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492章 损天下肥私己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92章 损天下肥私己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可以说,大金名将完颜构在南宋度过了一个相当舒服的晚年。

诗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记诗:德寿书名满市廛,一丁犹是赋三千。不须更问灯笼锦,翼翼宫旗插粪船。

更是详细描绘了赵构做生意的盛景:时德寿宫建房廊於市廛,董役者不识事体,凡门闔輒题德寿宫字,下至委巷厕溷皆然。

可以说只要赵构还活着,临安城的每一个厕所都得题上德寿宫的名字。

从咱们如今的眼光来看,赵构退位之后实际上成了德寿宫开发集团的CEO,产业集酿酒、卖粪、房地产开发于一体,涵盖颇广。

后来有个叫袁孚的谏官上奏宋孝宗,说“北内私酤”,希望赵构别践踏宋律了。

结果没想到赵构直接赐了宋孝宗一瓶酒上书“德寿私酒”,宋孝宗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是“跼蹐无所”。

最终此事以袁孚“自请外放”潦草收场,宋孝宗额外下令,要求两浙转运司每年需要给德寿宫供给糯米五千石,以供太上皇酿酒。

完颜构生活之滋润,可见一斑。

这情况属于李渊知道了都得哭出来:

也没人告我太上皇的日子能这么舒坦啊。

遍观历史,能与大金名将完颜构一较高下的唯有明堡宗,但明堡宗能到这个高度更多的是因为其造成的危害。

若论当人的恶劣程度,堡宗还是差了完颜构老大一截。

道德不能约束他,责任不能限制他,情感不能牵制他,名声更不会成为他的桎梏,可以说若论自私自利,自古难有出其右者。

但作为代价,忠臣、良将、义军、孝宗、宋朝等等,只要跟赵构沾边的,基本都属于倒了血霉。

也因此,在金国太上皇监国的这段时间,辛弃疾的日子注定难过。

哦对了,宋人之所以不齿粪船,也是因为《资治通鉴》一個记载。

据说,同为高宗的李治曾听过少府监裴匪舒建议,御苑中马粪卖掉每年可得钱二十万缗。

李治很是心动,但最终被刘仁轨一句“恐后世言唐家卖马粪”给堵了回来。

司马光所记的这件事出自于张鷟撰写收录隋唐轶闻的《朝野佥载》,真伪暂且不说,实际上这个态度还是蛮可惜的。

中国古代对城市污水的完善处理是属于我们的优势长处之一,但因为讳言,反倒有了管理上的漏洞。

向大户索钱处理污水,再向贫民要钱倒卖田肥,由此诞生了粪霸这种东西,经宋元明清民国为祸千年不衰,也是直到咱们建国才将其枪决……啊不,解决。】

马皇后已经很难在床上躺着一边休憩一边观看屏风光幕了。

宋史她不陌生,并且也曾不止一次的举用宋高宗这个反面例子希望重八励精图治。

但……明堡宗是什么?

《谥法》当中有堡谥吗?

马皇后有些茫然。

残元余孽尚未剿灭,怎么就有谥堡的大明皇帝了?

而且还说其昏庸程度与宋高宗相仿……总不能是重八吧?

虽不知这堡字恶在哪里,但马皇后是决计不信她的相公能与这宋高宗有半分相似。

驱胡元,复汉统,入应天府以来读书不停,临朝处事认真勤勉。

这是她的夫君,她亲自选的意中良人,怎会是那等损天下而利自身之人?

她情不自禁下床来,就这么披着薄被也顾不上理头发,就这么在屏风前来回走了两遭。

即便暂且略过这昏君堡宗不谈,那光幕所说的“宋元明清”她也听得清清楚楚。

元灭宋金,乃人人皆知之事。

重八开明代元,亦是她亲身参与。

而眼下这才安定没多久的大明,竟注定被清所替代?还有那民国又是何意?这个声音所说的建国又是何号?

再说依言算来,宋至那这声音之人的开国仅千年,宋元已历四百年,明清加上那民国与这声音所属合分六百年?

几种想法和猜测在她脑海中冲撞翻滚,直觉得读书时夫子所问的最刁钻的问题、和州被孤立时的窘境、在江宁城中被陈友谅的强军围困时的绝境等等,相加在一起时都没如此刻一般令人心乱如麻。

但……说不定是假的呢?毕竟那方术之人搬弄的谶言纬书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说陈天命的一个个也宛似那能预知百年的法师一般,恐言愚民也是很常见的把戏。

可她也知道,那些说陈天命的奸盗术士的谶言也基本都是故作高深的模糊之言,从未有过如此清楚自然的说法。

如此走了几个来回之后她也终于下定决心,隔着坤宁宫的殿门将宫娥唤过来低声交代道:

“你去看着,等圣上和百官饮过酒后,请过来一趟。”

“若皇爷问起何事……”

“就说此言便是。”

听着宫娥应了一声,又听脚步声渐远,她也扶了扶额头,重新来到这光幕前不由自主伸出手去。

宛如石子坠谭,从手触碰处泛起一圈圈涟漪。

继续往前探,碰到的是织锦面的手感,这是屏风。

收手眼看着这涟漪平复如常,马皇后也终于不再犹豫,匆匆寻了纸笔,将方才光幕提的寥寥两句乱人心神的话语记下,顺便将种种猜测也记于纸面。

……

李世民撇了撇嘴,将注意力努力从太上皇舒坦不舒坦的感叹上移开,不屑评价了一句:

“既为轶闻,则定为假。”

“便是唐家卖马粪又如何?”

不过心里也补了一句,只需找人掩饰经手一番便是,有何难?

从去岁起,借着全年无灾的安定时间,他干脆大刀阔斧的行了好几条有关钱赋的政令。

被后世批评为官方高利贷的捉钱人被废弃,制糖、造纸、玻璃等数个产业立坊立榷市。

这些还只是大方向,细处的条令制定、相关官员的任免,都耗费了他与几位宰辅不少心力。

而他也知道,再细分下去这些产业作坊必然还有更加详细的赏惩制度,不过这些暂时都不必他操心了。

今年从目前所知的榷市收入来看,贞观的财赋比起武德年间好了不止一筹,说不定在之后便可以加经营西域的步伐了。

长孙无忌此前闲谈时说的最为在理,须要使印度和西方未知雪糖之法时,将其尽输西域,以换财货。

因此,目前的李世民只觉得营收的路子又多了一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