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432章 与关张功烈相仿佛

【封建时代的两千年里,土地兼并总是这么的了无新意。

苛捐杂税向来是只斩百姓而难税地主,破产的自耕农又被地主兼并,一来二去之间国家愈穷而地主愈富,等到最终百姓再也榨不出油水之后,只余一个空架子的帝国就被这些地主压得轰然倒塌,王朝更替之后地主依然还是地主,贫农依然还是贫农,一代代周而复始。

在宋徽宗新政之前,岳家在汤阴本地还勉强算温饱,新政颁布之后岳家迅速完成了阶级滑落,成了相州韩家的佃农,四个儿子也接连饿死,唯有被唤作五郎的岳飞靠着天赋异禀的体质顽强的活了下来。

整个家庭的压力迅速压到了岳飞的肩膀上,没两年长子诞生,十六岁的岳飞进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

这种情况下岳飞本该是在家庭重担下埋头田间蹉跎一生的,但就如我们此前说的一样,宋徽宗单单在兴学上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将官学开到了县里,比如对适龄学子不收钱。

而北宋末期民间已经诞生了说演义的雏形,时人谓之“说话”或是“诸宫调”,在这类初步开始演义评说的舞台上,三国一直都是热门题材。

根据岳飞后人的家传记载来看,岳武穆少年时极爱听说三国,尤其中意被说书人赞叹的关张,羡其万夫不当之勇,爱其忠义慕其侠烈。

也许就是在“偶像”关羽的影响下,年少的岳飞对《春秋》产生了兴趣,在仗着身强体壮迅速干完农活之后,岳飞就流连于免费的官学,自主“扫盲”之后看的书也越来越多。

根据岳飞日后的属下、前太史局李廷珪留下的说法来看,脱离了文盲的岳飞非常自来熟,但凡听闻对方有点学问就会想方设法请教,并很快在时代因素的影响下对兵法产生了兴趣。

也是因此,成年后投军的岳飞也才能借用晚唐杜牧写的“河北视天下犹珠玑,天下视河北犹四肢”这种鞭辟入里的见解,从而得到张所的青睐。

我们不知道年少家贫的岳飞在困顿中读书时的具体想法,是向往于三国评话中透露出的慷慨任侠之风决心扶危挽倾,还是在关羽影响下开始读春秋左传之后向往于先秦英义的古烈风韵。

但总之,成年之后的岳飞面对着危若累卵的北宋,完全没有推诿避让的想法,而是慨然而言落于青史:

“要使后世书册中知岳飞之名,与关张功烈相仿佛尔!”】

汉长安将军府中骤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张飞前仰后合,拍着身旁的马超肩膀道:

“孟起以为,这岳飞其志如何?”

虽并非马腾的嫡子,但马超也是自幼被要求读书文武兼修的,只不过寻常时候行事多诉诸于更加简单粗暴的武力手段。

而无论是先前玄德公远在荆州时给他写的信,还是后来庞统的只言片语,皆让他有所猜测,直至后来入了长安见了光幕之后,玄德公更是私下置小宴用了一下午将他并不复杂的命运和盘托出。

因此,见后世所说这岳飞是因云长将军和翼德而立志,说不羡慕肯定是假的。

可此时亲眼见张飞这大笑,马超就不想承认这份艳羡了,干脆转了个角度,对着上首的刘备拱拱手道:

“得玄德公准许,吾已读过那《出师表》,果可称壮烈也。”

“这岳飞出身贫寒而有远志,北伐之余仍不忘摹写出师表以壮志,可谓勇略兼备之慷慨志士也。”

说着马超还对着孔明拱了拱手,中间全然目不斜视看都不看翼德一眼,这顿时气的张飞哇哇叫:

“马孟起,汝乃成心,是也不是?”

若论勇武虽然一直都略逊一筹,但马超向来脖子硬因而也并不怕,就如此时也不过是侧了侧脸“哼”了一声:

“那诸葛武侯之名,后世唐皇亦有礼让,其志与这岳飞相合,如何不对?”

话都这般说了张飞也不再纠结,只是旁人也都听得清楚,三言两语间便已经约定之后演武场见。

孔明笑笑,扭过头去与刘备叹息:

“五子饿毙其四,凄惨之事难容细想。”

“后世谪称北宋君臣眼高手低,吾以为然。”

“亦责北宋变法之士人多妥协退让,其言不错也。”

“此等苛捐杂税斩民而避豪强,无异于为虎作伥之举也,我等当引以警之。”

刘备也不去看自己义弟,而是对军师慎重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实际上这等言辨之解从成都开始两人私下就说过不少,甚至也有尝试思考其破解之道。

而此时眼见这送将官学开到县城且令此等贫家子弟识得礼义而胸怀远志,刘备也再一次感慨教育的重要,并自叹了一句:

“看来果如军师所说,若欲止兼并,当诸税赋合一令百姓理解无碍,使得豪强与贫户皆无所损益。”

这句仿佛是叹息也仿佛是自问,但孔明从其中听出了一点决心的味道,因此也不由欣慰笑了出来。

……

甘露殿中,李世民等人本来对这岳飞起于微末之事并不是很在意,但听到“晚唐”“杜牧”等言,耳朵便立即竖了起来。

略微思忖了一下,李世民选择将问题直接抛出:

“河北之珠玑四肢之言,何解?”

安史之乱的惨状早已让贞观文武对河北的重要性有了一個清晰的认知。

没办法,不重视的结果就是那字字泣血的《秦妇吟》现在还在殿内挂着呢。

因此长孙无忌直接冒头道:

“天下与河北,皆不能独存。”

“河北强则天下安,河北失则天下无宁日且气短,如这宋。”

李世民点点头,不过心中对长孙无忌的“如宋”之言多少感觉有点啼笑皆非。

房玄龄用笔将这句话抄录了下来,手指头点了点道:

“河北有健儿强马山河交锁,天下可凭其得丰饶安四方,故而贵若珠玑。”

“然若河北不存则夷狄扰边,失险欲安则必支天下之财,无之难以为国。”

“以人易之,失珠玑难活身,失四肢则阙根本必为外人所辱。”

“吾唐文士乃大才,此高屋建瓴之言,为宋应验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