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35章 照本宣科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35章 照本宣科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27: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非为夺位,而是为泄愤耳。”

李世民轻叹一口气评价了一句。

毕竟若真是理智行事,那么首先要做的定然是夺下玄武门,随后先索宫中武库,把守宫禁避免禁军聚众取甲兵。

随后再点起精兵奔袭“护佑”天子,如此则大事可定矣。

到了那时,什么武家武三思之流,解决起来还不简单?

并且再退一步,即便这李重俊真不晓事,身边跟随的四个禁军头领能不清楚玄武门重要性?

尤其那李多祚,李世民可是记得这人在神龙政变当中便是把守玄武门的。

那么解释就唯有一个:李重俊对这武三思弄权有滔天恨意,故而强令禁军头领跟随先诛仇雠,再行举事。

也就一个呼吸李世民便将此事想的明明白白。

但若是抛开这些想法,仅仅出自本心评价的话,他也忍不住道:

“杀得好!”

移天子权柄,淫后宫艳私宅,迫害老臣,凌忽东宫,任何一件事都难以忍受,最终这子孙行事虽缺大节思量,但面对此辈国之疥癣,引刀血溅三尺,酬仇足以称快!

对于后辈将此事与玄武门之变作比,其他人皆不语以避嫌,长孙皇后倒不用计较这些,轻笑道:

“恐怕这李显朝堂内外忠义之士,皆心怀大家也。”

对此李世民轻哼一声,将皇后的这句不软不硬的赞美收下,随即思量了一下摇摇头道:

“这李显……心无远图,又不念昔日之祸,既昏且懦,妻女弄权之下,恐生不忍言之事。”

他评价自己子孙属于理所应当,而且言语之间毫不客气。

毕竟按辈分来说,这李显还当称呼他一声阿翁或者太公,只是言语不客气已经很收着了,若是这李显在面前,李世民丝毫不怀疑自己会上手交流一番。

这一刻大唐皇帝倒是有点可惜这光幕没通李显时了,不然若是能追着责骂一番,还能出一口心中恶气。

长孙皇后轻轻拍拍了夫君让其怒气稍顺,随后也是有点好奇:

“事当不至如此吧?且还有那相王……”

李世民冷笑摇摇头,对相王不评价,只是稍稍解释了一下道:

“这李重俊贵为东宫,虽非韦后嫡子,然受其亲女凌忽,已是失位。”

“既效那二圣临朝……”

想到这里李世民感觉还是有点胃疼,只觉得这群后辈没一个省心的:

“那恐怕生临朝称制之心亦理所应当,恐怕亦有效仿那武曌之梦。”

只是李世民嘴角挂着毫不掩饰的讥讽。

就凭汝辈这后宫操权不敌禁军一刀的手段,还生如此痴梦?

不过一边为武三思之死感到解气,一边李世民倒是想起来了后辈用的那个词:

“军阀……”

长孙皇后看夫君脸色有点魂不守舍,便知晓应该是心中又有许多不便说的念头,便拍拍他手背道:

“眼下先看那玄宗如何清扫不平便是。”

往昔李世民在后宫没少跟她说过这玄宗的昏庸,但此时看起来,这玄宗少时反有英主之相?

【虽然武三思和武崇训被李重俊以命换命直接砍了,但是这股乱风并没有止息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

实际上在阿武倒台之后,刚刚掌政不到一个月的李显就给朝臣开了个大眼:

下诏授太平、安乐、长宁、宜城、新都、定安、金城开府之权,七位公主规格视同亲王。

开府就是说公主们可以自己任命属官,这些属官同样可以推荐给朝廷,算是标准的做官捷径。

姚崇很可能就是从李显这道诏令当中敏锐的嗅到了令人不安的气息,于是给武则天鞠了一把泪,顺利外调避开了政治风暴。

京城中武家的话事人被砍死之后元气大伤,但李显的老婆们和女儿们聚在一起很快就商量出来了新的章程:

与其出宫与人赔笑狎玩结党,直接卖官不是来钱更快?

实际上皇帝的家属们少了武家这个中间商赚差价之后,卖官这件事也干的愈发如鱼得水:

韦后负责在李显那儿巧言令色,上官婉儿负责诏书敕令的草拟,安乐公主仗着宠爱可以让李显先签字后写内容,这就是搞定了上游。

有开府之权的公主府以及韦后的妹妹、上官婉儿生母沛国夫人、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等遍布长安内外,打通了下游。

