陛下不弃委马军总管任右三统军。

四年间,灭宋金刚、破窦建德、慑王世充、平刘黑闼,建奇功、扬威名、嘉国公,与辛弃疾相比已经可称幸也。

山河破碎,内忧外患。

明明有补天裂之心,有破阵擒敌之勇。

却只能空负年华,提笔赋愁,最为无奈。

这等对比下秦琼甚至都生出了自省之心:

此前说好要等身体康复之后便领军出征为陛下排忧解难,如今旧疾已无大碍,青海定复,高昌依旧设卡阻碍商路,何不动身也?

在一旁抄录的褚遂良仰头看了看甘露殿内悬挂着的一些盛唐诗,又品了品这辛弃疾的词,赞道:

“这辛弃疾所赋词,岁暮而心不暮,竟有几分边塞诗之豪情。”

说到此杜如晦倒是也有两分好奇了:

“这后辈虽对北宋文臣亦不喜,但那士大夫终归还是敢登临前线的,想来也有军中佳作传世。”

“这南宋……不知还有其他能赋战场之文人否。”

他的心中忽然记起陆游这个名字,不知其人命途如何?

文武慨叹,李世民也同样慨叹:

“这赵构怎么竟能活八十一呢?”

潜台词意思也很明显,对甘露殿众人来说,这位天策上将五十而亡不算秘密。

而对初唐格局来说,李世民自己更觉有许多遗憾。

辽东虽胜,然高丽未平;西突厥虽弱,但仍不称臣;太子易储,雉奴培养才不过几年,为君处事缺堂皇大气。

总之若是能多活三五载,或能避免一些祸事悲剧。

长孙皇后抿嘴一笑,将这位尤不平的大唐国君轻轻拉了过来捏着手掌道:

“陛下复前汉旧业又修文治,弥前隋霍乱天下之伤,心中所需记挂何其多也?”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多半如那武侯一般操劳,反至落下了病根。”

这话让李世民眉开眼笑,但还是矜持了一下道:

“朕…我自是不能与武侯相比。”

说着他也是一叹道:

“蜀中乏人,武侯尽力为之,但仍需尽身操劳。”

“朕之天策府……谁人非天下英才?”

于是甘露殿内众人皆大笑,皆遥遥拱手称贺。

孙思邈在一旁轻轻撇撇嘴,很想说一句是病就得治,跟那操劳有多大干系?

但眼看着帝后相和,最终也只能无言摇摇头,瞧着光幕心底浮一点期待,他可记得那宋慈就是南宋人吧?

……

“终得窥见此词全貌矣!”

刘备心情微微有些激动。

从光幕之所见,一千七百年后的后世依旧为季汉之倾覆遗憾,而如今再观——在清清楚楚知晓了这南宋之窘境一,在知晓了这辛弃疾之困顿之后,又自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他仿佛能看到一個少年弹剑高歌,看到一个青年人五十旌骑卷尘南下。

赤心示天子,白首顿平生。

郁郁不得志二十余年,梦中犹记北伐兴复河山。

不知道这六十余岁的辛弃疾登楼展望,是否记起来他刘备也曾叹髀肉复生?

如今他刘备已经居洛阳复旧都,能洒然自若的思考这“天下英雄谁敌手”之问。

但不知这辛弃疾可能尽其平生志?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孔明也是挥扇轻叹,几乎顿时间便为之赞叹。

就连鲁肃脸上也有了笑意:

“等汉业既成,定然效仿此诗词,赋文记之。”

张飞大笑:“那鲁军师可得快点,作的定然要比后世之改动好上许多。”

“后世之改动?”

“对哇,俺还记得两句,嗯……”

张飞回忆了一下顺口道:

“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天下英雄谁敌手?赤壁夷……大哥莫要打了。”

眼见面前主公跳起追着弹翼德将军脑壳,鲁肃目瞪口呆。

【意料之外,或者说情理之中,辛弃疾的镇江知府之职很快就被撸掉了。

而原因倒也很简单,他跟韩侂胄有了矛盾。

这事儿听上去颇为天方夜谭,因为当时的韩侂胄急于北伐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辛弃疾也是二十六岁上过《美芹十论》当着赵构的面儿喊北伐的主。

两个主战派的矛盾也很简单,辛弃疾并不赞成开禧北伐,更是喊出了“伐金更需二十年”的口号。

主战不绝对,便是绝对不主战,辛弃疾因此遭言官弹劾,再度免职。

之所以要求暂缓北伐,当然不是因为辛弃疾“构了”,更大原因还是辛弃疾发现了他曾献上的《美芹十论》当中的重大缺憾。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美芹十论》是两宋毫无疑问的顶级军事巨作。

其中对于北伐的设想很是超前,希望以川蜀、襄阳、淮西起兵吸引金国注意力,然后起战舰沿海路北上直插山东,既能北上直捣黄龙,也能与南面陆军策应对金军包围,这种陆海协同的战术在古代极端少见。

他还建议在文臣中选择机敏人士入军为参谋,但要求这类参谋只能列席旁听以及为士卒解释战略目标,不能染指指挥权,以免重蹈唐朝监军之祸,这制度有了一点政委的味道。

他甚至还相当大胆的建议对朝廷和军制改革,提出了“谋贵众、断贵独”精简隽永的建议,也有点民主集中制的味道。

他还精准判断了金国的衰弱,论据相当有哲学思辨的味道,“未得志则冒死亡以求富贵,以得志则保富贵而重其生”。

从历史发展角度我们也知道辛弃疾判断的没错:

金国女真勋贵的堕落速度放在历史上也是排的上号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