在当时的长安,如果你能掏出来三十万钱,就可以拿到天子李显亲笔敕封的官表,如果你余财不多呢,花三万买个僧尼度牒免去赋税徭役,也是相当合算的。

因为这种特殊的任命状是走关系通过中书省的侧门递进去办理,而且上面的敕命批示用的是墨笔而非朱批,时人也蔑称其为“斜封官”。

李显时斜封官发放了多少已经完全不可考,仅知道的是当时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是个硬汉子,一个人就拦下了1400封斜封官的敕命,然后不到一年就被安乐公主踢出长安贬官了。

另外就是李隆基开元时斜封官已经成了冗官痼疾,最终不得已采取了一刀切政策,一封诏命直接废去四千多名斜封官。

靠着这笔钱,李显的女儿们当时可称奢华之最:安乐公主和长宁公主在长安大修宫殿,规制跟皇宫差不多,为了修个假山直接侵占百姓田地,修成的假山绵延**里,当时长安百姓出门一晃眼还以为安乐公主把华山搬过来了。

韦后干的就比较实在,只是给家族的褒德庙增加卫卒和邑户而已,不多,大概也就是二凤昭陵的五倍罢了。

其实铺垫了这么久韦后也开始小心翼翼的试探丈夫的想法了,比如707年韦后效仿武周时领着一大帮人带头给李显上表,说陛下您这样的功绩应该上尊号“应天神龙皇帝”,李显大悦。

同意了就好办,不过几天后同样这批人,说皇后应该上尊号“天翊圣皇后”,李显大笔一挥继续同意,压根不考虑这封号简称跟武则天的“天后”称号一模一样。

次年,整个长安的百姓都听到了消息,一群人有鼻子有眼的说宫里传出来消息,韦后的衣柜里冒出来了五彩祥云!

说实话这种手段让武则天看到估计要笑死,但李显的应对更是出乎所有人预料:

李显让人将其画了下来给大臣展示,然后高兴的大赦天下。

709年,李显在长安南郊祭天,国子祭酒建议说皇后应该一起祭天,李显再次同意,定韦后为亚献。

是不是有李治封禅泰山时,武则天作为亚献的味儿了?韦后拿着阿武的本儿称得上照本宣科,一个字儿都不想改的。

当时的情况就是韦后在忙着篡权,公主们在忙着捞钱,朝堂里斜封官和正官抢占生态位,朝堂外百姓又遭连年大旱卖儿卖女。

李显本人一边硬气斥责了百官就食洛阳的建议:“岂有逐粮天子邪!”,一边期望着洛阳的运粮漕船快点来长安。

咱大唐还真是蒸蒸日上呢。】

庞统沉默了,看着鲁肃微微挑起的眉毛笑道:

“这唐帝,事妻犹胜事母,可称痴愚也。”

庞统为自己此前的断定道歉,将孙侯与其相比实在是太侮辱人了一点。

并且此刻他也空前同意翼德所说,这李显莫不是来展示当皇帝下限的?

若是此般模样可为帝王,那天下何人不可称帝?

“孙侯相比这李显,倒也可称得上守成英主也。”

鲁肃点点头,但随即叹了口气道:

“遭苦者终归是百姓,天子无德则生民如水火。”

他当然不会觉得这大唐真的蒸蒸日上,后辈这句话当中的讽刺嘲笑之意堪称露骨。

庞统一起叹了口气,赞同道:

“孙侯若置身于这唐能称守成,若置身于宋便可称英主也。”

“子敬可知,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鲁肃再次挑了挑眉毛,感觉这庞士元莫不是要消遣于他?

但看脸上沉重之色又不似作伪,于是最终还是沉吟了一下问道:

“何解?”

庞统正待说点什么,孔明已经从张仲景处起身直接插了过来:

“今日宜喜,说此扫兴之事作甚?”

“且我等定可协力,使华夏子孙避此灾祸。”

孔明这般话语令庞统很是赞同:

“若是不知便罢了,如今既知,定要求索出兴汉数百年之法,定北疆靖东海以免贼患!”

鲁肃想抗议了,你们在说啥,我怎么听不大懂?

孔明直接将刚才写的一些东西塞到了鲁肃手里:

“子敬可依据江东医馆之历,察其缺漏,补其完善之制。”

要是孔明直接分摊政务,那鲁肃说不得便要摔门而走,以示己节……哦不对,应该先把这光幕看完。

但此时孔明是以朋友身份请求帮助,鲁肃便只能拿过来,但只是一看便再也移不开眼。

短短的一张纸上,鲁肃却仿佛见到了一方庞大的天地。

……一村置一赤脚医,不需通医理,只需要为医吏,置杂疾之药解病,若遇大疾则送县府医馆……赤脚医须识字至少五百,为村里稚童开蒙之用……

这个计划能看出来还是草拟,但从鲁肃判断的出来,可行性很高!

迫不及待的再翻一页,鲁肃想看看完整的计划,但后面纸张光洁,一个字都没让鲁肃没法接受:

“没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